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就那么回事。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恋母”论更使父子之间的疏远与排斥有了理论根据。下面这个戏剧性的场面大概人们都不陌生:儿子从外地打电话给父亲,因为他们很久没有见面了。儿子试图缩小与父亲之间的距离,终于鼓起了勇气。
“爸爸,您好吗?”
“噢,噢,你好,等一等,让我去叫你妈听电话。”
“不,别去叫妈了,我想跟你说话。”
“怎么啦?你又没钱了?”
“不,我不需要钱。”儿子开始坦陈内心的感受。“爸爸,我近来常常想起许多关于您的事情和您为我做的事。您为我能读完大学而操心,给了我经济上的全部支持。现在我生活得很好了,这都是因为您的督促和鼓励。可是我还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说过:爸,谢谢您!”
电话的那一端沉默不语,儿子还在继续说下去:“我想告诉您,爸爸,我衷心地谢谢您,我多么爱您!”
“你喝醉了吧,儿子?!”
此时此刻,父亲真的好感动,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水。
其实,每一位表面威严或漠不关心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内心深处苦苦期待儿子爱他、尊重他,这就赋予了儿子某种权力去影响父亲。这些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父亲有足够的力量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儿子也有同样的力量去伤害父亲的自尊。
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个男人在家里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向他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他多半都不愿意呆在家里,甚至当他抛弃家庭时也会义无返顾,因为这个家没有他投入的心血,也没有他值得留恋的成果。孩子多半愿意跟母亲撒娇或亲近,并非完全因为父亲是一个不可亲近的男人。这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需要努力加以改正。如果你们是三口之家,那么人人都有改变的责任。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彼此需要沟通内心的信息。有时,男人的愤怒与痛苦,恰恰来自他内心深处缺乏亲情的抚慰,因此才会感到生命的荒芜与空寂。
在某些家庭里,尤其在那些夫妻不和睦的家庭中,母亲有意无意地联合儿子去反对父亲,造成了父子之间的疏离。听说有一个儿子坚决站在母亲一边,父母离异后,10年未与父亲见面。当他35岁时,偶然从一个电视节目中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感到非常的内疚,决定赶到千里之外探望父亲。他千方百计找到父亲住处,忐忑不安地敲门。当白发苍苍拖着病体的父亲打开大门,儿子勇敢地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爸爸,我过去做错了,请你原谅我。”父亲顿时热泪盈眶,一边拉着儿子进屋,一边喃喃道:“谢天谢地,我此刻死也瞑目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儿子的父亲,如果你是一个有父亲的儿子,请珍惜父子之间的亲情吧!父子沟通的障碍,什么时候打破都不算迟。父亲不能与儿子正常沟通而产生的疏离感,有时会变为一种凄苦或绝望,有时则会以一种暴力方式去发泄,从而使父亲内心更感沮丧。对所有的儿子来说,学会理解和尊重父亲,便是学会做男人的必修课。男人的心灵中,特别不能缺少的是尊重与赞许。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男人易于赞美和尊重女性,包括母亲,但却难于、羞于赞许同类,尤其是父亲。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儿子与父亲之间缺少亲近感时,爱的饥渴就会逐渐变成一种畸形的情绪。这种未得到满足的饥渴感驱使男人拼命在家庭之外去寻求补偿,有的把事业当做儿子,有的把情人当做女儿,更多的是在追求成功与辉煌之中忘却爱的缺失,获取个人所需要的自尊与威信。某些铁腕政治家、拼命挣钱的商人、不惜一切代价去摘取金牌的运动健将等,在受着其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饥渴感的驱使。业绩辉煌时,他们兴奋无比。但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他们可能一蹶不振。这就是“男强人”的脆弱所在。其实,“女强人”多半也有同样的心理,只不过在一个以表面的成功为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社会中,某些精神与心理现象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罢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一味计算看得见的收益,却忽视了看不见的失去。如果以“失去”来计算,恐怕男人比女人更亏。君不见,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女人短4—6岁,这也许是男人拼命追求成就的代价之一吧!因此,改变男女不平等的局面,既有利于妇女,也肯定惠及男人。至少這有利于他们共有的孩子,他们的下一代教育。
“爸爸,您好吗?”
“噢,噢,你好,等一等,让我去叫你妈听电话。”
“不,别去叫妈了,我想跟你说话。”
“怎么啦?你又没钱了?”
“不,我不需要钱。”儿子开始坦陈内心的感受。“爸爸,我近来常常想起许多关于您的事情和您为我做的事。您为我能读完大学而操心,给了我经济上的全部支持。现在我生活得很好了,这都是因为您的督促和鼓励。可是我还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说过:爸,谢谢您!”
电话的那一端沉默不语,儿子还在继续说下去:“我想告诉您,爸爸,我衷心地谢谢您,我多么爱您!”
“你喝醉了吧,儿子?!”
此时此刻,父亲真的好感动,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水。
其实,每一位表面威严或漠不关心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内心深处苦苦期待儿子爱他、尊重他,这就赋予了儿子某种权力去影响父亲。这些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父亲有足够的力量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儿子也有同样的力量去伤害父亲的自尊。
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个男人在家里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向他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他多半都不愿意呆在家里,甚至当他抛弃家庭时也会义无返顾,因为这个家没有他投入的心血,也没有他值得留恋的成果。孩子多半愿意跟母亲撒娇或亲近,并非完全因为父亲是一个不可亲近的男人。这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需要努力加以改正。如果你们是三口之家,那么人人都有改变的责任。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彼此需要沟通内心的信息。有时,男人的愤怒与痛苦,恰恰来自他内心深处缺乏亲情的抚慰,因此才会感到生命的荒芜与空寂。
在某些家庭里,尤其在那些夫妻不和睦的家庭中,母亲有意无意地联合儿子去反对父亲,造成了父子之间的疏离。听说有一个儿子坚决站在母亲一边,父母离异后,10年未与父亲见面。当他35岁时,偶然从一个电视节目中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感到非常的内疚,决定赶到千里之外探望父亲。他千方百计找到父亲住处,忐忑不安地敲门。当白发苍苍拖着病体的父亲打开大门,儿子勇敢地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爸爸,我过去做错了,请你原谅我。”父亲顿时热泪盈眶,一边拉着儿子进屋,一边喃喃道:“谢天谢地,我此刻死也瞑目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儿子的父亲,如果你是一个有父亲的儿子,请珍惜父子之间的亲情吧!父子沟通的障碍,什么时候打破都不算迟。父亲不能与儿子正常沟通而产生的疏离感,有时会变为一种凄苦或绝望,有时则会以一种暴力方式去发泄,从而使父亲内心更感沮丧。对所有的儿子来说,学会理解和尊重父亲,便是学会做男人的必修课。男人的心灵中,特别不能缺少的是尊重与赞许。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男人易于赞美和尊重女性,包括母亲,但却难于、羞于赞许同类,尤其是父亲。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儿子与父亲之间缺少亲近感时,爱的饥渴就会逐渐变成一种畸形的情绪。这种未得到满足的饥渴感驱使男人拼命在家庭之外去寻求补偿,有的把事业当做儿子,有的把情人当做女儿,更多的是在追求成功与辉煌之中忘却爱的缺失,获取个人所需要的自尊与威信。某些铁腕政治家、拼命挣钱的商人、不惜一切代价去摘取金牌的运动健将等,在受着其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饥渴感的驱使。业绩辉煌时,他们兴奋无比。但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他们可能一蹶不振。这就是“男强人”的脆弱所在。其实,“女强人”多半也有同样的心理,只不过在一个以表面的成功为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社会中,某些精神与心理现象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罢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一味计算看得见的收益,却忽视了看不见的失去。如果以“失去”来计算,恐怕男人比女人更亏。君不见,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女人短4—6岁,这也许是男人拼命追求成就的代价之一吧!因此,改变男女不平等的局面,既有利于妇女,也肯定惠及男人。至少這有利于他们共有的孩子,他们的下一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