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向长有“反骨”,年少时经常密谋造反,总想着和他对抗对抗,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越来越像他。虽然我不会走他的那条路,但不得不承认,他是我最敬重的男人,对我的影响也最大。
——陆川
4月16日,《南京,南京》全球首映礼,一袭素服的导演陆川收到了父亲陆天明的一段录像:“你为这部片子所受的艰辛、委屈,我心里最清楚——儿子,你已经超过我了……”陆天明长达一分多钟的含泪哽咽,让陆川情难自控,悄然转身拭泪。
陆天明,当代著名作家,以多部反腐作品享誉文坛,其作品《大雪无痕》曾创过39%的收视率;陆川,第六代新锐导演,3部影片便打出天下,成为影坛年轻一辈导演的佼佼者。十多年来,这对个性父子不断打擂,“杠”出一对灿烂的“父子花”。今年4月,儿子陆川4年磨一剑的《南京,南京》震撼上映;6月,父亲陆天明呕血3年的同名电影《命运》献礼国庆盛典,父子俩一路打擂一路灿烂——
父强子弱,
奋起直追拍《寻枪》
不可否认,15年前的陆川一直生活在陆天明的阴影之下。那时陆天明已经是响当当的著名作家,一部《大雪无痕》就创下了媲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而陆川,从小到大的路都是由父亲一手安排,连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梦想,也因父亲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被拦腰折断。所以,当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海报栏看到那份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时,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秘密造反,挑战权威”,为自己的梦想痛快地搏上一回。
打定主意的陆川暗自行动了,他跑到电影书店,买下了所有带“电”字的书,然后在书桌玻璃板下面压上了3个字——“勇者胜”。每天早上,陆川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端详这3个字,然后信心满满地收拾好一大摞书,出门,直到万籁寂静的深夜方才回家休息。
陆川够勇,但陆天明更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系主任郑洞天是陆天明的老朋友,可他对儿子报考的事只字未提。相反,他早早地给儿子打预防针:“你考研我没意见,但你的工作不能松懈,工作上要有什么不尽职的地方,我第一个不答应!”随后他又给陆川所在的国防科工委领导打电话:“从严要求这小子,电影学院嘛,考不上明年再考。”
一年后,放榜了。陆川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看到录取名单的郑洞天打电话给陆天明,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责备:“川儿考我们学院,你怎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陆天明扭头看看一旁的陆川,吐出一句:“他要是不行,你能照顾吗?他要是行,还用你照顾吗?路,得他自己走。”
考了第一名还受父亲的“打压”,陆川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所以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铆了一股子劲要做给父亲看看。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小伙,哪能光凭着一股冲劲就一步登天?毕业后的两年多里,陆川的生活几乎全被推销剧本、吃闭门羹给占了,除了电影学院每个月300多元的工资,陆川完全就是吃以前上学打工挣下的一点积蓄。等到新千年到来时,陆川已彻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消瘦,陆天明一句鼓励的话都没有说。从陆川毕业的那一天起,他只对儿子撂下了一句话:“任何人的第一步都是这样的,你必须自己走出来,学会怎么走第一步是一生的事情。”
2001年的春节,心灰意冷的陆川已经开始盘算是否接受月薪8000元的光盘生产线创作主任的职位。可就在这时,陆天明找到他,摆出一个擂台:“儿子,你顶住,我也顶住,咱们爷俩比试比试,看谁先突破瓶颈!”此时,陆天明正着手创作反腐小说《省委书记》,可因为题材特殊,他无法实地考察,更无从收集事实,一切情节与故事全靠自己的想象和体悟,写作过程异常痛苦。见一向强势的父亲摆出了“斗”上一回的态势,陆川心里那颗“挑战权威”的种子呼呼地疯长起来:“比试就比试,大不了再跑一年!”
在父亲的激将之下,陆川鼓起全部的勇气,拿上自己已经修改了11次的剧本《寻枪》,直接找到姜文的家:“我不认识您,但我知道,您是最适合片中主角的人!”姜文被眼前这个有些冒失又有些倔强的小伙子打动了,看过剧本之后,当即拍板:“我接!”
就这样,毕业两年后,陆川第一次当上了“导演”。可这个导演当得很闹心,因为片子的主角是姜文,制片人也是姜文。于是,从开拍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人议论:“一个无名小辈怎么可能指挥得了一个名人大腕?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本来,第一次执导就和姜文这样的大腕合作,陆川心理背负了极大的压力,这些蜂拥而至的非议,更让陆川像不小心吞了只苍蝇般难受。可一想到父亲那志在必得的表情,想到每晚书桌前父亲挺直的身影,陆川就不由坚定了有些退缩的脚步,继续投入到拍摄中去。
2002年2月,电影《寻枪》正式公映,一举冲进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斩获多项荣誉。而此时,陆天明的小说《省委书记》历经两年多的磨难后,也最终付梓。庆功家宴上,陆川向父亲举起了杯:“恭喜您达到了又一个高峰。”而陆天明则爽朗一笑,捶了儿子一拳:“小子,这才刚刚开始!”
后生可畏,
高原上的《可可西里》
陆川小试牛刀就直接杀进国际影坛,这让身为父亲的陆天明又骄傲又有些不安。他年近四十才凭借《泥日》确定自己新的创作定位,而儿子才30岁就在影坛一炮打响。这天,陆川从威尼斯回来,看着儿子风风火火地拿着剧本冲回家,陆天明不自觉地感叹一句:“后面的人已经逼上来了,而且站在了前面。”陆川一听,愣了,旋即笑笑:“爸,上次您提出的打擂主意很不错,要不,咱们再来打一场?”陆天明爽快地一口应承下来:“没问题。我最喜欢的词可是‘与时俱进’,我要带着被超越的忧虑一直写下去。”
就这样,在陆川不经意的挑战下,父子俩新一轮的擂台赛开始了。只是陆川没想到,这次他不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甚至差点为此丢掉生命。
这次新片陆川选择的拍摄地点是可可西里这样一个西部雪域高原。这里有满目的流沙、寒风、秃鹫以及杀气腾腾的冲锋枪,而美丽的藏羚羊成批成批地倒下。陆川想用自己的镜头让世人清醒地看到这片蓝天白云下最残酷的一面。然而,要想在这个高原进行120多天的拍摄,期间要经历的身体和精神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进入可可西里后的第一天,所有演员就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更可怕的是,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又恶劣无比,所有的拍摄计划等同于一纸空文。不久,陆川就迎来了剧组的一场“内部哗变”。
那天,他们要拍一场晴天猎杀藏羚羊的戏,这场戏计划两天拍完,可拍了整整7天后,这场戏依然没有结束。因为高原缺氧,所有人干一会就必须歇一会,而高原天气一天四变,一会风一会雪一会雨一会晴,根本没个定数。当演员补过无数次妆、淋过无数次雨雪依然无法拍完一个镜头后,有人开始选择退缩。更不巧的是,回来的途中,一行身心俱疲的人亲眼目睹了一位司机被冻死在车内!那张沉睡着的已经僵硬的脸,让每个人的心都硬生生地缩了一下。回到宿营地,几个演员站在了陆川面前:“导演,演出费我们不要了,请你让我们回家。”
陆川沉默着同意了。躺在睡袋里,这个倔强的男人给父亲发了开拍以来的第一条短信:“爸,我越拍越绝望了,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拍摄这部电影是否值得。”接到儿子的短信,陆天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自从陆川进入可可西里以来,陆天明就没有一天安心过。在那样险峻的环境里拍摄120多天,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作为父亲,关键时刻他只能将一切焦虑都放下,给儿子最坚定的支持。陆天明考虑良久,拨通了陆川的电话:“川儿,听说只有两个多月就要完成拍摄了?恭喜你啊,看来你小子的进度比我快啊,爸爸的《高纬度战栗》才写了1/3就写掉了我的两颗牙齿。不过你别得意过早,我可要后来者居上啊!”父亲这番看似挑战实为鼓励的话,让远方的陆川无言地良久沉默。
经历过120多天的绝望与激情后,陆川如愿将摄制组的所有成员安全地带出了可可西里。2004年9月,电影《可可西里》公映了,陆川将3张电影票交到了父亲的手中。两个小时后,陆天明从电影院走出来,手中的手机响个不停。“天明,陆川的这个片子是中国电影美学的一场革命。”电话是美学家李泽厚打来的,陆天明望了望迎面而来的儿子,很随意地吐出一句:“片子勉强还行吧。”
可在家宴桌旁,陆天明第一个站起身,将手中的酒杯伸向了儿子:“川儿,你已经成熟了。”30多岁第一次得到父亲如此评价,陆川瞬间红了眼圈:“爸,你也不赖,抛开你的《高纬度战栗》不说,单单你的《黑雀群》就已成就了中国版的《美国往事》,我敬你!”
因为执着与坚持,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大获成功,囊括各类电影节奖项30多个,写下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它不仅让陆川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更让他从心灵层面上理解了作家父亲的寂寥与孤独。
《命运》搏击,
一波三折为“南京”
《高纬度战栗》之后,陆天明接下了命题作文《命运》。《命运》以深圳崛起为线索,讲述这座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经济特区的过程中种种的冲突和斗争。它需要将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国家领导人放到同一个历史场景中,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巨可想而知。这对年过花甲的陆天明的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陆川明白,父亲这辈子只想做一个人民的作家,他理解父亲的选择。不仅如此,他还笑嘻嘻地拿出儿子的原有本色,向父亲发出了比赛的挑战:“爸,我们比比,看你的《命运》有没有我的新作快。”“行啊,我看你的《南京,南京》很不错,这次,咱们父子俩再来比个高低!”陆天明抬首回应。
《可可西里》之后,陆川就有意接下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太多太乱,想从中理出自己的思路并让观众从心底接受,同时又获得可观的票房收益,也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陆川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摇摆。父亲一句“应战”的话,让他瞬间下定了决心。
父子俩以4年为约,开始了各自新的艰难之旅。两人中首先遇到困难的是陆川。2006年初,陆川将立项申请报批有关部门,得到的回复却是:“申请立项的南京题材有四五部,论先来后到不是你们,凭资历也不是你们,你们最好停掉。”可倔强的陆川不管这些,执意借了100万元建起了剧组,又不断地四面奔走,给各方人士送剧本、讲理由,直到2007年3月,陆川才拿到了拍摄许可证。
陆川的《南京,南京》历经波折立了项,可陆天明的小说又出现了问题。起初陆天明下定决心要写《命运》这部小说,是因为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给了他“尚方宝剑”:“你只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就行,其他的你不用管。”所以,陆天明才得以大胆创作,没有任何禁忌。可未成想,在小说几近完稿时,小说突然被下令搁置。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陆天明大病一场,六七天高烧不退。父亲因小说而大病的消息让陆川担心不已,他请了一天的假,连夜赶回家中。病床前,陆川紧紧地握住父亲苍老的手:“爸,你一年可以写2部电视剧,我一年也可以拍2部小电影,但我们都放弃了赚钱的机会,选择了这份苦差,都咽了大半了,咬咬牙吞进去就完了。”陆天明看儿子,一颗热泪流了下来。
陆川的鼓励起了作用,小说被搁置一段时间后,又被允许创作出版。首印10万本,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而此时,陆天明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儿子:“川儿,成了,我能完全咽下去了。”
父亲陆天明度过了一个难关,可陆川的难关却一个接一个地涌来。先是剧本修改花了7个月,损失了500万,接着又是资金链发生断接,拍摄工作不得不暂停。2008年新春,已停工一个多月的陆川自信心大失,又一次走向绝望。这次,陆天明没说一句鼓励的话,只将《命运》改成电视剧的立项申请拿出给陆川看:“川儿,你看,因为题材敏感,我的立项也遭遇了《南京,南京》一样的困难。”“爸,会通过的,《南京,南京》通过立项也是‘一波八折’,坚持住,会没事的。”陆川劝慰完父亲,猛然间又沉默了。
在父亲无言的鼓励下,一个月后,陆川理清头绪,再次坐到了摄像机房。2009年2月,《南京,南京》终于成功拍完并通过了审查。而此时,陆天明的同名小说改编剧《命运》也开始了拍摄。
4月22日,《南京,南京》公映,第一天票房就达到800万元。公映会后,一向不公开夸赞儿子的陆天明第一次破了例:“《南京,南京》是一颗原子弹,陆川已经超过了我!”而一向低调的陆川,则和父亲开起了玩笑:“虽然我们不是子承父业,我也不憧憬父亲那样的生活,但我爸的《命运》非常好看,饱含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社会责任感,而这部片子之后,我希望能来一次上阵父子兵,和父亲好好合作一次。”
收到儿子的邀请,陆天明也不含糊地笑了:“给他‘打工’很麻烦的,因为他早就给我吹过风:‘将来我们要是合作,你不是老子,我也不是儿子,我们得按规矩来。’他给我做了38年的儿子,可我到现在依然没有摸透他的规矩,痛苦啊。”
看来,这场父子擂台赛要继续下去了。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email protected]
——陆川
4月16日,《南京,南京》全球首映礼,一袭素服的导演陆川收到了父亲陆天明的一段录像:“你为这部片子所受的艰辛、委屈,我心里最清楚——儿子,你已经超过我了……”陆天明长达一分多钟的含泪哽咽,让陆川情难自控,悄然转身拭泪。
陆天明,当代著名作家,以多部反腐作品享誉文坛,其作品《大雪无痕》曾创过39%的收视率;陆川,第六代新锐导演,3部影片便打出天下,成为影坛年轻一辈导演的佼佼者。十多年来,这对个性父子不断打擂,“杠”出一对灿烂的“父子花”。今年4月,儿子陆川4年磨一剑的《南京,南京》震撼上映;6月,父亲陆天明呕血3年的同名电影《命运》献礼国庆盛典,父子俩一路打擂一路灿烂——
父强子弱,
奋起直追拍《寻枪》
不可否认,15年前的陆川一直生活在陆天明的阴影之下。那时陆天明已经是响当当的著名作家,一部《大雪无痕》就创下了媲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而陆川,从小到大的路都是由父亲一手安排,连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梦想,也因父亲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被拦腰折断。所以,当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海报栏看到那份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时,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秘密造反,挑战权威”,为自己的梦想痛快地搏上一回。
打定主意的陆川暗自行动了,他跑到电影书店,买下了所有带“电”字的书,然后在书桌玻璃板下面压上了3个字——“勇者胜”。每天早上,陆川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端详这3个字,然后信心满满地收拾好一大摞书,出门,直到万籁寂静的深夜方才回家休息。
陆川够勇,但陆天明更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系主任郑洞天是陆天明的老朋友,可他对儿子报考的事只字未提。相反,他早早地给儿子打预防针:“你考研我没意见,但你的工作不能松懈,工作上要有什么不尽职的地方,我第一个不答应!”随后他又给陆川所在的国防科工委领导打电话:“从严要求这小子,电影学院嘛,考不上明年再考。”
一年后,放榜了。陆川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看到录取名单的郑洞天打电话给陆天明,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责备:“川儿考我们学院,你怎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陆天明扭头看看一旁的陆川,吐出一句:“他要是不行,你能照顾吗?他要是行,还用你照顾吗?路,得他自己走。”
考了第一名还受父亲的“打压”,陆川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所以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铆了一股子劲要做给父亲看看。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小伙,哪能光凭着一股冲劲就一步登天?毕业后的两年多里,陆川的生活几乎全被推销剧本、吃闭门羹给占了,除了电影学院每个月300多元的工资,陆川完全就是吃以前上学打工挣下的一点积蓄。等到新千年到来时,陆川已彻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消瘦,陆天明一句鼓励的话都没有说。从陆川毕业的那一天起,他只对儿子撂下了一句话:“任何人的第一步都是这样的,你必须自己走出来,学会怎么走第一步是一生的事情。”
2001年的春节,心灰意冷的陆川已经开始盘算是否接受月薪8000元的光盘生产线创作主任的职位。可就在这时,陆天明找到他,摆出一个擂台:“儿子,你顶住,我也顶住,咱们爷俩比试比试,看谁先突破瓶颈!”此时,陆天明正着手创作反腐小说《省委书记》,可因为题材特殊,他无法实地考察,更无从收集事实,一切情节与故事全靠自己的想象和体悟,写作过程异常痛苦。见一向强势的父亲摆出了“斗”上一回的态势,陆川心里那颗“挑战权威”的种子呼呼地疯长起来:“比试就比试,大不了再跑一年!”
在父亲的激将之下,陆川鼓起全部的勇气,拿上自己已经修改了11次的剧本《寻枪》,直接找到姜文的家:“我不认识您,但我知道,您是最适合片中主角的人!”姜文被眼前这个有些冒失又有些倔强的小伙子打动了,看过剧本之后,当即拍板:“我接!”
就这样,毕业两年后,陆川第一次当上了“导演”。可这个导演当得很闹心,因为片子的主角是姜文,制片人也是姜文。于是,从开拍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人议论:“一个无名小辈怎么可能指挥得了一个名人大腕?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本来,第一次执导就和姜文这样的大腕合作,陆川心理背负了极大的压力,这些蜂拥而至的非议,更让陆川像不小心吞了只苍蝇般难受。可一想到父亲那志在必得的表情,想到每晚书桌前父亲挺直的身影,陆川就不由坚定了有些退缩的脚步,继续投入到拍摄中去。
2002年2月,电影《寻枪》正式公映,一举冲进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斩获多项荣誉。而此时,陆天明的小说《省委书记》历经两年多的磨难后,也最终付梓。庆功家宴上,陆川向父亲举起了杯:“恭喜您达到了又一个高峰。”而陆天明则爽朗一笑,捶了儿子一拳:“小子,这才刚刚开始!”
后生可畏,
高原上的《可可西里》
陆川小试牛刀就直接杀进国际影坛,这让身为父亲的陆天明又骄傲又有些不安。他年近四十才凭借《泥日》确定自己新的创作定位,而儿子才30岁就在影坛一炮打响。这天,陆川从威尼斯回来,看着儿子风风火火地拿着剧本冲回家,陆天明不自觉地感叹一句:“后面的人已经逼上来了,而且站在了前面。”陆川一听,愣了,旋即笑笑:“爸,上次您提出的打擂主意很不错,要不,咱们再来打一场?”陆天明爽快地一口应承下来:“没问题。我最喜欢的词可是‘与时俱进’,我要带着被超越的忧虑一直写下去。”
就这样,在陆川不经意的挑战下,父子俩新一轮的擂台赛开始了。只是陆川没想到,这次他不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甚至差点为此丢掉生命。
这次新片陆川选择的拍摄地点是可可西里这样一个西部雪域高原。这里有满目的流沙、寒风、秃鹫以及杀气腾腾的冲锋枪,而美丽的藏羚羊成批成批地倒下。陆川想用自己的镜头让世人清醒地看到这片蓝天白云下最残酷的一面。然而,要想在这个高原进行120多天的拍摄,期间要经历的身体和精神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进入可可西里后的第一天,所有演员就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更可怕的是,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又恶劣无比,所有的拍摄计划等同于一纸空文。不久,陆川就迎来了剧组的一场“内部哗变”。
那天,他们要拍一场晴天猎杀藏羚羊的戏,这场戏计划两天拍完,可拍了整整7天后,这场戏依然没有结束。因为高原缺氧,所有人干一会就必须歇一会,而高原天气一天四变,一会风一会雪一会雨一会晴,根本没个定数。当演员补过无数次妆、淋过无数次雨雪依然无法拍完一个镜头后,有人开始选择退缩。更不巧的是,回来的途中,一行身心俱疲的人亲眼目睹了一位司机被冻死在车内!那张沉睡着的已经僵硬的脸,让每个人的心都硬生生地缩了一下。回到宿营地,几个演员站在了陆川面前:“导演,演出费我们不要了,请你让我们回家。”
陆川沉默着同意了。躺在睡袋里,这个倔强的男人给父亲发了开拍以来的第一条短信:“爸,我越拍越绝望了,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拍摄这部电影是否值得。”接到儿子的短信,陆天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自从陆川进入可可西里以来,陆天明就没有一天安心过。在那样险峻的环境里拍摄120多天,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作为父亲,关键时刻他只能将一切焦虑都放下,给儿子最坚定的支持。陆天明考虑良久,拨通了陆川的电话:“川儿,听说只有两个多月就要完成拍摄了?恭喜你啊,看来你小子的进度比我快啊,爸爸的《高纬度战栗》才写了1/3就写掉了我的两颗牙齿。不过你别得意过早,我可要后来者居上啊!”父亲这番看似挑战实为鼓励的话,让远方的陆川无言地良久沉默。
经历过120多天的绝望与激情后,陆川如愿将摄制组的所有成员安全地带出了可可西里。2004年9月,电影《可可西里》公映了,陆川将3张电影票交到了父亲的手中。两个小时后,陆天明从电影院走出来,手中的手机响个不停。“天明,陆川的这个片子是中国电影美学的一场革命。”电话是美学家李泽厚打来的,陆天明望了望迎面而来的儿子,很随意地吐出一句:“片子勉强还行吧。”
可在家宴桌旁,陆天明第一个站起身,将手中的酒杯伸向了儿子:“川儿,你已经成熟了。”30多岁第一次得到父亲如此评价,陆川瞬间红了眼圈:“爸,你也不赖,抛开你的《高纬度战栗》不说,单单你的《黑雀群》就已成就了中国版的《美国往事》,我敬你!”
因为执着与坚持,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大获成功,囊括各类电影节奖项30多个,写下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它不仅让陆川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更让他从心灵层面上理解了作家父亲的寂寥与孤独。
《命运》搏击,
一波三折为“南京”
《高纬度战栗》之后,陆天明接下了命题作文《命运》。《命运》以深圳崛起为线索,讲述这座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经济特区的过程中种种的冲突和斗争。它需要将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国家领导人放到同一个历史场景中,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巨可想而知。这对年过花甲的陆天明的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陆川明白,父亲这辈子只想做一个人民的作家,他理解父亲的选择。不仅如此,他还笑嘻嘻地拿出儿子的原有本色,向父亲发出了比赛的挑战:“爸,我们比比,看你的《命运》有没有我的新作快。”“行啊,我看你的《南京,南京》很不错,这次,咱们父子俩再来比个高低!”陆天明抬首回应。
《可可西里》之后,陆川就有意接下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太多太乱,想从中理出自己的思路并让观众从心底接受,同时又获得可观的票房收益,也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陆川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摇摆。父亲一句“应战”的话,让他瞬间下定了决心。
父子俩以4年为约,开始了各自新的艰难之旅。两人中首先遇到困难的是陆川。2006年初,陆川将立项申请报批有关部门,得到的回复却是:“申请立项的南京题材有四五部,论先来后到不是你们,凭资历也不是你们,你们最好停掉。”可倔强的陆川不管这些,执意借了100万元建起了剧组,又不断地四面奔走,给各方人士送剧本、讲理由,直到2007年3月,陆川才拿到了拍摄许可证。
陆川的《南京,南京》历经波折立了项,可陆天明的小说又出现了问题。起初陆天明下定决心要写《命运》这部小说,是因为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给了他“尚方宝剑”:“你只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就行,其他的你不用管。”所以,陆天明才得以大胆创作,没有任何禁忌。可未成想,在小说几近完稿时,小说突然被下令搁置。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陆天明大病一场,六七天高烧不退。父亲因小说而大病的消息让陆川担心不已,他请了一天的假,连夜赶回家中。病床前,陆川紧紧地握住父亲苍老的手:“爸,你一年可以写2部电视剧,我一年也可以拍2部小电影,但我们都放弃了赚钱的机会,选择了这份苦差,都咽了大半了,咬咬牙吞进去就完了。”陆天明看儿子,一颗热泪流了下来。
陆川的鼓励起了作用,小说被搁置一段时间后,又被允许创作出版。首印10万本,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而此时,陆天明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儿子:“川儿,成了,我能完全咽下去了。”
父亲陆天明度过了一个难关,可陆川的难关却一个接一个地涌来。先是剧本修改花了7个月,损失了500万,接着又是资金链发生断接,拍摄工作不得不暂停。2008年新春,已停工一个多月的陆川自信心大失,又一次走向绝望。这次,陆天明没说一句鼓励的话,只将《命运》改成电视剧的立项申请拿出给陆川看:“川儿,你看,因为题材敏感,我的立项也遭遇了《南京,南京》一样的困难。”“爸,会通过的,《南京,南京》通过立项也是‘一波八折’,坚持住,会没事的。”陆川劝慰完父亲,猛然间又沉默了。
在父亲无言的鼓励下,一个月后,陆川理清头绪,再次坐到了摄像机房。2009年2月,《南京,南京》终于成功拍完并通过了审查。而此时,陆天明的同名小说改编剧《命运》也开始了拍摄。
4月22日,《南京,南京》公映,第一天票房就达到800万元。公映会后,一向不公开夸赞儿子的陆天明第一次破了例:“《南京,南京》是一颗原子弹,陆川已经超过了我!”而一向低调的陆川,则和父亲开起了玩笑:“虽然我们不是子承父业,我也不憧憬父亲那样的生活,但我爸的《命运》非常好看,饱含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社会责任感,而这部片子之后,我希望能来一次上阵父子兵,和父亲好好合作一次。”
收到儿子的邀请,陆天明也不含糊地笑了:“给他‘打工’很麻烦的,因为他早就给我吹过风:‘将来我们要是合作,你不是老子,我也不是儿子,我们得按规矩来。’他给我做了38年的儿子,可我到现在依然没有摸透他的规矩,痛苦啊。”
看来,这场父子擂台赛要继续下去了。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