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笔者在此介绍其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罗红霉素 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为一种半合成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和红霉素相似。对大多数呼吸道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B、C型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特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脑炎弓形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口服单剂量150mg,2小时血浆浓度达峰,AUC为72.6~81μg/(小时·ml)[口服红霉素500mg则为6.97μg/(小时·ml)]。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本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更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主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形药物排出,也有部分脱糖代谢物。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尤其是上、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器(淋球菌感染除外)及皮肤感染。
临床证明,该药口服吸收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血浆结合率高,半衰期长,对上下呼吸道感染、五宫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等效果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该药上市以来,临床上不断出现由于使用罗红霉素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将部分文献报道的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归纳如下,供临床医师借鉴。
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报道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29例,年龄14~85岁(平均58岁),其中12例患者引起厌食、体重下降、上腹疼痛、发热轻度肝大和黄疸,肝功能系胆汁淤积为其特征。大多数病例(19例)停药几周内完全恢复。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报道,来自美国等4个国家的报道,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达157例,其中肝酶升高11例,肝功能异常10例,肝炎20例,胆汁瘀积性肝炎8例和黄疸8例。
罗红霉素致便秘:尚氏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46岁,因上颌窦炎伴呼吸道感染而使用罗红霉素,150mg,2次/日,饭后服用,2天后出现便秘症状,并随服药过程(7天)症状加重,停药2天后症状消失,该患者平时极少因饮食原因出现便秘。故作者建议习惯性便秘者此药应慎用。
罗红霉素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武氏等报道3例罗红霉素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其中1例男性87岁,因呛咳10天、发热1天而入院治疗,给予头孢曲松,1.0g,1次/日,克林霉素0.3g,2次/日,静滴3天后加服罗红霉素150mg,2次/日,次日体温下降,5天接近正常,服药9天时因患者腹胀进行性加重伴纳差而停药,12天时患者神志障碍,呈嗜睡状,面色苍白,体温37.6℃,BP83/60mmHg,心率120次/分,解黑色糊状便约50ml,潜血试验阳性,并从胃抽出新鲜血1500ml,血红蛋白降至27g/L,急性胃镜见胃黏膜片状糜烂、出血。经输血扩容、止血、制酸等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出血及溃疡史,静脉滴注上述两药也无此症状。老年人因生理结构的改变,胃肠黏膜萎缩变薄血运缺弱,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御能力下降。故老年人服用此药应严密观察,尤其是重症感染或伴有多种疾病的高龄老年患者。
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满氏等报道,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8~60岁。原发病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气管炎1例,均无发热。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后,导致药物性皮炎。
关键词 罗红霉素 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为一种半合成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和红霉素相似。对大多数呼吸道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B、C型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特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脑炎弓形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口服单剂量150mg,2小时血浆浓度达峰,AUC为72.6~81μg/(小时·ml)[口服红霉素500mg则为6.97μg/(小时·ml)]。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本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更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主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形药物排出,也有部分脱糖代谢物。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尤其是上、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器(淋球菌感染除外)及皮肤感染。
临床证明,该药口服吸收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血浆结合率高,半衰期长,对上下呼吸道感染、五宫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等效果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该药上市以来,临床上不断出现由于使用罗红霉素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将部分文献报道的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归纳如下,供临床医师借鉴。
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报道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29例,年龄14~85岁(平均58岁),其中12例患者引起厌食、体重下降、上腹疼痛、发热轻度肝大和黄疸,肝功能系胆汁淤积为其特征。大多数病例(19例)停药几周内完全恢复。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报道,来自美国等4个国家的报道,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达157例,其中肝酶升高11例,肝功能异常10例,肝炎20例,胆汁瘀积性肝炎8例和黄疸8例。
罗红霉素致便秘:尚氏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46岁,因上颌窦炎伴呼吸道感染而使用罗红霉素,150mg,2次/日,饭后服用,2天后出现便秘症状,并随服药过程(7天)症状加重,停药2天后症状消失,该患者平时极少因饮食原因出现便秘。故作者建议习惯性便秘者此药应慎用。
罗红霉素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武氏等报道3例罗红霉素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其中1例男性87岁,因呛咳10天、发热1天而入院治疗,给予头孢曲松,1.0g,1次/日,克林霉素0.3g,2次/日,静滴3天后加服罗红霉素150mg,2次/日,次日体温下降,5天接近正常,服药9天时因患者腹胀进行性加重伴纳差而停药,12天时患者神志障碍,呈嗜睡状,面色苍白,体温37.6℃,BP83/60mmHg,心率120次/分,解黑色糊状便约50ml,潜血试验阳性,并从胃抽出新鲜血1500ml,血红蛋白降至27g/L,急性胃镜见胃黏膜片状糜烂、出血。经输血扩容、止血、制酸等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出血及溃疡史,静脉滴注上述两药也无此症状。老年人因生理结构的改变,胃肠黏膜萎缩变薄血运缺弱,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御能力下降。故老年人服用此药应严密观察,尤其是重症感染或伴有多种疾病的高龄老年患者。
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满氏等报道,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8~60岁。原发病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气管炎1例,均无发热。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后,导致药物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