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伴随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个崭新的生命带着无知,伴着无畏,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倾尽全力地发泄内心的不安。
  自出生那刻起,他们便用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衡量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婴儿是善意和温暖的,是幸福和珍贵的,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对初升的朝阳而欢呼,不用理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职场生涯;不用担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日常;不用处理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属关係。
  其实,如果我们有机会提前了解自己的人生,知晓青春不过是转瞬即逝的逝水流年;权力不过是过眼云煙的身外之物。是否还会在意毕生佔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麽,才能被爱。
  我们在讚美别人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忘记自己独有的珍贵。
  世俗如此强大,强大到无法改变它们的念头。
  观念如此蒂固,根深到无法撼动它们的勇气。
  在饱受打击、沮丧无助时,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从心底记起自己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在徘徊踟蹰、茫然若失时,不要轻言放棄、患得患失,从心底坚信自己的珍贵,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一个偶然的机会,观看了影片《无問西东》。开始看的时候,竟然有穿越的错觉,前一秒播放现代职场的竞爭,後一刻转换至上世纪60年代的场景。当饶有兴致地沉浸在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人的画面中,瞬间又展现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点滴。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甚至怀疑影片是否播映有误。静下心来仔细观看,影片交织讲述了四代人、四种人生、四段历史。分别是1923年的北平、1938年的昆明、1962年的北京、现在的北京。同样的地方,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年轻人面临着这个时代的困境,面临着自我的困境。在一番彷徨和挣扎过後,他们面对自己的真实,找到了那个属於自己的答案。
  1923年,北平
  吴岭澜站在成绩榜前久久驻足。他文科成绩极好,接近满分位列榜首,而物理成绩卻只是“无列”。老师建议他转专业,可他卻无法做出这个决定,因为当时最优秀的人都在读实科。好在他遇到了梅贻琦,那个令所有清华人值得骄傲的人,他说的那段话让我心生敬意。他说:“真实是你看到什麽,听到什麽,做什麽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番话让吴岭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泰戈尔来到清华做演讲,他站在下面,看到台上站的都是当时最厉害的文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他看到他们站在一起,被深深震撼,他终於明白,並不只是学习“实科”才是最好,他也想成为能夠站在台上的那些人中的一员。那一刻,他才彻底领悟梅校长说的“真实”到底是何意义。
  1938年,昆明
  抗日战爭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自西南,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来自广州望族的沈光耀入学此处。昆明郊区,航校伊始,心怀报国理想的学子们纷纷报名参加选拔。但只有陈光耀通过了一系列测试,他写信回家告诉母亲自己想要参军。母亲听闻,亲赴昆明,声涙俱下,她怕他还没有想好要怎麽过一生,就没了命。沈光耀只得发誓说自己绝不会棄笔从戎。已成为清华一名老师的吴岭澜对沈光耀说“不要放棄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随之而来的一场战火让沈光耀下定决心,瞒着母亲参军,最终为保家卫国献上自己最绚烂的青春。
  1962年,北京
  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人是髮小,陈鹏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高材生。李想和陈鹏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两人都对王敏佳心怀情愫。王敏佳因为给自己的老师出气而被师母诬陷,最终被批斗。和她一起写信的李想为了能去支边而选择了沉默和逃避。批斗王敏佳的那天,一墙之隔的地方卻是李想支边的表彰大会,短短的几米距离,卻仿佛是两个世界,王敏佳最终被人打得面目全非,李想终究没有站出来。死过一次的王敏佳选择跟着陈鹏回到他成长的村庄,陈鹏说:“你别怕往下掉,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现代,北京
  张果果在选择救助早产四胞胎的时候一再犹豫,他害怕人性的虚伪,面对职场中的尔虞我诈,面对贪婪者的无穷索取,他陷入了彷徨,直到他的父亲告诉他,当年有一个叫做李想的人,为了救他父亲和母亲而牺牲,他父亲告诉他,“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是当年陈鹏告诉李想的。张果果最终决定继续救助四胞胎,而他也终於得知四胞胎家人频频找他只是为了感恩,赠送胎毛笔。
  这个跨越了几乎一百年的故事里,似乎都和选择有关。每一次选择,都是面对自己人生的承诺、直面自己真实的写照。唯有选择真实,才能活出属於自己的人生,无论自己的一生是文人、军人抑或是医生,是专家、教师抑或是职业经理人,只要内心深处下定决心,就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愿我们每个人“不要忘记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顺从己心,无问西东。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美意识,一直是影响日本人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探讨其演进过程来揭示日本传统审美理念的特质及其连续性。  关键词:日本;美意识;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    世界上每一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不同的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经济形态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而不同的文化体系又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文化。美意识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大正时期著名的批判思想家长谷川如是闲写于1921年-1923年的中国游记《看过中国归来的男子的话》为主要的分析文本,通过阐释其文中“自我”与“他者”关照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重新检讨和评价其对中国的国家形成能力持否定态度,却又对中国社会的自治能力给予高度评价的中国观,力图为学界考察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  关键词:大正民主;长谷川如是闲;中国游记;中国观  中图分
期刊
一、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加快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有了长足发展,增长速度加快。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日本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从1997年度连续4年持续增加,分别为1997年度的6782亿日元、1998年度的13404亿日元、1999年度的23993亿日元和2000年度的31251亿日元,年均增长率达66.31%。虽然200
期刊
内容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探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期刊
2001年4月,日本政府对我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挑起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争端。我国政府在与日方多次协商末果的情况下,于同年6月宣布对来自日本的汽车、空调和手提电话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在我国拒绝对出口产品实施自动出口限制,日本即将启动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关头,为避免摩擦扩大化,最终双方还是在妥协的前提下,通过签订所谓“民间协议”的方式使争端暂告缓解。
期刊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在研究型大学进行,而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则移位于工业。两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各自国家里都取得了成功。分析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传统与变革,可以使我们从中找到一些研究生培养的共性,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美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传统    (一)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传统  1.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  现代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1810年
期刊
叶志伟先生  无论是对家乡,还是对香港、对行业,都存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並力所能及地展开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积极地站到了社区服务一线,通过爱心传递,传递正能量。他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个香港市民应该做的,没有什麽特别的。生命影响生命,他希望的是,有更多人行动起来,共同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同心抗“疫”积极传递正能量  春到四月,风景如画。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仍处於紧张之中,因为这场没
期刊
胡恩成先生  是香港著名画家,他自年少困苦中来,在绘画的世界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三年求学,而後拜入陈善福老师门下,他更明了创作本身的含义,並用媒介作为手段寻找生活的和谐。他将生活的意趣化作绘画的灵感,水彩、水墨、油画,信手拈来地表达内心世界,潇洒而随性。他的笔下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亦有对生活的思考,无论是普通人平凡卻温情的故事,还是对社会的所见所思,都显示出他的绘画功力。而今,他将多年绘画经验和人生
期刊
霍 润先生  二十多年来,胸怀家国情怀,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谱写着扶贫助学的篇章,帮助五十名贫困学子描绘未来蓝图;他积极开展“中国心·粤澳情”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中华文明滋润粤澳青年;他致力於海峡两岸交流,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    扶贫济困二十载爱心助学五十人  三十载不懈努力,三十载春华秋实。  201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
期刊
沈慧林先生  香港精神  守望相助心连心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人猝不及防。这是一场举国动员的防疫攻坚战,这也是一场接连上演的爱心接力赛。在这场战“疫”里,有人最美逆行,有人於平凡点滴中传递大爱。香港在这次疫情中也经受了不一般的考验,但越是困难,越能迸发出“香港精神”的力量,作为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参与者,沈慧林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香港精神,用爱心奉献传递正能量的价值。  病毒无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