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点火后成功起飞。
事实上,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背后,中国航天企业的热情早就被点燃。
面对航天产业这个大蛋糕,眼看着国有或军工企业淘金,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
中国航天搭载物品巡展组委会副秘书长曾维佳说,民营企业进入到航天产业是一个趋势,但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以及政策制约,民营企业真正深入介入航天产业还有不少困难。
千亿大金矿
“航天产业是个大金矿!”曾维佳这样告诉记者,他的语气里充满着兴奋。
发射“神六”投入的9亿开支中,全部是国家政府的投入,尚没有民间资本介入。这个数字仅仅是指载人飞船的制造和发射费用。
如果考虑到前期的市场推广和设备供应,“9亿元”仅仅是与“神六”有关经费的“冰山一角”。统计表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总花费为180亿元。
据了解,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
新上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介绍说,美国将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资料显示,在英国,2000至2001年度,航天工业总收入约46亿美元;法国在航天产业方面的收入每年将近200亿欧元;俄罗斯航天发射年收入近9亿美元。而我国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目前还不到1%。
另外据业内一些专家分析,我国的航天产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国防科工委曾对7项军用技术的经济开发效益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技术转让费与技术应用后利润之比为1:9。长期以来,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国防科技成果占全国科技成果的五分之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目标是,集团公司总收入在2010年以前达到1000亿元。
面对如此广阔的航天市场,民营企业也欲分羹。
记者了解到,就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本月18日国防科工委对外发布了我国《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此前我国已发布“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这两大规划中均提到了“鼓励多渠道、多部门筹资”的发展目标。尤其是《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就特别提到:完善航天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航天科研、生产、商贸领域。
事实上,航天领域并不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行业。在法律上,国家对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没有任何限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就有几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很多民营企业在与国防系统签署了保密协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参股。
民营资本试水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了。”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办公室张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非常看好航天产业。
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在“嫦娥一号”这项浩大的探月工程中,该公司承建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供气系统。
目前,我国航天产业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的,但航天产业不仅仅只有卫星、运载火箭等,还有地面设施、运营服务、二次开放等领域。
据张主任介绍,宁波星箭多年来,相继为 “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塔架提供加注供配气系统配气台等配套产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2006年对三号发射塔架进行全面改造,在改造工程9个子系统公开招标中,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参加投标 “加注供配气系统设备制造、系统安装”子系统,以最高分中标。
张主任告诉记者,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邀请,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厂长严国元前往发射现场观摩 “嫦娥一号”升空盛况。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直接投入载人航天的核心工程以外,民企的身影并不孤单。浙江有很多企业参与了神州六号的产品开发工程,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德力西集团,2003年4月该集团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长达5年的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定点采购协议。
虽然航天产业前景很广阔但是要想进入到这一领域民营企业还面临不少的困难。
中国一航旗下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柏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航天产业和航空不同,航空领域很早就有民营企业进入了,而航天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还比较低。”
记者致电上海一家民营企业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芮先生,他一再的强调:我们只是小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宁波星箭的张主任在采访中也表示“我们只是一个小厂”。从他们的语气中,记者可以感受到,规模小,资金不足,这是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面临的无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立岩认为,产业化的瓶颈在于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法》、国防专利的相关条例都在支持由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但细节还很“模糊”。
曾维佳建议把一些可以公开的航天技术向企业推广,然后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在大量生产之后成本也会降低。
事实上,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背后,中国航天企业的热情早就被点燃。
面对航天产业这个大蛋糕,眼看着国有或军工企业淘金,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
中国航天搭载物品巡展组委会副秘书长曾维佳说,民营企业进入到航天产业是一个趋势,但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以及政策制约,民营企业真正深入介入航天产业还有不少困难。
千亿大金矿
“航天产业是个大金矿!”曾维佳这样告诉记者,他的语气里充满着兴奋。
发射“神六”投入的9亿开支中,全部是国家政府的投入,尚没有民间资本介入。这个数字仅仅是指载人飞船的制造和发射费用。
如果考虑到前期的市场推广和设备供应,“9亿元”仅仅是与“神六”有关经费的“冰山一角”。统计表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总花费为180亿元。
据了解,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
新上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介绍说,美国将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资料显示,在英国,2000至2001年度,航天工业总收入约46亿美元;法国在航天产业方面的收入每年将近200亿欧元;俄罗斯航天发射年收入近9亿美元。而我国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目前还不到1%。
另外据业内一些专家分析,我国的航天产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国防科工委曾对7项军用技术的经济开发效益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技术转让费与技术应用后利润之比为1:9。长期以来,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国防科技成果占全国科技成果的五分之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目标是,集团公司总收入在2010年以前达到1000亿元。
面对如此广阔的航天市场,民营企业也欲分羹。
记者了解到,就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本月18日国防科工委对外发布了我国《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此前我国已发布“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这两大规划中均提到了“鼓励多渠道、多部门筹资”的发展目标。尤其是《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就特别提到:完善航天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航天科研、生产、商贸领域。
事实上,航天领域并不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行业。在法律上,国家对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没有任何限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就有几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很多民营企业在与国防系统签署了保密协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参股。
民营资本试水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了。”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办公室张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非常看好航天产业。
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在“嫦娥一号”这项浩大的探月工程中,该公司承建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供气系统。
目前,我国航天产业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的,但航天产业不仅仅只有卫星、运载火箭等,还有地面设施、运营服务、二次开放等领域。
据张主任介绍,宁波星箭多年来,相继为 “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塔架提供加注供配气系统配气台等配套产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2006年对三号发射塔架进行全面改造,在改造工程9个子系统公开招标中,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参加投标 “加注供配气系统设备制造、系统安装”子系统,以最高分中标。
张主任告诉记者,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邀请,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厂长严国元前往发射现场观摩 “嫦娥一号”升空盛况。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直接投入载人航天的核心工程以外,民企的身影并不孤单。浙江有很多企业参与了神州六号的产品开发工程,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德力西集团,2003年4月该集团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长达5年的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定点采购协议。
虽然航天产业前景很广阔但是要想进入到这一领域民营企业还面临不少的困难。
中国一航旗下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柏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航天产业和航空不同,航空领域很早就有民营企业进入了,而航天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还比较低。”
记者致电上海一家民营企业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芮先生,他一再的强调:我们只是小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宁波星箭的张主任在采访中也表示“我们只是一个小厂”。从他们的语气中,记者可以感受到,规模小,资金不足,这是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面临的无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立岩认为,产业化的瓶颈在于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法》、国防专利的相关条例都在支持由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但细节还很“模糊”。
曾维佳建议把一些可以公开的航天技术向企业推广,然后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在大量生产之后成本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