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城市规划应符合实际,体现特色。小区规划要注重功能的组合,尽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科学,且有良好的交通体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小区规划设计;和谐;功能;交通体系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a city spatial analysis and design, city planning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District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layout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have a good transportation system.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planning and design; harmony; function; traffic system
中圖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是对人们活动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是对形成城市的各项建设项目的统一综合部署,是指导城市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小区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绿化用地等控制指标,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规划设计出一个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生活区域。现在,笔者依据自己多年参与规划工作方面的实践,谈以下这两方面的体会。
1、城市规划应符合城市实际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有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千篇一律,盲目追从效仿,城市不问大小,规划地区不问东西,一味强调“大绿地、大草坪、大水面、大广场”等口号,给人们感觉往往都是那么几句,内容也差不多。但实际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千差万别,大城市和小城市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小城市、小县城为了一味追求高层,规划城市道路两侧建筑为高层,是原本不太宽的城市道路显的更加窄,且道路一侧建筑严重遮挡。再加之小县城防火设施跟不上,如果高层发生火灾,后果将难以推测。所以我们要采用先进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城市规划和建设,因而,在城市规划中,应遵循自然环境,要求树立群众意识,让群众参与,集思广益,注重地方特色,开阔思路,统一考虑,加强生态意识和超前意识,精心设计,做精品工程。同时要结合各地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编制规划要因地制宜,要编制比较完备的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规划需且有很强的操作性,真正做到城市建设有“规划”可依。
2、小区规划布置合理,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既典型“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的丰富,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体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的形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郭、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使得居住环境更贴进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合谐,居住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合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草坪、曲桥、树木、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关系等结合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应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小区规划创造良好的交通体系
交通问题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间是比较敏感和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用于交通领域地投资逐渐增加,小汽车进入家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也给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住宅小区建设规模的不断变大和人们生活节奏地加快,住宅小区以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有效组织交通流向,合理解决过境交通中人车分离问题成为住宅小区交通规划必不可少的规划范畴。
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即汽车交通只能达到住宅组团的外围,住宅组团与外围进行合理的交通限制,在住宅小区汽车交通组织方面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外围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组团人数规模相适宜的立体化多层停车场,使人车距离不会太远,即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境景观,也可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住宅小区道路布置可以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均可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身尤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建设富有特点现代城市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得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物源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给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郭力君 ,国内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比较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4月第2期.
曹伟,生态社区新理念及其人居环境探索.建筑学报.2002.(9).
欧阳忠伟,从生态园林到生态城市.城市管理,2002.(1).
关键词:城市规划;小区规划设计;和谐;功能;交通体系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a city spatial analysis and design, city planning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District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layout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have a good transportation system.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planning and design; harmony; function; traffic system
中圖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是对人们活动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是对形成城市的各项建设项目的统一综合部署,是指导城市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小区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绿化用地等控制指标,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规划设计出一个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生活区域。现在,笔者依据自己多年参与规划工作方面的实践,谈以下这两方面的体会。
1、城市规划应符合城市实际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有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千篇一律,盲目追从效仿,城市不问大小,规划地区不问东西,一味强调“大绿地、大草坪、大水面、大广场”等口号,给人们感觉往往都是那么几句,内容也差不多。但实际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千差万别,大城市和小城市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小城市、小县城为了一味追求高层,规划城市道路两侧建筑为高层,是原本不太宽的城市道路显的更加窄,且道路一侧建筑严重遮挡。再加之小县城防火设施跟不上,如果高层发生火灾,后果将难以推测。所以我们要采用先进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城市规划和建设,因而,在城市规划中,应遵循自然环境,要求树立群众意识,让群众参与,集思广益,注重地方特色,开阔思路,统一考虑,加强生态意识和超前意识,精心设计,做精品工程。同时要结合各地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编制规划要因地制宜,要编制比较完备的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规划需且有很强的操作性,真正做到城市建设有“规划”可依。
2、小区规划布置合理,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既典型“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的丰富,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体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的形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郭、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使得居住环境更贴进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合谐,居住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合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草坪、曲桥、树木、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关系等结合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应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小区规划创造良好的交通体系
交通问题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间是比较敏感和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用于交通领域地投资逐渐增加,小汽车进入家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也给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住宅小区建设规模的不断变大和人们生活节奏地加快,住宅小区以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有效组织交通流向,合理解决过境交通中人车分离问题成为住宅小区交通规划必不可少的规划范畴。
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即汽车交通只能达到住宅组团的外围,住宅组团与外围进行合理的交通限制,在住宅小区汽车交通组织方面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外围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组团人数规模相适宜的立体化多层停车场,使人车距离不会太远,即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境景观,也可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住宅小区道路布置可以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均可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身尤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建设富有特点现代城市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得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物源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给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郭力君 ,国内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比较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4月第2期.
曹伟,生态社区新理念及其人居环境探索.建筑学报.2002.(9).
欧阳忠伟,从生态园林到生态城市.城市管理,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