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华语 思想天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来,中国的民营书业被夹在“政策”和“市场”之间苦苦挣扎。随着出版政策对民营书业的开放,以及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到如今民营书业独占全国七成畅销图书品种,已撑起半壁江山。图书市场已进入争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两极分化加剧。在这个历史时期,求生存促发展,中国民营书业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自己的“破冰”之旅。
  “这里有一群人,一辈子以书为乐,宁愿把身体埋了,也要让思想发芽。后来这群人把思想垒成一个平台,面向所有书生开放……”
  当10年的书业情怀,化成雄浑的壮志雄心,就让我们慢慢走近时代华语,走近朱大平……
  
  打造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
  
  “三年内上市,打造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 2008年5月,刚完成股改不久的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华语),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隆重揭牌仪式,雄心勃勃的朱大平董事长提出时代华语未来发展宣言。
  时代华语的前身,是全国知名党政图书发行企业北京社教文化信息中心。从2004年,北京社教文化信息中心连续三年实现图书销售码洋逾亿元,并与国内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拥有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营销队伍,在营销推广方面也形成独特的运作模式,加之良好的市场业绩和行业影响力,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机构前来商谈合作。在此背景下,时代华语于2008年2月应运而生。成立第一年,面对金融风暴,时代华语逆势而上,销售图书码洋就超过2亿元;2009年,时代华语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大规模投放图书广告;自2009年10月起,时代华语启动 “招贤行动”,签约作者和策划人除了享有极富竞争力的报酬之外,还可根据累计贡献率认购原始股权。这种招贤方式在业内引起极大震动,赢得了大批作家、策划人的认可与合作。
  在管理方面,时代华语完全参照上市公司的管理标准,一年内就完成管理流程改造,还实现了人才升级、管理升级、产品升级和市场升级。为了让员工的职业素质跟世界同行接轨,时代华语还制定《时代华语基本法》,确定了公司未来的宏观走向和员工职业化要求。
  如今,时代华语将以高端时政图书为主的产品结构扩展至时政、社科人文、文学、经管、生活、少儿、古籍文献等七大版块,已经建立了新华书店渠道、民营渠道、邮政渠道、网络渠道、机场渠道、机关团体渠道等多条销售渠道,目前全国新华书店覆盖率达95%,民营渠道覆盖率达97%,拥有近5000家终端客户,被业内公认为最具上市潜力的民营股份制发行企业。
  
  做图书市场的“领头羊”与“方向标”
  
  在图书市场上,时代华语策划出版的“时政图书”与“社科文艺图书”交相辉映。时代华语斥巨资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将各学科最权威的研究成果转换成社会生产力,通过高端“时政图书”的品牌包装,将学者明星化,成果市场化。比如从实用性、针对性、参考性和可读性四个角度策划的《大国策》、《论剑》、《领导干部大讲堂》、《领导干部读经典》、《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高端论坛》等系列丛书受到了领导干部和高端读者的热情追捧。时代华语还致力发掘“社科文艺图书”,众多产品已登上全国各地畅销榜单,销量可观。其中《大国崛起》销量已超过60万册。《枪杆子:1949》半年时间内销量突破10万册。《中国的威胁?》更掀起“社科图书”热潮,凤凰卫视就此曾专程前往法国采访本书作者,并在《凤凰早班车》和《时事直通车》等新闻节目中连续报道。对于海外的畅销书,时代华语也积极寻求合作,今年已与日本讲坛社、日本株式会社小学馆、博达著作权代理有限公司、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等国内外出版、版权代理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已与各机构确定2010年首批引进国外30多部畅销图书版权计划。
  “‘时代华语,思想天下’,反映的是时代华语文化报国的理念。” 朱大平董事长说,实现这种抱负,更要做图书市场的“领头羊”与“风向标”。
  
  策划、发行、推广“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策划、发行、推广‘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是时代华语图书策划、营销的基本框架。”朱大平董事长表示,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策划方面,为了真正打造出高端图书,时代华语紧扣高端读者的阅读需求,策划出一批具有很高权威性、思想性、原创性的核心图书产品。“畅销图书要有原创性,要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朱大平董事长举例,如《枪杆子:1949》这本书,就注重还原战争的人性,反映战争的详细真实历程,受到各方读者的高度评价。
  发行方面,时代华语拥有同行业内一流的发行队伍,其年轻化、专业化和敬业精神远远超出同类企业。时代华语自定位为“中国图书发行渠道运营商”,在北京建立中盘运营基地,集约采购出版社的全品种图书;计划将来在各省建立物流中心,通过整合民营图书批发市场,将其建设成为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无阻的区域中盘,服务省、市、县三级民营图书卖场;初具规模之后,采取股权和契约等合作方式,与当地新华书店系统实现市场对接。
  推广方面,时代华语既重视各种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充分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又注意利用图书深入全面的特点,增加更富有价值更富有见地的新内容。 2008年,时代华语与人民日报和大众日报等平面媒体联合举办“时代华语杯”大型读书征文活动,规模和力度空前,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受到行业主管部门、书店系统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同年,与搜狐网联合举办的“搜狐原创作品大赛”,征集网络作品,为网络写手铺设一条专门的商业通道;2009年,时代华语在凤凰卫视、央视新闻频道、CCTV-2、CCTV-4和江苏、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内蒙等10多个省级卫视黄金时段同步播出电视广告,开启了图书行业大规模投放广告的先河,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而《大国崛起》(人民版)则采用不同于同名电视纪录片的写作角度,通过剖析几个世界性大国的成长历程,清晰总结出世界大国兴衰的规律,阐明其崛起的经验得失,产生了与轰动一时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异曲同工的效果。从2009年起,时代华语与各省新华书店、邮政渠道、民营书店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深入到基层店,其广度和深度更为国内书业少有。
  
  一所学校、一支军队、一个家庭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书业公司普遍存在的作坊式和家族式治理弊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沟通频次,时代华语先用流程连接公司内部各个管理节点,使公司的“信息流”和“管理指令”能够按照固定的线路传递;在公司内部实现“在线办公”,使跨部门的横向沟通和上下级之间的垂直沟通变得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会议时间,降低了会议成本。时代华语还投入巨资,筹建公司虚拟会议室、虚拟视频连线、信息交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公司正规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援。时代华语的员工职业化培训和技能培训,逐步成为业内公认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各级主管的责、权、利界定清晰,在多元立体的激励政策下,员工的积极性和职业潜能被充分发掘出来。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精髓概括为‘一所学校、一支军队、一个家庭’。 ”朱大平董事长一一解释:“一所学校”即上班即上学,我们倡导员工向自己的同事和主管学习,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学习,向国际国内同行学习;“一支军队”即上班即上前线,我们把公司当作一支攻坚部队;“一个家庭”即上班即回家,我们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个人有难,集体帮忙。“公司的发展变革告诉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团队的力量,正因为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多年拼搏,公司才得以有今天的发展。”
  
  期待国资、民资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时代华语是首家投入巨资在央视和省级卫视投放广告、首家在书业界采取“稿酬+股权”与畅销书作家合作、首家与人民日报和十多家省级日报联合开展读书活动的民营书业,一直倍受媒体关注,仅成立一年多,就有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一百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资本市场对传媒业的开放,为出版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今,时代华语的目标是建成全国性大中盘,需要100多家出版机构全品种支持、数十亿资金的支持,上市是唯一出路。“在上市准备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业绩。从现在的进展来看,我们很可能实现两个超速发展: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连续3年增长100%;净利润率保持在18~25%之间,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需要超乎寻常人想象的气魄、智慧和艰辛付出。”
  出版改革带来书业的激烈竞争,民营书业路在何方:是迎来“春天”还是即将进入“严冬”?30年来,民营书业并没有退却,因着信仰和信念始终执着对图书出版的热情。正如朱大平董事长所说:“我们不害怕改革后带来的行业竞争,而是期待市场竞争,期待国资、民资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其他文献
在大陆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各类书展,依照展期先后、受到大家瞩目的书展有北京冬季订货会、全国书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两岸图书交易会。出版社联合体所推出的书展有: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美联体(美术出版社联合订货书展),地方上的书展则以大都市为主。从书展名称上很容易辨识到这些书展以提供销售商订货而非面向直接的读者为主,即使上面所述的全国性重点书展现在已经逐渐开放给民众,但仍与读者、市场的直接接触有一段距
期刊
电子书时代因为没有门槛,所以出版的数量才会如此惊人。而“品管”呢?将会由新的评论系统来完成,类似米其林评鉴在餐饮业的角色,图书业的评鉴系统也会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不必等到电子书时代到来,此刻我们置身的纸书时代,图书的评鉴、推荐就已经是整个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我几乎无法想象没有评鉴、推荐的图书产业。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台湾也有评鉴、推荐系统吗?你说美国我还同意,你说台湾?……  表面上看,
期刊
这是本土学者许宝强、罗永生及马国明合编的文集,书中有编者及其文化知识分子撰写的文章,文章的论述方向可从三位编者的学术志趣反映出来,既透视香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贫富悬殊问题(许宝强),亦思考殖民地文化逻辑(罗永生),并关注城市空间的发展对普罗大众的影响(马国明)。书中讨论的题目虽五花八门,但亦切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即经济衰退对香港普罗大众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近年来由美国蔓延至全世界的金融海
期刊
未见赵瑜,先读其书。从文字中认识一位作家,大约是最为妥帖的方法。  世间写鲁迅的书汗牛充栋,大家写文豪鲁迅、斗士鲁迅、勇者鲁迅,而赵瑜偏偏在《小闲事》里,写恋爱的鲁迅。赵瑜耐心地研究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集,在《两地书》的缝隙里,他看到的鲁迅性情十足,横眉而不冷视,有隐秘和艰难,有爱上之后的义无反顾,有琐细的温暖。书里是闲闲的笔调,淡淡的幽默,有人读后评论说,“著者可能是太爱恋爱中的先生了,书中的文字
期刊
港台文学风靡大陆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大陆中产阶级的兴起。大陆的文化环境与台湾80年代时期颇为相似,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阶级中的文化青年正在不断兴起。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既不低俗,又不会过于文艺;他们讲究阅读品味,但不喜欢陷入沉重的反思;他们喜欢时尚的故事,极致的爱情以及美好的事物,却刻意回避文本背后的太多寓意。    三月,传统上的销售淡季。  然而,今年三月的大陆图书市场,却并不平静。  
期刊
出书的坚持:简单的我  D:听说你即将在远流出书?  梁:是的,一月。  D:那台北国际书展你过去吗?  梁:家辉你去吗?  马:2010年我要在麦田出“马家辉作品集”,王德威先生写了一篇序,不过会先出两本。  梁:其实我不太习惯在台湾出书。台湾的作者简介写得夸张。你知道我在大陆的作者简介是很简单的,就是陈述事实,出过什么书、在做什么、多少年出生就完事了;但台湾也许就要写什么“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知识
期刊
“请放慢翻动书页的速度,  以闲适的姿势;  请忽略纷扰耽溺情节曲折,  以舒缓的心情;  请随光影挪移吟唱诗歌,  以甜美的温度;  张狂的阅读氛围,佐以谈笑书声——”  还记得33年前,位于罗斯福路台湾大学对面的巷子里面的书林书店,空间略显狭小,恰到好处的书架,整齐地陈放着各种书籍,吸引着许多读者长时间逗留。小店曾是许多文艺青年交换禁忌文化信息的私密基地,现已是文化界名人的舒国治、杨泽、廖咸浩
期刊
桐华。读起来有点像童话。“她”说,喜欢这样的巧合。  我用搜索引擎找“她”的资料,想了解这位第一部小说就被称为“穿越小说标志性作品”的作家“庐山真面目”,可是就连她的本名、籍贯,这样一些基本资料都没有发现。这真是一位神秘的作家啊,我心想。  隔着11个小时的时差,我和在纽约的“她”进行越洋访问,一个在早上,一个在晚上,有点桐华小说里时光穿越的感觉。    小女孩时代的秘密世界    我以为“她”喜
期刊
许多年以后,整理那多创作大事记时, 2009年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春节,那多完成了一部名叫《甲骨碎》的悬疑小说。这一部小说在老牌文学杂志《收获》专号“春夏卷”全文刊载后,于当年5月出版了单行本。  10月份,在《萌芽》杂志连载14个月后,那多的另一部作品《清明幻河图》,也出版了单行本。  《甲骨碎》让那多获得相当高的评价。著名文化经理人路金波在评价《甲骨碎》时说,“《甲骨碎》是那多写作
期刊
传播学里有一个说法叫“分众传播”,面对媒体的多样性、信息的广泛性,人们的注意力被极度分散,因此,一些媒体指向特定受众,这些受众的选择意见在分众市场上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新旧媒体,都需发展出具针对性的诉求和特质,以求在其目标市场中占领优势。这无疑是新旧、大小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单一的极致和整体的多元的相互作用。    以此理论观察图书市场,直接面对读者的书店通路是最能反映市场区隔的,而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