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取得的。那么,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呢?
一、关于“中国特色”的认识误区
我们说,改革开放的前提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谓“特色”,就是说我有的别人没有,或者说在层次、档次和规模上有相当大的程度区别,否则是无法称之为“有特色”的。这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定语。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其次才强调其中国特色。这就已经表明,一方面,中国绝对不可能去照搬西方的社会制度,搞全盘西化;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又有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不同的地方,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1.“市场经济”不是中国特色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呢?
有的人可能会答是“市场经济”。
这个答案是不准确的。大家只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就会发现,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搞市场经济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特色还是有的,但是不能说中国特色就是市场经济。
2.“不良现象”不是中国特色
又有些人偏激地把假冒伪劣、贪污腐败、制假售假、卖淫嫖娼、黑社会、黄赌毒等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说成是中国特色。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世界上不只中国有这些问题。所以说,把这些不良社会现象说成是中国特色也是不能服人的。当然,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因而导致即使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给人的感觉却是数字大得惊人,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但是不能说中国特色就是这些社会不良现象。
二、关于“中国特色”的真正意指
1.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既然是中国特色的,那么反过来看,就是别的国家无法简单地照搬模仿的。比如说,自改革开放后,数据显示中国已日渐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商品不断涌向世界。作为对比,有人可能注意到了,为什么印度不能做到把其生产的商品推向全世界呢?有人认为印度既存在私有制,又存在市场经济,还有多党大选竞争,还说印度就是中国改革的方向云云,但是,为什么印度做不到中国现在能够做到的一切呢?要知道,印度建国比新中国还要早一点,而且是基本全盘照搬西方的制度。众所周知,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一切,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说,第一个“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家都知道,西方发达国家要比中国早上百年实现工业化,也就是说,中国处于落后需要追赶的状态。那么,中国要想追上并赶超西方国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赶超模式呢?有人认为西方发达,就主张照搬西方的制度;又有人觉得苏联强盛,主张照搬苏联的经验。可苏联连同其照搬的东欧都已经成为历史了;至于照搬西方制度结果如何,不妨看看印度吧,显然印度现在离发达还差得远呢。
对于处于追赶中的中国来说,如果采取西方那种多党大选竞争模式,那么,中国社会的力量毫无疑问将在无穷尽的竞争中内耗掉。而且,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经济军事力量相对较弱,如果采取多党竞选的话,这个国家的内政是很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操纵的。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又没有盲目照搬蘇联的经验,而是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采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制度以及后来的“一国两制”制度等。只有这样,首先在政治上保证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才可能制定长远的赶超计划。否则,如果搞所谓的多党竞选,那么各个政党当然只会为眼前利益而取悦选民,所谓中国崛起自然只会化作一场幻梦。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中国才能大规模的展开国家工业化,并以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之路,建成了基本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及国防工业基础。而且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以及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而普及全民基础教育,为新中国锻炼和储备了大量的现代人力资源。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实现工业化的话,那连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实力都不具备,更遑论什么崛起复兴了。而不实现工业化,就不可能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更遑论现代市场经济了。而没有全民扫盲运动,没有全民教育普及,就等于没有现代化的人,没有现代化的人又何谈现代化的国家呢?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奇迹,是因为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中国改革开放所拥有的这一切条件,印度当然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即使它想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也照搬不了,原因就在于此,这不就恰恰说明,这一切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吗?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较于苏联改革而言,中国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中国特色的。而四项基本原则本身的内容也是奠基于毛泽东时代的。当时由于国家实行工业化,不能不影响到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先搞工业化的话,又无法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更遑论现代市场经济了。这样在毛泽东时代就面临一个矛盾:如果放任商品经济发展的话,那么工业化就要泡汤。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而言,这种不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那就不是现代商品经济,而是与清朝和民国的那种商品经济毫无二致。换言之,如果搞这种商品经济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八国联军入侵的悲剧就会重演。
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毛泽东时代只能是优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下中国崛起的基石。而有了毛泽东时代打下的现代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再搞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话,就是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之上建立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创造奇迹。而这些条件是中国独有的,是毛泽东时代创下的基业,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这样的中国特色,其他发展中国家当然只能羡慕而无法照搬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之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正是毛泽东时代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现代化革命,才打造了中国特色的根基。
一、关于“中国特色”的认识误区
我们说,改革开放的前提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谓“特色”,就是说我有的别人没有,或者说在层次、档次和规模上有相当大的程度区别,否则是无法称之为“有特色”的。这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定语。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其次才强调其中国特色。这就已经表明,一方面,中国绝对不可能去照搬西方的社会制度,搞全盘西化;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又有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不同的地方,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1.“市场经济”不是中国特色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呢?
有的人可能会答是“市场经济”。
这个答案是不准确的。大家只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就会发现,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搞市场经济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特色还是有的,但是不能说中国特色就是市场经济。
2.“不良现象”不是中国特色
又有些人偏激地把假冒伪劣、贪污腐败、制假售假、卖淫嫖娼、黑社会、黄赌毒等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说成是中国特色。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世界上不只中国有这些问题。所以说,把这些不良社会现象说成是中国特色也是不能服人的。当然,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因而导致即使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给人的感觉却是数字大得惊人,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但是不能说中国特色就是这些社会不良现象。
二、关于“中国特色”的真正意指
1.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既然是中国特色的,那么反过来看,就是别的国家无法简单地照搬模仿的。比如说,自改革开放后,数据显示中国已日渐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商品不断涌向世界。作为对比,有人可能注意到了,为什么印度不能做到把其生产的商品推向全世界呢?有人认为印度既存在私有制,又存在市场经济,还有多党大选竞争,还说印度就是中国改革的方向云云,但是,为什么印度做不到中国现在能够做到的一切呢?要知道,印度建国比新中国还要早一点,而且是基本全盘照搬西方的制度。众所周知,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一切,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说,第一个“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家都知道,西方发达国家要比中国早上百年实现工业化,也就是说,中国处于落后需要追赶的状态。那么,中国要想追上并赶超西方国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赶超模式呢?有人认为西方发达,就主张照搬西方的制度;又有人觉得苏联强盛,主张照搬苏联的经验。可苏联连同其照搬的东欧都已经成为历史了;至于照搬西方制度结果如何,不妨看看印度吧,显然印度现在离发达还差得远呢。
对于处于追赶中的中国来说,如果采取西方那种多党大选竞争模式,那么,中国社会的力量毫无疑问将在无穷尽的竞争中内耗掉。而且,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经济军事力量相对较弱,如果采取多党竞选的话,这个国家的内政是很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操纵的。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又没有盲目照搬蘇联的经验,而是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采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制度以及后来的“一国两制”制度等。只有这样,首先在政治上保证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才可能制定长远的赶超计划。否则,如果搞所谓的多党竞选,那么各个政党当然只会为眼前利益而取悦选民,所谓中国崛起自然只会化作一场幻梦。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中国才能大规模的展开国家工业化,并以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之路,建成了基本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及国防工业基础。而且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以及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而普及全民基础教育,为新中国锻炼和储备了大量的现代人力资源。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实现工业化的话,那连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实力都不具备,更遑论什么崛起复兴了。而不实现工业化,就不可能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更遑论现代市场经济了。而没有全民扫盲运动,没有全民教育普及,就等于没有现代化的人,没有现代化的人又何谈现代化的国家呢?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奇迹,是因为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中国改革开放所拥有的这一切条件,印度当然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即使它想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也照搬不了,原因就在于此,这不就恰恰说明,这一切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吗?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较于苏联改革而言,中国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中国特色的。而四项基本原则本身的内容也是奠基于毛泽东时代的。当时由于国家实行工业化,不能不影响到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先搞工业化的话,又无法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更遑论现代市场经济了。这样在毛泽东时代就面临一个矛盾:如果放任商品经济发展的话,那么工业化就要泡汤。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而言,这种不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那就不是现代商品经济,而是与清朝和民国的那种商品经济毫无二致。换言之,如果搞这种商品经济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八国联军入侵的悲剧就会重演。
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毛泽东时代只能是优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下中国崛起的基石。而有了毛泽东时代打下的现代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再搞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话,就是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之上建立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创造奇迹。而这些条件是中国独有的,是毛泽东时代创下的基业,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这样的中国特色,其他发展中国家当然只能羡慕而无法照搬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之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正是毛泽东时代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现代化革命,才打造了中国特色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