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高产化能够帮助我国解决粮食丰富化的需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帮助提升农业耕种的效率。然而,当前我国的玉米高产化种植技术并不普及,很多地区的玉米种植还是依据以往的经验,难以得到较高的玉米种植产量。本文通过对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的介绍,希望能够实现玉米种植和病虫害防范的规范化,提升玉米产量。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病虫害防范;技术介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42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的种植技术是玉米是否高产化的关键,本文将通过优化高产玉米的品种选择、合理化玉米种植密度、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1 优化高产玉米的品种选择
高产玉米选种的几个原则:高产玉米应该选择杂交玉米种,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在种植地经济和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玉米杂交种的选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玉米的品种要经过验证为高产优质的品种,品种的种植适应能力强,适合大规模、大范围的种植,玉米种子的整体质量高,未能发芽或种植成功的概率较低;高产玉米应该选择玉米包衣种。由于相比其他的玉米种子类型,玉米包衣种内富含抗旱剂、杀虫剂、生长剂等微量物质,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玉米低下害虫的侵蚀。尽可能减少玉米黑穗病等土壤传播和威胁。提高玉米苗苗整齐、苗健康的概率,使玉米更为高产化;药剂拌种。如果玉米不含有杀虫剂,在前期种植的时候要进行药剂拌种,能够有效防止地下蚜虫、黑穗病等。
1.2 合理化玉米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合理化可以帮助玉米提升产量,控制玉米产量的种植密度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品种因素,不同的玉米品种需要采取不同的合理化的种植密度。例如:秦龙9号和潞鑫2号等较晚成熟的玉米品种,应该采用3000株/667m2左右种植密度为适宜。而晋单46号等中早熟品种则应该适当提高种植的密度,以3500株/667m2左右种植密度为适宜;气候地理原因。长江以南地区种植玉米,由于土壤较为肥沃地带应该增大玉米的种植密度。而长江以北地区种植玉米,在土壤水肥较为稀少的地带,应该降低玉米的种植密度。
1.3 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
玉米选种种植以后,田间管理就变成了影响玉米是否高产的主要因素。玉米的田间管理必须符合玉米生产的规律,采取一系列田间管理措施,满足玉米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减少玉米个体化生长发育的差距,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主要包括以下的注意点:玉米中耕除草、培土。玉米中耕除草、培土是玉米种植和高产化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的变得健壮,减少玉米种植中后期倒伏的概率,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施肥。玉米的施肥要配合有机肥料和无机肥量的使用。氮肥、磷肥、钾肥等化肥和农家肥的用量配合。每667m2玉米田施肥的配合肥料为35~50kg左右;玉米的追肥。在玉米的中耕和除草的过程中,利用速效氮肥进行玉米田的追肥。
2 玉米病虫害防范的技术要点
除了玉米种植技术以外,玉米的病虫害防范也是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药物类防治2种措施。
2.1 玉米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玉米种子的选择。玉米种植的选择要筛查种子是否有良好的抗病性,或者品种的病感度比较轻;玉米生长过程中肥料的控制。玉米生长过程中实行轮作,提高钾肥的增施比率;病害苗的及时清理。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玉米的种植者需要及时观察有无病变的玉米苗,妥善地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病害苗的传播;在玉米播种之前要利用好药剂拌种,提升玉米苗的抗病能力。
2.2 玉米病虫害的化学药物类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的化学药物类防治方法,包括集中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药物处理方法。玉米螟的药物防治。在玉米心叶期,施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667m2用量1~2kg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药物防治。玉米抽雄前后,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可每667m2玉米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高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高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3 结语
提升玉米产量是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改革和进步的重要表现。本文介绍了玉米产量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玉米普遍化种植技术的推广、玉米产量的提高和中国农业技术的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宝忠,刘淑琴.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新农村,2013(4):43.
[2]王福臣,王彪.浅谈玉米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J].吉林农业(C版),2012(11):138.
作者簡介:刘久玉(1968-),男,山东定陶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病虫害防范;技术介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42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的种植技术是玉米是否高产化的关键,本文将通过优化高产玉米的品种选择、合理化玉米种植密度、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1 优化高产玉米的品种选择
高产玉米选种的几个原则:高产玉米应该选择杂交玉米种,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在种植地经济和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玉米杂交种的选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玉米的品种要经过验证为高产优质的品种,品种的种植适应能力强,适合大规模、大范围的种植,玉米种子的整体质量高,未能发芽或种植成功的概率较低;高产玉米应该选择玉米包衣种。由于相比其他的玉米种子类型,玉米包衣种内富含抗旱剂、杀虫剂、生长剂等微量物质,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玉米低下害虫的侵蚀。尽可能减少玉米黑穗病等土壤传播和威胁。提高玉米苗苗整齐、苗健康的概率,使玉米更为高产化;药剂拌种。如果玉米不含有杀虫剂,在前期种植的时候要进行药剂拌种,能够有效防止地下蚜虫、黑穗病等。
1.2 合理化玉米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合理化可以帮助玉米提升产量,控制玉米产量的种植密度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品种因素,不同的玉米品种需要采取不同的合理化的种植密度。例如:秦龙9号和潞鑫2号等较晚成熟的玉米品种,应该采用3000株/667m2左右种植密度为适宜。而晋单46号等中早熟品种则应该适当提高种植的密度,以3500株/667m2左右种植密度为适宜;气候地理原因。长江以南地区种植玉米,由于土壤较为肥沃地带应该增大玉米的种植密度。而长江以北地区种植玉米,在土壤水肥较为稀少的地带,应该降低玉米的种植密度。
1.3 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
玉米选种种植以后,田间管理就变成了影响玉米是否高产的主要因素。玉米的田间管理必须符合玉米生产的规律,采取一系列田间管理措施,满足玉米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减少玉米个体化生长发育的差距,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主要包括以下的注意点:玉米中耕除草、培土。玉米中耕除草、培土是玉米种植和高产化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的变得健壮,减少玉米种植中后期倒伏的概率,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施肥。玉米的施肥要配合有机肥料和无机肥量的使用。氮肥、磷肥、钾肥等化肥和农家肥的用量配合。每667m2玉米田施肥的配合肥料为35~50kg左右;玉米的追肥。在玉米的中耕和除草的过程中,利用速效氮肥进行玉米田的追肥。
2 玉米病虫害防范的技术要点
除了玉米种植技术以外,玉米的病虫害防范也是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药物类防治2种措施。
2.1 玉米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玉米种子的选择。玉米种植的选择要筛查种子是否有良好的抗病性,或者品种的病感度比较轻;玉米生长过程中肥料的控制。玉米生长过程中实行轮作,提高钾肥的增施比率;病害苗的及时清理。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玉米的种植者需要及时观察有无病变的玉米苗,妥善地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病害苗的传播;在玉米播种之前要利用好药剂拌种,提升玉米苗的抗病能力。
2.2 玉米病虫害的化学药物类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的化学药物类防治方法,包括集中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药物处理方法。玉米螟的药物防治。在玉米心叶期,施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667m2用量1~2kg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药物防治。玉米抽雄前后,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可每667m2玉米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高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高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3 结语
提升玉米产量是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改革和进步的重要表现。本文介绍了玉米产量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玉米普遍化种植技术的推广、玉米产量的提高和中国农业技术的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宝忠,刘淑琴.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新农村,2013(4):43.
[2]王福臣,王彪.浅谈玉米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J].吉林农业(C版),2012(11):138.
作者簡介:刘久玉(1968-),男,山东定陶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