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有一种事物正迅速而不可阻挡地进入社会生活。它几乎遍布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每个角落,涉及衣、食、住、行的每一个领域。它创奇迹於平凡,变废旧为神奇,冲击人们的五官而带来全新感受,促进经济的腾飞而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它正是堪称21世纪时代宠儿的“文化创意产业”。值此文化创意产业以星火燎原之势奇迹般地蔓延全球也覆盖澳门之际,让我们首先以审视的目光和理智的分析来概括总结它的目的与意义:爲什麽要兴办文化创意产业?根据笔者的观察与研究,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目的或奋斗目标,在於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无限创意提升经济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并应当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这一观点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人类社会进入後工业化时代以後,高科技产业朝阳般的迅速崛起曾经产生轰动效应,如今这个时代宠儿的角色又历史性地落到文化创意产业身上。最早提出“创意经济”概念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曾经在其代表着作《创意经济》中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为220亿美元,而且以5%的速度递增。”这个资料虽然未经证实且未必精确,却提供了“文创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数量级”概念,提示了这一新兴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美好发展前景。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英国国民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6%,但文化创意产业门类的增长率却达到8%;至2001年,创意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1125亿英镑,仅2003年创意产业就为英国提供了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占GDP总值的5.98%,就连从21世纪初才开始倡导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地区,这一指标也达到了2.85%。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块。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文创产业的经济价值不仅仅在於数的增长,更在於质的优化。2010年7月中旬,新华网综合新华社驻洛杉矶、伦敦、巴黎和东京的多位记者的报导,编发了一篇专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之道”。文中指出,英国创意产业的生产总值已占GDP的8.2%,且增长速度达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2倍;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年产值超过210亿英镑,已成为该市第二位的支柱产业。日本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为经济新增长战略的突破口,预计到2020年时该产业的收益可达到1万亿日元。假如还有人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当代起源出於西方世界而怀疑它在中国的适用性,那麽《求是》杂志署名文章提供的资料足以令人信服:2008年间,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9%、20%和22%,大大高於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这些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带动我国经济振兴的重要意义”,这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价值的核心所在。
那麽,怎样才能确保文化创意产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呢?我们的回答是:一靠创意,二靠产业化的市场运作。
“创意”是创造性地立意构想的简称,其关键在於开展创造性思维。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获得出其不意、标新立异、前所未有、超越以往的新产品、新成果、新方法等等。许多伟大的成功在最初起步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例如,比尔·盖茨青年时期有关电脑软件开发的创意後来终於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微软王国,将中国元素“熊猫”和“功夫”创造性集成的影片《功夫熊猫》创造了超过5亿美元的票房价值。有些人没有搞清楚“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翅膀”这一道理,以为到内地批发一些与文化沾点边的便宜小商品,带回澳门来稍加包装或美化(甚至原封不动)便抬价出售,这就算文化创意产业了。参观过澳门塔石广场“创意市集”的人难免有颇觉失望的感受,因为创办者原本希望形成一个本澳文化创意产业及产品展示的视窗,实际上却更像一个小商品集市。倘若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途就不甚乐观了。
产业化的运作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捷径,也是非走不可的必由之路。
英国女作家罗琳创作的系列科幻小说《哈利·波特》,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售4亿多册,位居历史上非宗教类图书市场销售的首位。人们往往看到了《哈利·波特》的成功,却不知通向成功道路上煞费苦心的产业化运作。罗琳在完成第一部书稿後,曾经多处投稿而不被采纳,很为其出路担忧。後来由美国学者出版社引进此书。为了打进美国的广阔市场,学者出版社付出了巨大的投入。推销第一部书的经费将近100万美元,到了第三、第四部时推广费用已增加到400万美元。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报刊大打广告,还制作了几十万张海报、汽车保险杠小广告和易拉宝广告,几十万盘宣传磁带和宣传短片。为调动零售商的积极性,出版社不断提高图书折扣,新书甚至打到四折的低价,使许多书店将《哈利·波特》陈列在最显着的橱窗。作者罗琳也接受安排,前往英国和美国各地巡回签名售书并接受采访。有一次甚至乘坐一辆已有57年历史、与书中霍格华兹专列一样的老式蒸汽机车行遍英伦三岛。这些做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到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问世之前,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超过100万册。正如一位专家的评论:“它在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无处不在的时代,创造了一个图书的传奇。”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文化创意项目产业化运作的重要性,更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产业化运作的能力。当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席卷全球也震撼澳门的时候,有不少人随波逐流,迅速加入文化创意的行列。他们打出的旗号都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有人甚至自以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专家。而他们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无非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名义向政府有关部门或基金会申请经费。其实,仅仅靠政府支持兴办文化创意产业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得到官方支持当然是好事,可以较早起步、较快发展;但倘若只会躺在政府的怀抱中讨奶喝,就不是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前几年内地某县政府斥巨资创建了一个“五二三文化创意产业园”,房子盖得很漂亮,规模也很大,开园时以优惠条件引进大批文化创意企业,看起来相当红火。结果不少企业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散习惯,加上地点比较偏僻,交通不甚方便,不久便逐渐冷落,经常出现访客稀疏、店舖关门的状况。澳门也应当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要依靠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优势,不断培育市场,使之逐渐壮大而趋向成熟。
以人为本体现社会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为什麽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理解这一产业的特殊社会功能:以人为本,服务於人。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目标是爲了人,而不是爲了钱。
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能使人的创意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正是对於创意巨大价值的最好评价。
其实,创意并不是大师们的专利,无论是工人、职员、小商贩、公务员、青少年学生还是家庭主妇,普通人也能开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意。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想法的思维,关键在於同别人不一样,在於超越过去的原有水平。通俗地说,创意或创造性思维就是新想法。脑科学和创造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人,哪怕是不太聪明、比较愚笨甚至存在智力障碍的人,都能够产生新的想法,亦即能够开展创造性思维和产生创意。所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1年3月5日,设立在澳门着名旅游景点大三巴前黄屋仔(大三巴旅游活动中心)内的“澳门创意馆”正式开幕。该创意馆由特区政府文化局组织本澳17家文化创意单位参展,其中既有艺术家、设计师们的成果,也有普通市民的创意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在第一期三个月的开馆期间,澳门创意馆的销售总额达到29万8千多澳门元,已经超出预期。在7月5日开始的第二期展览中,文化局更选出36家单位参展,还有一些个人也加盟其中。展出的有手工编织、羊毛毡制作、银饰、玻璃瓶绘画艺术等,作品虽小,却富含创意,颇受观众欢迎。展出瓶绘艺术的黄小姐就是一位大学毕业没几年,正在几所学校代课的普通澳门青年。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创意的魅力和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希望。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兴办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我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致力於尽可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这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也同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一致。台湾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参考借鉴。台湾将“体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更加关爱生命”的理念贯彻到兴办文化创意产业中去。倘若到台湾各地去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口号叫“乐活”。这个口号反映出“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价值观。我们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就要以是否有利於人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检验标准。
澳门人一向是讲究生活品质的,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建筑,别致的烟花节、美食节、浴佛节、妈祖诞,独特的舞醉龙、土风舞,遍布街巷的中西茶楼、餐馆,脍炙人口的杏仁饼、花生糖和蛋挞等手信产品,不仅深受来澳门参观访问的游客欢迎,而且让澳门人引以自豪。在中央政府将澳门定位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将澳门的和谐社会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更加舒适宜居,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肩上。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在访问望德堂婆仔屋文创区与本澳文化创意界代表座谈时曾经透露,政府对全澳门的文化创意区已有整体构想,拟以世遗核心区的大三巴为中心,向东扩展到蓝仔屋、望德堂、塔石广场,向西延伸至内港码头、白鸽巢、包公庙,中心轴线则沿着喷水池、岗顶、郑家大屋、港务局大楼、妈阁庙等向南北方向推广。还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添加餐饮、购物、休闲等范畴的内容,构建更加和谐舒适的社会环境。随着这一计划的逐步实现,无论是澳门居民还是来澳访客,一定会从中受惠而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來。
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文化创意产业前途无量。让我们伴随这一新生事物一路前行,用满腔的热情、涌流的创意和加倍的努力,开发出体现澳门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壮大代表澳门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系澳门城市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管理课程主任)
无限创意提升经济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并应当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这一观点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人类社会进入後工业化时代以後,高科技产业朝阳般的迅速崛起曾经产生轰动效应,如今这个时代宠儿的角色又历史性地落到文化创意产业身上。最早提出“创意经济”概念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曾经在其代表着作《创意经济》中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为220亿美元,而且以5%的速度递增。”这个资料虽然未经证实且未必精确,却提供了“文创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数量级”概念,提示了这一新兴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美好发展前景。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英国国民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6%,但文化创意产业门类的增长率却达到8%;至2001年,创意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1125亿英镑,仅2003年创意产业就为英国提供了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占GDP总值的5.98%,就连从21世纪初才开始倡导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地区,这一指标也达到了2.85%。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块。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文创产业的经济价值不仅仅在於数的增长,更在於质的优化。2010年7月中旬,新华网综合新华社驻洛杉矶、伦敦、巴黎和东京的多位记者的报导,编发了一篇专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之道”。文中指出,英国创意产业的生产总值已占GDP的8.2%,且增长速度达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2倍;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年产值超过210亿英镑,已成为该市第二位的支柱产业。日本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为经济新增长战略的突破口,预计到2020年时该产业的收益可达到1万亿日元。假如还有人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当代起源出於西方世界而怀疑它在中国的适用性,那麽《求是》杂志署名文章提供的资料足以令人信服:2008年间,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9%、20%和22%,大大高於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这些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带动我国经济振兴的重要意义”,这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价值的核心所在。
那麽,怎样才能确保文化创意产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呢?我们的回答是:一靠创意,二靠产业化的市场运作。
“创意”是创造性地立意构想的简称,其关键在於开展创造性思维。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获得出其不意、标新立异、前所未有、超越以往的新产品、新成果、新方法等等。许多伟大的成功在最初起步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例如,比尔·盖茨青年时期有关电脑软件开发的创意後来终於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微软王国,将中国元素“熊猫”和“功夫”创造性集成的影片《功夫熊猫》创造了超过5亿美元的票房价值。有些人没有搞清楚“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翅膀”这一道理,以为到内地批发一些与文化沾点边的便宜小商品,带回澳门来稍加包装或美化(甚至原封不动)便抬价出售,这就算文化创意产业了。参观过澳门塔石广场“创意市集”的人难免有颇觉失望的感受,因为创办者原本希望形成一个本澳文化创意产业及产品展示的视窗,实际上却更像一个小商品集市。倘若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途就不甚乐观了。
产业化的运作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捷径,也是非走不可的必由之路。
英国女作家罗琳创作的系列科幻小说《哈利·波特》,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售4亿多册,位居历史上非宗教类图书市场销售的首位。人们往往看到了《哈利·波特》的成功,却不知通向成功道路上煞费苦心的产业化运作。罗琳在完成第一部书稿後,曾经多处投稿而不被采纳,很为其出路担忧。後来由美国学者出版社引进此书。为了打进美国的广阔市场,学者出版社付出了巨大的投入。推销第一部书的经费将近100万美元,到了第三、第四部时推广费用已增加到400万美元。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报刊大打广告,还制作了几十万张海报、汽车保险杠小广告和易拉宝广告,几十万盘宣传磁带和宣传短片。为调动零售商的积极性,出版社不断提高图书折扣,新书甚至打到四折的低价,使许多书店将《哈利·波特》陈列在最显着的橱窗。作者罗琳也接受安排,前往英国和美国各地巡回签名售书并接受采访。有一次甚至乘坐一辆已有57年历史、与书中霍格华兹专列一样的老式蒸汽机车行遍英伦三岛。这些做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到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问世之前,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超过100万册。正如一位专家的评论:“它在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无处不在的时代,创造了一个图书的传奇。”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文化创意项目产业化运作的重要性,更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产业化运作的能力。当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席卷全球也震撼澳门的时候,有不少人随波逐流,迅速加入文化创意的行列。他们打出的旗号都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有人甚至自以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专家。而他们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无非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名义向政府有关部门或基金会申请经费。其实,仅仅靠政府支持兴办文化创意产业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得到官方支持当然是好事,可以较早起步、较快发展;但倘若只会躺在政府的怀抱中讨奶喝,就不是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前几年内地某县政府斥巨资创建了一个“五二三文化创意产业园”,房子盖得很漂亮,规模也很大,开园时以优惠条件引进大批文化创意企业,看起来相当红火。结果不少企业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散习惯,加上地点比较偏僻,交通不甚方便,不久便逐渐冷落,经常出现访客稀疏、店舖关门的状况。澳门也应当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要依靠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优势,不断培育市场,使之逐渐壮大而趋向成熟。
以人为本体现社会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为什麽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理解这一产业的特殊社会功能:以人为本,服务於人。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目标是爲了人,而不是爲了钱。
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能使人的创意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正是对於创意巨大价值的最好评价。
其实,创意并不是大师们的专利,无论是工人、职员、小商贩、公务员、青少年学生还是家庭主妇,普通人也能开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意。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想法的思维,关键在於同别人不一样,在於超越过去的原有水平。通俗地说,创意或创造性思维就是新想法。脑科学和创造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人,哪怕是不太聪明、比较愚笨甚至存在智力障碍的人,都能够产生新的想法,亦即能够开展创造性思维和产生创意。所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1年3月5日,设立在澳门着名旅游景点大三巴前黄屋仔(大三巴旅游活动中心)内的“澳门创意馆”正式开幕。该创意馆由特区政府文化局组织本澳17家文化创意单位参展,其中既有艺术家、设计师们的成果,也有普通市民的创意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在第一期三个月的开馆期间,澳门创意馆的销售总额达到29万8千多澳门元,已经超出预期。在7月5日开始的第二期展览中,文化局更选出36家单位参展,还有一些个人也加盟其中。展出的有手工编织、羊毛毡制作、银饰、玻璃瓶绘画艺术等,作品虽小,却富含创意,颇受观众欢迎。展出瓶绘艺术的黄小姐就是一位大学毕业没几年,正在几所学校代课的普通澳门青年。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创意的魅力和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希望。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兴办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我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致力於尽可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这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也同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一致。台湾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参考借鉴。台湾将“体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更加关爱生命”的理念贯彻到兴办文化创意产业中去。倘若到台湾各地去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口号叫“乐活”。这个口号反映出“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价值观。我们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就要以是否有利於人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检验标准。
澳门人一向是讲究生活品质的,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建筑,别致的烟花节、美食节、浴佛节、妈祖诞,独特的舞醉龙、土风舞,遍布街巷的中西茶楼、餐馆,脍炙人口的杏仁饼、花生糖和蛋挞等手信产品,不仅深受来澳门参观访问的游客欢迎,而且让澳门人引以自豪。在中央政府将澳门定位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将澳门的和谐社会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更加舒适宜居,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肩上。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在访问望德堂婆仔屋文创区与本澳文化创意界代表座谈时曾经透露,政府对全澳门的文化创意区已有整体构想,拟以世遗核心区的大三巴为中心,向东扩展到蓝仔屋、望德堂、塔石广场,向西延伸至内港码头、白鸽巢、包公庙,中心轴线则沿着喷水池、岗顶、郑家大屋、港务局大楼、妈阁庙等向南北方向推广。还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添加餐饮、购物、休闲等范畴的内容,构建更加和谐舒适的社会环境。随着这一计划的逐步实现,无论是澳门居民还是来澳访客,一定会从中受惠而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來。
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文化创意产业前途无量。让我们伴随这一新生事物一路前行,用满腔的热情、涌流的创意和加倍的努力,开发出体现澳门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壮大代表澳门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系澳门城市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管理课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