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老左南屏与鄂豫边区抗战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南屏(1882—1945),字国栋,又名良翰,湖北省应山县(今广水市)人。幼时家境贫寒,入私塾读书。18岁离家到汉,参加了张之洞创练的新军。
  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
   1911年初,左南屏经好友李翊东介绍加入同盟会。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时任营管带(营长)的左南屏率部响应,成为首先反正的起义军。在攻打藩署的战斗中,他一马当先,率部猛攻,在其他部队配合下,迅速占领藩署。当时藩署库存白银不下400万两,其他部队的士兵觊觎白银,有一士卒抢先夺走一锭白银,左南屏奉命就地处决,其余企图抢劫的士兵均被震慑,库银得以保存。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左南屏积极响应,后屡奉孙中山之命,奔走于广东、湖南、四川、湖北之间,从事护国、护法运动,迭遭失利。左南屏虽一心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看到国民党内部新军阀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背离三民主义,深感痛心失望,遂另谋革命出路。北伐战争后,历经流离颠沛的左南屏寄居武昌,穷困潦倒,饱尝人间苦辣酸甜。
  出良谋力助许金彪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左南屏决心报效祖国。此时友人推荐他去筹建一支国民党部队,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极为反感,即坚决拒绝。1938年7月,日军飞机轰炸武汉,闲住武昌的左南屏携家眷返回故乡。
   左南屏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其传奇人生早在家乡声名远扬。这次他回到故里,已经55岁了。回到家中,他将装有孙中山大本营发给他的证件的镜框,悬挂在家里中堂墙上,以示誓死抗战的坚定决心。他邀请当地国民党军政官员和素有声望的乡绅到家中,阐明坚持抗战的立场,积极支持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乡亲们对这位爱国爱民的老英雄倍加尊重,尊称左南屏为“辛亥革命老人”。他是安陆、应山、孝感一带最知名的乡绅。
   此刻,抗日救亡运动在湖北各地迅猛发展。左南屏的家乡正活跃着一支由共产党员邹亚农领导的应山县抗日救亡宣传队第二队,宣传发动群众,呼吁乡亲们武装起来,抵抗日军入侵。左南屏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早有了解。特别是抗战开始后,他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非常赞同,他认识到:中国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家才有希望。
   离左南屏太平乡不远的孝感县中和乡,有一支小有名气的抗日游击队,领头的叫许金彪,外号“许大人”。这位“许大人”大有来头,他原名叫许世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干部。抗战爆发后,他和几个在平型关战役中负伤的战友返回家乡,联系群众,拉人搞枪,成立“湖北抗日游击大队”。
   许金彪的抗日游击队当时只有30多人枪,他听说左南屏返乡,便上门求教如何发展抗日武装。左南屏对许金彪说:现在不是国共合作吗,你们共产党的武装可以联合国民党的部队,消灭土匪武装。国民党应山县南二区中队长谢金安是我的老部下,我可以说服他,助你一臂之力。
   在左南屏的协调帮助下,许金彪的游击队在高店打了一个里应外合的大胜仗,一举缴获土匪100多条长枪和1挺机枪。游击队快速发展到一个营的兵力,建立了以中和乡为中心的平汉路东抗日根据地。
  支持新四军立足鄂中
   1939年5月初,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进驻小悟山。许金彪获悉李先念部来鄂中消息,喜出望外。因为许金彪当红军时,就同在红四方面军的李先念认识,知道李来自鄂东黄安县,能征善战、足智多谋。于是迅速与老领导取得联系,把李先念游击大队接到中和乡。这样,两支部队会合,人枪800多,力量大增,士气高昂。
   当时,平汉路西有一支胡翼武的土匪武装,不仅横行乡里,而且与日军勾结,充当汉奸卖国贼。李先念、周志坚、许金彪等商议,决定打掉这支反动武装,一来扩大新四军影响,以壮军威;二来为新四军立足鄂中奠定基础。
   5月7日,李先念和许金彪商议,指挥部队越过平汉路,向土匪武裝胡翼武部发起进攻,直捣胡翼武司令部,经过4个小时激战,胡部被打垮,四处溃散。经此一役,李先念所领导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名声大噪。中和乡附近的国民党安陆县第二区(赵家棚)区长兼第二支队长杨弼卿主动派人,邀请李先念进驻赵家棚。
   5月 15日,李先念在赵家棚召集安陆、应山、孝感等三县交界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头目和开明士绅开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民党应山县的区长兼国民党抗敌自卫团支队长,国民党军的团长,国民党的联保主任、开明士绅左南屏、周遗直等。
   会上,李先念分析了抗战形势,宣传了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号召与会人员认清大局,共同抗日,共同商讨合作抗战的有关事项。左南屏听了李先念的讲话,深受鼓舞。他在会上率先发言,坚决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支持新四军在这里发展壮大,愿为抗日救国不遗余力。其他国民党军政官员和地方乡绅见左老这样坚决的表态,也纷纷表示支持。
   会后,李先念等多次与左南屏交谈,左南屏帮助新四军筹集抗日经费和粮食给养,为新四军立足鄂中做了大量工作。
  左家成了新四军可靠的联络站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安陆、应山、孝感地区处于敌伪顽我杂处的复杂局面,新四军要在其中求生存、谋发展,打开局面,李先念主动与左南屏等开明绅士,坦诚相待,视之为真诚可信的好朋友。
   左南屏有“辛亥革命老人”的身份,当地老百姓说,左南屏的声望真大,连小日本、二鬼子、国民党“土顽”都买他的帐。当时,伪十一师及国民党军慑于他的威望,都不敢骚扰他的家。因此左家便成为共产党、新四军最可靠的联络站、疗养点和供给处。
   新四军第五师和安应县的领导同志,经常出入左南屏家,文敏生、刘子厚、唐亥、汪立波、邹亚农、方略、胡山等都是左家的常客。他们常和左南屏促膝谈心,商量工作,征询意见,称他是值得信赖的开明绅士、知心朋友。新四军战士每次住在他家,他都像接待亲人一样地欢迎,安排食宿,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左南屏还动员全家为抗战出力。他老伴黄慧华是汉中乡妇女聯合会积极分子。她动员各村妇女为新四军制作军鞋,军鞋做好后,她亲自收集上交。有一次,日军突然窜到湾里,她急忙发出信号,让住在家里的同志们从后门撤退。接着,她将未收拾干净的文件塞在鸡笼里。正当她将同志们睡地铺使用过的稻草送往楼上时,被一日本兵从梯子上拉下来,说她家住过新四军。她被日军抓走。后几经周折,才被释放回家。
   左南屏10岁的小儿子和20岁的侄女,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做了大量抗日的工作。战士们夸左家是“革命家庭”“战士之家”,是新四军值得信赖的“堡垒户”。
  当选边区首届参议会参议员
   随着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全面展开,根据地不断扩大,给左南屏以极大鼓舞。他更加积极地投入边区政权建设工作。
   1942年3月1日,鄂豫边区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山县向家冲召开。左南屏不顾年老体弱,拄着拐杖出席了这次盛会,并当选为边区首届参议会参议员。在会上,他主动为边区政府出谋划策,会议颁布的《鄂豫边区施政纲领》,就吸收了左老许多中肯的建议。
   1942年8月,安应县临时参议会在东岳庙召开成立大会,左南屏被选为参议长。
   左南屏担任边区参议员和县参议长后,更加热心抗日救亡工作。他不顾年老多病,行走困难,拄着拐杖,多次到大悟山、京山县八字门等地去参加有关会议,无论路程多远、风险多大,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出席。每次参加会议后,他都不顾旅途疲劳,迅速向各界人士和农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动员各方力量团结起来,实行全民抗战,驱逐日本侵略者出国土。
  带头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943年,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鄂豫边区抗战进入艰难时期。左南屏以鄂豫边区参议员名义,发出“呼吁团结,反对内战”的通电,呼吁全国工农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抗战救国,夺取最后胜利。同年秋,左南屏领导安应县参议会通过了关于彻底减租减息,取消向佃农索取麦租和反对逼租逼佃的决议案。
   随后,左南屏深入乡村宣传决议案,动员地主绅士以抗战救国为重,主动减租。说明取消麦租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全民抗战。左南屏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敌伪统治区劝说群众认购救国公债,为解决安应县的经济困难做出了贡献。
  担当新四军五师招抚专员
   1942年左南屏当选安应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不久,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任命左南屏为新四军第五师招抚专员,颁发了师长李先念签发的任命书。为完成新四军赋予的使命,左南屏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开展伪军的策反工作。
   左南屏多次深入到伪军十一师四十二团团长刘文光据点,晓以民族大义,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对刘部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
   1943年4月,安应县汉中乡乡公所文书左培仁,提着放有红布包着的乡公所公章和一些粮券,被伪军第十一师官兵捕捉。左南屏获悉此情况后,及时向刘文光写信,很快就把左培仁救了出来,公章和粮券也未受损。
   5月,李先念要左老出面做国民党鄂东第八纵队九支队李仲珩的争取工作。左南屏愉快接受了这一任务。
   李仲珩是应山县李店人,在1939年曾与共产党有过短暂的统战关系,后来与共产党分裂。左南屏偕同新四军五师侦察科长唐亥,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到大悟县阳平口。左老向李仲珩陈述历代爱国名将精忠报国的事迹,以启发李的爱国良知,可谓用心良苦,情真意切。然而李顽固不化,不仅不听劝告,反而把左南屏和唐亥二人扣押,幸被同乡左如章暗中将二人放出。
   任务未完成人反被扣,左南屏回家后,觉得对不起党,一气之下竟病倒了。李先念闻讯后,亲自到左家探望,坐在病榻前对左南屏说:“您辛苦了!干统战工作也是打仗,胜败乃兵家常事。党和政府相信您,人民需要您继续为抗日救国工作。”一席话说得左南屏热泪盈眶,披衣坐起,表示要振作精神,继续为抗日努力地工作。
   左南屏热心为抗战工作,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樊筱亭、艾福阳、卢耀寰、熊吟生、杨润生等一批民主人士也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为抗日救国出力献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左南屏虽年老体衰,仍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反内战、要和平的斗争,呼吁各界人民制止国民党抢夺人民胜利果实。
   由于长期操劳,积劳成疾,1945年11月16日,左南屏不幸病逝,享年63岁。为深切缅怀左南屏对抗战的功勋,鄂豫边区和安应县民主政府代表、驻军和地方部队、当地群众在赵家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大会由安应县长李雨膏主持,中原局、中原军区首长李先念、许子威等赠送挽联,到会群众10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由李先念主席亲自撰写序言的《中原英烈》还将左南屏的事迹收入第一辑,以永远怀念这位卓越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
   (责任编辑 徐君华)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维克多·雨果说过:“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在75年前那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改变亡国灭种的历史命运,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甘洒热血沃中华,一抔热血一抔魂,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
期刊
盱眙县政协举办“新四军铁军精神与政协统战理论”主题征文  特约信息员卞龙报道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化学习党史活动,深入挖掘铁军精神与新时代政协统战理论的内在联系,盱眙县政协拟举办“新四军铁军精神与政协统战理论”学术研讨会。征稿时间从2021年3月10日至2021年5月20日止。作品以论文为主,字数在8000字以内;须为原创,引用资料注明来源;严禁抄袭。  此次活动由盱眙县政协办公室和黄花
期刊
何文雄、陈曙光报道:2021年2月21日夜里10点多钟,家住江苏省滨海县航运公司职工宿舍区里正准备休息的邵宏领,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的哭喊声。“不好,外面发生什么事了,我要去看看!”有着当兵经历的邵宏领边说边往屋外跑去,追寻着嘈杂声来到坎东大桥东桥头底下,只听几个人大声呼喊:“有人掉河里了,快救人哪!”借着路灯的照射,邵宏领看到大桥下的河面上漂浮着一个人,双手扑打水面,大声呼喊:“我活够了,我不想活
期刊
叶楠、王长兴油画《抗日誓师》  一  纵马江淮剑指东,貔貅十万战旗红。  弯弓射日烽烟起,扫尽顽倭盖世功。  二  砥柱中流氣势雄,横刀立马跃江东。  踏平强虏除顽伪,力挽狂澜唱大风。   陈婷筠,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福建省青联委员。著有散文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梦回花间有呢喃》,诗集《眉眼盈盈处》和书法作品集《婷筠嬉墨》等。
期刊
抗战前景德镇有窑150座,年产量近2亿件;抗战爆发后,特别是日本飞机对景德镇直接轰炸以后,仅剩窑33座,年产量只有3000余万件。爱国的景德镇瓷业工人面对日军飞机频繁轰炸,一直坚持生产各种题材的“抗战瓷”。时至今日,抗战瓷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顽强斗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抗战瓷不仅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而且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抗战瓷既是时代的记
期刊
姚振庭,1925年出生,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9年转业,1985年离休,时任盐城市五交化总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11月因病辞世。   周末家中的来电,多半是88316……一看这号码,我们就笑:是孩子的爷爷又召集我们回去开会了。   召集我们回去开会,也算是历史悠久了。   自打我们组建小家庭后,就常被通知回去开会。开
期刊
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人们无不深切怀念长眠在朝鲜国土上的志愿军烈士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新生共和国的安全。在这场抗击美帝侵略的战争中,中朝军队并肩作战,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7万余人,南朝鲜军66.7万余人,其他国家军队2.9万余人,把侵略者赶回到他们发动战争的三八线附近,迫使侵略者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英勇奋战,前仆后继,有36万中华
期刊
被 捕   1932年4月初,南京的街头已经春意盎然,春风吹醒了沉睡的梧桐树,刚刚脱去棉服的人们走出家门享受着午后的春阳。城南一条街上的居民发现五六个陌生人在他们的周围走来走去,东张西望。太阳西沉后,这几个人还没有走开,天色完全黑下来后,这帮人从四处向着一户人家走去。粗暴地敲门后,开门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领头的叫喊着:“李耘生,李耘生。”小姑娘说:“哥哥一直没在家,去汉口了。”来人又问:“
期刊
我的姑父叫王荣光,我们晚辈也以他为“荣光”。因为他是我们家族中出的最大的官,去世前担任过江苏省军区副政委、江苏省军区顾问等职,离职前为正军级。   姑父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的农民家庭。1931年经乡指导员王永华介绍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并由赤卫队加入红军。年仅17岁的姑父身背土枪,走村串户,宣传红军,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得到县委书记方方表扬,又经王卓然同志介绍,于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产党。
期刊
罗有荣在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十旅二十八团政委,长期在盐城战斗生活,对盐城有着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罗有荣历任武汉市公安总队政委、湖北省公安总队政委等职,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7年,罗有荣的子女将父亲在新四军时期记录的一本整风笔记无偿捐赠给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这件革命文物记载了新四军开展整风运动的过程。2016年,笔记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18年底,现居湖北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