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日益严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要解决问题,重在预防。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进行探讨,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年龄在14-18周岁之间的人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率逐渐上升、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笔者认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重在预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诸多原因造成的。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一是家庭失和,父母感情不好,总是在争吵;二是不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三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庭对待子女不是溺爱就是打骂。这些充满了问题的家庭往往父母都会缺乏对子女应有的关爱,对子女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创伤。这样家庭的子女容易在性格的养成上产生偏差,出现内向、孤僻、暴力、懦弱、自私自利等性格。这使他们更容易受到不良的人或事物的影响,从而做出犯罪的行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
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目前有些学校认为“升学率”才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于是有的学生只讲实惠,自私自利,一旦升学考试落榜,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乃至误入歧途。
二是管理不严、秩序混乱引发校园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犯罪率则比重点中学高得多,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校管理不严,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规范,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自暴自弃。
三是法制教育薄弱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目前,有些学校缺乏法制课或者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没能针对中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特点对症下药:使得部分中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人指使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会应对。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的人们价值、道德等观念的变化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在市场经济冲击波的影响下,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是物欲型犯罪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色情暴力传媒的泛滥诱导未成年人犯罪。色情暴力传媒不仅对人产生消极影响,更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毒害对未成年人尤为明显,因而被称为“精神鸦片”。
三是打击处理与教育挽救不协调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公、检、法机关在打击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在法律上多数时候很难做到一步到位进行处理,主要采取训诫、取保、治安处罚等处理方法。很少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再加上社会上有些人对其采取鄙视和憎恶的态度,使得有些人又重新回到犯罪的道路上。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从以惩罚为主向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转变
从战略角度看,治理犯罪效益最高的手段是预防。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时候对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以惩罚为主。但是仅仅靠刑罚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成本高效益低,既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充分认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要性,树立“防范胜于惩罚”的观念,建立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的犯罪对策体系。
(二)把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
一是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做起,要强化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责任,巩固家庭堡垒。父母应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与教育,特别是对有不良行为的子女更要努力管教。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给未成年人子女做好榜样。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要采用科学教育方法,与孩子交朋友,多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最后,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温暖的家庭气氛,使家庭成为未成年子女的“避风港”。
二是学校预防。首先强化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责任,把未成年学生犯罪状况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校长、主管领导、辅导员、教师在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中的责任,使之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其次校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万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更大的耐心、更高的热情帮助差生。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再次是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学生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正常的学校秩序,减少校园暴力犯罪。最后学校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净化育人环境。
三是社会预防。第一,成立统一的组织、领导、协调未成年人工作的专门机构,加强对预防水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第二,打击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气。第三,建造更多的、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剧院、少年宫、科技馆等,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第四,坚决“扫黄打非”,杜绝“黄、赌、毒”等,便其远离未成年人。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既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又要互通信息、互相监督,形成一个全万位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观念,多种社会力量并用,各种预防手段并举,多层次预防网络并重,才能最终实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刑法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69.
[2]吴峰.青少年犯罪心里与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黑龙江省教科院与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2000(9).
[3]杜雪锋.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的限制[N].人民法院报,2001-4-3.
[4]警惕.少年黑恶势力犯罪[N].中国教育报,2001-6-3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年龄在14-18周岁之间的人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率逐渐上升、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笔者认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重在预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诸多原因造成的。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一是家庭失和,父母感情不好,总是在争吵;二是不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三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庭对待子女不是溺爱就是打骂。这些充满了问题的家庭往往父母都会缺乏对子女应有的关爱,对子女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创伤。这样家庭的子女容易在性格的养成上产生偏差,出现内向、孤僻、暴力、懦弱、自私自利等性格。这使他们更容易受到不良的人或事物的影响,从而做出犯罪的行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
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目前有些学校认为“升学率”才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于是有的学生只讲实惠,自私自利,一旦升学考试落榜,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乃至误入歧途。
二是管理不严、秩序混乱引发校园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犯罪率则比重点中学高得多,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校管理不严,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规范,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自暴自弃。
三是法制教育薄弱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目前,有些学校缺乏法制课或者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没能针对中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特点对症下药:使得部分中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人指使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会应对。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的人们价值、道德等观念的变化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在市场经济冲击波的影响下,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是物欲型犯罪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色情暴力传媒的泛滥诱导未成年人犯罪。色情暴力传媒不仅对人产生消极影响,更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毒害对未成年人尤为明显,因而被称为“精神鸦片”。
三是打击处理与教育挽救不协调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公、检、法机关在打击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在法律上多数时候很难做到一步到位进行处理,主要采取训诫、取保、治安处罚等处理方法。很少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再加上社会上有些人对其采取鄙视和憎恶的态度,使得有些人又重新回到犯罪的道路上。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从以惩罚为主向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转变
从战略角度看,治理犯罪效益最高的手段是预防。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时候对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以惩罚为主。但是仅仅靠刑罚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成本高效益低,既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充分认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要性,树立“防范胜于惩罚”的观念,建立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的犯罪对策体系。
(二)把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
一是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做起,要强化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责任,巩固家庭堡垒。父母应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与教育,特别是对有不良行为的子女更要努力管教。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给未成年人子女做好榜样。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要采用科学教育方法,与孩子交朋友,多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最后,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温暖的家庭气氛,使家庭成为未成年子女的“避风港”。
二是学校预防。首先强化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责任,把未成年学生犯罪状况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校长、主管领导、辅导员、教师在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中的责任,使之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其次校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万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更大的耐心、更高的热情帮助差生。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再次是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学生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正常的学校秩序,减少校园暴力犯罪。最后学校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净化育人环境。
三是社会预防。第一,成立统一的组织、领导、协调未成年人工作的专门机构,加强对预防水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第二,打击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气。第三,建造更多的、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剧院、少年宫、科技馆等,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第四,坚决“扫黄打非”,杜绝“黄、赌、毒”等,便其远离未成年人。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既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又要互通信息、互相监督,形成一个全万位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观念,多种社会力量并用,各种预防手段并举,多层次预防网络并重,才能最终实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刑法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69.
[2]吴峰.青少年犯罪心里与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黑龙江省教科院与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2000(9).
[3]杜雪锋.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的限制[N].人民法院报,2001-4-3.
[4]警惕.少年黑恶势力犯罪[N].中国教育报,2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