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上海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凶手用当时罕见的电击方式抢劫并杀害了同屋旅客,一连作下4起大案、背负3条人命后消失在茫茫人海。31年来,上海刑警始终没有放弃过追凶,最终在科技加合作的新侦查模式下,成功地将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12年4月18日,对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工程师刘志雄来说,是一个幸运日。刘志雄22年前从警校毕业到现在干的工作就是痕检。他成天花心思琢磨那些扑朔迷离的斗、箕、点、眼、沟,在指间寻找特征点,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指尖虽小,却大有乾坤。刚入行时,师父教育他“干这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如今,虽然清贫谈不上了,但寂寞是不可避免的。试想,成天面对一个个枯燥的指纹,一直看到腰酸肩疼,能不单调寂寞吗?
可是,这样的寂寞有时却是破案的前奏。刘志雄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通过指纹比对抓到杀人凶手的经历。1998年底,上海杨浦区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在家中遇害。3个月后,上海嘉定一位年仅14岁的小女孩在家中遇害,作案手法如出一辙。一对妇孺的接连被害让刘志雄愤怒至极,他憋足了劲儿想通过痕迹找到凶手。但努力了近一年,却没有任何发现。2000年,上海警方的指纹库从当初的50万份升级到200万份,刘志雄迫不及待地再次进行比对。凶手终于出现了,那一刻,他激动不已,因为两位死者终于可以安息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日子总是在刘志雄面前不经意地重复,面对电脑标注、分析、比对、反馈……刘志雄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从容不迫。可是,2012年4月18日,当他打开指纹比对界面,看到这枚似曾相识的指纹时,还是忍不住激动万分。这枚指纹早已刀削斧刻般印在了刘志雄的脑海里,它属于31年前的一桩命案。
刘志雄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四案”侦破。2004年4月26日晚,上海刑警通过指纹比对,成功锁定了1985年连续作下4起入室抢劫杀人案、致3死4傷的元凶顾满保,将这个隐匿了19年的杀人恶魔从茫茫人海中揪了出来。难道这个纪录又要被刷新?刘志雄再一次进行了细致的人工比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志雄还请来几位痕检专家“集体会诊”。没错,就是它!这枚1981年上海静安电击杀人案现场遗留的指纹,与一个名叫艾红光的人指纹一模一样。1983年,艾红光因抢劫罪锒铛入狱,留下了自己的犯罪记录。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系统自动比对吗?其实不然,从纸质时代每月只能比对600多份指纹,发展到如今网络时代的月均几万份,这如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是比对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即使科技再发达,它也绝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只会列出一系列相似的指纹,帮助缩小痕检范围。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睛和执著来揭晓答案。
在海量的比对中,有时候心理上的枯燥、憋闷比生理上的疼痛还让人难忍。其实,需要人工进一步比对的指纹长得都很相似,因此,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漏掉属于犯罪嫌疑人的那一枚指纹。那么,这个艾红光到底是不是31年前的凶手呢?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馆内,服务员正卖力地打扫着房间。当他来到地下室42号房间时,发现睡在3号床上的客人有些奇怪:两天来,这个客人都是盖着被子一动不动。什么样的人会保持同一种睡姿不变呢?他好奇地凑近瞧了瞧,顿时惊得魂飞魄散。客人的嘴角边赫然有血迹,气息全无。
不得了了,出人命了!服务员惊慌失措地报了警。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静安公安分局的刑警们接报后迅速赶到旅馆,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地毯式的勘查。
死者小李,男,28岁,青岛某假肢配件厂采购员,8月8日到上海出差入住该旅馆,遇害后,身上的200多元现金和一块瑞士罗爱斯全钢手表不翼而飞。就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200多元不是个小数目。至于手表,更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死者身上有十几处淡黄褐色的烧灼痕迹,集中在头颈、后背等部位。经李延吉、冯汉辉等法医尸检后,确认这些都是电击烧灼后留下的伤痕,死者是被人电击胸、背、面、颈等部位休克身亡的。
侦查员们无一不对这一罕见的杀人方式感到惊讶。这是上海市第一起电击杀人案,以前从未发生过类似案件,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
案发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负责人端木宏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特别看重现场勘查环节,告诫年轻的侦查员:“现场获取的证据,三五年甚至是十年都不会变。拿不到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承认了也没有说服力。”
刑技人员在现场勘查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细致的勘查,他们在离地面两米高的通风管道内发现了几根用黑胶布缠在一起的电线,并采集到4枚不太完整的指纹,管道里还有一个红色女式头箍,头箍两端焊有两个用来通电的金属物体,另有一把21厘米长的西瓜刀。蹊跷的是,小李的同屋住客“李义清”在案发后就没了踪影,甚至连账都没有结清。据查,这个“李义清”30多岁,中等身材,一周前就住进了建华旅馆。
毫无疑问,这个“李义清”身上疑点重重。当时我国尚没有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住旅店凭的是单位介绍信,有时还得和陌生人同居一室。“李义清”当时使用的是吉林省双阳镇中医院的介绍信。
时年46岁的静安刑警王学仁是专案组成员之一,为了追查“李义清”的真实身份,他和同事们踏上北上的列车,花了45天的时间遍访东北三省。可最后发现,当地根本就没有这家中医院,更不要提“李义清”这个人了。伪造的介绍信、虚构的工作单位、假冒的身份,再加上案发后突然消失,“李义清”被上海警方列为头号嫌疑人。由于42号房间的通风口位于走廊靠近房顶的角落,平时不会有人碰到,只有凶手在藏匿工具时才有可能触碰到这里,因此,那4枚采集到的指纹就显得愈加珍贵,成为了专案组最有价值的证据和线索。 老端木一声令下:对上海留存的40多万份指纹进行人工比对,一份不漏!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要对这几十万份指纹进行人工比对,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可是,为了早日抓到凶手,上海刑警不惜一切代价。可惜的是,虽然痕检把所有指纹都“滚”了一遍,还是没能从中找到那几枚指纹的“主人”。
就在上海刑警全力追凶时,1981年8月26日,公安部电告上海,浙江嘉善县一家旅社发生类似案件。所幸被害人老冯及时惊醒,奋力反抗,方才逃过一劫。歹徒见势不妙,翻墙跳入河中逃走。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学仁等人迅速赶往嘉善县了解情况。老冯惊魂未定地回忆起那惊魂的一幕。
那一年,老冯52岁,是上虞县一家农机厂的供销采购员。25日下午,他住进了嘉善县魏塘镇旅社。深夜11点左右,酣睡中的老冯突然感觉头部发麻,睁眼一看,面前竟然站着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根花花绿绿的线在碰他。
“谁?你要干什么?”老冯一声大喝,手下意识一甩,把电线甩掉了。那个家伙还想从地上捡起电线继续电他,幸好旅社的服务员听到动静跑了过来,那家伙见势不妙,拔腿就跑。老馮追了出去,但对方年轻力壮,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事后,老冯到医院作了检查,好在身体没有大碍。
老冯进一步回忆说,凶手极有可能就是与他同住的那个人,迷糊中他只知道那人是个男的,面容特征没看清,他记得此人进出很晚,夜里躲在帐子里不吭声。另据旅社服务员回忆,这个歹徒的身高、口音、体型都和入住上海建华旅馆的“李义清”非常相似。随后,凶手继续在外疯狂作案。
1981年9月11日夜晚,江西省上饶市上饶饭店303房间住客小俞在房间里被人杀害,被劫走两百余元现金和一块上海牌手表。调查表明,其同屋住客“陈志伟”有重大嫌疑。此前一晚,同房间的3个人曾一道去看过戏。凶手作案后,还写来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上饶饭店303房,俞、魏二同志收”。信里写道:“魏、俞二位:我无法救你们,我和我全家的命都在他们手里,今夜他们放了我,不知你们能不能平安……”信里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根本就是想借此搅乱侦查视线。同屋的另一名住客小魏提供了该男子清晰的体貌特征。该男子还随身带有一个小包,侦查员一问款式、颜色,竟和上海被害人小李丢失的那个一模一样。
1981年9月25日凌晨,江西省九江市工农旅社303房间也发生了一起电击杀人抢劫案。被害人系浙江绍兴一服装厂采购员,随身携带的200多元现金及大量衣裤样品被洗劫一空。案发后,当地侦查员专程来沪商研案情并收集证据资料,后从工农旅社找出嫌疑人亲笔填写的旅客登记单,叫“李明春”。
经上海市公安局和公安部三局笔迹鉴定,填写上海建华旅馆“李义清”、江西上饶饭店“陈志伟”、九江工农旅社“李明春”等6张旅客登记单的为同一人。作案手法一致,嫌疑人特征一致,作案目的相同,这几起案件可并案侦查。
短短一个多月,这一系列电击抢劫杀人案造成三死一伤,凶手在各地疯狂作案,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全。公安部火速发出协查通报,并在上海召开有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参加的破案协作会议,共同研讨破案方向。同年10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印发了1.2万份协查通报,发往苏、浙、赣等地的派出所、旅社和招待所。
可惜的是,受当时条件所限,案情侦查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狡猾的凶手似乎就此藏匿起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竟成了一桩悬案。
1981年的夏天,32岁的他已经结婚8年,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以前他当过兵,学过机械知识,退伍后在老家的农机站维修拖拉机,一个月能拿到70元钱。但他觉得,对一大家子人来说,这点儿钱仅够养家糊口,他做梦都想发大财。
怎样才能发财呢?有段时间,他接触到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这些人本事大得很,有办法搞到钱。在他心中只要能搞到钱,哪怕走的是歪门邪道也是好样的。为了能够吃香的喝辣的,他的心思渐渐活泛起来。
有一天,他看到村里有人在河里电鱼。他眼睛一亮,心想,如果我拿这个办法来搞点儿钱呢?罪恶的念头在他心里开始慢慢滋生。
20世纪80年代,当时要出趟门真是不容易,住店除了要单位介绍信外,还要出示当天的车票。不过这难不倒脑子活络的他,他找那帮酒肉朋友帮忙,搞来几张来路不明的介绍信,再去平时常去的小饭店换些全国粮票,便一个人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大上海。
但是,当他真正站在上海街头时,却一下子蒙了。满大街都是行色匆匆的人,他们说的上海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他感到头晕胸闷。
稀里糊涂间,他掏出一张假介绍信,住进了静安区的一家小旅馆。住店期间,他从附近的五金店买来电线、胶带、小刀、塑料棒等物品,自己做了个电击器。长期搞修理的他动手能力还是蛮强的。
安顿好后,他开始暗中观察身边的人,并且把目标锁定在住旅店的客人身上。道理很简单,出门在外,总得带点儿钱吧。过了几天,正当他身上的钱和粮票用得差不多的时候,从青岛来的采购员小李住进了自己的房间。说实话,小李是个很友善的人,但他一看,小李衣着体面,手腕上还戴着一块明晃晃的手表,不禁动起了坏心思。
左思右想后,他决定当夜动手。夜里,趁小李熟睡后,他用颤抖的手将自己做的电击器连上照明电源,朝小李的太阳穴上方狠狠摁了下去。小李抽动了一下,他吓了一跳,差点儿要叫出声来。好在小李很快没了知觉。他又用电线碰了碰小李的其他部位,小李没再动弹。
他手忙脚乱地拿走了早已看中的手表和钢笔,又摸出小李口袋里的几十张票子,爬上凳子将手边的东西塞进房顶的通风管道。接着他连房都不敢退,便急匆匆地逃跑了。后来,手表被他卖了100元,钢笔用了一阵不知丢哪儿了。
逃亡途中,他又住进了嘉善县魏塘镇的一家旅店,想要再搞一笔。不想当晚动手时,对方被惊醒了。混乱中,他跳窗逃跑,慌乱中翻过围墙,没想到墙后是一条河,幸好最深处才刚刚齐腰,他不管不顾了过去,终于顺利逃脱。他扒下湿透的衣服拧干躲了一夜,随后沿着铁道线一直走到上海金山,再坐火车回到江西。后来他又在上饶、九江两地用同样的方式行凶抢劫。
每次他都是心急火燎的,劫完就跑。1981年那个夏天,对他来说是黑色的,毕竟有好几条人命背着啊。他觉得有点儿沉重了。
此后几十年间,老一辈刑警退休,新一代侦查员接班,但不管是哪一代上海刑警,都没有放弃过追凶的重任。还死者公道,让生者释怀,是所有刑警共同的心愿。
案发后的10年间,王学仁和同事们不止一次地接到外地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好消息”,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侦查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次又一次地被挑战。
1983年,王学仁调离了静安的工作岗位。临行前,他把厚厚一沓卷宗、几大本案件记录交给同事,叮嘱说:“案子破没破都要跟我说一声。”1991年,王学仁赴京开会,还特意打听案件的进展。无奈还是没有结果,最终,他带着遗憾退休了。
此后,每次组织大规模破案会战时,上海公安刑侦战线的领导们都会把这起积案拿出来“敲打敲打”,看看能不能有新的突破;在老刑警给新入行的侦查员介绍历史积案时,也每每要提到此案。
科技加合作的新模式让此案有了转机。2012年4月18日,指纹比对成功,上海市公安局领导高度重视。次日,市局刑侦总队一支队即与静安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强强联手,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
参与侦办此案的一支队是一支声名显赫的铁军,2012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特别能战斗刑侦队”称号,主要负责指导上海全市各分县局侦破各类重大暴力刑事案件,特别是影响恶劣的凶杀案。
静安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也是声名在外,不久前曾破获过10年前、16年前的两起凶案。
直面此案,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久远。时间的长河卷走了真相,把罪恶隐藏在深深的河底。毕竟,距离那个黑色的日子已经过去31年,早已经物是人非……
为了及时找到第一手原始材料,静安刑警钻进了档案库房,翻开那些泛黄的纸张,里面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当时的侦查情况,年轻人无不为刑侦前辈们的认真所感动。
同时,专案组还想方设法找到了当年参与办案的王学仁。王老一听说静安案件有了新线索,激动得从椅子上跳起来,亲笔写下一份非常翔实的情况说明,为侦查员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细节,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老一辈侦查员的执著和认真着实令人敬佩。
侦查员们顺藤摸瓜,根据前科人员艾红光这一线索,查到他今年63岁,户籍在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白露镇。从年龄上来说,和当年的作案年龄能对上。可是,这个艾红光和当年行凶的“李义清”等人是同一个人吗?谁也不知道。要想查明真相,就必须尽快找到艾红光。
4月19日下午,万宗来、李臣与静安刑侦支队刑二队队长姜东强等人一同驱车赶往鹰潭。
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鹰潭后,顾不上休息,连夜请来当地民警介绍情况,开展暗中走访。由于艾红光户籍所在的村庄情况比较复杂,为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只能另辟蹊径,辗转找到在外地的村里人来打听情况,确认了村里确有“艾红光”其人,不过目前他不在白露镇,正在外面打工。再通过侧面了解,得知艾红光正在南昌与抚州交界的衙前镇电力工地打工,干的是为電线塔基打桩的活儿。
4月21日,一路追到衙前镇的侦查员却扑了个空,衙前镇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工地。此时,又有一条新线索浮出水面:艾红光可能在东乡县与进贤县交界的高铁建设工地打工。不管是真是假,都得到现场去甄别。侦查员们不愿放过任何线索,哪怕是模棱两可的线索。
大家的心思都挂在这个艾红光身上,一天不见到人,心就安定不下来。尽管人海茫茫,但万宗来等刑警心里总有种感觉,那就是——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那个黑色的夏天,他逃回老家后,继续混日子,把罪恶深深地藏了起来。也许,他天真地以为,在记忆里挖个坑就能把罪恶给填埋了,而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时常从梦中惊醒。面对妻子关切的询问,他却说不出话来。
1983年,他在农机站结交了一个朋友,是常常来修拖拉机的小罗。两人趣味相投,很快称兄道弟。有一天,小罗说自己妹妹家的花生被人偷了,他经过调查,查到了“小偷”是谁。在“小偷”那里,他们搜到了74元钱,又顺手拿走了“小偷”的两件毛衣和一条皮带。事成后,他分到14元钱、一件毛衣和一条皮带。
谁知,警察很快就找上门来了。原来,被害人在他们离开后就报了警,他和小罗一同被逮捕,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在狱中,他对两年前做下的命案只字未提。很快,当过兵、有文化、懂修理的他成了犯人组长,由于表现良好,提前出狱。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次抢劫,他的手指指纹被记录在册。
1985年,他出狱回乡,此后彻底改过自新。命运已经给了他一次警告,不会再善意地提醒他第二次。于是,他的生活变得格外单纯,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打工。
他的生活似乎也从此步入稳定和幸福的时期:三个孩子均已成家,两个儿子各有一儿一女。有这么好的太平日子,他自然不会再铤而走险。
其间,他的一个孙子得了淋巴癌,本以为是绝症,不料竟在上海奇迹般治愈。虽然看病欠下了七八万元的债,但生活还是很有奔头的。他在陪孙子看病时,再次踏上上海这片土地。当时他心里很忐忑,多年前的一幕似乎还潜伏在记忆里,时不时跳出来吓唬他,在上海的那几天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过去欠下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他一直担心哪天警察会找上门来,有时觉得特别压抑。为了不去多想,他找最苦最累的活儿干,用忙碌来麻痹自己。
其实,罪恶的种子即便深深地埋下去,也还是会生根发芽……
4月21日夜里,万宗来他们连夜赶到了东乡,可是,了解到的情况却让大家心里一凉。这里有好几个项目部,光工地就有十几处,有上万名工人,而且工人流动频繁,连项目部都拿不出准确的用工名单。更何况,工人们没有集中居住,只是散居在当地村民家里。 为避免打草惊蛇,7名上海刑警和30多名当地刑警分成几组,按照“籍贯鹰潭”和“年龄60岁左右”两个条件悄悄展开调查。
凌晨两点多,万宗来这一组摸到一个工棚,工棚里躺着两个人,他们说本来有几个白露镇过来打工的,后来农忙回家了。
那么,这几个回家的人中有没有艾红光?一时间,万宗来心里涌上万千思虑。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死心地问:“这里有没有鹰潭来的,或者其他工棚有没有鹰潭来的呢?”令人激动的是,这次他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就这样,侦查员一步步打听到了艾红光工作的地点。可是,艾红光工作的工地在荒郊野外,并且人员情况复杂,怎样才能稳稳当当地“拿”下艾红光呢?
案发距今31年,艾红光已经过了这么久的太平日子,戒备之心早已淡化。三条人命在身,如果贸然抓捕,工地旁边就是山崖,难保艾红光不会有什么过激之举……
最终,专案组商议决定:采取一种“举重若轻”的抓捕方式——白天在工地实施秘密抓捕。
4月22日一早,工地上60岁以上的工人被“项目部”挨个叫过来参加访谈。当一个戴着草帽、拎着个塑料茶杯的干瘪老头儿出现在万宗来面前时,万宗来眼睛一亮,他几乎一眼认定,这就是艾红光!虽然万宗来手头只有一张艾红光的陈年旧照,可多年的职业习惯早已让他练就了把犯罪嫌疑人相貌深深刻进脑海的本领。
万宗来冲身边的同伴使了个眼色。艾红光刚走出工地,几个“技术员”就暗中围了上去。被捕后艾红光神情紧张,却始终默不作声。万宗来一看这情形,心里更确定了。
到了县城,侦查员向艾红光表明了身份:“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这句话宛如子弹击中了艾红光的心。
为艾红光捺取指纹后,侦查员把指纹传回上海,进行精细比对。焦急的等待之后,上海方面有消息传来,艾红光右手中指指纹与静安命案现场提取到的指纹认定同一!此时,大家的心才从空中落到了地面,脸上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毕竟此案历时31年,改变了4个家庭的命运,涉及三代上海刑警,每个能抓到凶手的人都是幸运儿。
2012年4月22日,艾红光被押解回上海。上海方面已做足了“功课”:一是寻找到了当年的侦查办案人员和知情群众;二是派人到上饶、九江两地开展调查,收集大量历史证据;三是专门找来了几位讯问经验丰富的刑警参与预审。
在回上海的路上,艾红光目光呆滞,隐隐听到他长吁短叹。进了看守所,姜东强才发现艾红光的眼神又“活”了过来。其实,艾红光一直在盘算,究竟警察知道多少,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开脱。
果然,审讯一开始,艾红光只承认浙江嘉善那起“失手”的案子,他明白,没有人命也就罪不至死,还说自己只在1981年来过上海。其实侦查员也知道这几年艾红光曾三次往返上海。孙子得了癌症,艾红光是抱着自己的孙子赶到上海求诊的。当年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于是,参与讯问的侦查员将这个情况“无意”中透露给了艾红光。
刹那间,艾红光抬头看了看侦查员,眼神里竟流露出一丝害怕。侦查员趁势追击:“你要知道,现在科技的发达程度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31年前的事,我们也已掌握了详细的证据。”
艾红光的心理防线就此崩溃,埋藏了31年的秘密和憋闷终于可以释放了。
5月15日上午,艾红光彻底交代了1981年八九月间作下的四起大案,从心底向警方认输。
破案后,侦查员设法找到了当年四起案件中唯一的幸存者、83岁的冯老伯。听闻案件侦破了,冯老伯点了一支烟,说:“人家都说我运气好,我活到这么大年纪,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天!”
当年侦办此案的静安刑警王学仁也已77岁,听闻案破,他迫不及待地要把喜讯告诉老伴儿:“一个警察一辈子,可能只记住了那么一两起没破的案子。”
为了及时通报消息,一支队刑警徐旭明还专程赶到青岛,辗转找到了小李的家人。小李的弟弟听闻杀害哥哥的凶手终于落网,不禁号啕大哭。当年,小李的妻子已经怀孕8个月,因为丈夫的遇害伤心过度导致流產,新婚才一年多就永远失去了丈夫,到后来不得不改嫁异乡,人生命运就此改变。
面对民警,艾红光说,自从杀了人之后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着,想多做好事来弥补自己以前的罪过,这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心安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本刊责任编辑 吴 俊〕
〔原载《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7年第12期〕
2012年4月18日,对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工程师刘志雄来说,是一个幸运日。刘志雄22年前从警校毕业到现在干的工作就是痕检。他成天花心思琢磨那些扑朔迷离的斗、箕、点、眼、沟,在指间寻找特征点,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指尖虽小,却大有乾坤。刚入行时,师父教育他“干这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如今,虽然清贫谈不上了,但寂寞是不可避免的。试想,成天面对一个个枯燥的指纹,一直看到腰酸肩疼,能不单调寂寞吗?
可是,这样的寂寞有时却是破案的前奏。刘志雄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通过指纹比对抓到杀人凶手的经历。1998年底,上海杨浦区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在家中遇害。3个月后,上海嘉定一位年仅14岁的小女孩在家中遇害,作案手法如出一辙。一对妇孺的接连被害让刘志雄愤怒至极,他憋足了劲儿想通过痕迹找到凶手。但努力了近一年,却没有任何发现。2000年,上海警方的指纹库从当初的50万份升级到200万份,刘志雄迫不及待地再次进行比对。凶手终于出现了,那一刻,他激动不已,因为两位死者终于可以安息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日子总是在刘志雄面前不经意地重复,面对电脑标注、分析、比对、反馈……刘志雄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从容不迫。可是,2012年4月18日,当他打开指纹比对界面,看到这枚似曾相识的指纹时,还是忍不住激动万分。这枚指纹早已刀削斧刻般印在了刘志雄的脑海里,它属于31年前的一桩命案。
刘志雄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四案”侦破。2004年4月26日晚,上海刑警通过指纹比对,成功锁定了1985年连续作下4起入室抢劫杀人案、致3死4傷的元凶顾满保,将这个隐匿了19年的杀人恶魔从茫茫人海中揪了出来。难道这个纪录又要被刷新?刘志雄再一次进行了细致的人工比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志雄还请来几位痕检专家“集体会诊”。没错,就是它!这枚1981年上海静安电击杀人案现场遗留的指纹,与一个名叫艾红光的人指纹一模一样。1983年,艾红光因抢劫罪锒铛入狱,留下了自己的犯罪记录。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系统自动比对吗?其实不然,从纸质时代每月只能比对600多份指纹,发展到如今网络时代的月均几万份,这如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是比对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即使科技再发达,它也绝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只会列出一系列相似的指纹,帮助缩小痕检范围。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睛和执著来揭晓答案。
在海量的比对中,有时候心理上的枯燥、憋闷比生理上的疼痛还让人难忍。其实,需要人工进一步比对的指纹长得都很相似,因此,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漏掉属于犯罪嫌疑人的那一枚指纹。那么,这个艾红光到底是不是31年前的凶手呢?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馆内,服务员正卖力地打扫着房间。当他来到地下室42号房间时,发现睡在3号床上的客人有些奇怪:两天来,这个客人都是盖着被子一动不动。什么样的人会保持同一种睡姿不变呢?他好奇地凑近瞧了瞧,顿时惊得魂飞魄散。客人的嘴角边赫然有血迹,气息全无。
不得了了,出人命了!服务员惊慌失措地报了警。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静安公安分局的刑警们接报后迅速赶到旅馆,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地毯式的勘查。
死者小李,男,28岁,青岛某假肢配件厂采购员,8月8日到上海出差入住该旅馆,遇害后,身上的200多元现金和一块瑞士罗爱斯全钢手表不翼而飞。就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200多元不是个小数目。至于手表,更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死者身上有十几处淡黄褐色的烧灼痕迹,集中在头颈、后背等部位。经李延吉、冯汉辉等法医尸检后,确认这些都是电击烧灼后留下的伤痕,死者是被人电击胸、背、面、颈等部位休克身亡的。
侦查员们无一不对这一罕见的杀人方式感到惊讶。这是上海市第一起电击杀人案,以前从未发生过类似案件,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
案发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负责人端木宏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特别看重现场勘查环节,告诫年轻的侦查员:“现场获取的证据,三五年甚至是十年都不会变。拿不到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承认了也没有说服力。”
刑技人员在现场勘查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细致的勘查,他们在离地面两米高的通风管道内发现了几根用黑胶布缠在一起的电线,并采集到4枚不太完整的指纹,管道里还有一个红色女式头箍,头箍两端焊有两个用来通电的金属物体,另有一把21厘米长的西瓜刀。蹊跷的是,小李的同屋住客“李义清”在案发后就没了踪影,甚至连账都没有结清。据查,这个“李义清”30多岁,中等身材,一周前就住进了建华旅馆。
毫无疑问,这个“李义清”身上疑点重重。当时我国尚没有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住旅店凭的是单位介绍信,有时还得和陌生人同居一室。“李义清”当时使用的是吉林省双阳镇中医院的介绍信。
时年46岁的静安刑警王学仁是专案组成员之一,为了追查“李义清”的真实身份,他和同事们踏上北上的列车,花了45天的时间遍访东北三省。可最后发现,当地根本就没有这家中医院,更不要提“李义清”这个人了。伪造的介绍信、虚构的工作单位、假冒的身份,再加上案发后突然消失,“李义清”被上海警方列为头号嫌疑人。由于42号房间的通风口位于走廊靠近房顶的角落,平时不会有人碰到,只有凶手在藏匿工具时才有可能触碰到这里,因此,那4枚采集到的指纹就显得愈加珍贵,成为了专案组最有价值的证据和线索。 老端木一声令下:对上海留存的40多万份指纹进行人工比对,一份不漏!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要对这几十万份指纹进行人工比对,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可是,为了早日抓到凶手,上海刑警不惜一切代价。可惜的是,虽然痕检把所有指纹都“滚”了一遍,还是没能从中找到那几枚指纹的“主人”。
就在上海刑警全力追凶时,1981年8月26日,公安部电告上海,浙江嘉善县一家旅社发生类似案件。所幸被害人老冯及时惊醒,奋力反抗,方才逃过一劫。歹徒见势不妙,翻墙跳入河中逃走。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学仁等人迅速赶往嘉善县了解情况。老冯惊魂未定地回忆起那惊魂的一幕。
那一年,老冯52岁,是上虞县一家农机厂的供销采购员。25日下午,他住进了嘉善县魏塘镇旅社。深夜11点左右,酣睡中的老冯突然感觉头部发麻,睁眼一看,面前竟然站着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根花花绿绿的线在碰他。
“谁?你要干什么?”老冯一声大喝,手下意识一甩,把电线甩掉了。那个家伙还想从地上捡起电线继续电他,幸好旅社的服务员听到动静跑了过来,那家伙见势不妙,拔腿就跑。老馮追了出去,但对方年轻力壮,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事后,老冯到医院作了检查,好在身体没有大碍。
老冯进一步回忆说,凶手极有可能就是与他同住的那个人,迷糊中他只知道那人是个男的,面容特征没看清,他记得此人进出很晚,夜里躲在帐子里不吭声。另据旅社服务员回忆,这个歹徒的身高、口音、体型都和入住上海建华旅馆的“李义清”非常相似。随后,凶手继续在外疯狂作案。
1981年9月11日夜晚,江西省上饶市上饶饭店303房间住客小俞在房间里被人杀害,被劫走两百余元现金和一块上海牌手表。调查表明,其同屋住客“陈志伟”有重大嫌疑。此前一晚,同房间的3个人曾一道去看过戏。凶手作案后,还写来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上饶饭店303房,俞、魏二同志收”。信里写道:“魏、俞二位:我无法救你们,我和我全家的命都在他们手里,今夜他们放了我,不知你们能不能平安……”信里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根本就是想借此搅乱侦查视线。同屋的另一名住客小魏提供了该男子清晰的体貌特征。该男子还随身带有一个小包,侦查员一问款式、颜色,竟和上海被害人小李丢失的那个一模一样。
1981年9月25日凌晨,江西省九江市工农旅社303房间也发生了一起电击杀人抢劫案。被害人系浙江绍兴一服装厂采购员,随身携带的200多元现金及大量衣裤样品被洗劫一空。案发后,当地侦查员专程来沪商研案情并收集证据资料,后从工农旅社找出嫌疑人亲笔填写的旅客登记单,叫“李明春”。
经上海市公安局和公安部三局笔迹鉴定,填写上海建华旅馆“李义清”、江西上饶饭店“陈志伟”、九江工农旅社“李明春”等6张旅客登记单的为同一人。作案手法一致,嫌疑人特征一致,作案目的相同,这几起案件可并案侦查。
短短一个多月,这一系列电击抢劫杀人案造成三死一伤,凶手在各地疯狂作案,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全。公安部火速发出协查通报,并在上海召开有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参加的破案协作会议,共同研讨破案方向。同年10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印发了1.2万份协查通报,发往苏、浙、赣等地的派出所、旅社和招待所。
可惜的是,受当时条件所限,案情侦查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狡猾的凶手似乎就此藏匿起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竟成了一桩悬案。
1981年的夏天,32岁的他已经结婚8年,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以前他当过兵,学过机械知识,退伍后在老家的农机站维修拖拉机,一个月能拿到70元钱。但他觉得,对一大家子人来说,这点儿钱仅够养家糊口,他做梦都想发大财。
怎样才能发财呢?有段时间,他接触到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这些人本事大得很,有办法搞到钱。在他心中只要能搞到钱,哪怕走的是歪门邪道也是好样的。为了能够吃香的喝辣的,他的心思渐渐活泛起来。
有一天,他看到村里有人在河里电鱼。他眼睛一亮,心想,如果我拿这个办法来搞点儿钱呢?罪恶的念头在他心里开始慢慢滋生。
20世纪80年代,当时要出趟门真是不容易,住店除了要单位介绍信外,还要出示当天的车票。不过这难不倒脑子活络的他,他找那帮酒肉朋友帮忙,搞来几张来路不明的介绍信,再去平时常去的小饭店换些全国粮票,便一个人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大上海。
但是,当他真正站在上海街头时,却一下子蒙了。满大街都是行色匆匆的人,他们说的上海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他感到头晕胸闷。
稀里糊涂间,他掏出一张假介绍信,住进了静安区的一家小旅馆。住店期间,他从附近的五金店买来电线、胶带、小刀、塑料棒等物品,自己做了个电击器。长期搞修理的他动手能力还是蛮强的。
安顿好后,他开始暗中观察身边的人,并且把目标锁定在住旅店的客人身上。道理很简单,出门在外,总得带点儿钱吧。过了几天,正当他身上的钱和粮票用得差不多的时候,从青岛来的采购员小李住进了自己的房间。说实话,小李是个很友善的人,但他一看,小李衣着体面,手腕上还戴着一块明晃晃的手表,不禁动起了坏心思。
左思右想后,他决定当夜动手。夜里,趁小李熟睡后,他用颤抖的手将自己做的电击器连上照明电源,朝小李的太阳穴上方狠狠摁了下去。小李抽动了一下,他吓了一跳,差点儿要叫出声来。好在小李很快没了知觉。他又用电线碰了碰小李的其他部位,小李没再动弹。
他手忙脚乱地拿走了早已看中的手表和钢笔,又摸出小李口袋里的几十张票子,爬上凳子将手边的东西塞进房顶的通风管道。接着他连房都不敢退,便急匆匆地逃跑了。后来,手表被他卖了100元,钢笔用了一阵不知丢哪儿了。
逃亡途中,他又住进了嘉善县魏塘镇的一家旅店,想要再搞一笔。不想当晚动手时,对方被惊醒了。混乱中,他跳窗逃跑,慌乱中翻过围墙,没想到墙后是一条河,幸好最深处才刚刚齐腰,他不管不顾
此后几十年间,老一辈刑警退休,新一代侦查员接班,但不管是哪一代上海刑警,都没有放弃过追凶的重任。还死者公道,让生者释怀,是所有刑警共同的心愿。
案发后的10年间,王学仁和同事们不止一次地接到外地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好消息”,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侦查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次又一次地被挑战。
1983年,王学仁调离了静安的工作岗位。临行前,他把厚厚一沓卷宗、几大本案件记录交给同事,叮嘱说:“案子破没破都要跟我说一声。”1991年,王学仁赴京开会,还特意打听案件的进展。无奈还是没有结果,最终,他带着遗憾退休了。
此后,每次组织大规模破案会战时,上海公安刑侦战线的领导们都会把这起积案拿出来“敲打敲打”,看看能不能有新的突破;在老刑警给新入行的侦查员介绍历史积案时,也每每要提到此案。
科技加合作的新模式让此案有了转机。2012年4月18日,指纹比对成功,上海市公安局领导高度重视。次日,市局刑侦总队一支队即与静安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强强联手,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
参与侦办此案的一支队是一支声名显赫的铁军,2012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特别能战斗刑侦队”称号,主要负责指导上海全市各分县局侦破各类重大暴力刑事案件,特别是影响恶劣的凶杀案。
静安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也是声名在外,不久前曾破获过10年前、16年前的两起凶案。
直面此案,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久远。时间的长河卷走了真相,把罪恶隐藏在深深的河底。毕竟,距离那个黑色的日子已经过去31年,早已经物是人非……
为了及时找到第一手原始材料,静安刑警钻进了档案库房,翻开那些泛黄的纸张,里面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当时的侦查情况,年轻人无不为刑侦前辈们的认真所感动。
同时,专案组还想方设法找到了当年参与办案的王学仁。王老一听说静安案件有了新线索,激动得从椅子上跳起来,亲笔写下一份非常翔实的情况说明,为侦查员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细节,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老一辈侦查员的执著和认真着实令人敬佩。
侦查员们顺藤摸瓜,根据前科人员艾红光这一线索,查到他今年63岁,户籍在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白露镇。从年龄上来说,和当年的作案年龄能对上。可是,这个艾红光和当年行凶的“李义清”等人是同一个人吗?谁也不知道。要想查明真相,就必须尽快找到艾红光。
4月19日下午,万宗来、李臣与静安刑侦支队刑二队队长姜东强等人一同驱车赶往鹰潭。
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鹰潭后,顾不上休息,连夜请来当地民警介绍情况,开展暗中走访。由于艾红光户籍所在的村庄情况比较复杂,为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只能另辟蹊径,辗转找到在外地的村里人来打听情况,确认了村里确有“艾红光”其人,不过目前他不在白露镇,正在外面打工。再通过侧面了解,得知艾红光正在南昌与抚州交界的衙前镇电力工地打工,干的是为電线塔基打桩的活儿。
4月21日,一路追到衙前镇的侦查员却扑了个空,衙前镇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工地。此时,又有一条新线索浮出水面:艾红光可能在东乡县与进贤县交界的高铁建设工地打工。不管是真是假,都得到现场去甄别。侦查员们不愿放过任何线索,哪怕是模棱两可的线索。
大家的心思都挂在这个艾红光身上,一天不见到人,心就安定不下来。尽管人海茫茫,但万宗来等刑警心里总有种感觉,那就是——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那个黑色的夏天,他逃回老家后,继续混日子,把罪恶深深地藏了起来。也许,他天真地以为,在记忆里挖个坑就能把罪恶给填埋了,而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时常从梦中惊醒。面对妻子关切的询问,他却说不出话来。
1983年,他在农机站结交了一个朋友,是常常来修拖拉机的小罗。两人趣味相投,很快称兄道弟。有一天,小罗说自己妹妹家的花生被人偷了,他经过调查,查到了“小偷”是谁。在“小偷”那里,他们搜到了74元钱,又顺手拿走了“小偷”的两件毛衣和一条皮带。事成后,他分到14元钱、一件毛衣和一条皮带。
谁知,警察很快就找上门来了。原来,被害人在他们离开后就报了警,他和小罗一同被逮捕,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在狱中,他对两年前做下的命案只字未提。很快,当过兵、有文化、懂修理的他成了犯人组长,由于表现良好,提前出狱。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次抢劫,他的手指指纹被记录在册。
1985年,他出狱回乡,此后彻底改过自新。命运已经给了他一次警告,不会再善意地提醒他第二次。于是,他的生活变得格外单纯,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打工。
他的生活似乎也从此步入稳定和幸福的时期:三个孩子均已成家,两个儿子各有一儿一女。有这么好的太平日子,他自然不会再铤而走险。
其间,他的一个孙子得了淋巴癌,本以为是绝症,不料竟在上海奇迹般治愈。虽然看病欠下了七八万元的债,但生活还是很有奔头的。他在陪孙子看病时,再次踏上上海这片土地。当时他心里很忐忑,多年前的一幕似乎还潜伏在记忆里,时不时跳出来吓唬他,在上海的那几天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过去欠下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他一直担心哪天警察会找上门来,有时觉得特别压抑。为了不去多想,他找最苦最累的活儿干,用忙碌来麻痹自己。
其实,罪恶的种子即便深深地埋下去,也还是会生根发芽……
4月21日夜里,万宗来他们连夜赶到了东乡,可是,了解到的情况却让大家心里一凉。这里有好几个项目部,光工地就有十几处,有上万名工人,而且工人流动频繁,连项目部都拿不出准确的用工名单。更何况,工人们没有集中居住,只是散居在当地村民家里。 为避免打草惊蛇,7名上海刑警和30多名当地刑警分成几组,按照“籍贯鹰潭”和“年龄60岁左右”两个条件悄悄展开调查。
凌晨两点多,万宗来这一组摸到一个工棚,工棚里躺着两个人,他们说本来有几个白露镇过来打工的,后来农忙回家了。
那么,这几个回家的人中有没有艾红光?一时间,万宗来心里涌上万千思虑。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死心地问:“这里有没有鹰潭来的,或者其他工棚有没有鹰潭来的呢?”令人激动的是,这次他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就这样,侦查员一步步打听到了艾红光工作的地点。可是,艾红光工作的工地在荒郊野外,并且人员情况复杂,怎样才能稳稳当当地“拿”下艾红光呢?
案发距今31年,艾红光已经过了这么久的太平日子,戒备之心早已淡化。三条人命在身,如果贸然抓捕,工地旁边就是山崖,难保艾红光不会有什么过激之举……
最终,专案组商议决定:采取一种“举重若轻”的抓捕方式——白天在工地实施秘密抓捕。
4月22日一早,工地上60岁以上的工人被“项目部”挨个叫过来参加访谈。当一个戴着草帽、拎着个塑料茶杯的干瘪老头儿出现在万宗来面前时,万宗来眼睛一亮,他几乎一眼认定,这就是艾红光!虽然万宗来手头只有一张艾红光的陈年旧照,可多年的职业习惯早已让他练就了把犯罪嫌疑人相貌深深刻进脑海的本领。
万宗来冲身边的同伴使了个眼色。艾红光刚走出工地,几个“技术员”就暗中围了上去。被捕后艾红光神情紧张,却始终默不作声。万宗来一看这情形,心里更确定了。
到了县城,侦查员向艾红光表明了身份:“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这句话宛如子弹击中了艾红光的心。
为艾红光捺取指纹后,侦查员把指纹传回上海,进行精细比对。焦急的等待之后,上海方面有消息传来,艾红光右手中指指纹与静安命案现场提取到的指纹认定同一!此时,大家的心才从空中落到了地面,脸上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毕竟此案历时31年,改变了4个家庭的命运,涉及三代上海刑警,每个能抓到凶手的人都是幸运儿。
2012年4月22日,艾红光被押解回上海。上海方面已做足了“功课”:一是寻找到了当年的侦查办案人员和知情群众;二是派人到上饶、九江两地开展调查,收集大量历史证据;三是专门找来了几位讯问经验丰富的刑警参与预审。
在回上海的路上,艾红光目光呆滞,隐隐听到他长吁短叹。进了看守所,姜东强才发现艾红光的眼神又“活”了过来。其实,艾红光一直在盘算,究竟警察知道多少,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开脱。
果然,审讯一开始,艾红光只承认浙江嘉善那起“失手”的案子,他明白,没有人命也就罪不至死,还说自己只在1981年来过上海。其实侦查员也知道这几年艾红光曾三次往返上海。孙子得了癌症,艾红光是抱着自己的孙子赶到上海求诊的。当年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于是,参与讯问的侦查员将这个情况“无意”中透露给了艾红光。
刹那间,艾红光抬头看了看侦查员,眼神里竟流露出一丝害怕。侦查员趁势追击:“你要知道,现在科技的发达程度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31年前的事,我们也已掌握了详细的证据。”
艾红光的心理防线就此崩溃,埋藏了31年的秘密和憋闷终于可以释放了。
5月15日上午,艾红光彻底交代了1981年八九月间作下的四起大案,从心底向警方认输。
破案后,侦查员设法找到了当年四起案件中唯一的幸存者、83岁的冯老伯。听闻案件侦破了,冯老伯点了一支烟,说:“人家都说我运气好,我活到这么大年纪,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天!”
当年侦办此案的静安刑警王学仁也已77岁,听闻案破,他迫不及待地要把喜讯告诉老伴儿:“一个警察一辈子,可能只记住了那么一两起没破的案子。”
为了及时通报消息,一支队刑警徐旭明还专程赶到青岛,辗转找到了小李的家人。小李的弟弟听闻杀害哥哥的凶手终于落网,不禁号啕大哭。当年,小李的妻子已经怀孕8个月,因为丈夫的遇害伤心过度导致流產,新婚才一年多就永远失去了丈夫,到后来不得不改嫁异乡,人生命运就此改变。
面对民警,艾红光说,自从杀了人之后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着,想多做好事来弥补自己以前的罪过,这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心安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本刊责任编辑 吴 俊〕
〔原载《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