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嫁妆和中国的彩礼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印度有2万多已婚妇女自杀,其中不乏因嫁妆纠纷而起,已经嫁过去了,嫁妆却没有结束。如果男方不满,可以三番五次地索要嫁妆,每年有上万件因嫁妆引起的纠纷,也有几千妇女因此而自杀!被嫁妆逼死,简直是印度的特色!在中国,女儿被称为“招商银行”,儿子被叫做“建设银行”,时常有因彩礼而让母子反目的新闻,但是还没有听说因被夫家索要嫁妆而自杀的新娘。
  养女儿赔钱!在中国的语境中,女儿赔钱主要是因为即使给女儿“投资”了,最终也要嫁人,前期的投入也没有回报。而在印度,女儿就是要真金白银地去赔,新婚夫妻的婚前财产中,女方要贡献近七成!也就是说在新组建的家庭中,女方的嫁妆占大头。一般来说,女方的嫁妆差不多需要六七年的家庭收入,这种负担与中国的彩礼完全是有得一拼的。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婚俗差异而已,中印不过是颠倒了而已。
  中国的彩礼不断飙升,与男女性别失衡有关系,适龄男性要比女性多3000万,印度也是如此!不错,印度的新娘缺口是3000~4000万。中国新娘的“分配”遵循了市场的原则:前些年适龄的女孩比较多,找婆家是比较困难的,彩礼要得也少,光棍也就少了。最近几年,性别比失调严重,彩礼也是变着花样儿地上涨,可以用秤来称人民币,还有“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说法,无非都是彩礼大涨而已。一个普通家庭要娶个媳妇也是十年八年的收入。这跟印度又有点儿相似,只是颠倒了而已。
  在印度娶媳妇的难度比中国要高得多,为什么嫁妆还是那么沉重呢?有些困难的地方居然出现了一家几个兄弟共享一个媳妇。印度的种姓制度加上东方社会中的男尊女卑,嫁妆的负担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水涨船高,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2003年的时候,一位22岁的少妇和年仅一岁的女儿因嫁妆纠纷被夫家活活烧死。夫家可以像债主一样三番五次地索要嫁妆,甚至可以持续好几年。更有甚者,有些人会明码标价,索要嫁妆,比如大学讲师、银行职员都有价格,医生的价格更高。的确,与中国相比,这完全是个颠倒的世界。
  印度的种姓制度并没有随着“现代化”而消失,种姓之间的界线分明,在婚嫁方面,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种姓的女子,因为他们的后代的地位和身份由父亲来定。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代际更替还是沿着血统进行,因此,低种姓的女子可以通过更多的嫁妆嫁入高种姓(可以说是豪门),以此改变下一代的社会地位。正因如此,高种姓的女子很少会下嫁。高昂的嫁妆费用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为种姓制度买单的,嫁妆的“价格”并不真实反映印度的男女比例的问题。这种制度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即便拿出如此高昂的嫁妆,印度的新娘们还是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一般而言,世界上已婚女性的自杀率不是很高,但是印度已婚女性的自杀率高得出奇。
  印度的女明星结婚之后,事业也就基本终结了,但是印度却出现了一批女性政治家,比如英迪拉·甘地,但是她并不能代表印度普通女性的社会地位。印度经济学家阿蒂玛·森就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失踪的妇女”,主要是描述那些本该出生却没有出生,本该活下来却夭折的女孩。“失踪的妇女”的数量可达3000万,如果这些女性没有失踪,印度的新娘缺口也就彌补上了。正因为比较畸形的种姓制度、婚俗让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调,而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就是印度频频出现的恶性强奸案件。
  性别资源失衡,加上歧视女性的社会和法律观念,让印度的女性不但要忍受夫家的勒索,还受到庞大的光棍群体的压力。如森所说,性别不平衡和女性权利被剥夺是印度最严重的社会败笔。
其他文献
对托管教育从无知到了解以至于爱上这份事业,已经四年了。 虽然每天迎着朝阳来,披着星月回,燃烧着青春岁月,但看到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把更多的爱给了他们,我无怨无悔,只为让托管的孩子开心,让每一个家长放心,这是我的个人目标。  有人说,当公校的老师受人尊敬,万人崇拜。我想说,那只是因为土壤不同,但我们却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沉甸甸的希望,帮他们实现着人生的梦想;我们的老师做的工作何尝不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体育教师要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将体育和德育、智育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随着网络、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信息和知识,它利用了数据库
智能天线技术已成为3G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的技术标准,详细阐述了智能天线的概念,深入分析了智能天线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对其作了论述并提出了多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理论创新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世纪新
据报道,去年以来,中央部委和各省对机关借调人员进行清理。结果显示,一些国家部委机关正式员工和借调人员之比竟达1∶2以上。“过度借调”問题,到了必须认真解决的时候。  借调用人,似乎已成机关常见现象。城市办运动会,成立临时性机构;机关推进某项工作,缺相关专业人才;下级机关为培养人才,把年轻人派到上级机关学习锻炼;等等。确系工作需要借调一些人员,并不会引起公众反感。问题是,借调必须有所节制、规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