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教学应遵循实验规程
物理实验规程指实验中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它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是操作的一种必然。符合操作规程,就能避免错误,减小误差,使实验顺利进行。
(一)遵守物理实验规则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如:保持室内整洁,爱护实验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大声喧哗。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做好值日。以此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二)履行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
1.实验前的准备。教师实验准备。(1)准备仪器。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准备仪器。准备仪器时,既要考虑仪器的课差范围,又要考虑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储存度(留存时间),对相同或相近规格的仪器进行严格筛选,以便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记忆。(2)装配仪器。仪器的装配只作到理论上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和观察。(3)调整仪器。仪器装配完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直流伏特表、直流安培表指针的调零位,滑动变速器(分压)调到阻值最大。教师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不仅确保了实验效果,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所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便做到实验有目标、有重点。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必须根据实验要求和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教师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原理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地观察、记录。在分组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研究探索、团结协作的品质。由于仪器设计、使用等方面的原因,实验中难免出现失误,此时不能批评学生,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吸取教训,重新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3.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录下来,严禁弄虚作假、主观臆测,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应运用科学的方法
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一般有三个方面:l.实验归纳法。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楞次规律。2.实验验证法。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假设和预见,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证实,如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3.理想实验法。根据科学抽象的理想纯化作用,有意识的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斥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用以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和难以实现的实验来进行研究。如电场线、磁感线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等过程,有效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三、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操作语言和操作行为应规范
1.规范实验操作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
教师应严格使用规范的物理术语;严格区分容易混淆的物理名词,如质量、重力、电势、电压、音调、响度等;严密表述相关物理之间的关系,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它对桌面的压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不能表述为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受到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能表述为垂直向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习惯等认知行为,去分析对比、综合归纳,加深对定义、概念、定律的理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智慧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
2.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物理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应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①教师边示范边解释,让教师潇洒规范的动作烙进学生的脑海,如:测水的温度时,要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水的上表面相平。②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如电路连接、调天平横梁的平衡、读游标卡尺的示值等技能,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教师要做到“三及时”,及时发现违章操作并予以纠正,及时提醒注意事项并予以引导,及时洞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强调。如电路连接,一定要把导线连接在仪器的接线柱上,不可把导线连接在变阻器的滑杆上,也不可把若干根线的一端脱离仪器的接线柱而连在一起。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物理实验规程指实验中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它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是操作的一种必然。符合操作规程,就能避免错误,减小误差,使实验顺利进行。
(一)遵守物理实验规则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如:保持室内整洁,爱护实验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大声喧哗。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做好值日。以此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二)履行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
1.实验前的准备。教师实验准备。(1)准备仪器。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准备仪器。准备仪器时,既要考虑仪器的课差范围,又要考虑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储存度(留存时间),对相同或相近规格的仪器进行严格筛选,以便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记忆。(2)装配仪器。仪器的装配只作到理论上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和观察。(3)调整仪器。仪器装配完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直流伏特表、直流安培表指针的调零位,滑动变速器(分压)调到阻值最大。教师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不仅确保了实验效果,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所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便做到实验有目标、有重点。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必须根据实验要求和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教师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原理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地观察、记录。在分组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研究探索、团结协作的品质。由于仪器设计、使用等方面的原因,实验中难免出现失误,此时不能批评学生,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吸取教训,重新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3.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录下来,严禁弄虚作假、主观臆测,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应运用科学的方法
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一般有三个方面:l.实验归纳法。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楞次规律。2.实验验证法。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假设和预见,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证实,如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3.理想实验法。根据科学抽象的理想纯化作用,有意识的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斥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用以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和难以实现的实验来进行研究。如电场线、磁感线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等过程,有效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三、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操作语言和操作行为应规范
1.规范实验操作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
教师应严格使用规范的物理术语;严格区分容易混淆的物理名词,如质量、重力、电势、电压、音调、响度等;严密表述相关物理之间的关系,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它对桌面的压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不能表述为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受到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能表述为垂直向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习惯等认知行为,去分析对比、综合归纳,加深对定义、概念、定律的理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智慧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
2.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物理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应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①教师边示范边解释,让教师潇洒规范的动作烙进学生的脑海,如:测水的温度时,要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水的上表面相平。②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如电路连接、调天平横梁的平衡、读游标卡尺的示值等技能,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教师要做到“三及时”,及时发现违章操作并予以纠正,及时提醒注意事项并予以引导,及时洞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强调。如电路连接,一定要把导线连接在仪器的接线柱上,不可把导线连接在变阻器的滑杆上,也不可把若干根线的一端脱离仪器的接线柱而连在一起。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