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和后作用性的概念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和后作用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和应用,以更好地完善体育教学,更好地实现“育人”的体育教育目标。
关键词: 体育教学系统 延时性 后作用性
1.引言
系统就是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教学则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学系统就是为实现“育人”的目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教学系统的具体组成部分为教师、学生和教育措施等。也可以说是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条件构成的信息处理和发展能力的整体。体育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体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不同的作用,彼此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研究与了解体育教学系统的特点、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合理使用教学原则,科学地进行各要素的组合和利用,从而发挥体育教学系统的最大效应。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INTERNET检索,搜集整理了有关教学系统、教学的延时性和后作用性的专著和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检索并阅读了教育学、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注意对相关文献资料作重点阅读和分析,注意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互补充。获取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
2.2逻辑分析法
本文研究过程获得的资料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部分数据和图表资料,根据所获资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及讨论问题的要点和特点,灵活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等逻辑方法,以使文章更加严谨。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
所谓的延时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它不是立即见效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良好作用及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教学效果,盲目追求快,要注意教学系统的延时性。
3.1.1应用延时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真正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是否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和正确解答习题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延时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接受过程。在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上,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解答,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才肯动脑筋,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发展。因此,采用延时性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从而很好地树立了自信心。
3.1.2在测试中运用延时性,既可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又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
测试是体育教学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素质的不同,因此成绩必然存在差异,再加上考试临场发挥情况、精神状态、应试技巧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仅依靠一次测试难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会影响评价的积极作用,挫伤学生练好体育的自信心。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应一改以往评价学生优劣的方法,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
在测试中采用延时性形式是指允许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和认为自己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进行补测,同时,取消学生之间按测试分数排列名次的做法,减轻学生身心负担。体育评价表有一项,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测试成绩不满意时,可以申请再考一次,选择较好的成绩记录。这种延时性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真去总结,改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实施体育教学延时性形式之后,促进了学生的身心,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测试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充满自信。
3.2体育教学系统的后作用性
体育教学的后作用性就是体育教学的很多教学效果不能立刻表露出来,需经过一段时间方能表现出来。如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社会化、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性。现实中体育教学系统的后作用性表现为四个方面。
3.2.1生物学后作用。
生物学作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作用,这一作用是由其自身规律决定的,体现了体育育人的特殊性,即体育重在育体,重在对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在校期间养成锻炼的习惯和打好体质基础,对今后更好地从事社会竞争,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3.2.1.1生理机能得到提高。
生理机能是体质的基础,通过体育教学的各种形式,可全面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这些基本生理机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3.2.1.2发展智力水平。
体育锻炼可促进神经系统结构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准确性。同时体育教学系统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如横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以及全局观点、系统观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2.1.3增强适应能力。
一方面,体育教学系统的组织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即适应能力也会增强。
3.2.1.4娱乐身心。
体育教学系统是内容实效性与学习主动性的高度统一,并表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发展,而且心理上得到满足。学校体育中的成功和胜利的结果,还可使学生受到精神鼓舞,增强自信心。
3.2.2教学后作用。
体育教学系统的实施过程,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三要素,是人的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寓教育于身体运动过程中。体育教学系统的教学后作用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得以实现。
3.2.2.1通过体育中的德育,培养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在学校体育中,进行德育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热爱集体、勇敢顽强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质。
3.2.2.2通过体育中的美育,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
体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其教育形式既不是理性的说教,又不是抽象思维,而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直观欣赏产生美感,具有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因而更易于接受。
3.2.3社会学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生活能力的人。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其效果如何,最终将体现在每个学生的体质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要求。鉴于此,我们把社会学作用看作是体育教学的最终作用。良好的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3.1改善生活质量。
一方面可运用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充实余暇时间,使生活内容更丰富、更有情趣。另一方面利用运动这种“积极性休息”的方式,调节上班后的紧张,提高生活效率。
3.2.3.2延长工作寿命。
体育锻炼可延缓身体机能下降的速度,保持状态,使人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2.3.3提高劳动力质量。
人是劳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质量(当然包括劳动力身体质量即体质)的优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则是培养未来劳动者良好体质的重要途径。
3.2.4文化学作用。
体育历来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体育的发展除依靠经济的发展外,还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参照系统,进行反思比较,产生与一定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体育价值观念,以推动体育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既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如促进学生社会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等作用。这其中的每一项作用与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不能立即展现出来,但具备这些好的素养与素质的学生,早晚会在体育课堂之外表露出来,也就是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与后作用性。
由于体育教学系统延时性与后作用性的存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树立过多的短期教育目标,在工作中树立“育人”这一长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向学生灌输体育带给大家的益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高振荣,陈以街.信息论、技制论、系统论120题.解放军出版社,1981.
[3]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4]王伯英,曲宗湖.现代体育教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5]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孙纬涛.高等教育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杨中华.教学关来中的主体、主导学.教育研究,1992,(12).
关键词: 体育教学系统 延时性 后作用性
1.引言
系统就是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教学则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学系统就是为实现“育人”的目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教学系统的具体组成部分为教师、学生和教育措施等。也可以说是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条件构成的信息处理和发展能力的整体。体育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体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不同的作用,彼此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研究与了解体育教学系统的特点、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合理使用教学原则,科学地进行各要素的组合和利用,从而发挥体育教学系统的最大效应。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INTERNET检索,搜集整理了有关教学系统、教学的延时性和后作用性的专著和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检索并阅读了教育学、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注意对相关文献资料作重点阅读和分析,注意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互补充。获取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
2.2逻辑分析法
本文研究过程获得的资料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部分数据和图表资料,根据所获资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及讨论问题的要点和特点,灵活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等逻辑方法,以使文章更加严谨。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
所谓的延时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它不是立即见效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良好作用及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教学效果,盲目追求快,要注意教学系统的延时性。
3.1.1应用延时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真正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是否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和正确解答习题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延时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接受过程。在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上,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解答,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才肯动脑筋,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发展。因此,采用延时性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从而很好地树立了自信心。
3.1.2在测试中运用延时性,既可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又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
测试是体育教学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素质的不同,因此成绩必然存在差异,再加上考试临场发挥情况、精神状态、应试技巧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仅依靠一次测试难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会影响评价的积极作用,挫伤学生练好体育的自信心。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应一改以往评价学生优劣的方法,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
在测试中采用延时性形式是指允许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和认为自己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进行补测,同时,取消学生之间按测试分数排列名次的做法,减轻学生身心负担。体育评价表有一项,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测试成绩不满意时,可以申请再考一次,选择较好的成绩记录。这种延时性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真去总结,改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实施体育教学延时性形式之后,促进了学生的身心,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测试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充满自信。
3.2体育教学系统的后作用性
体育教学的后作用性就是体育教学的很多教学效果不能立刻表露出来,需经过一段时间方能表现出来。如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社会化、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性。现实中体育教学系统的后作用性表现为四个方面。
3.2.1生物学后作用。
生物学作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作用,这一作用是由其自身规律决定的,体现了体育育人的特殊性,即体育重在育体,重在对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在校期间养成锻炼的习惯和打好体质基础,对今后更好地从事社会竞争,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3.2.1.1生理机能得到提高。
生理机能是体质的基础,通过体育教学的各种形式,可全面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这些基本生理机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3.2.1.2发展智力水平。
体育锻炼可促进神经系统结构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准确性。同时体育教学系统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如横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以及全局观点、系统观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2.1.3增强适应能力。
一方面,体育教学系统的组织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即适应能力也会增强。
3.2.1.4娱乐身心。
体育教学系统是内容实效性与学习主动性的高度统一,并表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发展,而且心理上得到满足。学校体育中的成功和胜利的结果,还可使学生受到精神鼓舞,增强自信心。
3.2.2教学后作用。
体育教学系统的实施过程,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三要素,是人的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寓教育于身体运动过程中。体育教学系统的教学后作用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得以实现。
3.2.2.1通过体育中的德育,培养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在学校体育中,进行德育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热爱集体、勇敢顽强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质。
3.2.2.2通过体育中的美育,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
体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其教育形式既不是理性的说教,又不是抽象思维,而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直观欣赏产生美感,具有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因而更易于接受。
3.2.3社会学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生活能力的人。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其效果如何,最终将体现在每个学生的体质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要求。鉴于此,我们把社会学作用看作是体育教学的最终作用。良好的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3.1改善生活质量。
一方面可运用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充实余暇时间,使生活内容更丰富、更有情趣。另一方面利用运动这种“积极性休息”的方式,调节上班后的紧张,提高生活效率。
3.2.3.2延长工作寿命。
体育锻炼可延缓身体机能下降的速度,保持状态,使人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2.3.3提高劳动力质量。
人是劳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质量(当然包括劳动力身体质量即体质)的优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则是培养未来劳动者良好体质的重要途径。
3.2.4文化学作用。
体育历来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体育的发展除依靠经济的发展外,还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参照系统,进行反思比较,产生与一定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体育价值观念,以推动体育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既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如促进学生社会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等作用。这其中的每一项作用与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不能立即展现出来,但具备这些好的素养与素质的学生,早晚会在体育课堂之外表露出来,也就是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与后作用性。
由于体育教学系统延时性与后作用性的存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树立过多的短期教育目标,在工作中树立“育人”这一长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向学生灌输体育带给大家的益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高振荣,陈以街.信息论、技制论、系统论120题.解放军出版社,1981.
[3]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4]王伯英,曲宗湖.现代体育教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5]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孙纬涛.高等教育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杨中华.教学关来中的主体、主导学.教育研究,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