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被简单化的民众”r——历史街区改造中民众主体性视角的研究

来源 :社会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空间开发与改造的相关研究中,存在两种普通民众的形象:抗争的行动者和功利的市民.都市运动研究者倾向于关注都市政治层面上,民众作为行动者与权力和资本的斗争;城市文化保护主义者倾向于持批判立场,认为普通民众缺乏文化保护意识,只关注住房和街区的市场价值.这两种民众的形象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是也都存在精英主义者的视野局限.作为局外人,他们倾向于忽视了城市居民的复杂性、主体性和民众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反思性能力.进一步研究应该选择从居住者的主体性视角出发去理解他们在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中的选择、态度和感受,这种日常生活视野有助于我们理解普通民众为什么不去反抗粗暴的城市开发,为什么表现出对所谓城市文化的淡漠以及他们对居住空间变化的群体性追溯与反思.
其他文献
当代英美时间哲学中存在着A-理论与B-理论之争,依A-理论,时间分析必然形成"生成论",依B-理论,时间分析势必走向"关系论","本体论差异"据此而出现。如果给出"本体论差异"的区
作为中国最早的社会学社团,北京社会实进会的历史贡献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搜集相关档案、报刊文章和相关成员的回忆录、传记等资料的基础上,以新文化运动前后北京社会
十月怀胎,有多少事情可能出错,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奇迹。生育本是人类延续的本能。生儿育女是艰辛的劳动,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变得更为真实。  最近,一个师妹要加我微信,我欣然接受。加完后,却发现她主持着一个“北大父母育儿智慧”的项目,我马上就泄气了:八个字里,我有六个字合格,却缺乏最关键的两个字——智慧。这些年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地带着两个娃,没有智慧,只有焦虑。五根手指头的焦虑  凡是做父母的,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