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本文主要基于“文化礼堂+”模式,来研究绍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分析“文化礼堂+”对于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接着指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最后,从“文化礼堂+”的视角,提出了深化绍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建设重点。浙江省早在2016年印发了《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今后5年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由地方上升到国家层面,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也从原来的新农村建设视域下转换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视域下了。努力建构立足于“文化礼堂+”模式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将是绍兴乃至国家乡村建设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丰富,也有助于绍兴开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一、“文化礼堂+”升级的重要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功能单一,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赋予了文化礼堂整合文化资源、传承民俗传统、增进公众参与、培育公共精神等新的社会功能,成为农村精神家园重构的主要载体。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礼堂在保留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宣传乡村特色产业,实现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统一,对农村的下一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重构精神家园为前提的农村文化礼堂空间营造是地域文化建设的必然需要,也是重寻农村基层精神文化内涵的体现,更能创新模式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二、“文化礼堂+”视角下深化绍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村庄间地理资源环境差异大,民俗文化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个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实施,多元化发展。
2、集中攻坚,久久为功。美丽乡村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必须集中攻坚。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是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决不能搞“大跃进”,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要扎实推进。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民风美在内的整体美。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坚持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发展。要警惕生态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政府至上主义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干扰。
4、各美其美,城乡融合。实践告诉我们,城乡不是对立物,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城乡各有特点与价值,必须互动共荣、互补共赢、共生发展、交相辉映。要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持续推进城镇化为前提。因為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只有当大部分的农民将生产生活方式完全转移到城镇去,才能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才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因 此,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注重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三、“文化礼堂+”视角下深化绍兴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
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更离不开精神家园这一块重要内容,文化礼堂恰恰是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一个绝佳载体,它不仅发挥着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更丰富和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不断深化。
1、“文化礼堂+”展示平台,树立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形象标杆
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到文化礼堂中不少是在旧祠堂、闲置校舍、老厂房基础上改建,面积通常不小于200平方。后续思考凭借着这么一个平台,各类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展厅、陈列厅也有了平台,如绍兴黄酒文化、家纺布艺历史沿革、农耕文化生活等,还有蕴藏着孝道、勤学、助人等精神的各类长廊可以相继展出,这体现出当代老百姓的智慧与结晶。这些设施不但为当地群众了解村落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直观的途径,为美丽乡村创建勾画出了亮丽的色彩,更为美丽乡村的展现树立了形象标杆。
2、“文化礼堂+”宣传阵地,提升美丽乡村文明和谐的乡风村风
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建立健全一支文化工作队伍:农名剧团、农村舞蹈队等群众团体或民间艺人凭着那份对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不计得失主动参与到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和服务中来,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促进农村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深入开展“道德引领,文明前行”主题教育活动,以道德传承彰显文化礼堂丰富内涵。深入开展“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主题文艺活动,以全民参与推动文化礼堂正常运转。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共建美丽新家园”主题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助推文化礼堂再添新彩。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文明和谐的乡风村风。
3、“文化礼堂+”创新驱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要求下,绍兴市应乘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势,借全面深化改革春风,积极探索新时期驱动绍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策略,助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研究:夯实产业支撑,实现基础建设创新;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创新;因地制宜抓特色,实现产业发展创新;着力提升乡风文明,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实现保障服务创新等。
4、“文化礼堂+”环境保护,助力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产,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减量化农业技术,加快土地改良修复,确保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规模化沼气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理布局乡镇和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引导城镇和各类园区周边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参考文献:
[1]谢 菲、袁世林: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现状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学研究.2018年6月;
[2]朱婉莹、杨小军:文化礼堂建设与精神家园重构的探析——以浙江省金华地区为例[J].学研探索.2017年1月;
[3]何学欢、何学迎:涉农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35期;
[4]徐海敏:《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基于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国乡村发现》,2016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梁一晨(2001.05—),汉族,浙江绍兴,财会类专业学生;
潘成刚(1980.01—),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政工作,文化产业等。
关键词: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建设重点。浙江省早在2016年印发了《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今后5年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由地方上升到国家层面,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也从原来的新农村建设视域下转换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视域下了。努力建构立足于“文化礼堂+”模式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将是绍兴乃至国家乡村建设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丰富,也有助于绍兴开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一、“文化礼堂+”升级的重要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功能单一,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赋予了文化礼堂整合文化资源、传承民俗传统、增进公众参与、培育公共精神等新的社会功能,成为农村精神家园重构的主要载体。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礼堂在保留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宣传乡村特色产业,实现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统一,对农村的下一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重构精神家园为前提的农村文化礼堂空间营造是地域文化建设的必然需要,也是重寻农村基层精神文化内涵的体现,更能创新模式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二、“文化礼堂+”视角下深化绍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村庄间地理资源环境差异大,民俗文化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个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实施,多元化发展。
2、集中攻坚,久久为功。美丽乡村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必须集中攻坚。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是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决不能搞“大跃进”,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要扎实推进。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民风美在内的整体美。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坚持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发展。要警惕生态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政府至上主义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干扰。
4、各美其美,城乡融合。实践告诉我们,城乡不是对立物,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城乡各有特点与价值,必须互动共荣、互补共赢、共生发展、交相辉映。要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持续推进城镇化为前提。因為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只有当大部分的农民将生产生活方式完全转移到城镇去,才能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才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因 此,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注重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三、“文化礼堂+”视角下深化绍兴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
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更离不开精神家园这一块重要内容,文化礼堂恰恰是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一个绝佳载体,它不仅发挥着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更丰富和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不断深化。
1、“文化礼堂+”展示平台,树立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形象标杆
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到文化礼堂中不少是在旧祠堂、闲置校舍、老厂房基础上改建,面积通常不小于200平方。后续思考凭借着这么一个平台,各类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展厅、陈列厅也有了平台,如绍兴黄酒文化、家纺布艺历史沿革、农耕文化生活等,还有蕴藏着孝道、勤学、助人等精神的各类长廊可以相继展出,这体现出当代老百姓的智慧与结晶。这些设施不但为当地群众了解村落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直观的途径,为美丽乡村创建勾画出了亮丽的色彩,更为美丽乡村的展现树立了形象标杆。
2、“文化礼堂+”宣传阵地,提升美丽乡村文明和谐的乡风村风
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建立健全一支文化工作队伍:农名剧团、农村舞蹈队等群众团体或民间艺人凭着那份对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不计得失主动参与到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和服务中来,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促进农村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深入开展“道德引领,文明前行”主题教育活动,以道德传承彰显文化礼堂丰富内涵。深入开展“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主题文艺活动,以全民参与推动文化礼堂正常运转。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共建美丽新家园”主题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助推文化礼堂再添新彩。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文明和谐的乡风村风。
3、“文化礼堂+”创新驱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要求下,绍兴市应乘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势,借全面深化改革春风,积极探索新时期驱动绍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策略,助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研究:夯实产业支撑,实现基础建设创新;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创新;因地制宜抓特色,实现产业发展创新;着力提升乡风文明,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实现保障服务创新等。
4、“文化礼堂+”环境保护,助力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产,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减量化农业技术,加快土地改良修复,确保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规模化沼气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理布局乡镇和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引导城镇和各类园区周边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参考文献:
[1]谢 菲、袁世林: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现状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学研究.2018年6月;
[2]朱婉莹、杨小军:文化礼堂建设与精神家园重构的探析——以浙江省金华地区为例[J].学研探索.2017年1月;
[3]何学欢、何学迎:涉农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35期;
[4]徐海敏:《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基于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国乡村发现》,2016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梁一晨(2001.05—),汉族,浙江绍兴,财会类专业学生;
潘成刚(1980.01—),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政工作,文化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