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驰援湖北的医护人数位居全国之最,截至3月初,共派出2804名医疗队员。其中,省人民医院派出8批医疗队274人驰援湖北武汉、黄石和南京小汤山。
  我去,我能行!
   他们辞别妻儿,背起行囊,慷慨赴战!
   她们剪掉青丝,削短头发,轻装上阵!
   视频中他们对着南京的亲友喊着:南京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武汉!
   1月25日,庚子年大年初一,江苏第一支赴武汉医疗队员迅速集结。当省人医的队员张方园跟4岁的宝宝说“妈妈要去穿防护服的地方保护病人”时,孩子天真地问:“有没有宝宝穿的防护服?我要跟妈妈一起去……”她俯下身去亲亲孩子的脸蛋,不,你在家听爸爸的话,等妈妈回来!猛然转身,泪眼朦胧。
   2月3日晚省人医再接召唤,37名队员组成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超强队伍,除了呼吸与重症外,还增派了药学、检验、放射、感控、后勤等多个部门,相当于搬去一个小型医院,自带物资和医疗设备,可以野外就地展开救援。
   2月10日,接到上级对口支援黄石的通知后,短短半小时,赴黄石的16名医疗队员便报名组建完毕,6名医生,10名护士。速度之快,堪比战时。
   其实,早在疫情发生之初,得知消息后,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做好了随时出征援鄂的准备!不管是医疗护理一线,还是后勤管理人员,大家纷纷向科室领导请战。
   2月24日晚,央视新闻24小时直播栏目《共同战“疫”》,连线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武汉医疗队总护士长宋瑾。栏目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现了医疗队队员穿脱防护服培训和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宋瑾是2月13日凌晨2点40分,接到护理部主任王荣微信的。王主任在微信中征求宋瑾的意见:“院领导想派你到武汉,行吗?”没有片刻犹豫,宋瑾斬钉截铁地回答说:“行!”
   宋瑾参加的医疗队已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派出的第五批队伍,共有208名成员。208名成员连夜组建完毕,第二天清晨都已在院内集合,整装待发!
   每次出征前,女队员们都毫不犹豫剪掉头上的波浪长发、长辫,尽显飒爽英姿!出生于1997年9月的支曼曼年龄最小,2018年刚参加工作,看到报名通知后,她在微信里对护士长说:“我报名,我报名,我报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出发武汉前,她做了个近乎疯狂的举动,将及腰长发“咔嚓嚓”剪去,剃了个光头。她说:剪去长发,没有牵挂!不战胜病毒,决不回家!我觉得光头也很酷嘛!
   面对国难,每一个队员都做出了出色的回答:“我去,我能行!”
  与死神赛跑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每耽搁一分钟可能就会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
   第五批医疗队到达武汉驻地时已是凌晨,总护士长宋瑾放下行李不久,医疗队就接到了“今晚必须收治病人”的艰巨任务!虽说150名护士是医院精挑细选的优秀骨干,出征前也已经在医院学习了新冠病毒相关知识,了解穿脱防护衣相关流程,但真正要进病区收治护理病人,大家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宋瑾的第一反应是:穿脱防护衣必须人人过关!150名护士中有7名护士长、3名专科组长。顾不上休息,宋瑾立即组织召开碰头会,落实排班、增训、人员调配等相关工作。推选出了业务精湛、认真负责的两名感控护士作为穿脱防护衣的首批培训老师。所有护理人员按照先后进入病区的排班时间,有条不紊的紧急培训,一个一个考核,坚决不漏一个。
   150人的紧张培训在进行中,医疗队队长刘云在一旁大声喊话:“我要代替你们的父母监管你们,一定要把你们完完整整的带回去。”
   第二天晚间,医疗队就开始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感染科五病区。让宋瑾感动的是:年轻的医疗队员们不顾长途跋涉、路途疲倦,积极报名要求加入第一批进入病区的队伍。
   宋瑾从有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等传染性疾病经验的成员中,挑选出12名队员参加第一批班次。进入病区不到一小时,一下就收满了61张床位,真正做到了落地就接管,参战就决战,体现了“江苏速度”。
   与死神的争夺战在顽强进行中。
   病房内,有着“急诊超人”之称的乔莉医生和她的团队共同为一名83岁的高龄患者成功完成了气管切开,使这位濒临死亡边缘的老人重获新生。在此之前,她在没有超声的引导下,仅耗时1分钟,就为一名重症患者进行了深静脉置管,及时打开了生命通道。
   警铃再次告急,一位70岁的重症患者氧合指数不足100,陈旭峰、胡德亮和张刚医生带领黄夕华、张慧、万金莆等护理骨干紧急披挂上阵,穿刺、扩皮、迅速建立体外循环……20分钟后,ECMO顺利运行,病人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一场又一场的生命抢夺战在紧张进行中,3层防护服下浑身汗水湿透,护目镜上的雾水遮住了眼睛,脸颊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但无人退缩,无人叫苦。他们知道,他们多一份付出,患者的生命就多一份保障!
  托举“生命之舱”
   方舱医院被称为“生命之舱”。
   武汉,16个“生命之舱”,从开建到休舱,37个日夜,1.2万多名患者、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众多的保障人员和志愿者,在这里同舟共济,与病魔搏斗。
   16个方舱医院中,江苏人医参与筹建的有其二。
   2月4日,陈旭锋带领的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刚到武汉,就承担了武汉最大体量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筹建任务。这是武汉第一家方舱医院,一切从零开始,陈旭锋带领队员们日夜奋战,规划通道、确定方案、制定流程。他们脑子里装的是患者因床位不够而住不上院的痛苦眼神,他们知道早一个小时完成筹建就能早一点收治病人,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睡眠,仅用3天时间就将A舱筹建完毕,570名患者顺利收治,“满舱运行”。    一周后,2月11日晚23:25分,又接上级命令:要他们接管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搬迁和筹建仅用了一天时间,江苏团队即由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正式转移至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并开始接收病人。到2月14日晚22点,已收治确诊新冠病人270人。
   两个方舱医院的成功建成,为“早发现、早治疗”、“应收尽收”政策的落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诊疗过程中,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武体中心方舱医院实行“社区化、网络化”管理,开创了“社区化管理”的江苏模式。
   陈旭锋介绍,他们在方舱医院内按照床位用隔板分隔出ABCDEF六个区域,各区分别设置医护办公室、护士站,负责开医嘱、病历录入等功能;患者出入口通道设置抢救室,满足重症、危重症患者转运前抢救;配备独立小药房放置必备药品;所有物资分类做上标识统一管理;配备移动CT等医疗设备,便于对入住患者进行观察;专门以板房形式搭建医用进出通道、卫生清理通道等,满足感控需求等。每个区均设有专职医生及护士长统一管理;同时主动发动每个区的党员患者成立“临时医护患一体化党小组”协助管理,调动了患者的主人翁精神。
   作为急诊医学科的一名医生,陈旭锋在工作中一直以患者为中心,曾连续多天守在病床边,不眠不休照顾患者;也曾千里跃进至江西等地,完成ECMO患者的安全转运。他用行动在诠释着医者仁心。
   最年轻的90后护士支曼曼在日记中写下了她第一次进舱的感受:
   我是第六批“进舱”的。第一次进重症监护病区的时候有一点不适应,因为第一次穿那么厚重的防护服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感觉闷,明显有缺氧的状态,很难受。难以支撑的时候,我想哼些平时喜欢唱的歌鼓励下自己,但是在封闭的空间里,哼不出聲音来,唱了两个字,还是放弃了。穿上防护服后,动作幅度不能大,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好很多了。唯一麻烦的是,我还戴着近视眼镜,每次呼气,眼镜和护目镜上都会有一层水汽,时间长了就会成水珠,视野都模糊了。等我下班后,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湿透了。
   主管护师李晨也写到:
   每班仅有4名护士,而患者却太多,仅仅入舱后3天我们的统管床位就从90张增至198张,每个护士都需要照顾四五十名患者。而这里的每一个病人都随时有可能变成重症,我们每班都需要数次巡视患者观察生命体征。
   江苏医疗队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护理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
   累吗?真累!苦吗?真苦!但为了让生命的重新绽放,再苦再累都值得!
  信仰的力量
   若问是什么支撑他们在武汉抗疫前线战斗?
   回答是:信仰!
   韩洁珣主管护师在报名出征黄石前线时,同时写下了一份饱含滚烫赤子之心的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考验我!”
   到达武汉的短短几天时间内,已经有70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向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2020年2月7日晚,一次庄严的火线入党仪式在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驻地举行。在鲜红的党旗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师张方园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2003年,SARS疫情肆虐的时候,张方园还是一名中学生。当她看到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地奔赴前线,参与防控救治工作时,张方园的心里就立下了一个誓言,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
   2020年,张方园已经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CCU的一名优秀的护士。当她看到医院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时,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她的心里一直萦绕着一个信念——到最前线,到最需要医务人员的地方去!
   到武汉后,接连进行了2天集中培训。晚上回到寝室后,张方园和同事侯红艳顾不上疲劳,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做好实战前的准备。
   大年初四,她们被分到了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张方园在重症监护病房。
   进入病区后,张方园全力以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输液、打针、送饭……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在她负责的病区内,有一位老年患者,由于亲人不在身边,生活无人照料。张方园主动帮助他买水果、送饭菜,还常常陪他聊天,让他的心情得到宽慰,病情有了很大好转。后方视频连线她的时候,张方园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面部耳部已经有了勒压伤,但她依旧笑容开朗,说:“一切都挺好的,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抗疫战斗中,张方园经受住了考验,被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
   火线入党的还有90后姑娘任良湘,她是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肾内科病区的一名护师。疫情发生以后,她第一时间向病区护士长报名。在武汉她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精心照顾着每一位患者,一工作起来就是近10个小时。回到驻地后,她还要撰写医疗队工作日志以及统计整理医疗队护理工作的数据。
   入党的那天晚上,任良湘在朋友圈写道“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湖北武汉)。”
   病毒还在蔓延,疫情依然严峻。但大家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队员们相约一起脱下口罩,带着笑容,去武汉大学看一次樱花。
其他文献
音乐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厅上空缓缓弥漫,耳语般如泣如诉如吟如歌,他独自坐在展厅的中央,头颅低垂,眼帘微阖,静默得犹如一尊雕塑。他那音乐家特有的灵敏的耳朵正在分辨和记忆音乐的音色、音量、音高节奏,还有音符间千变万化的组合,从他的面部表情中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内心情感:他听到了声音的色彩,他触觉到了父亲的温度,他看到了那旋律勾勒出的一幅幅悲壮的情景。   此刻,纪念馆展厅的门外陆续来了一些观众,观众们很
期刊
有一位女红军,凭着一双曾被缠过的小脚,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她一生经历坎坷,丈夫壮烈牺牲在战场,她执着于对丈夫的一世深情;她生前默默工作、寂然无闻,逝世时却有3名开国上将亲自扶灵,几十名将军参加送行……这名女红军名叫邱一涵,她的丈夫是新四军第一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邱一涵,原名邱信贞,1907年出生在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一个革命家庭。父亲邱紫遐是早期中共党员,哥哥邱炳曾任湘赣省苏维埃
期刊
2020年的春节很不寻常。从武汉起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引发了全国一场防控疫情的战斗。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最先被这种瘟疫夺走生命的武汉居民中,有我的老战友孟军。刚过米寿的他,于1月23日逝世。23日,即除夕前一天,正是武汉封城的那个日子。   本来是给孟军打电话拜年,得到的却是他突然离去的噩耗,痛惜之情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几天,我常常想起我和孟军的交往,想起他对新四军研究作出的贡献。  
期刊
皖赣边重镇江西景德镇,在新四军发展史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为新四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两度亲临指导瑶里改编   1937年10月底,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以江天辉为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代表、驻瑶里别动大队大队长张甫成在祁门舍会山初次会面,列出谈判议项,而后在瑶里举行正式谈判。几个回合下来,双方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4条协议:1.国民党当局停止向
期刊
1938年10月,孙晓梅接到堂弟的一封信。堂弟在信中叙说他已从延安到了皖南,在新四军教导队里工作,让她动员家乡青年,去皖南参加新四军。读完信,孙晓梅心中一阵激动,这正是她心驰神往的地方。  1914年孙晓梅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户书香之家。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青年的同伴们!早晨来了!起!起!起!勿打盹!早晨来了!起!起!起!勿寻梦!青年的同伴们!早晨来了!走!走!走!勿踟蹰!早晨来了!走!走!走!勿
期刊
1940年秋天的一个黄昏,夕阳慵懒地将金色的余辉洒向人间。青弋江水波潺潺,清澈见底,远处的群山连绵不尽,美不胜收。江边,身着青灰色军装的新四军战士三三两两在漫步,还有吹小号的,吹短笛的,乐器声、笑谈声汇成的一片。   突突突……一辆卡车从远处驶来,缓缓地停住。一个姑娘从车上跳下来,她转了转因长时间蜷缩而有些僵硬的身体,兴奋地四处张望,显然被眼前的情景触动了。姑娘信步走到一个拉小提琴的中年男子身边
期刊
上饶集中营被囚新四军官兵,在赤石暴动前后共牺牲73位烈士,其中女烈士7位。她们中年龄最大30歲,最小20岁。她们将最美的青春献给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用生命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人生画卷。
期刊
榕城福州。  在一个军队干休所,找到了扈宝经的居所。  一见他,发如白雪,眉毛也白了。老人年已九旬,身体却好。他乐呵呵朝我笑着,指指嘴巴,“我牙齿没一颗假牙”。我说,“你的牙真好”。扈宝经说,“刷牙,我用两种以上牙膏,每天吃点硬东西,晚上8点以后不吃东西”。他还告诉说,喜欢拿小梳子梳梳头,用小锤子在身上捶捶敲敲。  自我保健,对于曾是抗战医务干部的扈宝经来说,是他自然的习惯。  扈宝经,河南省南乐
期刊
在江苏宝应县封村封路以来,革命老区柳堡镇300多个大大小小的交通要道口率先設置了卡点,每个卡口上都高高飘扬着一面党旗,指引、凝聚和鼓舞群众战胜疫魔!新安村残疾人朱宝才说,看见飘扬的党旗,我心生无穷力量,坚决站岗到底。迎湖村返乡打工者纪启军自愿参加村里卡口巡查,并向卡口捐赠3000元。据初步统计,党旗飘扬下的柳堡水乡卡口,有1000名志愿者30000余人次参与堵截,严防了疫情传播。
期刊
我脚下的这片沃土,  曾有多少农人为之挥洒汗珠,  曾有多少才俊为之不知辛苦。  滚滚东去的淮河水流淌了数千年,  却未能把这里的贫穷改变。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  迈入新世纪的辉煌。  看,座座楼群拔地而起,  一个个住宅小区如鲜花竞放。  告别昔日破旧的泥墙草屋,  圆了多少代人安居的梦想!  看,工业开发区一望无边,  那是精心筑就的巢穴,  引来的是无数凤凰。  创业者坚实的足迹,  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