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模教学 理念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47-01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卓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学生学习的整体发展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模思想贯穿了高中数学教学,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需要掌握的建模思维路径,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占据主导地位,从宏观入手,给学生卓有成效的指引。另外,教师应与学生密切配合,让学生了解和领会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理念
1.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以数学建模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会团结协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工作能力。
4.以数学建模方法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高中数学建模三种常见的类型
1.方程模型
在整个高中阶段,方程思想贯彻于教学的始终。从高中数学建模的角度来看,方程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建模模型。
2.不等式模型
与以往的数学教学不同,高中数学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相等关系,而是通过一些数字和逻辑关系,构建一种或者几种数量间的关联,并且通过已知的等量关系计算,并选择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的计算结果。
3.数列模型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避开数列建模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策略
1.建模素材应取自真實问题,适合学生的探究水平
高中课程设置数学建模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建模最佳的素材便是现实中的场景,不做任何加工,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析取”数学知识的意识,感受数学的重要性。未经过“数学化”的场景,更能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是,考虑到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应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感兴趣、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适合其探究的素材,而不是把各种建模大赛中的题目并入教材,这样会把建模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高中阶段,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其大概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建模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选材很重要。
2.在日常教学中“切入”数学建模等应用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数学有种误解,认为数学就是搞难题,搞偏题,把数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演题、运算的训练,数学建模教学不讲数学跟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讲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问题,如增长率、利息(单利、复利)、分期付款等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生物工程中的细胞繁殖与分裂等问题;人口增长、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物理学上的衰变、裂变等问题,常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求解。
如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最优化问题一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常常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水土流失等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常归结为不等式问题。而且学校本身就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个场所,以学校生活为背景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很多,如:自行车的摆放、课间操的合理疏散、黑板的设计、教室灯管的布局等等。这些数学问题情境都是学生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碰到的,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也最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因为学生是这些问题解决的最大受益者,自己动手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3.巧设问题,循循善诱,类型多样,面面俱到
鉴于时间、精力以及学生能力的限制,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整个建模过程,但可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置,将问题简化成多个层次的小问,导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虑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比如:简化复杂因素、模型选择、必须考虑的细节等,都可通过问题形式给学生一些提示,“诱导”学生化繁为简、抓住重点,缜密地考虑问题,这是比解题更重要的能力。另外,可将建模过程分解为多个小环节,针对不同环节,设计不同题型,让学生在单个问题中体验数学建模的某个细节,从部分体会整体过程。比如读图题,这在国外教材中屡见不鲜,或是用数学知识说明现实问题,或是用真实场景去解释形式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地”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我国教材此类题型比较单一。因此,教材中应增加各种不同题型,像写作题、读图题等,让学生感受建模过程,了解建模的各种要求。
4.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训练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不能再走入“题海战术”的怪圈,重要的是在中数建模教学中要善于渗透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在中数建模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常规问题的建模训练,还更应该进行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的数学建模训练。例如:建造一个容积为8m3,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是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造价为多少元?这道题可建立函数模型求解,也可转化成方程模型解决。总之,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不同层次,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变异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丰富建模内涵,内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环节,但要真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不能只靠建模。舍去了收集数据、绘制图表、检验修正等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是斩断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纽带,将建模狭隘成了一种解题活动。事实上,意识的培养需要逐步渗透,每个细节都是灌输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素材。建模不应仅停留在解题层面,应涉及更丰富的内容。
总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建模思想的具体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模教学 理念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47-01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卓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学生学习的整体发展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模思想贯穿了高中数学教学,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需要掌握的建模思维路径,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占据主导地位,从宏观入手,给学生卓有成效的指引。另外,教师应与学生密切配合,让学生了解和领会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理念
1.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以数学建模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会团结协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工作能力。
4.以数学建模方法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高中数学建模三种常见的类型
1.方程模型
在整个高中阶段,方程思想贯彻于教学的始终。从高中数学建模的角度来看,方程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建模模型。
2.不等式模型
与以往的数学教学不同,高中数学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相等关系,而是通过一些数字和逻辑关系,构建一种或者几种数量间的关联,并且通过已知的等量关系计算,并选择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的计算结果。
3.数列模型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避开数列建模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策略
1.建模素材应取自真實问题,适合学生的探究水平
高中课程设置数学建模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建模最佳的素材便是现实中的场景,不做任何加工,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析取”数学知识的意识,感受数学的重要性。未经过“数学化”的场景,更能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是,考虑到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应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感兴趣、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适合其探究的素材,而不是把各种建模大赛中的题目并入教材,这样会把建模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高中阶段,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其大概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建模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选材很重要。
2.在日常教学中“切入”数学建模等应用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数学有种误解,认为数学就是搞难题,搞偏题,把数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演题、运算的训练,数学建模教学不讲数学跟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讲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问题,如增长率、利息(单利、复利)、分期付款等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生物工程中的细胞繁殖与分裂等问题;人口增长、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物理学上的衰变、裂变等问题,常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求解。
如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最优化问题一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常常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水土流失等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常归结为不等式问题。而且学校本身就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个场所,以学校生活为背景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很多,如:自行车的摆放、课间操的合理疏散、黑板的设计、教室灯管的布局等等。这些数学问题情境都是学生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碰到的,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也最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因为学生是这些问题解决的最大受益者,自己动手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3.巧设问题,循循善诱,类型多样,面面俱到
鉴于时间、精力以及学生能力的限制,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整个建模过程,但可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置,将问题简化成多个层次的小问,导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虑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比如:简化复杂因素、模型选择、必须考虑的细节等,都可通过问题形式给学生一些提示,“诱导”学生化繁为简、抓住重点,缜密地考虑问题,这是比解题更重要的能力。另外,可将建模过程分解为多个小环节,针对不同环节,设计不同题型,让学生在单个问题中体验数学建模的某个细节,从部分体会整体过程。比如读图题,这在国外教材中屡见不鲜,或是用数学知识说明现实问题,或是用真实场景去解释形式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地”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我国教材此类题型比较单一。因此,教材中应增加各种不同题型,像写作题、读图题等,让学生感受建模过程,了解建模的各种要求。
4.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训练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不能再走入“题海战术”的怪圈,重要的是在中数建模教学中要善于渗透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在中数建模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常规问题的建模训练,还更应该进行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的数学建模训练。例如:建造一个容积为8m3,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是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造价为多少元?这道题可建立函数模型求解,也可转化成方程模型解决。总之,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不同层次,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变异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丰富建模内涵,内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环节,但要真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不能只靠建模。舍去了收集数据、绘制图表、检验修正等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是斩断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纽带,将建模狭隘成了一种解题活动。事实上,意识的培养需要逐步渗透,每个细节都是灌输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素材。建模不应仅停留在解题层面,应涉及更丰富的内容。
总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建模思想的具体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