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需要,采用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文章对传统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专业教学中具有拟真性、启发性和民主性等特点。现对该教学方法阐述如下。
  法律专业案例教学法特点应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国家的各项事务也走向法制化。此时,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成为我国决定性力量,如何为国家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成为法律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法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到对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法学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并能从事司法实务技能的法律人才”相背离。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
  我国法学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却没有大的突破,仍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则只是被动的听讲、记笔记。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有时会给学生们列举一两个实例,但它只是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掌握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或难点,不同于案例教学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使学生容易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法律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并能够从事司法实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法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法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司法实务技能的培养。传统的法律教学以教材为依据,主要向学生们讲授法律理论知识,而未涉及到司法实务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遇到法律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而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能实现的。这种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实际解决法律问题及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枯燥而无味。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最早始于本世纪初,首次应用其方法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事实综合比较能力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为:
  1.拟真性。教学案例是根据司法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件进行整理、加工编写出来的,这些案例具有真实性、代表性,这也是选取案例的重要标准。通常所选案例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所提供的法律关系并非一目了然,需要经过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确定;一些相关证据也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需要经过一番分析、判断、认证才能用来进行分析。这种拟真性的案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性。与传统的“讲授式”“满堂灌”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该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帮助学生们调动自己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而不宜过多的参与讨论,更不宜过早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多角度以及多层次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民主性。案例教学法以开放的、主动的知识索取过程取代了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下封闭的、被动的知识传授过程。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自由讨论。这种民主的课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各种观点、论据得到充分表述,加深了学生对相应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
  三、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设计和主持。案例教学中,教师处于“导演”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要考虑周全,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恰当的案例是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施成功的重要前提。所选案例应具备以下几点:(1)典型性,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内容与所要进行的法学知识具有关联性;(2)真实性,案例必须来自于现实社会,因为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让学生营造出生动、逼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3)疑难性,案例的难度适宜,如果案例非常简单,学生们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结论,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如果难度过大,学生们无从下手,也不利于讨论。因此,案例难度一定要适宜。案例选择好后,教师一定要研究透彻,找出案例的切入点,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对案例教学所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案例中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讨论。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后,通过讨论能够理清案例的脉络,找出案例的争议点,从而找到恰当的解决思路。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技巧,不要过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去考虑问题;如果有学生的观点合理但尚不成熟,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其它同学那得到支持,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要合理的组织讨论,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不要批评不同的观点,认识上的不同是正常的。此外,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节奏,保证讨论效率。
  3.课后总结。总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帮助学生们找到案例的切入点,及时向学生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指出讨论中的不足,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侧重点。通过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该案例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法学知识?自己哪些地方有待提高?等问题。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传统讲授法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弥补传统讲授教学法的不足,有效提高法学教学效果。但这并不代表案例教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因为它必须建立在熟练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法律专业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学风是衡量学校建设,办学理念以及未来发展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当前多数大学生在学风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最为普遍的表现是学习目的性不强和学习动机不纯,为此本文将根据目前的学风现状构建学风建设的有效机制,以改善大学生的学风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有效机制  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具体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这几方面,而且随
利用XPS、XAES、TG/DTA技术,通过液氮聚冷法研究了Ga-促进Mo/HZSM-5催化剂上表面吸附和积碳的性质.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积碳主要来源于芳烃类化合物的碳沉积,是导致催化剂失活
考察了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过程参数如双氧水处理载体添加组分E、微波辐射时间、载体组分Z与E的用量比、氯化铜与载体的用量比等对气相甲醇直接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on the base stations(BSs) sleeping control and energy saving in wireless network. The objective is to find the sleeping control and ener
讨论了3种丙烯环氧化与H2O2制备的集成方式:(1)将氢蒽醌氧化和TS-1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置于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或以甲醇/水混合萃取剂代替纯水由工作液萃取H2O2,之后将此萃
PRINCE is a 64-bit lightweight block cipher with a 128-bit key published at ASIACRYPT 2012. Assuming one nibble fault is injected, previous different fault anal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N-210(Mn=1000)、蓖麻油、扩链剂乙二醇和二乙烯三胺、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丙酮法制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PU).将PU与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