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与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紧密相关,衡量一节课效果好坏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长久以来,提高学生参与度是研究者所关心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表面上参与度的背后事实上存在着问题。但是应用好的教学策略能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只有能够真实地加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参与;策略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富含知识又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综合性科目,这就要求学生懂得操作层面的知识并且会操作,能否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参与度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一方面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不仅对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大有帮助,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整体的信息综合素养。
一、在和谐氛围中缩小师生间距离
在新课程标准概念之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如果想要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让学生感到自在的课堂氛围是一个好方法,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氛围,让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得到唤醒,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进行“体验网络数据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进行操作建立数据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增添互动环节,有助于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致使学生主动自愿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库的创建带来的便捷,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的催化剂,学生如果对于信息技术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立体感的教学内容,借助音频、图片、短视频、flash动画等多姿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习“图片处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面向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教学情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将经过细致处理过的图像供学生欣赏,将图像处理前后的对比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再讲解图像是经过怎样的处理过程的,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在讲解“信息获取”这一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观赏《听风者》的视频片段,影视资料在最大限度上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影片中主人公是怎样得到信息的。这种借助问题情境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疑问,学到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愿参与教学互动环节中,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设计互动活动 促进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学科,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学生不仅会习得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在设计信息技术的课题时,特别是设计教学过程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到能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能不能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挥出来,让学生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吸收并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讨论话题引到根据现在社会中触及信息技术并且存在争议的生活案例上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结合当下讨论比较多的“照片”变“照骗”进行辩论,在运用图像技术处理后的照片哪些地方发生了改变,怎样做才能使经过图像处理后的照片,既提升了照片效果的同时质量也不会降低,仍然保持自然等。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理握和掌握图像处理知识,还能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将学生摆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创造自在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还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互动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构建出新颖、别具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和课堂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徐亚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78(05):49-50.
[2]顾小平,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上,2015(07):100-101.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参与;策略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富含知识又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综合性科目,这就要求学生懂得操作层面的知识并且会操作,能否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参与度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一方面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不仅对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大有帮助,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整体的信息综合素养。
一、在和谐氛围中缩小师生间距离
在新课程标准概念之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如果想要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让学生感到自在的课堂氛围是一个好方法,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氛围,让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得到唤醒,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进行“体验网络数据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进行操作建立数据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增添互动环节,有助于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致使学生主动自愿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库的创建带来的便捷,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的催化剂,学生如果对于信息技术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立体感的教学内容,借助音频、图片、短视频、flash动画等多姿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习“图片处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面向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教学情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将经过细致处理过的图像供学生欣赏,将图像处理前后的对比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再讲解图像是经过怎样的处理过程的,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在讲解“信息获取”这一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观赏《听风者》的视频片段,影视资料在最大限度上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影片中主人公是怎样得到信息的。这种借助问题情境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疑问,学到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愿参与教学互动环节中,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设计互动活动 促进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学科,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学生不仅会习得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在设计信息技术的课题时,特别是设计教学过程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到能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能不能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挥出来,让学生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吸收并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讨论话题引到根据现在社会中触及信息技术并且存在争议的生活案例上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结合当下讨论比较多的“照片”变“照骗”进行辩论,在运用图像技术处理后的照片哪些地方发生了改变,怎样做才能使经过图像处理后的照片,既提升了照片效果的同时质量也不会降低,仍然保持自然等。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理握和掌握图像处理知识,还能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将学生摆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创造自在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还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互动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构建出新颖、别具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和课堂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徐亚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78(05):49-50.
[2]顾小平,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上,2015(0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