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权力、机制与成效——以“鲁班工坊”为例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是实现职教强国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鲁班工坊”,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主权国家的合法授权,另一方面是从道德主张与专业储备中获得授权,并且中国主要运用“软权力”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认知式治理、规范式治理、网络式治理、数字式治理、标杆式治理和宣传式治理是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六种机制.基于“鲁班工坊”,中国为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并取得了一系列治理成效,包括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顶层政策多元化系列化、全球布局不断完善、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项目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全球职教治理引领者角色确立等.
其他文献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于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至关重要.英德美等国家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在法律法规保障、协作治理机制、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权责分明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系统规范的学徒制标准体系、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层次的本科性、教育类型的职业性、教育面向的社会性等特征,如何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当下教育发展中需要回应的问题.以学习力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发现,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着职业教育负面社会标签影响较大、升维培养效果有限、学习者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和清晰感不足、发展路径漂移和“校热企冷”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路径包括:在学习动力方面,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在学习能力方面,实现从“精准对接”到“可持续发展”;在学习毅力方面,开展基于教育目标理论的成果导向教育;在学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发展.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又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失衡的内在要求,还是培养服务国家建设与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深刻把握专业发展逻辑、社会经济发展逻辑、个体发展逻辑,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推进专业建设;落实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加强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深化校企协作机制,践行社会需求驱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职业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模、行业分布以及波动和收敛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2013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2010-2019年各行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整体上呈现出收敛性特征.据此,要进一步推动中等教育人才培养行业分布结构优化,坚持不同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