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的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越来越多,应收账款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应收账款问题存在的现状,文章在分析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 日常管理 对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明显增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问题存在的现状
据统计,由于我国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已达3000到4000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从许多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二、应收账款问题的弊端分析
(一)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前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二)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若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用大量的赊销方式,势必导致应收账款的风险的增加,同时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1.企业流转税的支出。
2.所得税的支出。
3.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四)影响企业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五)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的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完整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三、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
(一)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如要求这些客户提供担保等来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越高。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的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
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付款所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
3.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
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1.做好基础记录
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
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欠债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
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4.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
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5.考察拒付状况
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
6.编制账龄分析表
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
2.改进内部核算办法。
分别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与程序以示区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3.建立严明的资金回笼制度,成立专门收账机构,完善应收账款催收系统。
4.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监察和内部审计。
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5.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
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河北财会,2000(6)
[2]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2002(5)
[3]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财会通讯,2002(2)
(责任编辑:段玉)
关键词:应收账款 日常管理 对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明显增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问题存在的现状
据统计,由于我国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已达3000到4000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从许多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二、应收账款问题的弊端分析
(一)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前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二)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若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用大量的赊销方式,势必导致应收账款的风险的增加,同时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1.企业流转税的支出。
2.所得税的支出。
3.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四)影响企业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五)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的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完整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三、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
(一)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如要求这些客户提供担保等来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越高。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的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
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付款所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
3.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
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1.做好基础记录
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
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欠债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
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4.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
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5.考察拒付状况
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
6.编制账龄分析表
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
2.改进内部核算办法。
分别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与程序以示区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3.建立严明的资金回笼制度,成立专门收账机构,完善应收账款催收系统。
4.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监察和内部审计。
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5.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
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河北财会,2000(6)
[2]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2002(5)
[3]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财会通讯,2002(2)
(责任编辑: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