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安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对沿山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摆脱困境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治理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并引起大家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困境;上堡子;水土保持宣传;制度保障
1引言
几十年来,国家通过在长安区沿山贫困地区坚持不懈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使区域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改善,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长安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897公顷,其中:修建基本农田4879公顷;造林15594公顷(其中水保林12955公顷、经济林2639公顷);水土保持种草240公顷;封禁治理14941公顷;其他243公顷。沿山地区群众普遍初步摆脱了贫困状况,正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水保治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也应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2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遇到的困境
2.1建设标准低,形式单一
我们以前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以解决长安区沿山贫困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采用主要措施主要有修建基本农田、水土保持林(包括水保林和经济林)以及水土保持种草。重中之重就是修建水平梯田,以提高粮食产量,辅助修建一些水保林和经济林,标准低,形式单一。
2.2投资渠道少,投资规模小
长期以来,长安区水土流失治理渠道以国家投资为主,实行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水土保持投资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投资规模小,投资渠道单一,治理成效不显著。
3上堡子基本情况
上堡子村地处长安区杨庄街道办事处西北部,西靠许家沟水库,南边紧靠环山旅游公路(省道107关中环线),是一个依山靠塬、曲水环绕、风光秀丽的小山村。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共有2个村民小组,165户,总人口622人,耕地700余亩。历史上,由于只重视农业发展,其他各业发展缓慢,本村适合粮食耕种的面积较少,因此长期属于长安区的贫困山村。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一些发展,但受限于自身的一些条件,虽然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相对于其他发展较好的村,差距仍旧比较大。
为了治理沿秦岭北麓地区的水土流失,提升生态环境,帮助该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于201 3年编制完成了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水保生态示范工程东沟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上报省水保局,省水保局通过陕水保发[2014]16号文进行了批复,核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5.36平方公里,其中梯田32公顷、水保林111.46公顷、经济林128.76公顷、景观林草44.77公顷、封禁219.47公顷,总投资295.12万元。
其中,上堡子位于属于本次小流域治理的重点村,共规划治理面积39.65公顷,其中梯田23.28公顷,水保林及景观林2.06公顷,经果林14.31公頃,生产道路3.5公里,引水沟843米,沉砂池3座,水窖3座,暗管铺设480米,沟头防护400米。
4上堡子小流域治理遇到的困难
4.1部分群众要求补偿款
在开展治理工作前,我们首先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在调查中发现,上堡子所有土地都已经承包到户,位于治理核心区的上堡子东沟总面积17.33公顷,涉及承包户150户,通过走访,发现有部分村民对小流域治理由抵触情绪,主要是进行治理可能影响部分群众的当前经济利益,要求补偿,可是小流域治理本身资金非常有限,如果进行补偿,将会产生一大笔不小的费用,将对工程的实施造成极大的困难。
4.2群众对小流域治理的意义认识不清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村村民普遍对该村的小流域治理的意义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是上面下达的行政任务,而这将对我们后期的工程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人为破坏水保设施、滋生事端干扰施工、地块落实困难等。
5在治理上采取的对策
5.1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通过长安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的成功经验,进行现身说法。二是组织该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我省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桃花坞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了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开阔了眼界。三是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怎样充分利用本村的有力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广大群众收入”的大讨论。通过广泛的讨论,大家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单纯发展粮食生产是没有出路的。二是只有充分利用本村地形地貌多样,土地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经济林,区位条件优越(紧邻环山公路,并且处在长安区环山旅游核心地带),发展以经果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农业才能尽快摆脱贫困面貌。
5.2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工程治理的顺利进行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大家改变了认识,都迫切希望小流域能够尽快开展,村干部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乡规民约,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统一进行管理,保证了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治理过程及成效
6.1治理过程
该工程于2014年6月25日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11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65公顷,其中,梯田23.28公顷,水保林及景观林2.06公顷,经果林14.31公顷,生产道路4公里,引水沟843米,沉砂池3座,水窖3座,暗管铺设480米,沟头防护400米。
在治理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到位,上堡子广大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非常支持,工程进行非常顺利,东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荒坡荒沟得到了彻底整治,栽植了风景林、经济林。并且修建了道路,铺设了管道,修建了沉砂池、引水沟水窖等设施,整个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6.2治理成效
截至目前,小流域治理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整个上堡子村由于小流域治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成功引来了投资商对该村的旅游业进行投资,前来进行进行观光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该村的设想正在逐步实现,成为长安区小有名气的明星村,可以说之所以该村有今天的喜人面貌,正是小流域治理为该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结论
第一,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到,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仍旧是不可缺少的。上堡子在治理前,发展缓慢,治理后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很快就招商引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主要原因就是水土保持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再把治理水土流失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非常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别的部门和方式方法不能替代的。
第二,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要求更高了。在治理工作中要注重解决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瓶颈问题,而不能千篇一律,措施布设要有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布设。比如在治理中,我们以发展生态旅游为目标,措施以美化生态环境、改善旅游设施为主。
第三,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成功的典型事例、外出考察等是水土保持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比如我们组织村民到位于陕西省丹凤县的桃花坞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是治理成功的重要一环。
第四,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做好在村民宣传形成治理生态环境的共识的基础上,成立集体合作组织,并制定有关制度,将保护生态建设纳入其中,以减少在治理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干扰。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因此,在治理工作中我们必须与时共进,不能墨守成规,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把水土保持生态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困境;上堡子;水土保持宣传;制度保障
1引言
几十年来,国家通过在长安区沿山贫困地区坚持不懈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使区域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改善,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长安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897公顷,其中:修建基本农田4879公顷;造林15594公顷(其中水保林12955公顷、经济林2639公顷);水土保持种草240公顷;封禁治理14941公顷;其他243公顷。沿山地区群众普遍初步摆脱了贫困状况,正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水保治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也应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2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遇到的困境
2.1建设标准低,形式单一
我们以前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以解决长安区沿山贫困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采用主要措施主要有修建基本农田、水土保持林(包括水保林和经济林)以及水土保持种草。重中之重就是修建水平梯田,以提高粮食产量,辅助修建一些水保林和经济林,标准低,形式单一。
2.2投资渠道少,投资规模小
长期以来,长安区水土流失治理渠道以国家投资为主,实行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水土保持投资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投资规模小,投资渠道单一,治理成效不显著。
3上堡子基本情况
上堡子村地处长安区杨庄街道办事处西北部,西靠许家沟水库,南边紧靠环山旅游公路(省道107关中环线),是一个依山靠塬、曲水环绕、风光秀丽的小山村。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共有2个村民小组,165户,总人口622人,耕地700余亩。历史上,由于只重视农业发展,其他各业发展缓慢,本村适合粮食耕种的面积较少,因此长期属于长安区的贫困山村。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一些发展,但受限于自身的一些条件,虽然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相对于其他发展较好的村,差距仍旧比较大。
为了治理沿秦岭北麓地区的水土流失,提升生态环境,帮助该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于201 3年编制完成了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水保生态示范工程东沟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上报省水保局,省水保局通过陕水保发[2014]16号文进行了批复,核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5.36平方公里,其中梯田32公顷、水保林111.46公顷、经济林128.76公顷、景观林草44.77公顷、封禁219.47公顷,总投资295.12万元。
其中,上堡子位于属于本次小流域治理的重点村,共规划治理面积39.65公顷,其中梯田23.28公顷,水保林及景观林2.06公顷,经果林14.31公頃,生产道路3.5公里,引水沟843米,沉砂池3座,水窖3座,暗管铺设480米,沟头防护400米。
4上堡子小流域治理遇到的困难
4.1部分群众要求补偿款
在开展治理工作前,我们首先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在调查中发现,上堡子所有土地都已经承包到户,位于治理核心区的上堡子东沟总面积17.33公顷,涉及承包户150户,通过走访,发现有部分村民对小流域治理由抵触情绪,主要是进行治理可能影响部分群众的当前经济利益,要求补偿,可是小流域治理本身资金非常有限,如果进行补偿,将会产生一大笔不小的费用,将对工程的实施造成极大的困难。
4.2群众对小流域治理的意义认识不清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村村民普遍对该村的小流域治理的意义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是上面下达的行政任务,而这将对我们后期的工程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人为破坏水保设施、滋生事端干扰施工、地块落实困难等。
5在治理上采取的对策
5.1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通过长安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的成功经验,进行现身说法。二是组织该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我省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桃花坞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了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开阔了眼界。三是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怎样充分利用本村的有力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广大群众收入”的大讨论。通过广泛的讨论,大家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单纯发展粮食生产是没有出路的。二是只有充分利用本村地形地貌多样,土地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经济林,区位条件优越(紧邻环山公路,并且处在长安区环山旅游核心地带),发展以经果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农业才能尽快摆脱贫困面貌。
5.2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工程治理的顺利进行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大家改变了认识,都迫切希望小流域能够尽快开展,村干部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乡规民约,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统一进行管理,保证了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治理过程及成效
6.1治理过程
该工程于2014年6月25日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11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65公顷,其中,梯田23.28公顷,水保林及景观林2.06公顷,经果林14.31公顷,生产道路4公里,引水沟843米,沉砂池3座,水窖3座,暗管铺设480米,沟头防护400米。
在治理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到位,上堡子广大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非常支持,工程进行非常顺利,东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荒坡荒沟得到了彻底整治,栽植了风景林、经济林。并且修建了道路,铺设了管道,修建了沉砂池、引水沟水窖等设施,整个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6.2治理成效
截至目前,小流域治理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整个上堡子村由于小流域治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成功引来了投资商对该村的旅游业进行投资,前来进行进行观光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该村的设想正在逐步实现,成为长安区小有名气的明星村,可以说之所以该村有今天的喜人面貌,正是小流域治理为该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结论
第一,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到,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仍旧是不可缺少的。上堡子在治理前,发展缓慢,治理后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很快就招商引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主要原因就是水土保持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再把治理水土流失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非常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别的部门和方式方法不能替代的。
第二,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要求更高了。在治理工作中要注重解决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瓶颈问题,而不能千篇一律,措施布设要有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布设。比如在治理中,我们以发展生态旅游为目标,措施以美化生态环境、改善旅游设施为主。
第三,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成功的典型事例、外出考察等是水土保持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比如我们组织村民到位于陕西省丹凤县的桃花坞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是治理成功的重要一环。
第四,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做好在村民宣传形成治理生态环境的共识的基础上,成立集体合作组织,并制定有关制度,将保护生态建设纳入其中,以减少在治理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干扰。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因此,在治理工作中我们必须与时共进,不能墨守成规,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把水土保持生态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