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这几年来,“推进课堂高效、促进学生发展”深深地烙在了一线教师的心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以生为本,那么生本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该走向何方呢?笔者认为,生本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关键词:生活、实验、合作、动态、开放.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师生观
1.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既然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那么知识和方法的得到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解释和展示.
物理问题的探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自己与其他学生、与老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主人翁,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学习存有疑惑,也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等着老师把知识和方法灌输给自己.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每个组的探究方式、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在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最后的知识、结论和探究方法实现动态平衡.
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引导学生“踊跃展示”,这是学生自己汇报探究成果与他人进行实时交流互动的环节,这里的成果是自己探究得到的,是自主学习后的创造性成果,不再是教师要我学的、要求我记住并会用的知识.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或“教师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师主宰式知识展示模式,改成让学生自己展示成果,学生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实际上就将方法和自我体验进行了解释,介绍的不仅仅是成果,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1)教师的讲授要少、要精
教师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和学生在关系、情感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进程,面对学生的物理课堂出现的不良行为,物理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所以不能满堂灌,学生的探究需要时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限时讲授”,其目的在于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留下更多的时间,因为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摸索式、螺旋式前进过程,没有时间的保证,探究无法真正施展.
“限时讲授”是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的过程,旨在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催化学生自主探究后知识的生成,学生到底能够生成什么样的问题?多少时间能够探究得到知识?存在不确定性.精心的预设能不能生成在教师原先设计的教学轨迹上,有没有意外产生?存在着不确定性.不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却在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体验中不断地成长,其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2)重视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其他二维教学目标有促进和影响作用,健康的心态和正向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物理本身就抽象,有很多学生之所有物理学习兴趣低下,主要在于教师、家长和社会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的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困生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始终不是很理想,导致习得性无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课堂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成果中有价值的部分并予以肯定,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思维错误的成因,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生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分析
2.1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从我们身边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寻找、发现一些有很好利用价值的物理课程资源,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已有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实际事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真正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让学生去感受,使学生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抽象认识的水平上,仅仅只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一下简单的记忆,而是建立起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进行“向心力的应用”教学时,可设置的物理情景:据报道,某日傍晚,一辆大客车满载乘客在高速公路上疾驶,在经过一个弯道时发生了侧翻,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可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假如你是一位交警来调查造成这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时,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调查?为了防止此类严重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你能否提出一下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通过真实情境所获得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会很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演示实验激趣、质疑
实验能够给学生呈现出非常直观的物理现象,有些源于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有些现象超出学生的预期,为此学生会质疑,促进物理问题的生成,再由学生或师生经过讨论研究,共同从日常生活素材中发现的,学生就会觉得:原来物理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研究距我们很近,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的事情.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变压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根长导线和一只小灯泡接成闭合电路,然后将导线一圈一圈地绕在一只通入交流电源的变压器的铁芯上,发现小灯泡逐渐变亮,这样就制作成功:一种“没有直接使用电源就可以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发光”的电路来创设物理情境,学生就萌发出:“为什么电路中没有接入电源而小灯泡就发光了呢?”这样引入课题,学生兴趣强烈,要一探到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现象、能量关系来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分析、归纳出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遵循的物理规律.这样通过一个很小的实验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探究,自然就调动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进行探究的质量也大大提高,物理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物理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
2.3引导学生反思并创新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回顾我们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什么学生的主动性缺乏?
因为我们的实验通常在一种“理想化”状态下开展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从而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成为实验的旁观者,学生动手能力差.在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将鼓励学生质疑和反思,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例如:在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后,让同学们利用饮料瓶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在饮料瓶的底部开一个小孔,让水滴从饮料瓶底部每隔一定的时间滴下一滴,当人拿着滴水的饮料瓶匀速前进、匀加速前进、变加速前进时,观察水滴落在地面上的水滴痕迹,来研究人的不同运动的情况,探究人的运动规律,估算人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等等.
这种创新实验,通过把物理实验与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既能解答许多自己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又能感受到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了物理学习可持续发展.
1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师生观
1.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既然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那么知识和方法的得到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解释和展示.
物理问题的探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自己与其他学生、与老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主人翁,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学习存有疑惑,也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等着老师把知识和方法灌输给自己.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每个组的探究方式、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在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最后的知识、结论和探究方法实现动态平衡.
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引导学生“踊跃展示”,这是学生自己汇报探究成果与他人进行实时交流互动的环节,这里的成果是自己探究得到的,是自主学习后的创造性成果,不再是教师要我学的、要求我记住并会用的知识.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或“教师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师主宰式知识展示模式,改成让学生自己展示成果,学生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实际上就将方法和自我体验进行了解释,介绍的不仅仅是成果,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1)教师的讲授要少、要精
教师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和学生在关系、情感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进程,面对学生的物理课堂出现的不良行为,物理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所以不能满堂灌,学生的探究需要时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限时讲授”,其目的在于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留下更多的时间,因为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摸索式、螺旋式前进过程,没有时间的保证,探究无法真正施展.
“限时讲授”是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的过程,旨在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催化学生自主探究后知识的生成,学生到底能够生成什么样的问题?多少时间能够探究得到知识?存在不确定性.精心的预设能不能生成在教师原先设计的教学轨迹上,有没有意外产生?存在着不确定性.不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却在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体验中不断地成长,其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2)重视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其他二维教学目标有促进和影响作用,健康的心态和正向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物理本身就抽象,有很多学生之所有物理学习兴趣低下,主要在于教师、家长和社会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的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困生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始终不是很理想,导致习得性无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课堂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成果中有价值的部分并予以肯定,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思维错误的成因,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生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分析
2.1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从我们身边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寻找、发现一些有很好利用价值的物理课程资源,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已有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实际事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真正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让学生去感受,使学生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抽象认识的水平上,仅仅只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一下简单的记忆,而是建立起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进行“向心力的应用”教学时,可设置的物理情景:据报道,某日傍晚,一辆大客车满载乘客在高速公路上疾驶,在经过一个弯道时发生了侧翻,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可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假如你是一位交警来调查造成这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时,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调查?为了防止此类严重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你能否提出一下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通过真实情境所获得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会很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演示实验激趣、质疑
实验能够给学生呈现出非常直观的物理现象,有些源于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有些现象超出学生的预期,为此学生会质疑,促进物理问题的生成,再由学生或师生经过讨论研究,共同从日常生活素材中发现的,学生就会觉得:原来物理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研究距我们很近,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的事情.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变压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根长导线和一只小灯泡接成闭合电路,然后将导线一圈一圈地绕在一只通入交流电源的变压器的铁芯上,发现小灯泡逐渐变亮,这样就制作成功:一种“没有直接使用电源就可以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发光”的电路来创设物理情境,学生就萌发出:“为什么电路中没有接入电源而小灯泡就发光了呢?”这样引入课题,学生兴趣强烈,要一探到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现象、能量关系来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分析、归纳出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遵循的物理规律.这样通过一个很小的实验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探究,自然就调动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进行探究的质量也大大提高,物理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物理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
2.3引导学生反思并创新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回顾我们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什么学生的主动性缺乏?
因为我们的实验通常在一种“理想化”状态下开展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从而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成为实验的旁观者,学生动手能力差.在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将鼓励学生质疑和反思,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例如:在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后,让同学们利用饮料瓶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在饮料瓶的底部开一个小孔,让水滴从饮料瓶底部每隔一定的时间滴下一滴,当人拿着滴水的饮料瓶匀速前进、匀加速前进、变加速前进时,观察水滴落在地面上的水滴痕迹,来研究人的不同运动的情况,探究人的运动规律,估算人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等等.
这种创新实验,通过把物理实验与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既能解答许多自己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又能感受到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了物理学习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