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用西部探险来形容精品艺术投资基金最为合适。收益难以预测、几乎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投机客的最爱……这个总规模仅16亿美元左右的特殊投资品种,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最顶级富豪们的介入。
当下,经济增速放缓,传统投资渠道表现欠佳,富豪们积极寻找其他投资标的,艺术品基金成为其候选之一。然而,艺术品投资并非康庄大道。尽管过去有不少成功的艺术品投资,但很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艺术品投资基金仍风险重重。
艺术品投资基金属特种基金,多采用对冲基金架构,其实是用来帮助超高净值投资者,或者说那些汇聚资金的“资金池”买卖艺术精品的。与对冲基金一样,精品艺术投资基金也由专业经理,或专业顾问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发现各类艺术精品的潜在价值并加以套现获取可观的回报。
总部在英国伦敦的精品艺术基金集团(FAFG)是目前艺术基金界的主要玩家之一,系列基金管理资产总额已超5亿美元,旗下基金在过去5年的平均收费前收益近10%。(系列基金的管理费在1%到3%不等,另外,与对冲基金一样,在基金兑现赎回时,收益部分收取20%的报酬。)
其他一些世界级的艺术品基金收益大抵如此,如美国的收藏者基金(The Collectors Fund)自2007年创立以来的年回报约为11.3%。英国的Artemundi Global Fund在2009年创立初始金额为每股500美元,到2014年底的账面资产总额已增值至每股950元,累计回报约为90%。
精品艺术投资基金的拥护者们认为,因无需遵循监管要求,定价机制不透明,市场信息未充分交流,加上专业艺术品价格周期性波动,都是资本大鳄们的套利机会。
另类投资方式:出租+出售
事实上,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雏形出现于1970年代,英国铁路退休金计划率先按照共同基金模式投资艺术品,其设计用于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但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该项尝试以失败告终。接下来的一波热潮出现在1990年代,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重新界定了多元化投资的范围,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会重新将一小部分资产投入到艺术品投资领域,并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不过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者认识到了艺术品投资实质上同另类投资的收益相近。随着另类投资的快速发展,单纯关注艺术品领域的投资反而不再盛行。
眼下的第三次艺术品投资基金热潮,更大程度上是让少数富豪利用私募股权基金的架构,在规避税务影响的情况下建立可观的艺术品收藏系列。有些艺术品基金则是由拍卖行的前高管们牵头组建,利用其在业内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艺术品鉴定经验,从而绕开高昂的拍卖行交易成本。这也是目前这轮艺术品投资基金热潮的一大趋势。
此类基金的基础资产包括画作、雕塑、摄影作品、视频电影,甚至是超现代的印刷品。有些基金还会关注特定时期、特定风格,或是特定材质的艺术品。艺术品基金的经理们同样必须时刻追踪市场趋势并加以分析,他们需要同各大拍卖行、博物馆和画廊保持密切联系,因为艺术品基金经理的工作,就是要确定哪些艺术品的价格正走向峰值,可以带来最大的获利。
精品艺术基金集团首席执行官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Hoffman)表示,他的经营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低买高卖。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为霍夫曼提供了绝佳的收购良机。就像有藏家在2003年拍卖会上对于520万美元的成交价并未动心,但到2009年底,为了筹集现金,只以75万美元的价格便放弃了此幅心爱之作。
此外,艺术品本身最为明显特征就是观赏性,这同样也能带来收益。与普通藏家购入艺术精品只供个人欣赏不同,艺术品投资基金大多选择把购入的艺术品出租给博物馆或画廊用以公开展示。有些基金还允许投资者将这些基础资产借回家点缀居所或办公室,这些基金也慢慢演变出新的功能,成为那些亿万富翁新的社交俱乐部。
也就是说艺术品投资可以和房地产投资一样,在购入等待资产增值的同时,还能从租金收入中获得固定收益,提升整体投资回报。
根据基金设计要求,这类艺术基金往往只接受少量“合格投资者”(超高净值投资者)的加入,这也就保证了艺术基金无需像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或是共同基金那样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要求。精品艺术基金集团的最低投资要求在50万到100万美元,每家基金的投资者人数都控制在30到40人之间。
“选择性偏好”从何而来?
霍夫曼经常警告投资者,艺术品市场是“不完美的市场”。一方面通过艺术品商或拍卖行买入或卖出,需支付高额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则完全缺乏“何时或何地可以购买到目标艺术的信息”。想以合适的价格向私人藏家购入艺术品绝非易事,同样的,要在私人交易中套现藏品也存在不小难度。
霍夫曼坦诚,对于大型综合性艺术投资基金,要获得10%到15%的年收益,完全需要凭借“非常好的运气”。对于管理良好的综合投资基金,6%到8%的预期年收益会更为适合。而要获得双位数的回报,一定会涉及更高的风险。
卢森堡大学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也再度提醒投资者注意艺术投资的固有风险。该大学根据汇总了全球拍卖价格数据的布劳恩艺术品销售指数(Blouin Art Sales Index,简称BASI)进行分析,从1960到2013年间,艺术品的实际平均年回报仅有6.3%,远低于通常概念中10%的年收益。
不过,该份报告根据所谓“选择性偏好”对艺术投资回报进行了调整。选择性偏好是指在布劳恩指数中,有些艺术品已经多次出现在各大拍卖市场,有多次交易记录,价格节节攀升。而在同时期,其他更多同类艺术品交易频率则低很多,甚至从未进行交易。投资者会以价格已经高于平均水平的市场常客作为衡量标准,这就造成理论收益同实际收益间的差异。 尽管这种调整收益的基础理论还待商榷,但也提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持有实体艺术品需要支付不低的成本,包括高昂的保险费、保管费用等。同时,各种意外状况造成的艺术品损坏、失窃,甚至买入假冒仿品等,都会影响到投资收益。
另一方面来看,艺术投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发掘艺术品的潜在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捡漏”。无疑,这种投机性魅力远超过简单的保值增值目的。有些艺术品基金的策略就是收集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期待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来带动作品价格的大幅攀升。然而艺术新星最终成名的几率,同初创高科技企业最终成为“独角兽”的概率相差无几。
由此也就不难得出结论,艺术品基金本身就充满了投机意味,难以用于抵御通胀目的。准备涉足其中的投资者一定要认清其中的高风险性,这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而更适合超高净值人群,或是机构投资者。
下一个风口在中国
基础资产已大幅增值的国际艺术基金,仍在不断丰富藏品的多样性,特别是增加中国、中东及拉美的艺术品。原因很简单,一旦中国经济重新趋稳,迈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国艺术品势必再次进入上升通道,甚至带领全球艺术品市场重回牛市。
不过,寻求投资多元化,着力资产全球化配置的富豪们也需要了解,一旦股市出现大幅上扬,艺术品投资,或者是艺术品投资基金是否会带来相应的增值回报。
目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遭受经济增长放缓,欧洲、日本迟迟无法走出停滞泥潭,这些无疑为艺术品投资领域蒙上阴影,同时也降低了潜在投资者进入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意愿。
然而,如果把投资视野拉长,回顾过去60年,即自二战以来的市场行情,就能发现,艺术品市场的波动,相比股市,与经济状况的关联性要低很多。就拿2008年美国次贷泡沫破灭之后的大衰退时期为例,到2009年股市最低点时,道琼斯指数几近腰斩,而艺术品指数只是“明显下滑”而已。2008年艺术指数只是走平,基本没有下跌。
尽管艺术品价格同样也有周期性的波动,但这种周期性更多体现在一轮上扬之后转入平台期,等待下次上涨,而不是像股市那样大幅下跌调整。投资者都知道,相对较低的波动性意味着长期持有的风险也会较低。
因此,通常选择艺术品投资基金需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这部分资金至少会锁定3到5年无法套现。根据基金经理的决策,往往会等5到7年才能拿回所有的本金及收益。
当下,经济增速放缓,传统投资渠道表现欠佳,富豪们积极寻找其他投资标的,艺术品基金成为其候选之一。然而,艺术品投资并非康庄大道。尽管过去有不少成功的艺术品投资,但很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艺术品投资基金仍风险重重。
艺术品投资基金属特种基金,多采用对冲基金架构,其实是用来帮助超高净值投资者,或者说那些汇聚资金的“资金池”买卖艺术精品的。与对冲基金一样,精品艺术投资基金也由专业经理,或专业顾问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发现各类艺术精品的潜在价值并加以套现获取可观的回报。
总部在英国伦敦的精品艺术基金集团(FAFG)是目前艺术基金界的主要玩家之一,系列基金管理资产总额已超5亿美元,旗下基金在过去5年的平均收费前收益近10%。(系列基金的管理费在1%到3%不等,另外,与对冲基金一样,在基金兑现赎回时,收益部分收取20%的报酬。)
其他一些世界级的艺术品基金收益大抵如此,如美国的收藏者基金(The Collectors Fund)自2007年创立以来的年回报约为11.3%。英国的Artemundi Global Fund在2009年创立初始金额为每股500美元,到2014年底的账面资产总额已增值至每股950元,累计回报约为90%。
精品艺术投资基金的拥护者们认为,因无需遵循监管要求,定价机制不透明,市场信息未充分交流,加上专业艺术品价格周期性波动,都是资本大鳄们的套利机会。
另类投资方式:出租+出售
事实上,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雏形出现于1970年代,英国铁路退休金计划率先按照共同基金模式投资艺术品,其设计用于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但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该项尝试以失败告终。接下来的一波热潮出现在1990年代,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重新界定了多元化投资的范围,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会重新将一小部分资产投入到艺术品投资领域,并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不过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者认识到了艺术品投资实质上同另类投资的收益相近。随着另类投资的快速发展,单纯关注艺术品领域的投资反而不再盛行。
眼下的第三次艺术品投资基金热潮,更大程度上是让少数富豪利用私募股权基金的架构,在规避税务影响的情况下建立可观的艺术品收藏系列。有些艺术品基金则是由拍卖行的前高管们牵头组建,利用其在业内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艺术品鉴定经验,从而绕开高昂的拍卖行交易成本。这也是目前这轮艺术品投资基金热潮的一大趋势。
此类基金的基础资产包括画作、雕塑、摄影作品、视频电影,甚至是超现代的印刷品。有些基金还会关注特定时期、特定风格,或是特定材质的艺术品。艺术品基金的经理们同样必须时刻追踪市场趋势并加以分析,他们需要同各大拍卖行、博物馆和画廊保持密切联系,因为艺术品基金经理的工作,就是要确定哪些艺术品的价格正走向峰值,可以带来最大的获利。
精品艺术基金集团首席执行官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Hoffman)表示,他的经营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低买高卖。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为霍夫曼提供了绝佳的收购良机。就像有藏家在2003年拍卖会上对于520万美元的成交价并未动心,但到2009年底,为了筹集现金,只以75万美元的价格便放弃了此幅心爱之作。
此外,艺术品本身最为明显特征就是观赏性,这同样也能带来收益。与普通藏家购入艺术精品只供个人欣赏不同,艺术品投资基金大多选择把购入的艺术品出租给博物馆或画廊用以公开展示。有些基金还允许投资者将这些基础资产借回家点缀居所或办公室,这些基金也慢慢演变出新的功能,成为那些亿万富翁新的社交俱乐部。
也就是说艺术品投资可以和房地产投资一样,在购入等待资产增值的同时,还能从租金收入中获得固定收益,提升整体投资回报。
根据基金设计要求,这类艺术基金往往只接受少量“合格投资者”(超高净值投资者)的加入,这也就保证了艺术基金无需像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或是共同基金那样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要求。精品艺术基金集团的最低投资要求在50万到100万美元,每家基金的投资者人数都控制在30到40人之间。
“选择性偏好”从何而来?
霍夫曼经常警告投资者,艺术品市场是“不完美的市场”。一方面通过艺术品商或拍卖行买入或卖出,需支付高额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则完全缺乏“何时或何地可以购买到目标艺术的信息”。想以合适的价格向私人藏家购入艺术品绝非易事,同样的,要在私人交易中套现藏品也存在不小难度。
霍夫曼坦诚,对于大型综合性艺术投资基金,要获得10%到15%的年收益,完全需要凭借“非常好的运气”。对于管理良好的综合投资基金,6%到8%的预期年收益会更为适合。而要获得双位数的回报,一定会涉及更高的风险。
卢森堡大学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也再度提醒投资者注意艺术投资的固有风险。该大学根据汇总了全球拍卖价格数据的布劳恩艺术品销售指数(Blouin Art Sales Index,简称BASI)进行分析,从1960到2013年间,艺术品的实际平均年回报仅有6.3%,远低于通常概念中10%的年收益。
不过,该份报告根据所谓“选择性偏好”对艺术投资回报进行了调整。选择性偏好是指在布劳恩指数中,有些艺术品已经多次出现在各大拍卖市场,有多次交易记录,价格节节攀升。而在同时期,其他更多同类艺术品交易频率则低很多,甚至从未进行交易。投资者会以价格已经高于平均水平的市场常客作为衡量标准,这就造成理论收益同实际收益间的差异。 尽管这种调整收益的基础理论还待商榷,但也提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持有实体艺术品需要支付不低的成本,包括高昂的保险费、保管费用等。同时,各种意外状况造成的艺术品损坏、失窃,甚至买入假冒仿品等,都会影响到投资收益。
另一方面来看,艺术投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发掘艺术品的潜在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捡漏”。无疑,这种投机性魅力远超过简单的保值增值目的。有些艺术品基金的策略就是收集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期待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来带动作品价格的大幅攀升。然而艺术新星最终成名的几率,同初创高科技企业最终成为“独角兽”的概率相差无几。
由此也就不难得出结论,艺术品基金本身就充满了投机意味,难以用于抵御通胀目的。准备涉足其中的投资者一定要认清其中的高风险性,这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而更适合超高净值人群,或是机构投资者。
下一个风口在中国
基础资产已大幅增值的国际艺术基金,仍在不断丰富藏品的多样性,特别是增加中国、中东及拉美的艺术品。原因很简单,一旦中国经济重新趋稳,迈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国艺术品势必再次进入上升通道,甚至带领全球艺术品市场重回牛市。
不过,寻求投资多元化,着力资产全球化配置的富豪们也需要了解,一旦股市出现大幅上扬,艺术品投资,或者是艺术品投资基金是否会带来相应的增值回报。
目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遭受经济增长放缓,欧洲、日本迟迟无法走出停滞泥潭,这些无疑为艺术品投资领域蒙上阴影,同时也降低了潜在投资者进入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意愿。
然而,如果把投资视野拉长,回顾过去60年,即自二战以来的市场行情,就能发现,艺术品市场的波动,相比股市,与经济状况的关联性要低很多。就拿2008年美国次贷泡沫破灭之后的大衰退时期为例,到2009年股市最低点时,道琼斯指数几近腰斩,而艺术品指数只是“明显下滑”而已。2008年艺术指数只是走平,基本没有下跌。
尽管艺术品价格同样也有周期性的波动,但这种周期性更多体现在一轮上扬之后转入平台期,等待下次上涨,而不是像股市那样大幅下跌调整。投资者都知道,相对较低的波动性意味着长期持有的风险也会较低。
因此,通常选择艺术品投资基金需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这部分资金至少会锁定3到5年无法套现。根据基金经理的决策,往往会等5到7年才能拿回所有的本金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