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探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wat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简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可以为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工作提供助力与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下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培养 有效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53
  在我国新课改政策全面贯彻的现状下,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一直以来,历史作为我国综合性教育科目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加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便显得愈发关键。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首先,高中院校对学生展开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推动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方位贯彻,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编制课堂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时,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融入其中,能够对传统的人才教育培养形式予以调整,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整体而言,高中阶段的历史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指培养思维能力、历史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历史理解能力。其次,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历史素养进行深入的培养能够对课堂教学模式与相关理念进行调整。现如今,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理念的一些影响,许多高中院校均把不断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当作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然而这在无形之间便会导致填鸭式教学的窘境出现。但是开展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工作,能够促使教师了解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历史教学方案予以适当的调整,从而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成效和质量。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高中时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育培养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资料实证、解释以及价值观五个层面。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对学生展开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工作时,必须关注以下几方面:
  首先,借助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进行的深入分析,让高中生能够对其中的方法论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灵活掌握。
  其次,持有良好的态度看待历史,对历史发展予以全面了解,对历史进行客观性的评价。
  最后,促使高中生能够对我国历史,对祖国以及其他国家均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渲染下具有更多的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难点
  1.历史教学模式革新速度和时代发展需求之间不一致
  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工作仍然处于滞后时期,更新速度依旧较为缓慢,哪怕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予以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然而许多城市的高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以滯后的教学形式为主。因此,现如今一些高中历史教学和我国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创新要求是不一致的,虽然部分高中历史教学已经予以了一定的创新改革,然而,创新改革速度并不快,无法跟进时代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历史教师的思想无法跟上时代进步,依旧把课堂教学掌握在自己手上,促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展现出自身独有的思想与积极性。
  2.高中院校予以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设施未达到新课标背景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背景下,我国课堂改革创新对高中院校的硬件设施具有一定的要求标准,现阶段与教学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均需要予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然而部分高中院校没有对这一些设施的优化与健全予以高度重视。这样一来便无法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促使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堂教育不能顺利开展。例如,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教学,历史教师若是想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现出各个时代、各个航路的形成过程,则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不然不能为学生予以更深层次的教学。
  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1.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院校如果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则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探究式教学理念展开教学,不断对其自主学习意识予以有效的培养。所以,历史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性予以有机的结合,着重针对学生展开引导式教学,促使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和问题探究予以有机结合
  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展开合理的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逐渐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导。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借助问题应用的方式,促使学生探究分析相关问题并逐渐转换成已有的历史知识体系。比如,历史教师在针对《工业革命》与之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时,能够提前向学生介绍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获取的重要成就,同时引导学生对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充分的考虑。借助历史教师从浅入深的不断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向及其目标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灵活掌握,同时将此作为首要前提,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教材的理解水平,从而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予以有效的培养。
  3.积极对历史解释素养予以培养
  由于历史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以及实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予以有效的培养就凸显得愈发关键。所谓历史解释素养,通常是让学生将历史材料当作首要前提,凭借自己所具有的理解能力,着重针对历史时间予以客观和深入分析。比如,历史教师在针对甲午中日战争展开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对清政府当时战败的核心诱因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让其对自己的观点予以说明,以此对同学的历史解释素养予以有效的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对高中学生历史教学核心素养进行教育培养,针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素养的教育培养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必不可少的效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本礼《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2] 李正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30期。
  [3] 徐远英《浅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新课程改革将口语交际能力定义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本文指出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28  新《课标
摘 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和心理。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并被应用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学会尊重 为人处世  DOI:10.12241/j.iss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亟需教师的专业发展,201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应“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
摘 要: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工作整体的发展,同时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需要顺应新课程改革及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培养策略  一、语文思维的概念  语文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由
笔者从教近30年,《核舟记》教了6遍,不敢说烂熟于心,自觉在字、词、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心中有数,指导学生绰绰有余,但前不久在教学《核舟记》时,没有深究学生提出的问题,错失利用课堂教育学生的良机,倍感遗憾。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核舟记》文意时,读到文末“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一句,有同学说:“‘简’,书中注释为‘挑选’,是不是就相当于‘捡’?”我并未细想,便当堂表扬了那位同学,说他肯动脑筋。 
摘 要:学生的习作写成后,合格不合格,是优是劣,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新《课标》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虽然新《课标》已经对写作的评价有了大方向的指引,但当下许多教师对此依然十分困惑,表现就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情景创设、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新《课标》已经明确将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并且提出了口语教学的目标。因此,提高语文口语教学水平不仅是新课改理念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十分符合语文课程的特征。  一、当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伴随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46  2020年的春节,一场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极大挑战,从线下转为线上,课堂也“搬”到了网络上。网络课堂在多媒体课堂的基础上,融入了线上播放的特点,让学生既能够在家里跟随老师学习,又能方便通过回放来查缺补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那么,是否仅仅通过网络教学就能在疫情期间达到语文教学所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写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拥有了更加自由的成长环境。本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分析以往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基础教育改革至今已实施好几年了,其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认为,培养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呢?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