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结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东北土生土长十七年,只觉得它好,可又说不出哪里好。
  直到十七岁离开这片土地去了南方后,每每提起自己东北人的身份,都会感到迷之骄傲。到了没有雪的冬天,更会极度思念那些吃不完的冰糕和烤冷面。还有那这么多年仗着离家近,却一直拖拖拉拉没来得及去的冰雪大世界。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口音亲切的人们。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故乡情结。
  冬末春初。昨天下了一天的雪,今天医院的班车没来,查了下公交发现早班都因路滑不发,出租车也打不到。我在路边等了二十分钟,边吹寒风边想着要不要走过去,徒步三个小时应该能到吧?
  这时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停在我面前,副驾驶穿着警服的大姐摇下车窗问我:“小孩儿,去哪儿,要不要捎你一段?”
  我说:“xx医院。”
  警服大姐看看司机,司机也是个大姐,说:“到不了,但是能把她带到市里,剩下的路得她自己走过去。”
  我说:“行!”
  于是后排穿警服的大哥给我挪了个位置,我坐下。
  警服大姐问:“不是所有学校都停课放假了吗,你怎么还出门?哦对了,你去医院。”
  就这么点儿雪,学校就都放假了?我心想。
  车子开始向市里走,前排的警服大姐接了个电话:“哦,你买到票了?这道儿上都是雪,车能发吗?”
  司机大姐插了一句:“不好说,十年都没下这么大了,估计都停了。”
  警服大姐:“那可咋整啊?”
  我一愣,东北人?
  坐我旁边的大哥立刻接话:“是不是得打那啥市民服务热线问问?来,小孩儿,你帮忙打一个,我听不懂她们(客服)说话。”
  我一边儿想着“果然是东北人忒热心也忒自来熟了”,一边儿笑着打了电话。结果是,所有客车都不发。
  我:……
  警服大哥:……
  警服大姐:……
  大哥:“这也太愁人了,搁我们东北,就这点儿小雪,还能把道儿堵了?”
  我应声:“嗯,我也是东北的。”
  大哥問:“你是哪儿的?”
  我答:“黑龙江。”
  大哥说:“哦,我俩是吉林的。你是黑龙江哪儿的?”
  这可算得上是老乡见老乡的标准对白了。我笑:“小地方,xx县。”
  大哥一拍前排大姐:“嘿,那谁谁老姨不是搁那儿吗?”
  大姐说:“是啊,你可别(四声)说话了,咱姑娘问票要不要退。”
  一时沉默。
  司机大姐出主意:“退了吧,这么大的雪多少年没见了,一时半会儿发不了。”
  大哥拍大腿:“真是的,就这么点玩意儿,还大雪?还封道?还磨磨唧唧清到现在?搁我们东北早整没了。是不是小孩儿?”
  我说:“可不是咋的,别说这雪昨天就停了,在咱们那儿,一宿早清没了。”
  大姐补充:“他们咋不撒点儿盐呢,然后推车一推不就完了?”
  司机:“……这对我们来说是暴雪了。十年难得一见,没经验。”
  大哥抱怨:“我俩早上五点就开始叫车,现在才坐上!”
  我说:“我在路边等了二十多分钟!”
  大哥说:“都说南方好,可咱那儿零下三十度也没这么冷啊?冻手冻脚的!”
  我说:“我在这边儿上大学时年年生冻疮。”
  大哥说:“当初就是不想清雪来南方的,没想到来了还得清。没设备更费劲儿。”
  我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下车了)
其他文献
小时候的时间过得真慢,我以为我能一直跟在他身后,被他拉着手,听他讲故事。我长到今天,应该算是长大了,但我好像从未真正地为他做过些什么。  我是突然发现,他已经变得很老很老了。我去看他,给他打电话:“你出来一下,我在马路对面,给你送一点儿吃的。”他手里举着电话,站在门口东张西望,不知道“对面”是哪个方向。  我说:“你抬起头看看,我就在你眼前。”他竟然仰头看向了屋顶。  我又一边冲他挥手一边叫他,他
就像草木无法离开雨露,红尘躲不开坟土,世间的一切,都走不出平凡安心的生活循环。一轮轮朝暮,一路路旅程。人们,总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游游荡荡。  橘色的光芒铺满了天空,就连大地也不慎染上淡淡的红色。对啊,这是每天都会上演的最平常的颜色。不经意抬头,仔细瞧着,蓦然发现,最平常的,也最美好。  谁会在意那些清晨的喧闹呢?鸟儿的啁啾,早点摊摊主的叫卖,汽车的鸣笛;谁会真正感受清晨的平淡呢?揉揉惺忪的睡眼,
前言:在和许多家长聊天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每位妈妈在做“妈妈”的时候,都会有自己职业的烙印。比如,律师妈妈会严肃、严格,记者妈妈更崇尚自由、释放孩子天性,全职妈妈更细致、体贴……  这一期我们邀请的嘉宾——宁宁的妈妈是一位很出色的语文老师,她自己的事业硕果累累。在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时,宁宁妈妈“很有招儿”,转换了身份,自己从老师变成了妈妈,在与自己的女儿相处时,她说,在家庭里孩
奶奶去世那年,我被送到外婆家。  从一个小乡村到另一个小乡村,一路踏着泥泞披着星光,爸爸带我见到了她:“乖,叫外婆好。”  我轻轻地说:“外婆好。”  那个老人站在门后,看了我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嗯。”  我就这样住了下来。  [1]  在我的印象里,陪我长大的是奶奶,爸爸说外婆也抱过我,我看着眼前不苟言笑的老太太,表示十分怀疑。  刚来这里的下午,她一个人在内屋忙前忙后,我百无聊赖地刷论坛。
(一)  距离高考100天,我还没从百日誓师会紧张又激动人心的氛围中缓过来,就被央部叫去了办公室。  当我从办公室回到教室,才刚坐下,常某人就用笔捣我的后背。我侧过身,她一脸殷切地问我:“哎,怎么回事儿啊?央部把你叫去也就算了,怎么连章珏也被叫去了?”央部即吾班班主任,所谓聪明绝顶,偌大的脑袋只有周边依稀有圈头发,典型的“地中海”发式,故又称“中央部长(不长)”,简称“央部”。  “常小姐,我觉得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的记性终于差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啊不,是作者和读者们表里不一。比如,那个谁前一秒钟还在喊“我要给编辑寄刀片”,下一秒就甜甜地在票圈里发评论:“姐姐……”  咦,我记错人了?赶紧去翻票圈,什么啊,一群口是心非的人!  于是我,悄悄地征集了大家对编辑们的吐(zan)槽(mei)!  没错,一摆在明面上,大家的话风全变了。  唯二两个稍微没偏题的  Zoey:我超好
我从小就有些自卑的,这种自卑不是来源于学习成绩,而是我那虎背熊腰的高大身材。  学校上体育课,每次站队我都只能站在男女生交界线处,所以遇到分组活动时,我十有八九都逃不开和矮个男生搭伴的厄运。看着眼前静若木鸡动如蜗牛的男生,我只能生无可恋地朝天翻着白眼。男生做搭档也就罢了,可他既没有好看的皮囊,又无有趣的灵魂,这再嗨皮的体育课也是无法放飞自我的。嗯,我实名抗议按身高排队。  关键是我自己真的不争气。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觉得不可思议,阳光,不是灿烂、温暖、希望的象征吗?藏在阳光里,藏在阳光的背面,都是阴暗,是不是小孩子青春迷茫的发牢骚啊?  小表妹月月说,她好喜欢藏在阳光里面。  我真的很好奇,她才10岁,就到青春叛逆期了?  月月的妈妈是一个很为孩子着想的家长,她太害怕自己的女儿不优秀。她解释称,并不是把自己没办法完成的事情都寄托在女儿身上,要女儿帮她完成,她只是想让女儿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
围子:专栏作者,编辑,编剧。妄图建造生活的秩序与美。  年轻人并不太懂,乡愁是什么。  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既定的轨迹下滑行:大学、工作,离开家去另一个城市,或者出国,或者是干脆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城市。  之后,还是生活。  我们都来不及想家。即便是有这样一瞬的念头,也会被淹没在新鲜的生活里,很难被抓住。  我也很少想家。  喜欢旅行、喜欢自由、喜欢看艺术展、喜欢戏剧、喜欢咖啡、喜欢红酒、喜欢外国文学
奔跑吧,陈同学  很久没有和我联系的陈同学忽然发来一条信息,他说:“洋姐,我来长春出差,我们一起吃个饭好吗?”  陈同学和我已经认识差不多十年了,他是小博的老铂金,写了很多稿子,投了不少文章,可惜文笔和运气使然,尽管经过多次努力,却只在页边留下过足迹。  我曾经问过他是不是真的很喜欢文字。  他说,不是,他只想赚点儿稿费。  我说你就这么缺钱啊?  他说,是呀!  从中学开始,他就心怀发家致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