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课教学活动的安排是为了对学生感知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审美观进行积极的引育导教育。美育的主旨是为了陶冶、激发学生求美、追美、创美的能力,是完全跟随素质教的脚步逐步实施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画不考虑审美观的培养和美育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改革气氛了。而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应该使美育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变化,突出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学生 审美
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且客现存在的,文学艺术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给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因此审美鉴赏可以使用的素材就非常多,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灵活选择以便实现艺术审美观能寓学于美。
一、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美好和丑恶的事物,但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辨别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都能受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美,感受美
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美丑界限和概念等的区分还不明确,特别容易在丑恶方面误入歧途。对于生活中的美,很多小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忽略而过。而对于丑恶的事物,他们模仿之后就使得自己的行为等也发生了变化。以此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美的健康积极的认识,引导小学生感受美。
(二)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精神、文化世界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成为比成绩更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精神层面的收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使得小学生更成熟。当学生能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体会到美术绘画容纳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则说明学生审美能力已经提高很多。进而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策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中用美术绘画等形式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帮助小学生在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加强审美观的培养需要做好的措施是:
(1)有计划有步骤的地用美术作品促进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课上进常进行的教学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审美观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因为教师的讲解只是反映的是教师鉴赏作品时的审美观念,而在学生看来可能美术作品反映的却是不同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分析出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在选择作品的方面也就有了一些限制条件,需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实施步骤的详细课堂结构设计。美术作品的选择也就应该选择较高审美价值又和学生能够紧密相关的欣赏作品。这样就能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面起作用,同时在学生美术鉴赏过程中色彩性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更多兴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选择的是色彩明亮的《向日葵》,通过和学生针对色彩构图的互动,我不仅讲解了美术中色彩构图知识,还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该作品是梵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如何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的相关情况。学生们在发言中大部分都发现这幅图不仅仅是画的向日葵,而是想表达出作者的审美价值观,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兴趣被美术作品激发后进行感悟和欣赏美的审美观培养能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讲解,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美育教育。
(三)用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美术作品很多来自日常生活实际,是作者通过变化文化情境和生活情境的部分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反映生活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审美观的促进教育,也就必须积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多给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提高其感悟美的能力。
当学生对于生活和自然美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积极进引导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例如:秋天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落叶、夏天的时候感受急风暴雨和绿树常青、春天的时候则让学生感悟万物复苏等,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这些对象,观察大自然的美好的景物,能从自然万物色彩和色调的变化中感悟美的存在。此外,生活中的老房子、旧石阶、传统民族服饰等也是学生感受美的有效材料。由此,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大千世界的自然美,还大大提高了其在生活中事物中的美,审美观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审美观的发展不能只有看和感悟,还应该有实践活动
小學美术可以进行很多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带着学生在玩耍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美。小学的课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多,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该有意义的利用起来,让小学生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小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很喜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玩绘画比赛,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只是大家都要动手创造,最后选择其中比较形象、有特色的画作,邀请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达到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教学目的,同时鼓励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色彩的搭配,意境的创造等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创作中加入自己对美的见解,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促进学生审美观发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也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必要措施。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美学相关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所以需要在小学生审美的方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的层次,保障小学生的身心能快速健康的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 15( 04 )
[2]栗兰.浅谈少儿美术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 15( 10 )
[3]林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J],新课程( 小学),2 014( 0 5 )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学生 审美
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且客现存在的,文学艺术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给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因此审美鉴赏可以使用的素材就非常多,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灵活选择以便实现艺术审美观能寓学于美。
一、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美好和丑恶的事物,但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辨别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都能受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美,感受美
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美丑界限和概念等的区分还不明确,特别容易在丑恶方面误入歧途。对于生活中的美,很多小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忽略而过。而对于丑恶的事物,他们模仿之后就使得自己的行为等也发生了变化。以此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美的健康积极的认识,引导小学生感受美。
(二)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精神、文化世界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成为比成绩更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精神层面的收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使得小学生更成熟。当学生能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体会到美术绘画容纳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则说明学生审美能力已经提高很多。进而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策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中用美术绘画等形式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帮助小学生在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加强审美观的培养需要做好的措施是:
(1)有计划有步骤的地用美术作品促进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课上进常进行的教学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审美观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因为教师的讲解只是反映的是教师鉴赏作品时的审美观念,而在学生看来可能美术作品反映的却是不同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分析出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在选择作品的方面也就有了一些限制条件,需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实施步骤的详细课堂结构设计。美术作品的选择也就应该选择较高审美价值又和学生能够紧密相关的欣赏作品。这样就能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面起作用,同时在学生美术鉴赏过程中色彩性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更多兴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选择的是色彩明亮的《向日葵》,通过和学生针对色彩构图的互动,我不仅讲解了美术中色彩构图知识,还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该作品是梵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如何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的相关情况。学生们在发言中大部分都发现这幅图不仅仅是画的向日葵,而是想表达出作者的审美价值观,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兴趣被美术作品激发后进行感悟和欣赏美的审美观培养能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讲解,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美育教育。
(三)用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美术作品很多来自日常生活实际,是作者通过变化文化情境和生活情境的部分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反映生活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审美观的促进教育,也就必须积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多给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提高其感悟美的能力。
当学生对于生活和自然美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积极进引导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例如:秋天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落叶、夏天的时候感受急风暴雨和绿树常青、春天的时候则让学生感悟万物复苏等,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这些对象,观察大自然的美好的景物,能从自然万物色彩和色调的变化中感悟美的存在。此外,生活中的老房子、旧石阶、传统民族服饰等也是学生感受美的有效材料。由此,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大千世界的自然美,还大大提高了其在生活中事物中的美,审美观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审美观的发展不能只有看和感悟,还应该有实践活动
小學美术可以进行很多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带着学生在玩耍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美。小学的课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多,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该有意义的利用起来,让小学生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小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很喜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玩绘画比赛,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只是大家都要动手创造,最后选择其中比较形象、有特色的画作,邀请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达到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教学目的,同时鼓励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色彩的搭配,意境的创造等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创作中加入自己对美的见解,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促进学生审美观发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也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必要措施。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美学相关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所以需要在小学生审美的方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的层次,保障小学生的身心能快速健康的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 15( 04 )
[2]栗兰.浅谈少儿美术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 15( 10 )
[3]林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J],新课程( 小学),2 014(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