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距世界级企业几步之遥?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用法律武器“叫板”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有关机构,深耕“一带一路”……在追逐全球化梦想的道路上,中国民营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一步一个脚印。
  “三一国际化进程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我们的目标是未来5年至10年,实现三一从‘出生’那天起的梦想——成为真正世界级企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三一重工和中国众多企业一样,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但这条“走出去”的道路并非坦途,“馅饼”与“陷阱”同在。
  “惹的事不少,赚的钱不多。”向文波这样总结这家企业在国际化实践中一度经历的坎坷,起诉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和总统奥巴马正是其中一例。


  2012年,奥巴马根据CFIUS的建议,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三一在美关联公司罗尔斯收购俄勒冈州海军军事基地附近的4座风力发电厂。
  不甘被误解的“草根”三一决意拿起法律武器,在美国起诉CFIUS和奥巴马。当外界多认为这不过是以卵击石之举时,2014年7月传来了胜诉消息。
  法院裁定,美方行为侵害了中方的合法权益,中方应当被允许质证。判决书说,奥巴马的禁令违法了程序正义,剥夺了中方的合法权益。美国政府应遵循相应程序,公开相关决定所依据的非保密信息,并给予中方公司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回应的机会。
  谈起这个当初“为尊严而战”的案件,向文波表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们希望给其他中国赴美投资企业提供借鉴,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运用国际化思维解决问题”。
  “三一走过弯路,起初对海外市场判断太乐观,导致快速扩张,甚至一度以为会几句外语出去就能搞国际化,现在想来过于激进。”向文波说,但无论如何,企业“走出去”都是必然选择。
  目前,三一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等多个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集团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三一重工海外业务保持逆势增长,2011年至2013年海外销售额分别为34.25亿元、87.40亿元、108.74亿元。
  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约120亿元,再创新高,占三一整体营收1/3左右;2015年一季度海外销售占比更高达50%,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也曾坦言:“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
  这家中国民企的国际化征程始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2002年首次将设备销往海外,但服务、售后支撑体系等出现的问题使三一开始反思在海外构建产业链的必要性。
  曾经有印度客户提出服务请求,三一当天就派出工程师从中国前往协助解决,谁料辗转飞机、火车、牛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历时4天“跋山涉水”方才抵达。
  一些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落后,对三一海外销售服务造成了巨大挑战。为此,三一开始深入推进本土化战略,并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和运营。
  2012年,三一吞下视为“偶像”的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这场看似偶然的收购,被向文波形容为“结婚是一夜的事,暗恋在很多年前就已开始”。
  “进驻德国,我们在距‘大象’约1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投资建厂。那时压力很大,别人不相信一个传统中国制造业企业怎么能占领德国市场,而且全球最知名的两家同行业公司都是德国企业。”向文波说。
  当时,德国产品的诸多高标准让三一震惊。面临技术上的壁垒,三一只能迎难而上,耗时两年半研发出完全符合德国标准的多款产品,因为相信“在德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是能够走到全世界的”。
  在三一重工副总裁贺东东看来,企业“走出去”一定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连这个起码的产品问题都解决不了,价格降不下来,技术提不上去,国际化无论做什么并购,做什么投资,一定失败”。
  德国人通过几年时间近距离观察三一在“家门口”的表现,终于相信“这群中国人是来真的”。正是这些年在当地的深耕努力,才让后来在欧洲经济寒潮中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大象”普茨迈斯特主动寻求被三一收购。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通过文化管理、战略转型将“大象”从泥淖中拉出,考验着三一的现代企业管理智慧。
  “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组建最好的德国团队。但发现我们的面试变成被面试,竞聘者90%时间是在考察我们:‘你们的策略是什么’‘核心技术在哪里’‘在德国发展路径是什么’,只有这些问题回答令他们满意,他们才考虑加入。”贺东东说。
  这也让三一愈发认识国际化道路上树立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文化重新筛选,三一的理念才能获得外国人广泛认可。因此,“品质改变世界”这句在三一厂区格外醒目的标语,成为这家中国企业的自赋使命。
  向文波说,三一强调在海外建立本土基因,保持了纯正“德国血统”的“大象”通过并购后的战略调整,2014年实现盈利2000多万欧元。
  2013年,三一国际化进入全面盈利时代。同年,中国擘画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也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一目前70%-80%的市场就在‘一带一路’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未来这一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重大机遇。”向文波表示,三一将借助聚焦重点产品、聚焦重点区域的“双聚战略”持续发力海外市场。
其他文献
十年磨一剑,着眼由大到强,中国决心依靠创新托举中国制造。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宏伟的蓝图和详细的规划,让中国制造这艘大船驶上改革创新的风口。  工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源泉,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历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在科技创新、制造业革命中
期刊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有望于近期发布。在京津冀一体化下,产业究竟应该如何转移?  专家建议,产业转移应考虑地方上的产业基础是否与被转移的产业对应,充分调动背后的利益关系,同时,产业自身要进行升级改造。  因地制宜  业内人士指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就各地的区位优势、发
期刊
2015年米兰世博会以“滋养地球,生命能源”为主题,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中国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率先开馆。中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牛盾在米兰世博会现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本次世博会,农业主题是重中之重,凸显了进一步提高世界粮食的有效供给、进一步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牛盾表示,数万年来,整个人类社会都在努力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足够的营养,同时又要保证生态环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58同城要赶集了?”4月17日,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传闻终于尘埃落定,不少人对这两家国内数一数二的分类信息网站以合并方式结束“十年激战”的结局感到惊讶。  更引发广泛关注的是,两家企业的合并会否形成垄断?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战场透露着怎样的信息?   58同城入股赶集  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2015年4月17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完成对赶集网的战略入股,将持有后者43.2%的股份。
期刊
2015年4月6日,小米公司迎来创建五周年。周年纪念日前六天,也是苹果手机39周年前夜,小米推出以“女神手机”统领的五款米粉节新品,来回应苹果在中国本土销量上的超越。  市场分析与调研公司凯度的移动通信消费指数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凭借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强势表现,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三个月中,苹果超越小米成为在华销量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同期,苹果手机在中国智能
期刊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日前开幕,本届展会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这使得参观者有机会品尝各国美食。不过,记者走访世博园区内多个特色饮食区域后发现,这里并没有多么复杂、炫技的食物,更谈不上山珍海味,有的大都是最简单的带有原产地风格的“家常菜”。  以东道主意大利为例,推介和供游客品尝的只是西西里罐焖牛肉、托斯卡纳烤肉和那不勒斯比萨饼等寻常食物菜肴。  对于食物的期待和喜好,游客们表示,简单的家常饭菜
期刊
中国企业正以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世界市场留下中国品牌的印记。  近日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IT展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展示了支付宝的最新支付技术:扫脸支付,并通过这一方式购买礼物送给展会。  这是马云第三次来到汉诺威展会。14年前,他租了一个小小的展位,想把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但没有多少人光顾;8年前再次参展,他想帮助全世界企业在阿里巴巴上卖东西,也没有成功。  但中国的850万网商、3.
期刊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也是全球市场动向的风向标。如今,参加这个规模巨大、历史悠久展会的海内外市场人士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一个词汇上,那就是“一带一路”。  “中国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规划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认为,这将直接刺激更多中国游客奔赴马来西亚,进而带动旅游周边产品输出。我们不能错失良机。”在第117届广交会上,马来西亚六星资本创业有限公司CEO陈质溒说。  借助运作成熟的
期刊
2015米兰世博会开幕进入倒计时。世博园区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就在人们纷纷猜测许多场馆在开幕时可能无法如期完工的时候,来自中国的万科馆身披闪亮的红色铠甲,犹如一条盘龙冉冉升起,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成为世博园区内第一个顺利完工的场馆。  从容筹备 淡定亮相  万科馆的工程建设进度一直领先于园内其他场馆,同时作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它早就成为意大利媒体以及其他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继2010年上海
期刊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2015年3月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报告的中国外文局与市场调查和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中国国家形象提升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助益。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在发布会上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对自身的国际形象也越来越重视。他说,中国领导人已在不同场合提出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表示认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