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字教学指导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观小学生写的字,就会发现它们各有“特色”:“瘦长体”是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的,像极了她们心目中青春偶像人物的身材;“狂草型”则是大多数男孩子的最爱,那些字放荡不羁,倒是有几分男孩子的个性;还有的字呈“扁平式”,基本谈不上什么美感。那么造成小学生写字不美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握笔姿势畸形。造成字体的严重变异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的字要么“散架”,要么“局促”,越看越不像,越看越不舒服。看看他们的握笔姿势,就会察觉孩子们的握笔方法是千奇百怪:有的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着笔,有的用四个指头攥着笔……这样握笔局限了写字的空间,部分地遮挡了眼睛的视线,让写字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那些孩子们只有歪着头,斜着身子,使劲捏着靠近笔尖的部位写呀写呀,哪还顾得上字的协调与美感?就是他竭力地想写好,恐怕也被“手下”那狭小的空间束缚住了。
  
  二、学生描红机械,形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它富有直观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习字方法。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学生的这种描红呈现两大特点:1、速度快。百十个字的描红任务,不到十分钟全搞定。2、不读贴。最有成效的描红要求先读贴,看准笔形,记住笔路,然后一气呵成。而多数的孩子打开描红本就写,根本不去品味字的意蕴和特点,不去进行空间的思维想象,机械描红,这样学生思维的惰性越来越严重,难以体验到写规范字时的“手感”,很难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三、笔画前重后轻,产生“飘浮”之感
  
  传统的笔画书写是前重后轻,因为一开始的顿笔较重,所以孩子们认为笔画就应该是前头重一些,后面轻一些。实则不然,起始的顿笔有两大妙处:一是寻找运笔的一个恰当时机;二是给笔画平添一些圆润之感,以免给人以平直、无蕴之嫌。故,起笔不该重,应是一种飘逸的“轻”,轻中带点儿舒展,携点儿变化。愈往后愈重,至笔画收笔处达到最重,这样的笔画才能彰显出一种力度,一种平衡的美感。当破坏了这种笔画的结构,用前重后轻的方式来书写,势必造成字“飞”起来的状态,倒像是钢丝上的跳舞者,让人觉出一种摇摇欲坠的担心与惶恐。
  
  四、主笔把握不准,致使字的重心不稳
  
  主笔就是字中的主題笔画,即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笔画。主笔必须要突出,这样字的内部才会有主次,字的书写才会有节奏。自然而然,它的重心才能平稳。而小学生的习字则多表现为无主笔或主笔错位,使整个字看上去有些姿态不正,缺少的是一种精气神儿。
  针对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具体的指导策略:
  一、严格指导握笔姿势,打造伸缩自如的书写空间
  练字前,先指导握笔姿势。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来帮助他们练习。“拇指食指面对面,三个指头藏后面,五个手指弯又弯,里面能放小鸡蛋”,边唱边找准姿势。姿势不正,绝不开练,并作为一条规矩定下来,让学生严格遵守,为写字打造出一个伸缩自如的书写空间。
  二、先教点法。正确把握字的轻重
  为了改变一写就加重的习惯,我们可以先教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写点时那种前轻后重的感觉,那个点仿佛就是往下流淌的一滴水珠,它所有的力量都积聚在最后的部位。最有效的一个策略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体会笔画的前轻后重:让学生伸平左臂,用右手食指在左臂上练习写点画。他就会从自己的身体感觉上去寻找轻重的不同。进而再练习其他的笔画,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掌握笔画的准确写法。
  三、采用主笔优先的策略。让字产生飘逸之势
  不管写任何字,都要让学生牢记主笔优先的策略。想方设法让主笔舒展传神,那样它就会在字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整个字看起来有飘逸的气势。在指导学生练字时,要优先筛选,让那些常犯“主笔错误”的字成为习字课上的“常客”。例如,木字旁的主笔就是那一竖,它的位置至关重要,它不能把横进行平分,而应是左边稍宽,右边稍窄,这样才能让这个偏旁看起来精神抖擞,富有韵味。而“春”字的主笔就在那一撇一捺,它既要保持撇捺的凌云之势,又要注意把撇写准。因为这一撇是竖撇,如果你错把它写成斜撇,“春”字就会如同散了架一样,显得有些凌乱。
  综上所述,只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的写字状况,都能认真指导学生的写字练习,相信每一位小学生都会写一手美观的汉字。
其他文献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和积累呢?下面结合《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我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用
一、学生不能准确解读考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是根基,是行动的指南。细究江苏09高考农村学生作文遭遇厄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不少江苏考生居然读不懂题目,不得不说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把“时尚”与“经典”混为一谈,依然出现了大量写屈原投江,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李清照“凄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考查试题。从2004年的《草堂·诗魂》到2010年的《溜索》,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来的现代文阅读题有一些明显的变化趋势。1.材料选取上,更加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2.考点安排上,更加注重“鉴赏评价”层面的考查。3.题型设计上,更加具体、灵活,富有人文性、开放性。如2009年江苏卷《都江堰》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10年江苏卷《
几年前,毕飞宇曾经把自己的短篇小说文集之一命名为《轮子是圆的》,他在自序中反省了过去的创作之后非常认真地提醒自己和读者:“我们常常在出奇制胜面前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好奇心,同时表现出争先恐后的功利心,恰恰忽视了最基础、最根本、最恒常、最原始的那个部分。”巧合的是,几年之后,“轮子是圆的”被同是江苏籍的青年作家徐则臣演绎成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毕作家自审式的思辨短文精粹深沉,小徐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小说则借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高为师。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数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应用,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掌握和吸取几乎是同步的,甚至有些新生事物学生了解了,老师不一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当老师的只有力争学得更好一些、更多一些,才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责任。那么怎样学得更好一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教育呼唤现代教师。现代教师应善于承担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导者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等多种教育角色。现代教师的成长过程应是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过程。    一 学习理论,在高度上着力    对我国大多数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理论“先天不足”,基本上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也未必扎实学好了教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少学生在运用例证法时,常常是堆砌论据,以例代析。正因为缺乏必要的分析,结果使论据的作用不能充分凸现,从而使论证有隔靴搔痒之感。在近三年的高三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实情总结出以下几种“析例”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在运用例证法时加大说理力度。    一、追根探因法    这种方法由结果(现象)探寻原因,揭示本质,从而充分证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时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我认为,对学生作文的升格很重要。有的学生作文,只要在某些细微处稍加注意,就能升格为很优秀的文章。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致力于以下“八好”,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拟写新鲜入眼的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激起
叶弥的《香炉山》是一篇探寻女性微妙心理的小说。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本来是“一个享受愉悦的机会”,却因为她心里充满了对未知旅途的戒备,自行破坏了这个美好的夜晚。她的一举一动受潜意识的波动影响,随之发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变化,连她自己都无法控制。小说的笔触逐步深入女性内心的隐秘地带,抓住那些潜意识里稍纵即逝的感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形象地表露出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分裂的女性内心世界。她的内心世界里诸多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调动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语言。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留心别人的丰富语言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很强。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