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既是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它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二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结合教育实践和办学经验,从人本、校本和发展三个角度出发,在学校建设与管理领域探索奠定学生终身发展途径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设文明美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屹立不倒的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它有助于陶冶师生们的品格情操,塑造师生们的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建设校园环境,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高尚精神和人格的塑造,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育人功能,努力掌握多种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校园环境建设要围绕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建设、开发校园环境,如班级环境建设、开辟校园橱窗和专栏、撰写和张贴宣传标语、开辟校园文化长廊等。
二是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要树立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明建设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如校园艺术、文化节、校运会、文艺汇演、各类竞赛、知识讲座等。我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跟踪调查,制定出建设“书香体艺”校园文化方案。即依据“体艺塑人,全面发展”的特色目标,在原有用唐诗宋词、书画作品、名人名言布置装点书香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体艺校园文化。借助板报、广播、校园网等途径,张贴图标,介绍名人,增设墙体画,加强“体艺文化”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多地了解和参与体艺特色活动项目,使学校逐步形成“健体、益智、育人”的体艺文化氛围,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学习知识的园地,发展艺术的摇篮。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以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文化艺术的殿堂,让学生每天都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建设“德”“行”兼备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学校领导者的思想水平、责任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德”,一手抓“行”。一方面要以师德建设为首要任务。师德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要为人师表,必须要“以德立身”。以有效的领导,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师德建设,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教职员工在面对学生时,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工作任务。课堂教学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师传播知识、播种文明、造就新人、创造未来的主战场,也是教师展示学识学风、教学业务能力、教育艺术水平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教学方法。经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后,使教师能够整合自己的实践认识进而产生理性认识,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风格。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反映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反映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终归要在其教育教学能力上见真功夫,要在其教育教学质量上得到检验。
三、培养优质高效的学科带头人
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坚持育人为本、丰富学校教育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长效举措。
一是要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带头人,要根据自身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要有长远眼光,切忌急功近利,临渴掘井。其内容包括思想素质、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及学术地位的提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赴国内外学习、访问、研修、考察、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拓宽学科带头人视野,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和发展学科教学。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必须关注国际、国内教育的发展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发展,重点应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本学科领域教科研的发展走向。学校在选定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时,还要求带头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生成能力,能够把来自教科研实践的经验在学科领域和学科教师团队内进行传授。
二是要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绝不是仅限于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应突出地表现在能够带领学校学科教师团队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坚持共同发展,共同成功,形成品牌。无论在学科教学业务上或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科带头人必须发挥先锋作用,肩负起引领学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科带头人要真正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准的重要参数,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学科带头人要通过聚焦课堂,轻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引领学科建设与“学科群”建设、教研室建设、科研课题的攻关、教科研实践经验的理论生成等,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学科带头人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领军人乃至名师名家,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的优秀骨干。学校需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以学科带头人为指导教师,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和需要,做好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扎实有效,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强化学科带头人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让培训对象与学科带头人结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过程中,对培训对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情况进行定期辅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使培训对象从学科带头人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校依托学科带头人组织本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了解本学科课程、教材、大纲改革的前沿信息。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探讨和研究,以研究促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科带头骨干会成为宣传学校良好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的中坚力量,其潜能的有效发挥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构建家、校、社会联动互助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校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机制,促进三者的沟通与往来,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创建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环境。校长统一管理组织,会同人大、政协、私企家、机关干部、街道、律师、公安等众多部门,多渠道、多角度整合社会各界人力资源,使之成为学校最有力的教育资源,共同优化和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
组织“家校恳谈会”,创造家校互助的有效平台。家长们会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从点点滴滴为孩子着想的心态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种种合理化、人性化建议,这样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学校要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去落实解决。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家教专家、知名人士或优秀家长同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交流,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识,从教子和支持学校工作两方面出发,以点带面形成影响力。长期的实践表明,通过家校恳谈会,家长从对学校提出意见到解决问题,再到家长对学校的赞扬和感谢不断,得益于双方的沟通与努力,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协助。家校恳谈会对于共建新学期学校教育和谐协作机制,打造高效课堂,密切家校关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是一项深刻而长久的课题。教育既要服务学生的主体发展,又要关注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一生。为此,我们要整合关乎学生成长的一切因素,解决影响学生成长的所有问题,从学生家庭到社会环境,从教师教育到学校办学,一一考虑、步步前行,打好持久战中的一个又一个速决战。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责任编辑/齐 欣
一、建设文明美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屹立不倒的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它有助于陶冶师生们的品格情操,塑造师生们的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建设校园环境,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高尚精神和人格的塑造,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育人功能,努力掌握多种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校园环境建设要围绕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建设、开发校园环境,如班级环境建设、开辟校园橱窗和专栏、撰写和张贴宣传标语、开辟校园文化长廊等。
二是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要树立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明建设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如校园艺术、文化节、校运会、文艺汇演、各类竞赛、知识讲座等。我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跟踪调查,制定出建设“书香体艺”校园文化方案。即依据“体艺塑人,全面发展”的特色目标,在原有用唐诗宋词、书画作品、名人名言布置装点书香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体艺校园文化。借助板报、广播、校园网等途径,张贴图标,介绍名人,增设墙体画,加强“体艺文化”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多地了解和参与体艺特色活动项目,使学校逐步形成“健体、益智、育人”的体艺文化氛围,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学习知识的园地,发展艺术的摇篮。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以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文化艺术的殿堂,让学生每天都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建设“德”“行”兼备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学校领导者的思想水平、责任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德”,一手抓“行”。一方面要以师德建设为首要任务。师德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要为人师表,必须要“以德立身”。以有效的领导,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师德建设,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教职员工在面对学生时,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工作任务。课堂教学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师传播知识、播种文明、造就新人、创造未来的主战场,也是教师展示学识学风、教学业务能力、教育艺术水平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教学方法。经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后,使教师能够整合自己的实践认识进而产生理性认识,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风格。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反映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反映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终归要在其教育教学能力上见真功夫,要在其教育教学质量上得到检验。
三、培养优质高效的学科带头人
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坚持育人为本、丰富学校教育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长效举措。
一是要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带头人,要根据自身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要有长远眼光,切忌急功近利,临渴掘井。其内容包括思想素质、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及学术地位的提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赴国内外学习、访问、研修、考察、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拓宽学科带头人视野,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和发展学科教学。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必须关注国际、国内教育的发展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发展,重点应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本学科领域教科研的发展走向。学校在选定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时,还要求带头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生成能力,能够把来自教科研实践的经验在学科领域和学科教师团队内进行传授。
二是要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绝不是仅限于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应突出地表现在能够带领学校学科教师团队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坚持共同发展,共同成功,形成品牌。无论在学科教学业务上或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科带头人必须发挥先锋作用,肩负起引领学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科带头人要真正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准的重要参数,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学科带头人要通过聚焦课堂,轻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引领学科建设与“学科群”建设、教研室建设、科研课题的攻关、教科研实践经验的理论生成等,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学科带头人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领军人乃至名师名家,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的优秀骨干。学校需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以学科带头人为指导教师,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和需要,做好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扎实有效,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强化学科带头人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让培训对象与学科带头人结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过程中,对培训对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情况进行定期辅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使培训对象从学科带头人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校依托学科带头人组织本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了解本学科课程、教材、大纲改革的前沿信息。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探讨和研究,以研究促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科带头骨干会成为宣传学校良好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的中坚力量,其潜能的有效发挥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构建家、校、社会联动互助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校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机制,促进三者的沟通与往来,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创建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环境。校长统一管理组织,会同人大、政协、私企家、机关干部、街道、律师、公安等众多部门,多渠道、多角度整合社会各界人力资源,使之成为学校最有力的教育资源,共同优化和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
组织“家校恳谈会”,创造家校互助的有效平台。家长们会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从点点滴滴为孩子着想的心态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种种合理化、人性化建议,这样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学校要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去落实解决。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家教专家、知名人士或优秀家长同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交流,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识,从教子和支持学校工作两方面出发,以点带面形成影响力。长期的实践表明,通过家校恳谈会,家长从对学校提出意见到解决问题,再到家长对学校的赞扬和感谢不断,得益于双方的沟通与努力,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协助。家校恳谈会对于共建新学期学校教育和谐协作机制,打造高效课堂,密切家校关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是一项深刻而长久的课题。教育既要服务学生的主体发展,又要关注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一生。为此,我们要整合关乎学生成长的一切因素,解决影响学生成长的所有问题,从学生家庭到社会环境,从教师教育到学校办学,一一考虑、步步前行,打好持久战中的一个又一个速决战。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责任编辑/齐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