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中国意大利年,中国和意大利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达·芬奇是深受中意两国人民敬佩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画早已被中国公众所熟悉,然而,达·芬奇作为一位特别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科学家,却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经过3年的筹备,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等单位的积极协调、推动下,首都公众期待已久的“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达·芬奇科技展,于5月20日~7月31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
该展是2006年北京科技周标致性活动之一,也是2006年中国意大利年系列活动之一,受到了中意双方政府的共同支持。
该展饱含欧洲经典博物馆风格的设计理念,展品设计制作精良,几年前,曾经在美国、日本展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该展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锡耶纳地区的工程师们以及莱昂纳多·达·芬奇。
展览的一大看点便是整列栩栩如生的由大幅丝网印刷品构成的15世纪主要艺术家兼工程师们创作的“机器绘像”长廊。此外,还采用了顶尖的多媒体应用程序把这些静止的画面制作成动画,让非专业的观众也能理解这些机器的工作原理。
另一个看点是约30件由达·芬奇及其他当时艺术家兼工程师们所制作或设计的著名机器的大型实用模型。这些模型是用与文艺复兴时期工程师所使用的相同的材料和技术制作而成。
这次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的59件展品,占地面积逾800平方米,其中有34件展品为达·芬奇手稿,这些展品将带领公众从另外一个视角认识达·芬奇,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达·芬奇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相信该展览能够跨越地域空间、穿过时光流水,引领公众去领略500多年前达·芬奇对科学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创造理念,享受科学文化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从而在公众中树立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该展览的成功举办,也是我国在探索科普活动国际化运作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迈出的成功地一步。
经过3年的筹备,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等单位的积极协调、推动下,首都公众期待已久的“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达·芬奇科技展,于5月20日~7月31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
该展是2006年北京科技周标致性活动之一,也是2006年中国意大利年系列活动之一,受到了中意双方政府的共同支持。
该展饱含欧洲经典博物馆风格的设计理念,展品设计制作精良,几年前,曾经在美国、日本展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该展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锡耶纳地区的工程师们以及莱昂纳多·达·芬奇。
展览的一大看点便是整列栩栩如生的由大幅丝网印刷品构成的15世纪主要艺术家兼工程师们创作的“机器绘像”长廊。此外,还采用了顶尖的多媒体应用程序把这些静止的画面制作成动画,让非专业的观众也能理解这些机器的工作原理。
另一个看点是约30件由达·芬奇及其他当时艺术家兼工程师们所制作或设计的著名机器的大型实用模型。这些模型是用与文艺复兴时期工程师所使用的相同的材料和技术制作而成。
这次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的59件展品,占地面积逾800平方米,其中有34件展品为达·芬奇手稿,这些展品将带领公众从另外一个视角认识达·芬奇,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达·芬奇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相信该展览能够跨越地域空间、穿过时光流水,引领公众去领略500多年前达·芬奇对科学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创造理念,享受科学文化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从而在公众中树立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该展览的成功举办,也是我国在探索科普活动国际化运作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迈出的成功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