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力量素质作为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星河实验小学分校采用“课内+课外”的综合模式,以课程贯穿于学生身体素养发展的始终,在全校进行普适性力量训练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础力量为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普适性力量;训练;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69-02
运动生理学将人身体的力量定义为“身体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而人体的力量与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合称为身体素质,力量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以来,我校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加强普适性力量训练,努力实现“让每个儿童更有力量地成长”。
身体基础力量,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腿部力量与腰腹力量(核心力量)。基础力量训练,主要通过训练增强这些部位肌肉的快速力量、爆发力量和耐久力量等。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期,也是身体力量的第一个可训练期。国家体育总局举重部部长钱光鑑先生在我校视察工作时说:“力量是健康的保证,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要让力量训练为所有学生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因此,我校加强学生基础力量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水平,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和品质。近几年来,我校系统策划、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构建了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受学生欢迎和家长支持的基础力量训练工作体系。
一、构建普适性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
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组织体育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正确把握身体基础力量的内涵、要素和生长机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腿部力量、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的基础力量训练项目(见下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构建完善的、适合学生身心实际和成长需求的基础力量训练内容体系,以有序开展各个层面的基础力量训练。
二、落实普适性力量训练的途径方法
我校通过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活动、家庭体育作业等途径,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上述项目的锻炼活动,使普适性力量训练落到实处。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
在体育课上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力量训练,既是加强学生基础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又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如我校体育教研组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改造重构,构建了“5分钟热身运动—5分钟力量专项训练—20分钟技能学习及游戏—5分钟力量训练—5分钟拉伸放松练习和课堂小结”教学流程。同时,每堂课必须安排两个共10分钟的力量训练活动,训练项目由体育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上述力量训练项目中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求自主安排。为指导学生锻炼力量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基础力量训练的实效,体育教研组精心制作《小学生力量训练》系列微课视频,在雨天室内体育课上组织学生收看和跟学,指导学生居家开展力量训练活动。
2.在大课间活动中落实
我校把每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作为加强学生普适性力量训练的重要阵地,以确保基础力量天天练。大课间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先是集体做操,接着分散自由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我校改变以往统一做操、做一样操的模式,在专家指导下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水平,创编了三个年段曲调一样但水平不同、重在基础力量训练的广播体操。如低年段为《背包操》,重在训练核心力量,使低年段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力量;中年段为《哑铃操》,重在训练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使中年段学生体会力量的节奏;高年段为《搏击操》,重点训练上肢与下肢力量,让高年段学生尝试力量的爆发。三种水平的力量体操都不是单一的运动,而是身体多个部位联动的综合运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基础力量,而且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节奏感。我校还根据研究确定基础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在各年段有序安排多个活动项目,并给学生准备沙包、哑铃、杠铃、轮胎、瑜伽球等器材,设计俯卧撑、深蹲、金鸡单跳、青蛙跳等项目的体育游戏活动。广播体操结束后,学生分散到指定的活动区域,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自由结伴、自选项目开展重在锻炼力量的体育活动。
3.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开展
为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发展体育特长,我校组建了篮球、足球、轮滑、武术、跆拳道、举重等多个体育文化社团,吸引众多学生参加。各社团定点定时定教练,常年开展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如我校在五、六年级组建的举重社团,与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被确定为常州市举重队的一个训练点,由市体育运动学校派出专业教练来校指导。近两年来,该社团已为市举重运动队输送了多名培养苗子。同时,我校各体育社团坚持“先力量再技术”的训练模式,每次活动先集中到运动场上,在力量训练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开展力量训练活动,然后在各社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开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4.在家庭体育活动中继续
学生在校学习,我校能确保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双休日、节假日怎么办呢?为此,我校从2017年开始,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暑寒假坚持天天运动,并与父母一起运动。现在的学生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成长,所以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我校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以基础力量训练为重点,根据研究确定基础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为学生设计居家锻炼的力量训练项目,在这之后再开展一些学习运动技能的体育活动。如一、二年级每天必做的“5+1+2+1+1”体育打卡家庭作业,即5分钟基础力量自由训练+1分钟跳绳+2分钟休息+1分钟跳绳+1分钟拉伸放松;三至六年级的体育家庭作业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设计的力量训练和技能学习活动。我校要求学生在每次运动锻炼时做好记录,拍下录像或照片,发到班级“钉钉”打卡平台,这样既能相互展示交流,又有利于接受监督和评价。对于没有打卡的学生,系统会自动予以提醒和督促。
三、建立學生普适性力量的监测机制
为加强学生的普适性力量训练,我校建立了学生基础力量监测机制,通过定期的专项测试,跟踪分析学生基础力量的发展情况,反馈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效,进而根据测试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力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同时,通过检测评价激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健身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训练活动。
我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人体力量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相结合,研究确定了三个学段的力量测试项目(见下表),并制定了各个力量测试项目的评价标准,根据总得分设定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等次,基本上与国家体测标准一致。
普适性力量训练由体育教研组负责,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国标体质健康测试,第二学期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力量测试。力量测试结果记入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档案中,对学生的力量发展进行跟踪分析:一是用来分析各年级学生基础力量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总结反思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二是用来分析学生个体基础力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单项情况,如发现学生有偏胖偏瘦、某部位力量过弱等问题就及时联系家长,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起商定和落实具体的矫正措施。学生的身体在先天条件、生理年龄、体重体型、饮食习惯、营养结构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学生个体力量的监测分析不能简单化、一刀切,不能简单地通过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来判断强与弱,而是联系多方面因素进行个性化、综合性的诊断与分析。
我校这几年加强学生身体基础力量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国标测试,全校学生的合格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2013年优秀率为8.5%,到2019年达到24.74%。2020年,我校受常州市体育局的邀请,加入少儿体适能项目。今后,我校将以这一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力量训练的研究与实施,努力让每位学生更灵敏、更强壮,更有力量、更加健康地成长。
(特约编辑 木 清)
[关键词]小学体育;普适性力量;训练;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69-02
运动生理学将人身体的力量定义为“身体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而人体的力量与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合称为身体素质,力量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以来,我校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加强普适性力量训练,努力实现“让每个儿童更有力量地成长”。
身体基础力量,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腿部力量与腰腹力量(核心力量)。基础力量训练,主要通过训练增强这些部位肌肉的快速力量、爆发力量和耐久力量等。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期,也是身体力量的第一个可训练期。国家体育总局举重部部长钱光鑑先生在我校视察工作时说:“力量是健康的保证,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要让力量训练为所有学生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因此,我校加强学生基础力量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水平,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和品质。近几年来,我校系统策划、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构建了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受学生欢迎和家长支持的基础力量训练工作体系。
一、构建普适性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
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组织体育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正确把握身体基础力量的内涵、要素和生长机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腿部力量、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的基础力量训练项目(见下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构建完善的、适合学生身心实际和成长需求的基础力量训练内容体系,以有序开展各个层面的基础力量训练。
二、落实普适性力量训练的途径方法
我校通过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活动、家庭体育作业等途径,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上述项目的锻炼活动,使普适性力量训练落到实处。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
在体育课上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力量训练,既是加强学生基础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又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如我校体育教研组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改造重构,构建了“5分钟热身运动—5分钟力量专项训练—20分钟技能学习及游戏—5分钟力量训练—5分钟拉伸放松练习和课堂小结”教学流程。同时,每堂课必须安排两个共10分钟的力量训练活动,训练项目由体育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上述力量训练项目中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求自主安排。为指导学生锻炼力量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基础力量训练的实效,体育教研组精心制作《小学生力量训练》系列微课视频,在雨天室内体育课上组织学生收看和跟学,指导学生居家开展力量训练活动。
2.在大课间活动中落实
我校把每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作为加强学生普适性力量训练的重要阵地,以确保基础力量天天练。大课间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先是集体做操,接着分散自由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我校改变以往统一做操、做一样操的模式,在专家指导下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水平,创编了三个年段曲调一样但水平不同、重在基础力量训练的广播体操。如低年段为《背包操》,重在训练核心力量,使低年段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力量;中年段为《哑铃操》,重在训练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使中年段学生体会力量的节奏;高年段为《搏击操》,重点训练上肢与下肢力量,让高年段学生尝试力量的爆发。三种水平的力量体操都不是单一的运动,而是身体多个部位联动的综合运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基础力量,而且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节奏感。我校还根据研究确定基础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在各年段有序安排多个活动项目,并给学生准备沙包、哑铃、杠铃、轮胎、瑜伽球等器材,设计俯卧撑、深蹲、金鸡单跳、青蛙跳等项目的体育游戏活动。广播体操结束后,学生分散到指定的活动区域,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自由结伴、自选项目开展重在锻炼力量的体育活动。
3.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开展
为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发展体育特长,我校组建了篮球、足球、轮滑、武术、跆拳道、举重等多个体育文化社团,吸引众多学生参加。各社团定点定时定教练,常年开展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如我校在五、六年级组建的举重社团,与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被确定为常州市举重队的一个训练点,由市体育运动学校派出专业教练来校指导。近两年来,该社团已为市举重运动队输送了多名培养苗子。同时,我校各体育社团坚持“先力量再技术”的训练模式,每次活动先集中到运动场上,在力量训练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开展力量训练活动,然后在各社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开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4.在家庭体育活动中继续
学生在校学习,我校能确保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双休日、节假日怎么办呢?为此,我校从2017年开始,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暑寒假坚持天天运动,并与父母一起运动。现在的学生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成长,所以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我校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以基础力量训练为重点,根据研究确定基础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为学生设计居家锻炼的力量训练项目,在这之后再开展一些学习运动技能的体育活动。如一、二年级每天必做的“5+1+2+1+1”体育打卡家庭作业,即5分钟基础力量自由训练+1分钟跳绳+2分钟休息+1分钟跳绳+1分钟拉伸放松;三至六年级的体育家庭作业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设计的力量训练和技能学习活动。我校要求学生在每次运动锻炼时做好记录,拍下录像或照片,发到班级“钉钉”打卡平台,这样既能相互展示交流,又有利于接受监督和评价。对于没有打卡的学生,系统会自动予以提醒和督促。
三、建立學生普适性力量的监测机制
为加强学生的普适性力量训练,我校建立了学生基础力量监测机制,通过定期的专项测试,跟踪分析学生基础力量的发展情况,反馈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效,进而根据测试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力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同时,通过检测评价激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健身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训练活动。
我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人体力量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相结合,研究确定了三个学段的力量测试项目(见下表),并制定了各个力量测试项目的评价标准,根据总得分设定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等次,基本上与国家体测标准一致。
普适性力量训练由体育教研组负责,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国标体质健康测试,第二学期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力量测试。力量测试结果记入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档案中,对学生的力量发展进行跟踪分析:一是用来分析各年级学生基础力量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总结反思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二是用来分析学生个体基础力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单项情况,如发现学生有偏胖偏瘦、某部位力量过弱等问题就及时联系家长,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起商定和落实具体的矫正措施。学生的身体在先天条件、生理年龄、体重体型、饮食习惯、营养结构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学生个体力量的监测分析不能简单化、一刀切,不能简单地通过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来判断强与弱,而是联系多方面因素进行个性化、综合性的诊断与分析。
我校这几年加强学生身体基础力量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国标测试,全校学生的合格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2013年优秀率为8.5%,到2019年达到24.74%。2020年,我校受常州市体育局的邀请,加入少儿体适能项目。今后,我校将以这一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力量训练的研究与实施,努力让每位学生更灵敏、更强壮,更有力量、更加健康地成长。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