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在闪光中显出灿烂,在平凡中显出真实。”(柏克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价值,让青春绽放异彩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一、“品”课文,爱生命,彰显奉献
鲁迅先生说过:“使一个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由此可见,人的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要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小学语文教材中赞美“珍惜生命”“让生命为他人带来幸福”的课文有许多。如有身残志坚,创造自己生命的缤纷世界的《触摸春天》的文章;有用自己的爱心献给他人带来幸福,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永生的眼睛》的文章;有台湾青年用骨髓来挽救大陆青年生命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文章;有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生命 生命》的文章;有以无所畏惧的勇气,战胜艰难险阻的《花的勇气》等文章。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三赞美”来品读课文。1.赞美台湾青年不顾生命的安危用他的骨髓来挽救大陆小钱的生命。突出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2.赞美李博士的高尚医德。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突出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3.赞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赞美两岸同胞用血脉亲情架起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突出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在“三赞美”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学习作者语言生动、具体,文句含义深刻、情致淳厚感人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析”内容,展心灵,绽放异彩
人生成长难免有坎坷,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厄运往往会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造成病痛,甚至造成身体残疾。面对困难、病痛、残疾怎么办呢?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并在品读中分析课文内容,突出“五美”。1.画面美。作者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生动神奇的画面:一个盲童小女孩伸出双手拢住了一只在花间的蝴蝶,她又张开手指让蝴蝶飞走。她仰起头来张望。作者描绘画面美,意在赞美盲童女孩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2.内心美。安静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踪影。她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3.灵性美。作者用“悄然”“竟然”“奇怪”“灵性”等词语描写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怪”,赞美她的灵性和聪明才智。4.人生美。赞美盲童的心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第6自然段用“张望”“弧线”形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赞美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5.世界美。赞美盲童编织出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文章结尾写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能让人默默地感受到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在突出“五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描写一个残疾人勤学苦练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小练笔中提高语用能力。
三、“细”观察,描心情,凸显变化
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作者用慧眼仔细观察,经过深思熟虑,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花草树木生长变化的文章,彰显了奇花异草生命的绽放。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一文,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的情感心理变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章,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五变化”。1.失望。第1自然段,作者巧用拟人的手法,用“寂寞”描写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点缀,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显得非常单调,让作者失望。2.吃惊。“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作者看见各种各样颜色、不同形状的小花藏在青草下面而感到吃惊。3.遗憾。第3~5自然段,作者看见青草下边藏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儿很漂亮。“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他多么希望花儿长出来让人欣赏,让人赞叹。4.惊奇。第7自然段,用“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三个词语赞美了小小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和坚贞不屈的精神。5.震撼。文章的结尾:“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是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在学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情感“五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素材,展示春天草长花开的景象,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的习作方法。
四、“举”事例,巧回答,创造价值
动植物和人的生命虽然短暂、有限,但都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作出无限的价值。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用“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事例来回答,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件事例,从四个方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挣扎逃生,求生欲望。文章第2自然段,用小飞蛾的“挣扎”,描写它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进行抗争。让作者感受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惜自己的生命。2.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第3自然段,讲述了一粒小小的香瓜种子从墙角的砖缝中,“它竟然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作者赞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促使生命的成长。3.两种态度,强调使用。第4自然段,讲述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后产生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4.生命有限,创造价值。课文结尾含义深刻: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五、“树”榜样,捐器官,弘扬美德
巴金说:“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由此可见,要让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要把生命投入到为他人的服务上,为别人做出贡献。在社会上,每天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动人事迹。有民警救溺水儿童的动人事迹;有资助孤儿上学的动人事迹;有为残疾人花钱治病的动人事迹;有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等。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文章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四喜欢”来突出“永生”。1.喜欢父亲,言传身授。首先要喜欢琳达的父亲,他不仅捐献了妻子的角膜,还决定死后捐献自己所有完好的器官;父亲的讲话含义深刻,他不仅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琳达和温迪,也教育了大家,他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喜欢母亲,首先捐献。琳达的母亲在课文中是第一个捐献角膜的人,体现了她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情操。3.喜欢琳达,改变看法。琳达在父亲的教育下改变自己对捐献器官的看法,并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了父亲的角膜,是非常了不起的。琳达为去世的母亲感到悲哀与苦痛,把年迈的父亲接来同住;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她不仅爱父母,爱孩子,也爱别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4.喜欢温迪,非常懂事。温迪虽然仅有14岁,但多才多艺,能够对捐献器官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为别人着想,所以她的母亲琳达为女儿温迪而感到骄傲。用“骄傲”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赞美女儿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小练笔,在习作中弘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六、“亲”习作,谈体会,创作美文
读书在于理解,在于灵活运用,用妙笔创作美文。教师要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精心构思,布局谋篇的习作方法,然后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5的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结合教材让学生做到:1.回忆筛选,确定内容。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在社会与生活中遇到或听到的事,然后拟题习作。如受骗、遭抢劫、溺水、交通事故等。如一位同学讲:“我班小军与另一个同学骑自行车在公路上比赛看谁快。结果小军闯了祸,受重伤住院。我想写这篇作文,从中吸取教训,也让别人深受教育,注意交通安全。”这样写既主题鲜明、内容生动,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2.按照顺序,描写具体。事情总是有来龙去脉,有起因、经过、结果。如写“学会生存”的习作,要重点突出,把关爱生命的某一件事件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要把当时的环境、场面,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得真实、具体。如一位同学的《病魔击不垮他》的习作,写了“我”的邻居——10岁的杨锋与白血病病魔作斗争的经过,重点写了“杨锋动手术时的坚强”和“他在住院中还看书补功课”的两件事,突出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不屈、勤奋好学的可贵精神。3.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在习作中,不仅要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还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体会,可以学习别人的高尚品质,也可以谈谈从中吸取的教训。如《深刻的教训》一文,小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这次交通事故给我的教训太深了,令我终生难忘。从此,我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还经常用我的亲身经历来教育身边的小朋友。”这样写不但教育意义深刻,而且融入了感情,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
一、“品”课文,爱生命,彰显奉献
鲁迅先生说过:“使一个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由此可见,人的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要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小学语文教材中赞美“珍惜生命”“让生命为他人带来幸福”的课文有许多。如有身残志坚,创造自己生命的缤纷世界的《触摸春天》的文章;有用自己的爱心献给他人带来幸福,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永生的眼睛》的文章;有台湾青年用骨髓来挽救大陆青年生命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文章;有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生命 生命》的文章;有以无所畏惧的勇气,战胜艰难险阻的《花的勇气》等文章。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三赞美”来品读课文。1.赞美台湾青年不顾生命的安危用他的骨髓来挽救大陆小钱的生命。突出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2.赞美李博士的高尚医德。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突出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3.赞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赞美两岸同胞用血脉亲情架起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突出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在“三赞美”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学习作者语言生动、具体,文句含义深刻、情致淳厚感人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析”内容,展心灵,绽放异彩
人生成长难免有坎坷,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厄运往往会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造成病痛,甚至造成身体残疾。面对困难、病痛、残疾怎么办呢?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并在品读中分析课文内容,突出“五美”。1.画面美。作者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生动神奇的画面:一个盲童小女孩伸出双手拢住了一只在花间的蝴蝶,她又张开手指让蝴蝶飞走。她仰起头来张望。作者描绘画面美,意在赞美盲童女孩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2.内心美。安静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踪影。她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3.灵性美。作者用“悄然”“竟然”“奇怪”“灵性”等词语描写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怪”,赞美她的灵性和聪明才智。4.人生美。赞美盲童的心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第6自然段用“张望”“弧线”形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赞美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5.世界美。赞美盲童编织出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文章结尾写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能让人默默地感受到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在突出“五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描写一个残疾人勤学苦练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小练笔中提高语用能力。
三、“细”观察,描心情,凸显变化
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作者用慧眼仔细观察,经过深思熟虑,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花草树木生长变化的文章,彰显了奇花异草生命的绽放。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一文,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的情感心理变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章,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五变化”。1.失望。第1自然段,作者巧用拟人的手法,用“寂寞”描写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点缀,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显得非常单调,让作者失望。2.吃惊。“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作者看见各种各样颜色、不同形状的小花藏在青草下面而感到吃惊。3.遗憾。第3~5自然段,作者看见青草下边藏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儿很漂亮。“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他多么希望花儿长出来让人欣赏,让人赞叹。4.惊奇。第7自然段,用“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三个词语赞美了小小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和坚贞不屈的精神。5.震撼。文章的结尾:“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是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在学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情感“五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素材,展示春天草长花开的景象,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的习作方法。
四、“举”事例,巧回答,创造价值
动植物和人的生命虽然短暂、有限,但都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作出无限的价值。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用“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事例来回答,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件事例,从四个方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挣扎逃生,求生欲望。文章第2自然段,用小飞蛾的“挣扎”,描写它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进行抗争。让作者感受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惜自己的生命。2.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第3自然段,讲述了一粒小小的香瓜种子从墙角的砖缝中,“它竟然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作者赞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促使生命的成长。3.两种态度,强调使用。第4自然段,讲述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后产生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4.生命有限,创造价值。课文结尾含义深刻: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五、“树”榜样,捐器官,弘扬美德
巴金说:“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由此可见,要让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要把生命投入到为他人的服务上,为别人做出贡献。在社会上,每天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动人事迹。有民警救溺水儿童的动人事迹;有资助孤儿上学的动人事迹;有为残疾人花钱治病的动人事迹;有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等。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文章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四喜欢”来突出“永生”。1.喜欢父亲,言传身授。首先要喜欢琳达的父亲,他不仅捐献了妻子的角膜,还决定死后捐献自己所有完好的器官;父亲的讲话含义深刻,他不仅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琳达和温迪,也教育了大家,他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喜欢母亲,首先捐献。琳达的母亲在课文中是第一个捐献角膜的人,体现了她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情操。3.喜欢琳达,改变看法。琳达在父亲的教育下改变自己对捐献器官的看法,并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了父亲的角膜,是非常了不起的。琳达为去世的母亲感到悲哀与苦痛,把年迈的父亲接来同住;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她不仅爱父母,爱孩子,也爱别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4.喜欢温迪,非常懂事。温迪虽然仅有14岁,但多才多艺,能够对捐献器官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为别人着想,所以她的母亲琳达为女儿温迪而感到骄傲。用“骄傲”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赞美女儿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小练笔,在习作中弘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六、“亲”习作,谈体会,创作美文
读书在于理解,在于灵活运用,用妙笔创作美文。教师要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精心构思,布局谋篇的习作方法,然后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5的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结合教材让学生做到:1.回忆筛选,确定内容。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在社会与生活中遇到或听到的事,然后拟题习作。如受骗、遭抢劫、溺水、交通事故等。如一位同学讲:“我班小军与另一个同学骑自行车在公路上比赛看谁快。结果小军闯了祸,受重伤住院。我想写这篇作文,从中吸取教训,也让别人深受教育,注意交通安全。”这样写既主题鲜明、内容生动,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2.按照顺序,描写具体。事情总是有来龙去脉,有起因、经过、结果。如写“学会生存”的习作,要重点突出,把关爱生命的某一件事件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要把当时的环境、场面,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得真实、具体。如一位同学的《病魔击不垮他》的习作,写了“我”的邻居——10岁的杨锋与白血病病魔作斗争的经过,重点写了“杨锋动手术时的坚强”和“他在住院中还看书补功课”的两件事,突出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不屈、勤奋好学的可贵精神。3.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在习作中,不仅要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还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体会,可以学习别人的高尚品质,也可以谈谈从中吸取的教训。如《深刻的教训》一文,小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这次交通事故给我的教训太深了,令我终生难忘。从此,我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还经常用我的亲身经历来教育身边的小朋友。”这样写不但教育意义深刻,而且融入了感情,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