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魂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uwan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哪个角度上说,我都是城市的游魂。
  其实,在这座城市,我已整整生存了二十三年。就算是在我的人生履历中,说长不长,说短也并不短,几乎占我人生的一半。在乡村度过童年,之后游学在外,有了家,女儿出生后的第三年,我就迁居这座古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之后的漫漫岁月,无疑也将在这里度过,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在城市边缘的一偶,找一小片青山绿水的地方,蜷缩在大地下,腐烂着,消失着,灵魂却凝结如水晶琥珀,留下城市的年轮,我曾经的记忆。
  按理,温馨是否,这座相携着走过的城市,起码是我生命的港湾,最起码也是大半生的停靠站。风风雨雨,无论艰难,还是平淡,我的青春,我的时光,都毫无保留地消磨并留在了这座城市,同城市一起苍老着。也许城市可以焕发青春,但我不会。时间一久,大街小巷,甚至每一座经过并留连的高大建筑物,不再仅仅是城市的标志,也是我行走或游荡在这座城池并赖以辨别方向的指示灯。在城市,仰望巴掌大的天空,想跟着月亮或星斗走,大多时候会失望的,连坐井观天都不如,乡村的天空是明朗的,即使是夜晚,星光同样璀璨。在城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矗立在城中的建筑,除了有意或无意的熟识,真的没有其它的选择。我就是这样经历并成熟的。现在,即便黄昏或黎明,天空朦胧,雾霭一直弥散到大地,瓦蓝如水,整座城市完全沉入睡梦中,凭借记忆里熟悉的楼宇高塔,单凭目光或者是感觉的触摸,盲人摸象一般,我依然可以毫无磕绊地游遍大街小巷,像水流一样自然,遍及城市的角角落落,而不会迷航。
  感觉上,大地像海洋,浩瀚无垠,城市像岛,似乎还要小,更像大海上的母舰,时间久了,一切又凝固起来,苍老起来,又像浸在水底的古城,经历着阳光穿不透的绿色或蓝色的岁月,生满珊瑚,结成鱼化石,有种天荒地老的感觉。有时,这种感觉漫延到我的意识深处,忽儿烟雾似地弥散开,浸泡着全部的意识,粘稠透明,仿佛一切都真实起来。相反,在霎那,最遥远的地方拉近了许多,似曾相识,而对身边这座城市,何止是身边,其实一直置身其中,伸手可触,我倒陌生起来,似乎从未来过,曾经熟悉的一切不是遥远、淡化、消失,而是瞬息跨越千年,变得陌生,突兀。像一位天天相处形影不离的闺蜜朋友,自以为透明如琥珀,岁月的纹理,以及曾有过的故事,透过晶莹看得一清二楚,突然因为一件事,看到了另一面,感慨至深,那面孔,那人,竟模糊起来,好像从未相识,从来都是这么陌生。瞬间,多少年过去,城市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我,而我,也亲近不起来,同样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透析着熟悉的一切,愈加陌生。
  这种感觉,不只一次袭来,毫无征兆,那时,我正走在穿行过千百回的大街上,由东往西,仅此一条的大西街,两旁建筑物的次序,不用屈指,就如数家珍。但感觉突然来袭的那一刻,我睁大眼,反复审视,一切都模糊起来,片刻,荧光点点,散成一片,仿佛闯入另一个相隔不远,却并不熟悉的空间。我甚至不知道,脚步该迈向哪里,才能一步跨越,转身就回到我生活过的城市,哪怕只是属于我的那一片空间。
  这时,我不由地心虚起来,觉得自己无论再住多久,在这座城市,还是一个游魂,孤零零漂泊不定的游魂。
  曾经,我也固执地以为,我是生长在城市街头的一株庄稼,长叶,抽穗,虽无法授粉,却依旧傲然的生长着。现在想来,我什么都不是,那只是一种精神的虚幻,本质上并不比阿Q精神强多少。在城市坚硬的路面上,我的根,久久无法扎下,像水养的花,浮萍一样漂浮着。像所有漂泊而来的人,喜怒哀乐,依然漂泊着。我感觉得出老市民眼角的愠怒,一直将我们看作外来的侵略者,在一点点蚕食着这座城市,用占据的愈来愈大的空间,将原有的逼到城边的角角落落,最后挤出城外,反客为主。却不知道,在内心深处,尤其是对这座城市而言,我永远是一个漂泊的游魂,真正的融入,那将是几代后的事了,与我无关,血液里的遗传成分,少之又少,早转基因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并无二致,白天,是随波逐流地游荡,熙熙攘攘,失去自我;夜晚,似乎自由了,灵魂可以自由地游荡,却不知为何而游,游向何处,如断线的风筝,或如原地旋转的陀螺,等待着鞭子的抽打。
  我怀疑,在我心灵深处,是不是总有一片隐现的沙漠,就在绿洲的边缘地带,幻灯一样不停地闪现转换着片子,一明一暗,明隐暗现;还有一座海市蜃楼,坐落在风沙雾霭的沙漠上空,如真似幻,左右着我的思绪,或者思维,像自然中的白天和黑夜,在阴阳中流转着,亦如轮转中的四季,我所见的,不过是阴阳鱼的眼睛,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活灵活现,那么真实地存在着。
  也许,意识如云,棉絮一样厚重,遮住了湛蓝的天空,有些压抑。但云朵终将飘去,消逝的一干二净,天空如洗,湛蓝深邃,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在瞬间,记忆里飘过一块纱巾,甚至是偶然飘飞的一片落叶,暂时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或者是我们自己竖起的书本,挡住了视线,才产生了那样的错觉。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意识如清洗一新的光碟。
  再回首,我看见,一只大鸟,引领着一群鸟,摆着人字型,鸣叫着,穿过城市的天空,愈来愈小,小如芥末,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天空上,没留下一丝鸟的划痕,记忆中飞鸟掠过的轨迹,也愈来愈淡,消失殆尽,仿佛从未发生。这景致,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哪个阶段见识过。多少年,多少时光就这样匆匆或缓慢地流过。这座城市和我,风向标似地,矗立依旧,苍老的不是岁月,而是我们。我踏着坑坑洼洼的裸路,青石板几乎磨尽,我抚摸着下巴颏儿一夜间生长出硬扎扎的胡须茬,摸着小巷斑斑驳驳的旧砖墙,偶尔触到看似绵软,触起来却生硬干黄的苍苔,才感觉此前不过是流淌的意识,而我和这座城市一直真实地存在着,从未移动过半步。那些云一样忽远忽近飘忽不定的意识,才是虚幻的,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有时是那么近,那么逼真。
  《红楼梦》里的真真假假,《金刚经》里的如梦似幻,亦如我意识里的虚虚实实。我感觉,我是这座城市的游魂,从始至终,一直游荡如飘浮的飞天,凝挂在古老的壁上。
  明媚的阳光,均匀地沐浴着城市,自然也包裹着我,奶油一样滋润。我几十年如一日,匆匆地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即便穿越小巷也一样,除了意识,包括身子,早融入起伏如潮的车流人流里,渐渐凝固了,河水似得不分昼夜的流淌着,甚至无法置身河岸,像孔夫子一样忽儿感悟道:“逝者如斯夫。”其实本来就是这样,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忙忙碌碌,随时光流淌消失。我忽然想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划定的轨道,或者说,更像挤压切割出的水渠,水流自然顺渠而行,稍有异动,便会碰壁。几十年里,不是没有过突围的尝试,鼻子都碰瘪了,不得不学乖,不自然地自然流淌着。淹没在茫茫人海,我不过是一粒卷起的尘沙。在城市的面前,除了天空,四周都是城市,黑乎乎的城墙,入云的高楼大厦,我时时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走入城市的那一天,就没有高大过,没有过站在乡野上庄稼边小树旁那种感觉,虽空旷却自我感觉良好,高高低低,均属自然,没有贵贱之分。
  我像盒里的火柴,静静地躺在城市的一隅,有意无意地生存着,偶然被想起,也如捏出一根火柴,轻轻一划,闪亮的瞬间又熄灭了,沉入更持久的黑暗。
  熟睡的,只是我劳累的肉体,像夜幕下安息的城,一动不动,而灵魂依旧跳动不息,四处游荡。
  也只有在黑暗的夜里,我的灵魂才是自由的,不时脱窍,飞出窗外,在城市的夜色里静静地随意游荡着,穿墙越壁,登楼飞翔,似乎没有什么可阻挡的。夜幕下的城市,依旧灯光闪烁,但像璀璨的夜空,宁静了许多,仿佛一只庞然大物,沉入睡梦,发出轻微的鼾声。我的灵魂像一只蚂蚁,自以为是地在眼中的大国行走,看一切都低矮起来,甚至可以爬上大象的鼻梁,探视大象的呼吸。鼻息如狂风,卷着我的魂,风筝一样在天空飘荡。只有这时,我感觉,这座城市离我更近些,肌肤下蓝色的血管,伸手可触,似乎听得见脉搏跳动的声音。仿佛可以随意穿越,亘古的城市,无遮无拦。在幽深的小巷,我听见远古的更夫梆子的敲击声,由远而近,远古的时间,和现在似乎并无二致。
  就这样静谧地任灵魂游荡,白天堆积起的陌生感,在夜晚游走的瞬间,冰山一样倒塌在身后,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渐渐熟悉起来,一如亲历。我知道,无论居住多久,我都是漂泊在这座城市的游魂,只有在游荡中,游走中,才感到自己及这座城市是真实的。不管好也罢,坏也罢,那都是城市凹凸的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
  直到有一天,灵魂安息,不再游荡,如一只宁静的大眼睛看着,城市,依旧像一块紫沙捏成又不停打磨的石头,岁月如茶,在上边留下斑斑茶渍,也增加了其光洁、深沉、厚重。城市如山,融入大地,岿然不动。灵魂,也成了化石。
其他文献
有些湖平视一览便可读到其神韵,有些湖站在高处俯瞰即可观其水色,而有些湖,则需要仰视良久,方能洞窥到其秘密。青海湖就属于最后一种,那些飞翔过湖面的鸟影,就是引领它的阅读者仰视那片水域的向导!那些准如摆钟的迁徙之鸟,越过雪山和草原,在这里留下了一曲关于迁徙的壮歌!  站在青海湖边,看着那些滑行在天地间的鸟影,尤其是斑头雁高傲而艰辛的身影落临湖边时,我替法国著名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心生起一个遗憾来—— 在
期刊
2016年10月9日近午时分得到许淇先生去世消息之时,我正在包头机场候机赴京。那一刻我的心情平静,没有流泪,只轻轻叹了口气。与单位核实情况后把消息微信发了出去,之后独自对着空旷的停机坪发呆。当夜在清华学区宾馆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夜里几次醒来独坐吸烟,看朋友圈的悼念图文,眼眶开始了潮湿。  许淇老师患病已经过去了四年,年近八十的老人被癌症病魔纠缠了一千四百多个日夜该有多么苦痛。期间就有人对我说过
期刊
2016年10月9日九月初九九点,你的血液凝固了,你的世界凝固了,你张开双臂迟疑着,不想离去,天国照亮了你的眼眸,递来了天梯,随后的三声叹息是你向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无奈,无奈,无奈;微睁着双眼留恋着,留恋着,留恋着……随之化成灰烬,一个空虚的小盒子送到我的手里,泪水才夺眶而出,每一滴泪珠都在记忆的深井里滴溜溜地闪闪发光地打转,我拼命地抓住她们……打开你的文集,许多回忆在心头……  四十三年前的一
期刊
这是一个在天地之间生长的故事和家园  几千年花开花落,才结出满城的柳絮和炊烟  这是一个缀满星光和夕阳的码头和舞台  天之灵和地之华是这个城市的徽章和色彩  多少年的心心相印才能让一座城市生生不息  多少年的不离不弃才能让一座城市如花绽放  天地之间是一个比城市要大许多的选择转盘  一座城来了又走,一座城走了又来,流水一般  有许多、许多的城市已经不是房子和街道的总和  有许多、许多城市已经是一种
期刊
籽粒瓢香,那馥郁的香味,不借风力也往鼻孔里钻。庄稼的,花草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混合在一起,仿佛调制过的,勾着人贪婪地吮吸。  果子挨挨挤挤,枝条颤颤巍巍,小而渐大,绿而渐黄,不经意间,朝阳的圆弧面又染上一抹绯红,熟透了,离怀落蒂,投向大地。  深深浅浅的绿,各不相让,努着劲儿地铺展着,那是夏天的景致。进入秋季,似乎劲儿放得差不多了,枝蔓也伸展得爬过了栅栏又贴地追出几步,于是,转而从色彩上争锋。
期刊
元夜小调  竹子说,昨夜大雪削尖我的叶子  而我依然对春风懵懂不知。  今日天下大白但很短暂,金乌拎走水罐  一切雪花全都离开山岭野地大街小巷  像人一样,改变存在的形状,气息,与贪恋  像人一样隐没在香烛背后,青烟缭绕。  竹子说,我把骨头交给灯笼,  被夜游者悬挂于檐下,被念想炙烤  一把骨头要在祭典之后变成微弱的火焰  昨夜大雪削尖了我的骨头,  我就是一曲尖锐而谦卑的元夜小调  跟随离去的
期刊
山之阳,水之阳,那里是城市生长的地方  河山之间总有一片土地是我们一辈辈的家园  河山之间总会有山的伟岸和河的缱绻水流八端  帆会像鸟儿一样一次次划过河的涟漪和渔舟唱晚  马蹄会敲打山的胸膛让铜鼓一次次在山野上蜿蜒  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再加上万千个家庭的拼图  城市就是一个人不愿意走远再加上很多人都要厮守的地方  有时候家就是一座城堡,血脉是城堡最好的纽带  有时候城市就是一个家园,生死于斯,白
期刊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首小诗,叫《城市的门坎》,诗中道:“父亲和父亲的父辈们/捐高的城市的门坎/真陡/收录机的几个键盘/竟让我跋涉了多年,我还在母亲的叮咛中,蓄起了长发,无数次狂风吹过,才形成了今天的风景线”。从艺术的角度看,这首诗意境一般,草草收场,但它表达的情感却很真实客观。三十多年前,城市的门户不像现在这样洞开,一个农村青年能从有限的缝隙钻入城市,并在城市里立稳脚跟,其中的艰难困苦难于言表并刻骨铭
期刊
城市滋味  凌晨的京都  褪去了白天的喧嚣  耳畔的呼噜声  踏着规律的节奏  恍惚复恍惚  何夕复何夕  一滴雨落下来  整个阴霾消失在眼前  融化的糖果流入嘴里  纷纷扬扬的苦味  缠绵着某种奇妙的神力  一点一点  在嘴里伸展  蔓延着感动  不知等待了多久  苦涩里终究有了  丝丝的香甜味  万物生长的滋味  在光阴里持久扎根  逆光飞翔  到处都是蓝  布满整个世界  天之边  望见一座
期刊
寂寞小城  一座城的寂寞  面值几何?  全部像流水  爬不上去,也不后顾  从东头至西尾  彩旗从体内失去风  从西头至东尾  雨也侧身而过  心扉闭合如冷牙  小小的城  拦截普天风舞  唯独欠缺爱情和诗歌,请允许  小小的我,也寂寞  城市里的乔装者  我的城市,还时兴集场日  能从农民手中买到可信食物  农民,已经象征着高贵与健康  与他们无关的东西  阴阳家和僧巫,也称之为垃圾  谁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