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在教学实践当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症结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对策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由运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听的活动在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一环。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音语调障碍
语言是一系列人们用于相互沟通的声音和符号。要想能够听懂,首先在说话时就要发音准确。如果发音标准,大脑对于这些标准的语音符号储存的信息就是标准的信息,这样就会产生正确的判断。相反,在听力理解中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读音标准去判断输入的听力材料,听起来当然就困难重重。
2、词汇量不足、语法基础薄弱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仅是辨音,同时又是对连贯语流进行领悟的过程。词汇贫乏,毫无疑问会影响听力理解,因此,词汇量的积累是英语听力理解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语法知识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必要条件,可以帮助听者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与承受者以及虚拟、事实等情况。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对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跨文化的理解渗透之上。但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却一直以英语知识的教授为重点,往往忽视了文化导入和异文化交融,在听力理解中势必出现障碍。因而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文化的异同来激发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在消除文化理解的障碍和扩大学生学习视野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心理因素影响
心理因素对听力理解效果也产生很大影响。有的学生在听音时精神高度紧张,以至于头脑中出现空白”。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英语语言、词汇等内容就容易走神,对语言信息的输入出现断层。有的学生一旦没听懂材料前面的内容,心理上就造成一种挫败感,就放弃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常有自卑心理。
5、缺乏科学的听力指导
听力课上,英语教师一次次的放音,穿插零星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听力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们往往误认为听力理解就是必须听懂每一个单词和细节才能理解文章内容,一旦“卡壳”便紧张烦躁、溃不成军,无形中给学生增添许多畏惧感和挫败感,丧失听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
1、扫清语音障碍
学习者的发音准确程度制约着听力理解的程度。学生往往由于受母语及方言影响,发音不准,重音掌握不好,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连读、失去爆破音的省略和同化不适应,听不出语句重音及语调变化所表达的含义,于是出现“听起来一句不懂,写下来句句明白”的情况。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注意纠正和提高学生的语音,传授必要的语音知识。
2、增加词汇量、夯实语法基础
词汇量的严重缺乏是学生听力较差的根本因素。对于听者而言,不仅要认识单词,还要耳熟单词。要通过单词的正确发音刺激耳鼓膜,经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读得懂却不一定能听得懂。
具备较为丰富的语法知识,就能比较轻松地将语言材料按句意划分意群,在听力过程中有效避免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能更快速、准确地掌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3、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如果学生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同样也会造成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教师对于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也相当必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应包括对其社会有深刻影响的最基本的内容。除此之外,目前各种精听及泛听材料本身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教师也应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对有关背景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4、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去除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很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训练学生的听力。一般来说,学生在刚开始听力训练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教师不妨用一些汉语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然后循序渐进,当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后,教师可逐步增加英语的量,直至完全使用英语来授课,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同时,也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与保持学生的自信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更加轻松地融入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去。
5、注重听力教学策略
在具体听力教学过程中,也要讲究适当的策略。在听材料之前,一定要进行积极、合理的预测,这样听的时候才能有目的的听,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然后,听的过程中要听句子层次的内容,要注重对整个内容的把握,而不要追求逐字逐句的听懂。最后,不同的听力题材应该有不同的听力策略:科技文章较复杂,因此出题难度降低,常常可以在选项中直接找到答案;而说明文则要注意有总结和方向性的第一句话,还要注意说明的要点,自己要进行适时的总结;人物传记则较散,需要注意听细节。
教会学生如何抓住听力材料的重点。通常,学生们喜欢把材料里的每个单词都理解清楚。事实上,不同的听力材料在不同的语速下,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听力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想听懂每个单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学生而言,要把每个单词都听清楚并弄懂它的含义,往往可能会顾此失彼,赶不上听力内容的速度,只能抓住其中的部分意思。甚至有的学生由于过于纠结于某个单词的意思而错过了听力材料的大部分内容,得不偿失。所以总的来讲,只要学生能把听力材料的重点,即能帮助理解材料的内容听懂并理解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一篇材料里的诸多新单词并不会影响学生理解全篇大意。所以教师应当经常提醒学生要听重点,根据问题留意某些细节就可以了。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对策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由运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听的活动在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一环。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音语调障碍
语言是一系列人们用于相互沟通的声音和符号。要想能够听懂,首先在说话时就要发音准确。如果发音标准,大脑对于这些标准的语音符号储存的信息就是标准的信息,这样就会产生正确的判断。相反,在听力理解中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读音标准去判断输入的听力材料,听起来当然就困难重重。
2、词汇量不足、语法基础薄弱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仅是辨音,同时又是对连贯语流进行领悟的过程。词汇贫乏,毫无疑问会影响听力理解,因此,词汇量的积累是英语听力理解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语法知识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必要条件,可以帮助听者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与承受者以及虚拟、事实等情况。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对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跨文化的理解渗透之上。但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却一直以英语知识的教授为重点,往往忽视了文化导入和异文化交融,在听力理解中势必出现障碍。因而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文化的异同来激发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在消除文化理解的障碍和扩大学生学习视野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心理因素影响
心理因素对听力理解效果也产生很大影响。有的学生在听音时精神高度紧张,以至于头脑中出现空白”。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英语语言、词汇等内容就容易走神,对语言信息的输入出现断层。有的学生一旦没听懂材料前面的内容,心理上就造成一种挫败感,就放弃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常有自卑心理。
5、缺乏科学的听力指导
听力课上,英语教师一次次的放音,穿插零星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听力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们往往误认为听力理解就是必须听懂每一个单词和细节才能理解文章内容,一旦“卡壳”便紧张烦躁、溃不成军,无形中给学生增添许多畏惧感和挫败感,丧失听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
1、扫清语音障碍
学习者的发音准确程度制约着听力理解的程度。学生往往由于受母语及方言影响,发音不准,重音掌握不好,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连读、失去爆破音的省略和同化不适应,听不出语句重音及语调变化所表达的含义,于是出现“听起来一句不懂,写下来句句明白”的情况。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注意纠正和提高学生的语音,传授必要的语音知识。
2、增加词汇量、夯实语法基础
词汇量的严重缺乏是学生听力较差的根本因素。对于听者而言,不仅要认识单词,还要耳熟单词。要通过单词的正确发音刺激耳鼓膜,经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读得懂却不一定能听得懂。
具备较为丰富的语法知识,就能比较轻松地将语言材料按句意划分意群,在听力过程中有效避免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能更快速、准确地掌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3、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如果学生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同样也会造成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教师对于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也相当必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应包括对其社会有深刻影响的最基本的内容。除此之外,目前各种精听及泛听材料本身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教师也应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对有关背景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4、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去除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很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训练学生的听力。一般来说,学生在刚开始听力训练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教师不妨用一些汉语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然后循序渐进,当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后,教师可逐步增加英语的量,直至完全使用英语来授课,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同时,也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与保持学生的自信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更加轻松地融入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去。
5、注重听力教学策略
在具体听力教学过程中,也要讲究适当的策略。在听材料之前,一定要进行积极、合理的预测,这样听的时候才能有目的的听,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然后,听的过程中要听句子层次的内容,要注重对整个内容的把握,而不要追求逐字逐句的听懂。最后,不同的听力题材应该有不同的听力策略:科技文章较复杂,因此出题难度降低,常常可以在选项中直接找到答案;而说明文则要注意有总结和方向性的第一句话,还要注意说明的要点,自己要进行适时的总结;人物传记则较散,需要注意听细节。
教会学生如何抓住听力材料的重点。通常,学生们喜欢把材料里的每个单词都理解清楚。事实上,不同的听力材料在不同的语速下,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听力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想听懂每个单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学生而言,要把每个单词都听清楚并弄懂它的含义,往往可能会顾此失彼,赶不上听力内容的速度,只能抓住其中的部分意思。甚至有的学生由于过于纠结于某个单词的意思而错过了听力材料的大部分内容,得不偿失。所以总的来讲,只要学生能把听力材料的重点,即能帮助理解材料的内容听懂并理解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一篇材料里的诸多新单词并不会影响学生理解全篇大意。所以教师应当经常提醒学生要听重点,根据问题留意某些细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