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就业、创业的岗位适应能力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结合,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效结合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009年頒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的培养任务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一、研究背景
1.《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的培养要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科目,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探索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尤为重要的。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清楚表述了学生应该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的素养。
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把握住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应该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3.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成功
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指出:从学生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具体化过程,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于课程。“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明确的职业针对性,中职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掌握一种技能,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应特别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职业角色,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快地适应岗位角色,最终在岗位上成功地展示自己,适应职业和岗位的不断变换。这种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效结合的路径探究
1.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关于职业素养的素材,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笔者学校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素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笔者学校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共有基础模块上册、基础模块下册、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等,每个模块的学习针对性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职业模块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加大比重,拓展模块则注重促进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具体每个教学内容的主题也有不同。
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前都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抓住主题,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卖白菜》,通过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做人的要讲诚信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讲感想、教师自制打油诗、观看有关诚信的视频并让学生讨论等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在教学第三单元第十二课《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梳理情节,了解故事,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直面困难、顽强不屈、勇敢团结、积极奋斗。
在《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写作,应用文通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写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工作中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实用性强的通知的写作,以服务学生在相关工作领域的实际写作需求。
教材中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例子,所有这些教学内容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职业素养的本质和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职业素养。
2.学习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通过阅读学习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学素养薄弱,文学作品阅读量少等情况,语文课程需要突破单一文学视野,从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主体出发,定位于“语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结合,把握语文教学“人学”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和鉴赏,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文字的魅力,发现、欣赏生活美。学生在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发现作品体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用所学的审美能力,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类似的美,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完成职业文化和精神的积累。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积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中所蕴含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和探索实践的方法等,这有助于职业文化的创新、职业精神的传承。
3.优化设计,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学前的准备活动,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融入其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同的专业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不同,语文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入教学设计。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将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能力需求,并体现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应在教学设计中瞄准“文学鉴赏、创编、讲演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和适应幼教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将“诗词品读、分组讨论、游戏教学、情景表演”等教学方式有效融合。针对学生学习诗词兴趣不高的特点,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笔者大胆尝试吟唱教学法,创建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以“吟唱入眸-吟唱入口-吟唱入耳-吟唱入心-吟唱入舞”为教学主线,将“吟唱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在教学中融入舞蹈设计、吟唱等,用声音和舞蹈动动作表现诗词的韵律和意象。通过学生亲自表演,深层次感悟诗词,体会到诗词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良好兴趣和积极态度,促使学生鉴赏并个性化地理解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弘扬并传承了诗词文化,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课外时间和教学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有教育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化语文与专业的结合,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职业文化,提高技能应用能力。
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活动”开展时,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适时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语文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安排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时,通过让学生观看案例、到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回校后撰写体会、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学习幼儿园教师进行讲故事等专业技能训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专业、了解未来职业,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有很多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将语文学科与专业紧密联系。如可以开设富有专业特点的语文兴趣班、在学前教育专业举行讲故事大赛、儿童话剧表演以及对接专业的演讲比赛等。组织语文教师通过讲座对学生渗透职业素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而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讓学生充分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面对的对象,逐步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实践。
三、小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语文教师应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让语文在与专业的结合中焕发语文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009年頒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的培养任务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一、研究背景
1.《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的培养要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科目,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探索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尤为重要的。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清楚表述了学生应该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的素养。
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把握住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应该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3.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成功
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指出:从学生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具体化过程,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于课程。“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明确的职业针对性,中职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掌握一种技能,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应特别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职业角色,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快地适应岗位角色,最终在岗位上成功地展示自己,适应职业和岗位的不断变换。这种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效结合的路径探究
1.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关于职业素养的素材,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笔者学校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素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笔者学校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共有基础模块上册、基础模块下册、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等,每个模块的学习针对性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职业模块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加大比重,拓展模块则注重促进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具体每个教学内容的主题也有不同。
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前都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抓住主题,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卖白菜》,通过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做人的要讲诚信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讲感想、教师自制打油诗、观看有关诚信的视频并让学生讨论等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在教学第三单元第十二课《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梳理情节,了解故事,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直面困难、顽强不屈、勇敢团结、积极奋斗。
在《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写作,应用文通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写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工作中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实用性强的通知的写作,以服务学生在相关工作领域的实际写作需求。
教材中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例子,所有这些教学内容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职业素养的本质和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职业素养。
2.学习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通过阅读学习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学素养薄弱,文学作品阅读量少等情况,语文课程需要突破单一文学视野,从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主体出发,定位于“语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结合,把握语文教学“人学”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和鉴赏,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文字的魅力,发现、欣赏生活美。学生在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发现作品体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用所学的审美能力,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类似的美,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完成职业文化和精神的积累。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积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中所蕴含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和探索实践的方法等,这有助于职业文化的创新、职业精神的传承。
3.优化设计,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学前的准备活动,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融入其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同的专业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不同,语文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入教学设计。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将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能力需求,并体现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应在教学设计中瞄准“文学鉴赏、创编、讲演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和适应幼教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将“诗词品读、分组讨论、游戏教学、情景表演”等教学方式有效融合。针对学生学习诗词兴趣不高的特点,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笔者大胆尝试吟唱教学法,创建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以“吟唱入眸-吟唱入口-吟唱入耳-吟唱入心-吟唱入舞”为教学主线,将“吟唱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在教学中融入舞蹈设计、吟唱等,用声音和舞蹈动动作表现诗词的韵律和意象。通过学生亲自表演,深层次感悟诗词,体会到诗词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良好兴趣和积极态度,促使学生鉴赏并个性化地理解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弘扬并传承了诗词文化,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课外时间和教学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有教育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化语文与专业的结合,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职业文化,提高技能应用能力。
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活动”开展时,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适时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语文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安排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时,通过让学生观看案例、到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回校后撰写体会、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学习幼儿园教师进行讲故事等专业技能训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专业、了解未来职业,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有很多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将语文学科与专业紧密联系。如可以开设富有专业特点的语文兴趣班、在学前教育专业举行讲故事大赛、儿童话剧表演以及对接专业的演讲比赛等。组织语文教师通过讲座对学生渗透职业素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而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讓学生充分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面对的对象,逐步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实践。
三、小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语文教师应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让语文在与专业的结合中焕发语文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