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哪个角度上说,我都是城市的游魂。
其实,在这座城市,我已整整生存了二十三年。就算是在我的人生履历中,说长不长,说短也并不短,几乎占我人生的一半。在乡村度过童年,之后游学在外,有了家,女儿出生后的第三年,我就迁居这座古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之后的漫漫岁月,无疑也将在这里度过,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在城市边缘的一偶,找一小片青山绿水的地方,蜷缩在大地下,腐烂着,消失着,灵魂却凝结如水晶琥珀,留下城市的年轮,我曾经的记忆。
按理,温馨是否,这座相携着走过的城市,起码是我生命的港湾,最起码也是大半生的停靠站。风风雨雨,无论艰难,还是平淡,我的青春,我的时光,都毫无保留地消磨并留在了这座城市,同城市一起苍老着。也许城市可以焕发青春,但我不会。时间一久,大街小巷,甚至每一座经过并留连的高大建筑物,不再仅仅是城市的标志,也是我行走或游荡在这座城池并赖以辨别方向的指示灯。在城市,仰望巴掌大的天空,想跟着月亮或星斗走,大多时候会失望的,连坐井观天都不如,乡村的天空是明朗的,即使是夜晚,星光同样璀璨。在城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矗立在城中的建筑,除了有意或无意的熟识,真的没有其它的选择。我就是这样经历并成熟的。现在,即便黄昏或黎明,天空朦胧,雾霭一直弥散到大地,瓦蓝如水,整座城市完全沉入睡梦中,凭借记忆里熟悉的楼宇高塔,单凭目光或者是感觉的触摸,盲人摸象一般,我依然可以毫无磕绊地游遍大街小巷,像水流一样自然,遍及城市的角角落落,而不会迷航。
感觉上,大地像海洋,浩瀚无垠,城市像岛,似乎还要小,更像大海上的母舰,时间久了,一切又凝固起来,苍老起来,又像浸在水底的古城,经历着阳光穿不透的绿色或蓝色的岁月,生满珊瑚,结成鱼化石,有种天荒地老的感觉。有时,这种感觉漫延到我的意识深处,忽儿烟雾似地弥散开,浸泡着全部的意识,粘稠透明,仿佛一切都真实起来。相反,在霎那,最遥远的地方拉近了许多,似曾相识,而对身边这座城市,何止是身边,其实一直置身其中,伸手可触,我倒陌生起来,似乎从未来过,曾经熟悉的一切不是遥远、淡化、消失,而是瞬息跨越千年,变得陌生,突兀。像一位天天相处形影不离的闺蜜朋友,自以为透明如琥珀,岁月的纹理,以及曾有过的故事,透过晶莹看得一清二楚,突然因为一件事,看到了另一面,感慨至深,那面孔,那人,竟模糊起来,好像从未相识,从来都是这么陌生。瞬间,多少年过去,城市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我,而我,也亲近不起来,同样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透析着熟悉的一切,愈加陌生。
这种感觉,不只一次袭来,毫无征兆,那时,我正走在穿行过千百回的大街上,由东往西,仅此一条的大西街,两旁建筑物的次序,不用屈指,就如数家珍。但感觉突然来袭的那一刻,我睁大眼,反复审视,一切都模糊起来,片刻,荧光点点,散成一片,仿佛闯入另一个相隔不远,却并不熟悉的空间。我甚至不知道,脚步该迈向哪里,才能一步跨越,转身就回到我生活过的城市,哪怕只是属于我的那一片空间。
这时,我不由地心虚起来,觉得自己无论再住多久,在这座城市,还是一个游魂,孤零零漂泊不定的游魂。
曾经,我也固执地以为,我是生长在城市街头的一株庄稼,长叶,抽穗,虽无法授粉,却依旧傲然的生长着。现在想来,我什么都不是,那只是一种精神的虚幻,本质上并不比阿Q精神强多少。在城市坚硬的路面上,我的根,久久无法扎下,像水养的花,浮萍一样漂浮着。像所有漂泊而来的人,喜怒哀乐,依然漂泊着。我感觉得出老市民眼角的愠怒,一直将我们看作外来的侵略者,在一点点蚕食着这座城市,用占据的愈来愈大的空间,将原有的逼到城边的角角落落,最后挤出城外,反客为主。却不知道,在内心深处,尤其是对这座城市而言,我永远是一个漂泊的游魂,真正的融入,那将是几代后的事了,与我无关,血液里的遗传成分,少之又少,早转基因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并无二致,白天,是随波逐流地游荡,熙熙攘攘,失去自我;夜晚,似乎自由了,灵魂可以自由地游荡,却不知为何而游,游向何处,如断线的风筝,或如原地旋转的陀螺,等待着鞭子的抽打。
我怀疑,在我心灵深处,是不是总有一片隐现的沙漠,就在绿洲的边缘地带,幻灯一样不停地闪现转换着片子,一明一暗,明隐暗现;还有一座海市蜃楼,坐落在风沙雾霭的沙漠上空,如真似幻,左右着我的思绪,或者思维,像自然中的白天和黑夜,在阴阳中流转着,亦如轮转中的四季,我所见的,不过是阴阳鱼的眼睛,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活灵活现,那么真实地存在着。
也许,意识如云,棉絮一样厚重,遮住了湛蓝的天空,有些压抑。但云朵终将飘去,消逝的一干二净,天空如洗,湛蓝深邃,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在瞬间,记忆里飘过一块纱巾,甚至是偶然飘飞的一片落叶,暂时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或者是我们自己竖起的书本,挡住了视线,才产生了那样的错觉。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意识如清洗一新的光碟。
再回首,我看见,一只大鸟,引领着一群鸟,摆着人字型,鸣叫着,穿过城市的天空,愈来愈小,小如芥末,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天空上,没留下一丝鸟的划痕,记忆中飞鸟掠过的轨迹,也愈来愈淡,消失殆尽,仿佛从未发生。这景致,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哪个阶段见识过。多少年,多少时光就这样匆匆或缓慢地流过。这座城市和我,风向标似地,矗立依旧,苍老的不是岁月,而是我们。我踏着坑坑洼洼的裸路,青石板几乎磨尽,我抚摸着下巴颏儿一夜间生长出硬扎扎的胡须茬,摸着小巷斑斑驳驳的旧砖墙,偶尔触到看似绵软,触起来却生硬干黄的苍苔,才感觉此前不过是流淌的意识,而我和这座城市一直真实地存在着,从未移动过半步。那些云一样忽远忽近飘忽不定的意识,才是虚幻的,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有时是那么近,那么逼真。
《红楼梦》里的真真假假,《金刚经》里的如梦似幻,亦如我意识里的虚虚实实。我感觉,我是这座城市的游魂,从始至终,一直游荡如飘浮的飞天,凝挂在古老的壁上。
明媚的阳光,均匀地沐浴着城市,自然也包裹着我,奶油一样滋润。我几十年如一日,匆匆地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即便穿越小巷也一样,除了意识,包括身子,早融入起伏如潮的车流人流里,渐渐凝固了,河水似得不分昼夜的流淌着,甚至无法置身河岸,像孔夫子一样忽儿感悟道:“逝者如斯夫。”其实本来就是这样,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忙忙碌碌,随时光流淌消失。我忽然想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划定的轨道,或者说,更像挤压切割出的水渠,水流自然顺渠而行,稍有异动,便会碰壁。几十年里,不是没有过突围的尝试,鼻子都碰瘪了,不得不学乖,不自然地自然流淌着。淹没在茫茫人海,我不过是一粒卷起的尘沙。在城市的面前,除了天空,四周都是城市,黑乎乎的城墙,入云的高楼大厦,我时时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走入城市的那一天,就没有高大过,没有过站在乡野上庄稼边小树旁那种感觉,虽空旷却自我感觉良好,高高低低,均属自然,没有贵贱之分。
我像盒里的火柴,静静地躺在城市的一隅,有意无意地生存着,偶然被想起,也如捏出一根火柴,轻轻一划,闪亮的瞬间又熄灭了,沉入更持久的黑暗。
熟睡的,只是我劳累的肉体,像夜幕下安息的城,一动不动,而灵魂依旧跳动不息,四处游荡。
也只有在黑暗的夜里,我的灵魂才是自由的,不时脱窍,飞出窗外,在城市的夜色里静静地随意游荡着,穿墙越壁,登楼飞翔,似乎没有什么可阻挡的。夜幕下的城市,依旧灯光闪烁,但像璀璨的夜空,宁静了许多,仿佛一只庞然大物,沉入睡梦,发出轻微的鼾声。我的灵魂像一只蚂蚁,自以为是地在眼中的大国行走,看一切都低矮起来,甚至可以爬上大象的鼻梁,探视大象的呼吸。鼻息如狂风,卷着我的魂,风筝一样在天空飘荡。只有这时,我感觉,这座城市离我更近些,肌肤下蓝色的血管,伸手可触,似乎听得见脉搏跳动的声音。仿佛可以随意穿越,亘古的城市,无遮无拦。在幽深的小巷,我听见远古的更夫梆子的敲击声,由远而近,远古的时间,和现在似乎并无二致。
就这样静谧地任灵魂游荡,白天堆积起的陌生感,在夜晚游走的瞬间,冰山一样倒塌在身后,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渐渐熟悉起来,一如亲历。我知道,无论居住多久,我都是漂泊在这座城市的游魂,只有在游荡中,游走中,才感到自己及这座城市是真实的。不管好也罢,坏也罢,那都是城市凹凸的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
直到有一天,灵魂安息,不再游荡,如一只宁静的大眼睛看着,城市,依旧像一块紫沙捏成又不停打磨的石头,岁月如茶,在上边留下斑斑茶渍,也增加了其光洁、深沉、厚重。城市如山,融入大地,岿然不动。灵魂,也成了化石。
其实,在这座城市,我已整整生存了二十三年。就算是在我的人生履历中,说长不长,说短也并不短,几乎占我人生的一半。在乡村度过童年,之后游学在外,有了家,女儿出生后的第三年,我就迁居这座古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之后的漫漫岁月,无疑也将在这里度过,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在城市边缘的一偶,找一小片青山绿水的地方,蜷缩在大地下,腐烂着,消失着,灵魂却凝结如水晶琥珀,留下城市的年轮,我曾经的记忆。
按理,温馨是否,这座相携着走过的城市,起码是我生命的港湾,最起码也是大半生的停靠站。风风雨雨,无论艰难,还是平淡,我的青春,我的时光,都毫无保留地消磨并留在了这座城市,同城市一起苍老着。也许城市可以焕发青春,但我不会。时间一久,大街小巷,甚至每一座经过并留连的高大建筑物,不再仅仅是城市的标志,也是我行走或游荡在这座城池并赖以辨别方向的指示灯。在城市,仰望巴掌大的天空,想跟着月亮或星斗走,大多时候会失望的,连坐井观天都不如,乡村的天空是明朗的,即使是夜晚,星光同样璀璨。在城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矗立在城中的建筑,除了有意或无意的熟识,真的没有其它的选择。我就是这样经历并成熟的。现在,即便黄昏或黎明,天空朦胧,雾霭一直弥散到大地,瓦蓝如水,整座城市完全沉入睡梦中,凭借记忆里熟悉的楼宇高塔,单凭目光或者是感觉的触摸,盲人摸象一般,我依然可以毫无磕绊地游遍大街小巷,像水流一样自然,遍及城市的角角落落,而不会迷航。
感觉上,大地像海洋,浩瀚无垠,城市像岛,似乎还要小,更像大海上的母舰,时间久了,一切又凝固起来,苍老起来,又像浸在水底的古城,经历着阳光穿不透的绿色或蓝色的岁月,生满珊瑚,结成鱼化石,有种天荒地老的感觉。有时,这种感觉漫延到我的意识深处,忽儿烟雾似地弥散开,浸泡着全部的意识,粘稠透明,仿佛一切都真实起来。相反,在霎那,最遥远的地方拉近了许多,似曾相识,而对身边这座城市,何止是身边,其实一直置身其中,伸手可触,我倒陌生起来,似乎从未来过,曾经熟悉的一切不是遥远、淡化、消失,而是瞬息跨越千年,变得陌生,突兀。像一位天天相处形影不离的闺蜜朋友,自以为透明如琥珀,岁月的纹理,以及曾有过的故事,透过晶莹看得一清二楚,突然因为一件事,看到了另一面,感慨至深,那面孔,那人,竟模糊起来,好像从未相识,从来都是这么陌生。瞬间,多少年过去,城市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我,而我,也亲近不起来,同样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透析着熟悉的一切,愈加陌生。
这种感觉,不只一次袭来,毫无征兆,那时,我正走在穿行过千百回的大街上,由东往西,仅此一条的大西街,两旁建筑物的次序,不用屈指,就如数家珍。但感觉突然来袭的那一刻,我睁大眼,反复审视,一切都模糊起来,片刻,荧光点点,散成一片,仿佛闯入另一个相隔不远,却并不熟悉的空间。我甚至不知道,脚步该迈向哪里,才能一步跨越,转身就回到我生活过的城市,哪怕只是属于我的那一片空间。
这时,我不由地心虚起来,觉得自己无论再住多久,在这座城市,还是一个游魂,孤零零漂泊不定的游魂。
曾经,我也固执地以为,我是生长在城市街头的一株庄稼,长叶,抽穗,虽无法授粉,却依旧傲然的生长着。现在想来,我什么都不是,那只是一种精神的虚幻,本质上并不比阿Q精神强多少。在城市坚硬的路面上,我的根,久久无法扎下,像水养的花,浮萍一样漂浮着。像所有漂泊而来的人,喜怒哀乐,依然漂泊着。我感觉得出老市民眼角的愠怒,一直将我们看作外来的侵略者,在一点点蚕食着这座城市,用占据的愈来愈大的空间,将原有的逼到城边的角角落落,最后挤出城外,反客为主。却不知道,在内心深处,尤其是对这座城市而言,我永远是一个漂泊的游魂,真正的融入,那将是几代后的事了,与我无关,血液里的遗传成分,少之又少,早转基因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并无二致,白天,是随波逐流地游荡,熙熙攘攘,失去自我;夜晚,似乎自由了,灵魂可以自由地游荡,却不知为何而游,游向何处,如断线的风筝,或如原地旋转的陀螺,等待着鞭子的抽打。
我怀疑,在我心灵深处,是不是总有一片隐现的沙漠,就在绿洲的边缘地带,幻灯一样不停地闪现转换着片子,一明一暗,明隐暗现;还有一座海市蜃楼,坐落在风沙雾霭的沙漠上空,如真似幻,左右着我的思绪,或者思维,像自然中的白天和黑夜,在阴阳中流转着,亦如轮转中的四季,我所见的,不过是阴阳鱼的眼睛,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活灵活现,那么真实地存在着。
也许,意识如云,棉絮一样厚重,遮住了湛蓝的天空,有些压抑。但云朵终将飘去,消逝的一干二净,天空如洗,湛蓝深邃,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在瞬间,记忆里飘过一块纱巾,甚至是偶然飘飞的一片落叶,暂时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或者是我们自己竖起的书本,挡住了视线,才产生了那样的错觉。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意识如清洗一新的光碟。
再回首,我看见,一只大鸟,引领着一群鸟,摆着人字型,鸣叫着,穿过城市的天空,愈来愈小,小如芥末,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天空上,没留下一丝鸟的划痕,记忆中飞鸟掠过的轨迹,也愈来愈淡,消失殆尽,仿佛从未发生。这景致,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哪个阶段见识过。多少年,多少时光就这样匆匆或缓慢地流过。这座城市和我,风向标似地,矗立依旧,苍老的不是岁月,而是我们。我踏着坑坑洼洼的裸路,青石板几乎磨尽,我抚摸着下巴颏儿一夜间生长出硬扎扎的胡须茬,摸着小巷斑斑驳驳的旧砖墙,偶尔触到看似绵软,触起来却生硬干黄的苍苔,才感觉此前不过是流淌的意识,而我和这座城市一直真实地存在着,从未移动过半步。那些云一样忽远忽近飘忽不定的意识,才是虚幻的,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有时是那么近,那么逼真。
《红楼梦》里的真真假假,《金刚经》里的如梦似幻,亦如我意识里的虚虚实实。我感觉,我是这座城市的游魂,从始至终,一直游荡如飘浮的飞天,凝挂在古老的壁上。
明媚的阳光,均匀地沐浴着城市,自然也包裹着我,奶油一样滋润。我几十年如一日,匆匆地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即便穿越小巷也一样,除了意识,包括身子,早融入起伏如潮的车流人流里,渐渐凝固了,河水似得不分昼夜的流淌着,甚至无法置身河岸,像孔夫子一样忽儿感悟道:“逝者如斯夫。”其实本来就是这样,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忙忙碌碌,随时光流淌消失。我忽然想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划定的轨道,或者说,更像挤压切割出的水渠,水流自然顺渠而行,稍有异动,便会碰壁。几十年里,不是没有过突围的尝试,鼻子都碰瘪了,不得不学乖,不自然地自然流淌着。淹没在茫茫人海,我不过是一粒卷起的尘沙。在城市的面前,除了天空,四周都是城市,黑乎乎的城墙,入云的高楼大厦,我时时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走入城市的那一天,就没有高大过,没有过站在乡野上庄稼边小树旁那种感觉,虽空旷却自我感觉良好,高高低低,均属自然,没有贵贱之分。
我像盒里的火柴,静静地躺在城市的一隅,有意无意地生存着,偶然被想起,也如捏出一根火柴,轻轻一划,闪亮的瞬间又熄灭了,沉入更持久的黑暗。
熟睡的,只是我劳累的肉体,像夜幕下安息的城,一动不动,而灵魂依旧跳动不息,四处游荡。
也只有在黑暗的夜里,我的灵魂才是自由的,不时脱窍,飞出窗外,在城市的夜色里静静地随意游荡着,穿墙越壁,登楼飞翔,似乎没有什么可阻挡的。夜幕下的城市,依旧灯光闪烁,但像璀璨的夜空,宁静了许多,仿佛一只庞然大物,沉入睡梦,发出轻微的鼾声。我的灵魂像一只蚂蚁,自以为是地在眼中的大国行走,看一切都低矮起来,甚至可以爬上大象的鼻梁,探视大象的呼吸。鼻息如狂风,卷着我的魂,风筝一样在天空飘荡。只有这时,我感觉,这座城市离我更近些,肌肤下蓝色的血管,伸手可触,似乎听得见脉搏跳动的声音。仿佛可以随意穿越,亘古的城市,无遮无拦。在幽深的小巷,我听见远古的更夫梆子的敲击声,由远而近,远古的时间,和现在似乎并无二致。
就这样静谧地任灵魂游荡,白天堆积起的陌生感,在夜晚游走的瞬间,冰山一样倒塌在身后,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渐渐熟悉起来,一如亲历。我知道,无论居住多久,我都是漂泊在这座城市的游魂,只有在游荡中,游走中,才感到自己及这座城市是真实的。不管好也罢,坏也罢,那都是城市凹凸的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
直到有一天,灵魂安息,不再游荡,如一只宁静的大眼睛看着,城市,依旧像一块紫沙捏成又不停打磨的石头,岁月如茶,在上边留下斑斑茶渍,也增加了其光洁、深沉、厚重。城市如山,融入大地,岿然不动。灵魂,也成了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