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科技展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中国意大利年,中国和意大利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达·芬奇是深受中意两国人民敬佩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画早已被中国公众所熟悉,然而,达·芬奇作为一位特别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科学家,却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经过3年的筹备,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等单位的积极协调、推动下,首都公众期待已久的“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达·芬奇科技展,于5月20日~7月31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
  该展是2006年北京科技周标致性活动之一,也是2006年中国意大利年系列活动之一,受到了中意双方政府的共同支持。
  该展饱含欧洲经典博物馆风格的设计理念,展品设计制作精良,几年前,曾经在美国、日本展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该展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锡耶纳地区的工程师们以及莱昂纳多·达·芬奇。
  展览的一大看点便是整列栩栩如生的由大幅丝网印刷品构成的15世纪主要艺术家兼工程师们创作的“机器绘像”长廊。此外,还采用了顶尖的多媒体应用程序把这些静止的画面制作成动画,让非专业的观众也能理解这些机器的工作原理。
  另一个看点是约30件由达·芬奇及其他当时艺术家兼工程师们所制作或设计的著名机器的大型实用模型。这些模型是用与文艺复兴时期工程师所使用的相同的材料和技术制作而成。
  这次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的59件展品,占地面积逾800平方米,其中有34件展品为达·芬奇手稿,这些展品将带领公众从另外一个视角认识达·芬奇,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达·芬奇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相信该展览能够跨越地域空间、穿过时光流水,引领公众去领略500多年前达·芬奇对科学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创造理念,享受科学文化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从而在公众中树立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该展览的成功举办,也是我国在探索科普活动国际化运作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迈出的成功地一步。
其他文献
打顶留叶是烟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打顶时期留叶数不同,对植株养分的分配供给状况有不同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前人关于留叶数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田间试验分别于2003—2004年度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和2004—2005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高产大田进行。辛集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强筋小麦白硬冬2号,探讨了中等地力水平上,不同
城市与建筑一直是人类全生态环境的科学与艺术.在21世纪前,我国建筑学观念就已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建筑应进一步生态化、绿色化.绿色生态建筑的诞生,是对自然环境的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间或一个群体
奢侈品电商平台对banner设计的要求,与美学原理的对应关系,好的banner设计遵循美学原理,结合奢侈品定位,会带来更多的流量和视觉的享受。
为了探讨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金优253为试验材料,于2006年晚季和2007年早季分别进行根箱栽培试验。试验设置免耕栽培、常耕栽培、分根栽培三个处理,在拔节期、灌浆期分别取样测定根系生长量及其SOD、POD、CAT等酶的活性及MDA含量,同步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成熟期测定产量。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水稻各生育期的生物
《借东风》是马连良的杰作之一,也是他的[二黄]代表剧目。为了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他对这出戏不断锤炼、反复加工,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获得了观众广泛的认可,使这出戏换发
新常态背景下,木偶剧《嫦娥奔月》中,单纯而又有高度提炼的剧情,把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悔恨与无奈,展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体现了淋漓尽致的画面.《嫦娥奔月》形式活泼
舞蹈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观者从舞台接收到的信息,不仅取自动作,而且还包括调度、音乐、服装、舞美、灯光等共同合成的一个"象",从而产生了"意"。舞蹈欣赏者根据所见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