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药店里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坐堂医生为顾客免费诊断和提供咨询,但多数患者反映,这些“义诊”其实不义,一些坐堂医生在药店内打着“义诊”的幌子为商家推销药品、医疗器械或保健品,还有的直接给顾客开药方。更让人气愤的是,有的甚至本来没有病,经过这些医生一看却成了“大病”,不得不花大钱治“病”,影响极坏。日前,笔者在南京市区进行了一番暗访后,得知了“义诊”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坐堂医名不符实
不久前,笔者在多日咳嗽的情况下,来到南京市新街口附近的一家药店。一进门便看到柜台外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写着“专家免费会诊”的牌子,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年男人正襟危坐,身后的横幅上写着他的来历:主治医师,毕业于某军医大学。
一番询问之后,“专家”拿起听诊器在笔者胸前听了好一阵子,然后说:“你是感冒引起肺部感染,现在已经有肺炎的倾向……”最后,他向笔者介绍了一种“新药”,并再三强调说,这种消炎药是最新出产的,疗效极好,然而价格比较贵,23元钱一板共10粒。“人最要紧的是少遭罪,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您说是不是?”在他的热情“关怀”下,我掏钱买了两板。
过了几天,买来的药快用完了,咳嗽依然很厉害,在朋友的催促下,笔者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医生听说有同行诊断为肺炎,便紧张起来,嘱咐笔者进行X光透视,结果却没有发现异常,诊断是急性支气管炎。医生遂开了一包红霉素,一瓶内服药水,总共花了不到10元钱。最后医生好心劝告笔者:“那些坐堂医生仅凭一个听诊器就诊断为肺炎,是极不谨慎的态度,以后千万别再上当了!”笔者连连点头。
在医院排队等候的刘大娘也对“免费义诊”大加抱怨。她说:“年初,我同一位老姐妹到商场买东西,在商场附近一家药店门前,有一个义诊点,我俩相伴去接受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医生的检查。结果说我俩都是血脂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建议我们购买一种专门治疗这种病症的药。看着标价178元一盒的药品,而且一个疗程还要用三盒,我们犹豫了。但看‘义诊’台前的介绍,说这位医生是11年前从北京某医科大学毕业的,而且现在已经是副主任医师了,看上去也是挺斯文的一个人,我便回家拿了1000元钱,给我和老姐妹每人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可后来我到医院检查,根本没有血脂过高,那五百多块钱的药就这么白白扔掉了,你说可气不可气?花了钱不说,还担惊受怕一场,落得老伴到现在还经常数落我,和那位老姐妹见了面也感到疙疙瘩瘩的。”
坐堂医缘何有市场
在南京街头,经常会有某医院巡诊或某医疗机构会诊的场面出现,各药店里的坐堂医生也很忙,每天接待的顾客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一百多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选择这些鱼龙混杂的坐堂医生而不去医院看病呢?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图个省事、省钱、省力。
新的医疗体制开始运行后,人们已不再指望单位的“定点医院”、“包干医疗”,到哪儿看病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一点小毛病就到医院就诊,光花在挂号、排队等候上的时间就让人受不了,药店的坐堂医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王小姐是一位白领,平时工作很忙,有点不舒服也没时间到医院排队,便硬挺过去,实在受不了就自己到药店买点药,经常是一买就是一大包,家里常用药不断。对于药店里的“义诊”医生,她很欢迎:“最起码不用到医院排队等候,而且一般的小毛病也根本不用他们看,自己就知道用什么药。”
再者,现在的医院也让人不放心。医院在新的医疗体制下,相互之间的竞争很厉害,有许多医院明确提出“以创收为目的”。患者进了医院有病没病都得接受一系列仪器检查,花费很大。有的医院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往往开出一大堆价格昂贵的药品,家境比较困难的就拿了药方不取药。
坐堂医骗人花样多
笔者先后走访了南京市13家药店。其中9家药店大堂中有身穿白大褂的坐堂医生。
在中山北路的一家大药店里,有8位坐堂医生在大堂里“免费诊断”,五张桌子上各摆放着“免费检测钙”、“免费检测血黏度”和“免费检测高血压”等字样的牌子。笔者来到“免费检查视力”和“免费治疗近视”的桌子前,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医生简单地询问了一下笔者所戴眼镜的度数后,便向笔者推荐一种治疗仪。她说:“这种治疗仪是新出产的一种高科技产品,你的近视度数才300度,用这种治疗仪效果比较好。”笔者问:“在你们这里免费治疗多长时间?”医生回答说:“最好自己买回家去治疗,既方便,又省事,我们在这里只能呆两三天。这种治疗仪价格也不贵,原价800元,给你8折优惠!”笔者摇摇头说:“我是学生,没有多少钱,我还是先戴眼镜吧!”女医生的脸马上拉了下来。临出门前,笔者听到几个医生在背后议论:“年纪轻轻地就想来找便宜,不带钱还想看病?”
在南京市汉中路一家药店里,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士在犹豫了一番后,走到“免费检测钙”的桌子前,请一位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女医生检测。经过一番像模像样地“检测”之后,女医生风情万种地向他推荐:“×××壮骨粉含钙特高,而且口感不错。你拿三盒吧?”不等回答,便扭头冲柜台里的营业员喊道:“给这位先生拿三盒!”中年男士面呈为难之色,没有伸手接女医生递过来的药盒,搓着双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来看看,身上没带那么多钱……”女医生脸色一沉,随即又挤出一丝微笑:“要么……你就只拿一盒?”中年男士更显得不好意思:“不不不,算了算了,我……我还是改天再来吧!”女医生当即将手中的药盒往桌子上一摔,白眼一翻,嚷道:“一个大男人,身上不带钱来凑什么热闹!”
义诊打假刻不容缓
采访中,笔者与一位年轻医生拉上了老乡关系,经过一番询问,他笑着道出了实情:他说他搞药品经销已经七八年了,他自己也记不清搞了多少类似的“义诊”活动。他说:“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药品经销商聘用医生在药店坐堂会诊,其实就是为了推销药品。这种方法确实挺管用的。有的坐堂医生是从正规大医院里请来的,利用双休日来挣点外快;有的确实是退休的专家,但也有些是厂家派来的,长年住在店里,根本就不是医生,只不过对自己厂家生产的药品比较熟悉而已。”
他说早在五六年前,一些药品生产厂家便开始聘用一些医生搞“义诊”活动,但那时大多是在大商场或大药店门前,请一些有名的专家为患者免费诊断,其目的是为自己的新产品做宣传,效果不错。但这种活动要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批准,后来用这种形式做药品宣传的越来越多,审批也越来越麻烦,一些厂家就干脆将“义诊”搬进了药店、药房,既不用有关部门审批,也不用缴纳费用,而且获得的效益比以往还要好。
坐堂医背后有猫腻
去年7月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整顿虚假医药市场和医疗广告的通知后,各地加强了对药品和保健品促销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对非法行医的管理,取消了不少打着“祖传神医义诊”、“老军医义诊”等一系列招摇撞骗、名不符实的非法行医活动。
真正的义诊是医务人员在主管部门或医疗机构的组织下,面向群众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对群众进行预防病症发生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医疗常识宣传,义诊是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前些年,一些医院经常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灾区、农村和缺医少药的地区进行义诊,大受人民群众欢迎。但近几年来,“义诊”过多过滥,已使它蒙上了不该有的商业色彩,有些在药店里以“免费诊断”、“免费治疗”、“免费会诊”等名义进行的所谓“义诊”活动,早已失去了义诊的意义,其实质就是商家的促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了卫生部门的形象,市民反映强烈,纷纷要求对这些鱼龙混杂的坐堂医生进行整治。
摘自《法制日报》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
坐堂医名不符实
不久前,笔者在多日咳嗽的情况下,来到南京市新街口附近的一家药店。一进门便看到柜台外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写着“专家免费会诊”的牌子,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年男人正襟危坐,身后的横幅上写着他的来历:主治医师,毕业于某军医大学。
一番询问之后,“专家”拿起听诊器在笔者胸前听了好一阵子,然后说:“你是感冒引起肺部感染,现在已经有肺炎的倾向……”最后,他向笔者介绍了一种“新药”,并再三强调说,这种消炎药是最新出产的,疗效极好,然而价格比较贵,23元钱一板共10粒。“人最要紧的是少遭罪,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您说是不是?”在他的热情“关怀”下,我掏钱买了两板。
过了几天,买来的药快用完了,咳嗽依然很厉害,在朋友的催促下,笔者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医生听说有同行诊断为肺炎,便紧张起来,嘱咐笔者进行X光透视,结果却没有发现异常,诊断是急性支气管炎。医生遂开了一包红霉素,一瓶内服药水,总共花了不到10元钱。最后医生好心劝告笔者:“那些坐堂医生仅凭一个听诊器就诊断为肺炎,是极不谨慎的态度,以后千万别再上当了!”笔者连连点头。
在医院排队等候的刘大娘也对“免费义诊”大加抱怨。她说:“年初,我同一位老姐妹到商场买东西,在商场附近一家药店门前,有一个义诊点,我俩相伴去接受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医生的检查。结果说我俩都是血脂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建议我们购买一种专门治疗这种病症的药。看着标价178元一盒的药品,而且一个疗程还要用三盒,我们犹豫了。但看‘义诊’台前的介绍,说这位医生是11年前从北京某医科大学毕业的,而且现在已经是副主任医师了,看上去也是挺斯文的一个人,我便回家拿了1000元钱,给我和老姐妹每人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可后来我到医院检查,根本没有血脂过高,那五百多块钱的药就这么白白扔掉了,你说可气不可气?花了钱不说,还担惊受怕一场,落得老伴到现在还经常数落我,和那位老姐妹见了面也感到疙疙瘩瘩的。”
坐堂医缘何有市场
在南京街头,经常会有某医院巡诊或某医疗机构会诊的场面出现,各药店里的坐堂医生也很忙,每天接待的顾客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一百多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选择这些鱼龙混杂的坐堂医生而不去医院看病呢?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图个省事、省钱、省力。
新的医疗体制开始运行后,人们已不再指望单位的“定点医院”、“包干医疗”,到哪儿看病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一点小毛病就到医院就诊,光花在挂号、排队等候上的时间就让人受不了,药店的坐堂医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王小姐是一位白领,平时工作很忙,有点不舒服也没时间到医院排队,便硬挺过去,实在受不了就自己到药店买点药,经常是一买就是一大包,家里常用药不断。对于药店里的“义诊”医生,她很欢迎:“最起码不用到医院排队等候,而且一般的小毛病也根本不用他们看,自己就知道用什么药。”
再者,现在的医院也让人不放心。医院在新的医疗体制下,相互之间的竞争很厉害,有许多医院明确提出“以创收为目的”。患者进了医院有病没病都得接受一系列仪器检查,花费很大。有的医院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往往开出一大堆价格昂贵的药品,家境比较困难的就拿了药方不取药。
坐堂医骗人花样多
笔者先后走访了南京市13家药店。其中9家药店大堂中有身穿白大褂的坐堂医生。
在中山北路的一家大药店里,有8位坐堂医生在大堂里“免费诊断”,五张桌子上各摆放着“免费检测钙”、“免费检测血黏度”和“免费检测高血压”等字样的牌子。笔者来到“免费检查视力”和“免费治疗近视”的桌子前,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医生简单地询问了一下笔者所戴眼镜的度数后,便向笔者推荐一种治疗仪。她说:“这种治疗仪是新出产的一种高科技产品,你的近视度数才300度,用这种治疗仪效果比较好。”笔者问:“在你们这里免费治疗多长时间?”医生回答说:“最好自己买回家去治疗,既方便,又省事,我们在这里只能呆两三天。这种治疗仪价格也不贵,原价800元,给你8折优惠!”笔者摇摇头说:“我是学生,没有多少钱,我还是先戴眼镜吧!”女医生的脸马上拉了下来。临出门前,笔者听到几个医生在背后议论:“年纪轻轻地就想来找便宜,不带钱还想看病?”
在南京市汉中路一家药店里,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士在犹豫了一番后,走到“免费检测钙”的桌子前,请一位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女医生检测。经过一番像模像样地“检测”之后,女医生风情万种地向他推荐:“×××壮骨粉含钙特高,而且口感不错。你拿三盒吧?”不等回答,便扭头冲柜台里的营业员喊道:“给这位先生拿三盒!”中年男士面呈为难之色,没有伸手接女医生递过来的药盒,搓着双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来看看,身上没带那么多钱……”女医生脸色一沉,随即又挤出一丝微笑:“要么……你就只拿一盒?”中年男士更显得不好意思:“不不不,算了算了,我……我还是改天再来吧!”女医生当即将手中的药盒往桌子上一摔,白眼一翻,嚷道:“一个大男人,身上不带钱来凑什么热闹!”
义诊打假刻不容缓
采访中,笔者与一位年轻医生拉上了老乡关系,经过一番询问,他笑着道出了实情:他说他搞药品经销已经七八年了,他自己也记不清搞了多少类似的“义诊”活动。他说:“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药品经销商聘用医生在药店坐堂会诊,其实就是为了推销药品。这种方法确实挺管用的。有的坐堂医生是从正规大医院里请来的,利用双休日来挣点外快;有的确实是退休的专家,但也有些是厂家派来的,长年住在店里,根本就不是医生,只不过对自己厂家生产的药品比较熟悉而已。”
他说早在五六年前,一些药品生产厂家便开始聘用一些医生搞“义诊”活动,但那时大多是在大商场或大药店门前,请一些有名的专家为患者免费诊断,其目的是为自己的新产品做宣传,效果不错。但这种活动要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批准,后来用这种形式做药品宣传的越来越多,审批也越来越麻烦,一些厂家就干脆将“义诊”搬进了药店、药房,既不用有关部门审批,也不用缴纳费用,而且获得的效益比以往还要好。
坐堂医背后有猫腻
去年7月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整顿虚假医药市场和医疗广告的通知后,各地加强了对药品和保健品促销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对非法行医的管理,取消了不少打着“祖传神医义诊”、“老军医义诊”等一系列招摇撞骗、名不符实的非法行医活动。
真正的义诊是医务人员在主管部门或医疗机构的组织下,面向群众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对群众进行预防病症发生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医疗常识宣传,义诊是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前些年,一些医院经常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灾区、农村和缺医少药的地区进行义诊,大受人民群众欢迎。但近几年来,“义诊”过多过滥,已使它蒙上了不该有的商业色彩,有些在药店里以“免费诊断”、“免费治疗”、“免费会诊”等名义进行的所谓“义诊”活动,早已失去了义诊的意义,其实质就是商家的促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了卫生部门的形象,市民反映强烈,纷纷要求对这些鱼龙混杂的坐堂医生进行整治。
摘自《法制日报》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