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滦看决策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滦入津”工程被誉为“重点建设工程的榜样”。引滦的成功,首先是决策上的成功。
  “滦河水是从中南海流过来的”。这是引滦工程总指挥、天津市市长李瑞环说的一句话。它的意思很明确:引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
  1981年5月,中央决定:密云水库今后不再为天津供水,它的任务是确保首都北京。天津市用水,要靠滦河下游的潘家口水库解决。潘家口水库的任务是第一保天津,第二保唐山,第三供给农业用水。
  实践已经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本文要讨论的是:在中央决定“引滦入津”之后,为把它付诸实施,还有一些怎样的决策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这些决策又怎样影响着工程的命运?从这些决策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
  南线,还是北线?
  ——把握决策的战略目的
  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的迁西县境内,距离天津市区,尚有几百华里之遥。通过什么路线,把水引到天津?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南线方案”,即引水河道由水库出发,一直向南,经迁安县、滦县,直奔唐山,再由唐山,把水引到天津市区。
  第二个,“北线方案”,即引水河道由水库出发,向西穿过燕山山脉的几座山到遵化县,经黎河,输入于桥水库,然后利用旧有的蓟运水道,再加新开挖的引水渠道,把水引到天津市区。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
  “南线方案”,一个工程,可以同时解决天津、唐山以及河北省沿水道地区的用水问题;从总的来看,国家可以减少投资;而且,南线工程已于1975年上马,施工已进行了五个年头,如果再投入一些力量的话,工程可以较早竣工,有利于解决天津的燃眉之急。正是考虑上述优点,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倾向于这个方案,当天津市连续呼喊水源告急的时候,一亿六千五百万元的投资追加给了南线工程,打算以此来解决天津供水问题。
  “北线方案”与“南线方案”相比,正是在上述几个方面有“懈”可击。天津市单独引水,投资要增加一些。最令人担心的是工程的困难。有的同志估计,光勘测、设计,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而要打通施工难度极大的引水隧洞,再加上各种配套工程,至少要五年的时间。三年完成,将是个奇迹……
  引滦究竟从南线还是走北线?这个问题,事实上从1973年起,就开始讨论了。市委领导有同意南线的,也有同意北线的。同意南线方案的认为,与唐山合用一个水道,对天津来说虽然不那么十分有保障,因为它处在最下游,但是到时自然有办法。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国家不会不管。同时认为,南线工程已经上马,事情已成定局,不好再改变了。
  1981年,由陈伟达、张在旺、李瑞环等同志组成的天津市领导班子,坚决主张重上“北线”工程。北线的弱点确实存在,但这个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因为可以利用旧有的河道,投资可以节省。
  二、这条线占地少,拆迁少。
  三、沿线有公路、有电源,施工方便。
  四、对于处于最下游的天津来说,这个方案保障了它拥有自己专用的供水水源。
  怎样比较这两个方案?把各自的优缺点平列起来,然后以简单的数学方法,计算哪一个优点条数多,缺点条数少,就选哪一个,这样当然不行。各个优缺点的分量和地位不是同等的,只有用决策的战略目的来衡量它,才可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当时,天津市领导班子正是抓住了战略目的这个核心问题,来分析这两个方案的。
  “引滦入津”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天津用水。南线方案,自然有许多吸引人的优点,但是正在最主要之点上,不能做到“确保”。对此,天津有切身体会:大旱的时候,从密云水库放下三十个流量的水给天津,可是,等水到了天津市,只剩下零点九个流量了!“理论”数字和实际数字相差如此悬殊,使人不能不认识到水资源在使用上有其特殊的规律。难怪李瑞环当时这样说:“不上北线,我们就会端着金饭碗要饭吃!”
  工程周期怎么解决?他们分析:一、北线经过多年酝酿,已经有了初步的勘测基础,勘测设计不必花那样长的时间。二、工程项目众多,但可分段进行,不必等都设计完了再一齐动工。参差交错,有前有后,可以缩短工程。三、隧洞可以采取“长洞短打”的办法,用竖井分割,多开工作面,工期也可以缩短……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天津市领导班子坚定地选择了北线方案,上报中央,并获得了批准。
  这个决策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抓住了决策的战略目的。作出某个决策,我们必须对其目的十分明确,不然就会偏离方向。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际上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容易。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因素,常使你看花了眼;各种令人耳鸣目眩的争论,常把你吵昏了头,以致忘却了本来的目的。
  谁来承包施工?
  ——选好决策的执行者
  天津市领导班子在向中央提出“北线方案”建议的同时,提出了引滦工程由天津市承包,并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宁愿辞职和受处分。他们的决心很大,给中央的报告上,每个市委常委都是签了名的。
  提出由自己承包,应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一个方案提出来了,要付诸实施。不同的实施者,很可能给方案带来不同的命运。那些方案的拥护者、方案的受益者,在实施方案的时候,必然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而那些方案的反对者、方案的非受益者,在实施方案的时候,很可能采取消极的态度;个别人也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抱着极不负责的态度,以求方案失败,证明自己的正确。
  中央在作了各方面的考虑之后,决定接受天津市的请求,把引滦工程“包”给天津干。给他们三个权:勘测权、施工权、投资权。同时要求他们:一、保质量。二、尽量节约。这个“包”调动了天津各方面的积极性。
  中央决定一作出,以市长李瑞环为总指挥的天津市引滦工程指挥部立即成立。参加这个指挥部的有市级水利、工交、市政、财政、物资等等各主管部门的领导成员,经委、计委、建委在这里合成了一个,因而组成了一个有权威的、高效率的指挥中心。有人说:“市政府有多大权力,指挥部就有多大权力。”并不是虚夸。许多部门把办公室搬到了指挥部。   “引滦”成了动员令。大街上,许多地方写着这样的标语:“你为引滦做了些什么?”“支援引滦光荣”,到处为“引滦”让路。天津人民不仅动员了一二十万人参加引滦挖渠义务劳动,而且,许多人像当年支援前线那样,为打隧洞的部队送去了针线包、鞋、毛巾等等“支前”礼物。……中央领导同志在总结引滦经验时曾经说,引滦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包”。
  这个决策的成功告诉我们决策时选择决策执行者、实施者的重要;也告诉了我们选择适当的决策实施体制的重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这两者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出主意,进行决策。而且要善于用干部,这也是决策。决策对了,干部用错了,也要失败。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就是一例。
  请谁打隧洞?
  ——决策者的眼光和胆略
  近万米长的输水隧洞,由于它的工程艰巨,施工量大,成为整个引滦入津工程的关键。可以说,它不仅决定着引滦的工期,甚至决定着引滦的成败。许多人对北线方案信心不足,也担心洞子打不通。
  有谁来承担打隧洞的任务?这是引滦工程中的又一重大决策问题。
  按“惯例”说,这样的工程,技术复杂,专业性很强,要求具备相应的成套设备。因此,最好请水利施工的专业队伍来承担。但是,天津市领导班子“另辟蹊径”,他们邀请当地驻军来“啃”这个“硬骨头”。有人怀疑说:“野战军扛大炮可以,打隧洞,没啥玩意儿,行吗?”“没啥玩意儿”指的是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经验。李瑞环同志的见解与此不同,他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打洞非解放军不行,用解放军一支部队不行。”这句话,就是天津市在打洞问题上的决策。
  把整个工程的关键任务,交给“没啥玩意儿”的部队不冒险吗?当然是有些冒险的。但是决策者们认识到,如果不冒这个险,把洞子按平常那样交给一般的施工队打,拖长了工期,这个风险就更大。而交给他们深深了解的部队,完全有可能通过人们的努力,“化险为夷”。
  当地驻军的领导同志,和天津市领导同志完全想到一起了。应该说,他们是主动要求承担引滦艰巨任务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王嘉祥副军长曾对作者讲过下述想法:一、部队从解放以后一直驻天津,天津人民对部队帮助和支援不小,天津人民遇到困难,部队应该挺身而出,这是应尽的责任。二、“文革”中,部队“介入”地方运动,支了一派,压了一派,造成了群众对军队有意见,关系紧张。通过抗震救灾、抗洪救灾,军民关系有些改善,但还很不够,帮助群众治水是得人心的事情。天津,从曹操开始就治水,历来没有得到解决。今天,如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军队支援下,把这件事办好了,这是为天津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就军队来说,它可以充分反映人民军队的本质,密切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三、部队的指战员常驻天津,也饱尝了天津缺水的苦头,那又咸又臭的再生水,谁还想再喝它!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怎样保持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的光荣传统?党的中心任务转变为经济建设,军队支援重点工程,不是分外的事,而是分内的工作。五、军队进行军事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一个方面。通过参加建设,向地方学习,更可以打开眼界,跳出圈子,对部队建设更有益处。他举出一个数字:在引滦施工中,他们培养出了三千多名司机。
  应该说,天津市的领导同志非常了解自己的子弟兵,不仅了解军队多年形成的素质,而且了解目前部队建设的动向。正是基于这种了解,他们才敢于作出有胆识的决定,把打洞的任务,交给军队。实践已经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面对工期短、塌方多的隧洞工程,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部队,才会完成得那样出色。当隧洞工程完成之后,通水之前,一些外国人来这里参观,他们赞叹不已。一位澳大利亚外交官说:“和你们相比,我们的机械不错,但人不行。”
  那么,又为什么非把打洞工程交给两支部队呢?总指挥李瑞环说得很坦率:“如果包给一支部队,那么,打快打慢,工期多长,我就得完全听他的了。两支部队可以比着干,我可以用一个促进另一个。”
  于是,他们在把两千四百米隧洞任务交给天津驻军的同时,又请来铁道兵的两个师,包了余下的七千二百一十米隧洞的任务。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铁道兵正面临着整编,铁道兵的建制准备取消,干部、战士都有些“军心不稳”。当铁道兵的两位师长从北京开过整编会回来的时候,李瑞环急如星火地派人通知他们:不要回部队,先到天津市来。他担心,整编精神一传达,士气一波动,隧洞工程任务就难保了。见到两位师长,李瑞环问:“你们面临整编,干部、战士有什么实际困难会影响情绪?”两位师长如实做了说明。李瑞环当即拍板说:“这些问题,我们天津市负责帮助你们解决。你回去传达时,先把我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然后再说整编的事儿。”两位师长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大的事,就这么决定了?李瑞环说:“情况很紧急,再拖就要误事,我是市长,有权决定,这是为天津人民做好事,出了问题,由我负责!”师长们照着李瑞环的办法去做,铁道兵的军心不仅稳定,而且士气大振;天津市领导和群众对我们这样好,引滦工程也是我们自己的事业,干!
  实际情况正如决策者所料,两支部队在隧洞工地上展开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大竞赛。天津驻军进入工地早,行动快,首先旗开得胜,日进尺速度持续增长,指挥部予以表扬。曾经转战全国,以打隧洞为专业的铁道兵哪肯服气?“打洞的还赛不过扛大炮的?”尽管他们负责的地段,险情丛生,还是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双方的比赛越比越大。天津驻军的上级——北京军区的领导发话了:你们需要什么,我们从其他部队派力量支援。铁道兵的上级——铁道兵司令部也发话了:在引滦工地上,你们决不能给英雄的铁道兵丢脸!需要什么,说话。
  竞赛,促进了两支部队革命英雄主义大发扬,他们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载入了我国重点建设的史册。
  原计划三年打通的隧洞,结果只用了一年另四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这个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决策的成功。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胆略和眼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任务的承担者的长处和短处,决策者有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分析,他能够辨别哪些是临时起作用的次因,哪些是长期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王嘉祥副军长说的五条,就是这种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特别在打隧洞的艰巨任务面前,它们起的作用更大。
  二、自觉地利用辩证法,把矛盾斗争转化为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把两支英雄部队拉在一起比赛,其巧妙之处正在这里。
  三、决策者要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责任。他应该和任务及任务的执行者,同呼吸、共命运。李瑞环同志对面临整编的铁道兵如果不及时作出那样大胆的“许诺”,一旦军心涣散,再收拾就困难了,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光阴。
  通水日期怎样定?
  ——决策中得失的权衡
  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决策,人人都会抛弃的——如果能事先识别的话。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决策,世上无有。决策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善于采取那种利最大而弊最小的方案,有时为了获取大利,而不惜作出一些较小的牺牲。
  引滦入津的全部工程完工,与通水工程完成,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部工程项目共计215项,直接通水工程只有113项。
  是全部工程完成以后再通水,还是先抓通水把其他工程向后放?当然要先抓通水。因为有水引过来,不仅可以解决天律用水的燃眉之急,而且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鼓舞力量,加快其他工程的进度。工程的建设困难,是基本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
  通水日期定在何时?
  第一次定在1984年元旦。
  第二次提前到1983年国庆节。
  第三次又提前到1983年8月15日。
  实施的结果,8月15日试通水成功。9月5日,正式通水。滦河水从此源源不断送进天津,喝咸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通水日期取决于隧洞工程的进展。为了把通水日期提前几个月,就需要加挖两个竖井。原设计是十五个竖井,现在变成十七个,投资要增加三百五十万元。这个钱要不要花?或者说,花三百五十万买这几个月的时间,值得不值得?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加大了工程的投资,同节省开支的精神不符合。天津市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之后,认定这几百万该花,因为争取到的这几个月时间不是普通的几个月,如果在“十一”之前不能通水,那么为了确保天津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就需要在十一月份再搞一次“引黄济津”。根据上次“引黄”的折算,每一方水到天津要花一元多的投资,再次“引黄”至少要花费二三亿的投资。如果能在8月或9月通水,这次“引黄”就可以免了。这里增加几百万元的投资,那边可以节省数以亿计的投资。这样的“便宜买卖”,何乐而不为呢?
  实践也已证明,他们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引滦入津工程,从头至尾包含着一系列的决策。这些决策互相之间是配套的,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决策者善于处理这一系列的决策问题,善于处理各个决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引滦入津工程高质量提前完成了,它不仅解决了天津用水的问题,还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干四化的好榜样。
  (1985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正】 一、简述题: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他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品牌传播,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广告传播、公共关系、营销推广等手段将企业设计的品牌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以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
“柯尔文手势”最早是由优翰-柯尔文发明的,他把7个唱名化成7个不同的手势,并通过空间感表现出来,从无形到有形,能让人直观感受到音高的变化,在音乐课堂上也能很好地帮助老师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 (一) 生活是人们多么熟悉的字眼。人们为了生存就要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等。人们正是为了能过美好的生活前赴后继,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斗争。共产党人为
8月16日,教育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2012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均衡化程度有所提升。
【正】 在人类历史上,商业的出现促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从此,以商人为中介的买卖行为司空见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似乎成了千古公理。然而,商品交换关系是复杂的,很难尽如
【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反映着生产力和生产共系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人们认识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时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性的客观经济规
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正在裁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现代化迈进,试图缩小它与美国这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进程,首先要进行大规模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