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口粮及商品粮,小麦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农业机构的变化,种植小麦的面积一直在扩大,要想实现高产目的,必须要掌握其特点,不断提升种植技术,促进小麦丰收。
关键词:小麦 种植技术 田间管理 收获
前言:要想实现小麦高产,就必须要从选地、选种、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管理,加强控制,确保可以提高产量。
1.选地整地是基础
土壤肥力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基础,唯有选择土壤肥力好,耕层厚度足够的环境才能确保种植出优质的小麦。同时在选地的时候必须要将前茬处理干净后,及时的深耕,做到上虚下实,以利于种子的发芽与根系稳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深耕中添加一定的药物,做好害虫的提前预防工作。
2.种子的选择
种子是提高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良种是增产的内因,是发展农业科技的基础。在种子的选择上必须要结合当地土壤的情况,选择高产、稳定、优质且抗倒伏与生产力高的种子,同时要注重经济效益好且早熟的品种。
除此之外,播种前最好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晒种,这样不仅可以防霉,防虫,同时还可以提高发芽率,促进产量的提高。通过多年的经验研究,晒种与不晒种的发芽率相差15%—17%,可以增产达15%。通过相关资料记载,在播种前一个月和10天分别晾晒一次,会降低虫蚀率,并提高发芽率。同时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播种的管理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耕作模式,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在播种期及时的进行播种,根据土壤及天气情况选择最佳的播量。一般中产田由于地力条件不是特别好,可以适当的增加播种量,尽量通过增多主茎穗来实现增产的目标。如果是高产田则没有必要,只要按照正常播种量进行即可,如果过多则容易降低透风性,降低个体生长力,进而导致倒伏,降低产量。总之,播种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品种不同,播种量也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度以3-4厘米最佳,这样的播种可以保证苗齐、苗壮,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实现增收的目的。
4.加强田间管理
首先,小麦出苗到分蘖这一阶段,主要以生长叶片、根系、分蘖为主,在出苗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间苗,提高苗的均匀性。如果天气过于干旱,则要及时浇水,保证小麦可以第一时间扎根,及时分蘖,提高苗的生长力,强化小麦的抗寒性。对于长势较弱的麦田,在越冬期要及时的补施分蘖肥,一般以尿素为主,如果没有及时施肥,在第二年春季要及时的追肥,达到促进发根与分蘖。
其次,进入到拔节期,小麦进入到生育后期,要重施氮肥,如果天气干旱的话,则要结合灌溉施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对种植面积大,苗情偏旺的要适当的延迟到拔节后期再施肥,但要适当的降低肥量。同时对一些地势相对较好的田地,则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除草剂,将杂草及时清除,进而保证麦苗的营养,促进产量的提高。
再次,小麦生长到灌浆期,可以使用1%—2%的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喷洒,如果土地中磷钾元素不足的话可以适当的增加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而保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最后,进入到管理后期,主要关注的就是田间的杂草,很多杂草通过人工清除无法达到目标,因此,种植者就要根据麦田中杂草的种类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除草剂。麦田中的杂草主要以单子叶禾本科为主,对这类杂草,主要可以使用骠马、骉灵、异丙隆等除草剂为主。而对于一些杂草相对较多的地块,可以使用丁草胺和氟乐灵混合喷洒;如果地块中阔叶草较多,则多使用好事达消除。除了除草剂的选择,在使用除草剂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環境的湿度,一般在水后温度稳定在10℃以上为佳,最好在苗相对较小的时候喷洒,进而达到除草的目的,提高麦田的干净性,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5.收获期的管理
5.1 浇好麦黄水
小麦蜡熟后,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延长功能叶的寿命,强化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尤其是在少雨的年头,浇好麦黄水则更加重要,不仅可以防止后期干热风害,还可以促进千粒重。根据调查结构,通过浇麦黄水,可以促进产量增加10%左右,一般在小麦落黄后再浇麦黄水,可以防止贪青晚熟。在这一阶段小麦穗头较重,但必须要注意天气情况,浇后如果遇到大风容易倒伏,必须要保证在一天之内没有大风,同时要控制好浇水量,不可过多。
5.2 掌握准确收获的日期
小麦进入到蜡熟末期就是到了收获的季节,此时的小麦颜色变黄,茎秆有弹性,籽粒含水量也较高,坚硬度好且有光泽。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就是进行去杂处理,唯有经过去杂处理的小麦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才能实现真正的高产。
结束语:总体来说,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小麦高产,就必须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品种,同时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种植水平,方能实现产量的提高,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双林. 九成地区小麦种植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9)
[2] 胡荣丽. 云南小麦种植气候的气候划分[J]. 北京农业. 2013(30)
关键词:小麦 种植技术 田间管理 收获
前言:要想实现小麦高产,就必须要从选地、选种、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管理,加强控制,确保可以提高产量。
1.选地整地是基础
土壤肥力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基础,唯有选择土壤肥力好,耕层厚度足够的环境才能确保种植出优质的小麦。同时在选地的时候必须要将前茬处理干净后,及时的深耕,做到上虚下实,以利于种子的发芽与根系稳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深耕中添加一定的药物,做好害虫的提前预防工作。
2.种子的选择
种子是提高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良种是增产的内因,是发展农业科技的基础。在种子的选择上必须要结合当地土壤的情况,选择高产、稳定、优质且抗倒伏与生产力高的种子,同时要注重经济效益好且早熟的品种。
除此之外,播种前最好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晒种,这样不仅可以防霉,防虫,同时还可以提高发芽率,促进产量的提高。通过多年的经验研究,晒种与不晒种的发芽率相差15%—17%,可以增产达15%。通过相关资料记载,在播种前一个月和10天分别晾晒一次,会降低虫蚀率,并提高发芽率。同时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播种的管理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耕作模式,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在播种期及时的进行播种,根据土壤及天气情况选择最佳的播量。一般中产田由于地力条件不是特别好,可以适当的增加播种量,尽量通过增多主茎穗来实现增产的目标。如果是高产田则没有必要,只要按照正常播种量进行即可,如果过多则容易降低透风性,降低个体生长力,进而导致倒伏,降低产量。总之,播种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品种不同,播种量也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度以3-4厘米最佳,这样的播种可以保证苗齐、苗壮,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实现增收的目的。
4.加强田间管理
首先,小麦出苗到分蘖这一阶段,主要以生长叶片、根系、分蘖为主,在出苗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间苗,提高苗的均匀性。如果天气过于干旱,则要及时浇水,保证小麦可以第一时间扎根,及时分蘖,提高苗的生长力,强化小麦的抗寒性。对于长势较弱的麦田,在越冬期要及时的补施分蘖肥,一般以尿素为主,如果没有及时施肥,在第二年春季要及时的追肥,达到促进发根与分蘖。
其次,进入到拔节期,小麦进入到生育后期,要重施氮肥,如果天气干旱的话,则要结合灌溉施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对种植面积大,苗情偏旺的要适当的延迟到拔节后期再施肥,但要适当的降低肥量。同时对一些地势相对较好的田地,则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除草剂,将杂草及时清除,进而保证麦苗的营养,促进产量的提高。
再次,小麦生长到灌浆期,可以使用1%—2%的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喷洒,如果土地中磷钾元素不足的话可以适当的增加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而保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最后,进入到管理后期,主要关注的就是田间的杂草,很多杂草通过人工清除无法达到目标,因此,种植者就要根据麦田中杂草的种类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除草剂。麦田中的杂草主要以单子叶禾本科为主,对这类杂草,主要可以使用骠马、骉灵、异丙隆等除草剂为主。而对于一些杂草相对较多的地块,可以使用丁草胺和氟乐灵混合喷洒;如果地块中阔叶草较多,则多使用好事达消除。除了除草剂的选择,在使用除草剂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環境的湿度,一般在水后温度稳定在10℃以上为佳,最好在苗相对较小的时候喷洒,进而达到除草的目的,提高麦田的干净性,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5.收获期的管理
5.1 浇好麦黄水
小麦蜡熟后,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延长功能叶的寿命,强化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尤其是在少雨的年头,浇好麦黄水则更加重要,不仅可以防止后期干热风害,还可以促进千粒重。根据调查结构,通过浇麦黄水,可以促进产量增加10%左右,一般在小麦落黄后再浇麦黄水,可以防止贪青晚熟。在这一阶段小麦穗头较重,但必须要注意天气情况,浇后如果遇到大风容易倒伏,必须要保证在一天之内没有大风,同时要控制好浇水量,不可过多。
5.2 掌握准确收获的日期
小麦进入到蜡熟末期就是到了收获的季节,此时的小麦颜色变黄,茎秆有弹性,籽粒含水量也较高,坚硬度好且有光泽。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就是进行去杂处理,唯有经过去杂处理的小麦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才能实现真正的高产。
结束语:总体来说,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小麦高产,就必须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品种,同时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种植水平,方能实现产量的提高,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双林. 九成地区小麦种植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9)
[2] 胡荣丽. 云南小麦种植气候的气候划分[J]. 北京农业. 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