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扮家家酒,孩子们玩的是对成人世界的体验,当一场“演出”里展示了模仿力、创造力、认知力……你还会说这只是简单的游戏吗?
我们都有童年时玩家家酒之类角色扮演游戏的记忆,从未想过这个打发时间的游戏还有更深含义:年幼的孩子正是通过游戏中的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如果再有父母一同参与,更能正确了解大千世界的规则与规律,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爱演的宝宝更聪明
在王贵琴印象中,女儿然然从1岁开始就会抱着立体书玩假扮游戏了。如今的然然最喜欢小猪洗澡这个故事,她会要妈妈抱着她一起读书。
立体书上,展示了小猪洗澡需要用到的澡盆、淋浴器、洗手台、毛巾等立体画,妈妈一边讲,然然一边要求“妈妈,洗手”,还让她在毛巾那里擦手。
这是孩子的角色假扮游戏。王贵琴觉得这类游戏能帮助宝宝提高认知和抽象思维能力。通常女儿喜欢玩的“假扮”游戏有几类:
1.假扮真实的生活场景。两岁开始,然然上幼儿园小班,王贵琴发现女儿回到家会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一切都演绎一遍。比如排好小板凳,让妈妈、爸爸坐好,学着老师的样子,口中喊“Attention”(注意),接着絮絮叨叨地讲话,教小朋友做游戏、叠被子、唱歌、认字等,语气和语调模仿得八九不离十。
妈妈发现,然然模仿能力很强,能还原熟悉的生活片段,通过玩“回顾一天”的游戏,一周之后,然然的词汇量明显提升,句式也更多样,平时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
2.假扮别人。3岁的然然喜欢假扮成别的小朋友或者成年人。和妈妈逛超市回来后,会在家重演超市选购商品的情景:把小物件井然有序地摆在桌子上,提一个小篮子,学着妈妈的样子挑选,查看商品背后的标签,嘴里咕哝“呀,快过期了”,“嗯,这个划算”之类的话。妈妈的动作她不一定看得懂,但已经学会了基本的购买方法。
然然最喜欢模仿妈妈,无论对错,有这样一面“小镜子”,王贵琴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语,避免孩子在模仿的游戏中学错为人处事的方法。
3.编一个故事。然然5岁时,妈妈带她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舞剧《一把酸枣》,也没想过5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想法,谁知然然受到启发,和小伙伴们兴致勃勃排练起自己的小剧场。然然担任导演和编剧,安排小伙伴说台词,有时也会叫妈妈来参加他们的排练,分配一些台词。
在游戏过程中,然然俨然小领队,她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好朋友想说这句台词,或者想扮演另一个角色,然然会安抚同伴,讲清楚角色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也慢慢学着协调各方关系。
家长是什么角色?
1.陪伴者。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互动,陪伴第一。
2.引领者。孩子的很多扮演对象都来自于父母,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健康积极的言行举止,用孩子能读懂的言语和行为表达,让孩子看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并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强化正确的行为举止。同时,互动来自于提问,父母可以通过提问来拓展孩子的视野,将假扮想象深入下去。
3.肯定者。游戏过程中,父母需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干涉。孩子作为参与者,父母需要不时给予肯定与赞赏,令孩子充满信心,情感上的肯定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德国小兄妹的扮演Show
雷根斯堡小兄妹是博客明星,他们是生活在德国的中德混血儿,妈妈是上海人,谈起兄妹俩的假扮游戏滔滔不绝。
德国的幼儿园教育有一项传统,他们会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假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雷根斯堡小兄妹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尤其是幼儿园举办主题派对时。有一周的派对主题是“人人都是邮递员”,孩子们会自己制作邮递员“帽子”戴在头上(哥哥就戴了一个德国邮政logo的帽子),想象自己是一个个小邮递员。老师引导孩子们认识邮局、邮戳、分装邮件的步骤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孩子了解各职业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他们洞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这种职业假扮游戏,孩子们会变得成熟与合作,开始理解他人的感情。
扮演游戏在幼儿园玩不够,回家还要继续。小兄妹无时无刻不在“装”:哥哥假扮自己是超人,有翅膀会飞行,能够帮妈妈打败坏人;妹妹则假装自己是公主,对着她的小马或芭比进行假扮表演,有时是好朋友的甜言蜜语,有时模仿爸爸妈妈的训斥或说教。
睡前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编故事是兄妹俩每天最期待的节目。在妈妈看来,给孩子讲故事要用有情节的内容才能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专心致志,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讲故事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开始很简单,比如一只蝴蝶和一匹小白马的故事,3岁的女儿经常插话,有时还会给故事里的角色取名字,或者加一段奇奇怪怪的情节。哥哥则会猜测之后的情节,假装自己是主角,接下来会怎么办,妈妈有时会顺着哥哥的情节往下讲,并表扬哥哥说得对,有时也会反转剧情,吊足胃口。
假扮游戏的有趣历程
1~3岁:模仿行为
扮演游戏从婴儿时代的模仿开始。模仿的多是日常简单行为,比如拿起玩具手机假装打电话,用玩具小铲子来铲土。从两岁开始,宝宝会用一些东西来代替某物,比如拿小木棒当做筷子,拿扇子当做镜子,并开始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替某物,如用一根手指头代表牙刷。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对事物的表述也越来越灵活。
3~5岁:与外界交流
假扮游戏的主角起初指向宝宝自己,比如模仿妈妈给自己洗脸刷牙。但不久后开始以他物为主题,如给洋娃娃喂饭,吃药。3岁后又有明显转变:“自己”彻底消失,假扮的完全是别人的故事,如用玩具父母给洋娃娃喂饭。 这意味着宝宝已经转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意识到地球不是围着自己转。父母在与宝宝的亲子游戏中开始了有意义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能互相交换意见。
5岁以上:逻辑能力形成
像然然的小剧场一样,5岁开始,能够与小伙伴协商建立主题游戏,在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扮演很多角色,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线索的出色理解。
在复杂的社会性游戏中,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参与性”的活动中来,试图影响并控制周围的世界。在这种虚幻的、“假装”的交流中,宝宝能够理解、判断和思考自己和伙伴离奇的描述,这说明他已经学会推断别人的思维。
假扮游戏,Let’s Go!
吹泡泡也是假扮游戏?没错,在孩子眼里,晶莹的气泡可以是太空飞船、大西瓜……全球知名衣物洗涤专家品牌奥妙始终相信,污渍带来成长。而简单的假扮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还能增加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在玩耍中产生的污渍,也可交给奥妙轻松解决。
0~3岁 神奇吹泡泡
你需要:
1.彩色绒软钢丝若干。
2.厨房洗涤剂一瓶。
3.塑料杯子一个。
将洗涤剂与水按照1:5调匀,让孩子发挥想象把软钢丝拗出不同的形状,圆形、方形等,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身体各部位去抓泡泡,手抓,头顶等,运动起来。
3~6岁 神奇魔术画
你需要:
1.白色油画棒一支。
2.彩色水彩颜料,笔刷各一支。
3.白卡纸一张。
4.清水、调色盘各一个。
步骤:
用白色油画棒在白卡纸上作画,用笔刷沾取大量水粉颜料覆盖整张纸,利用水油不相溶的特性,原先用白色油画棒画的画就呈现出来,引导孩子讲述画中的故事。
6~10岁 连连看
你需要:
1.白纸一张。
2.记号笔一支。
步骤:
家长在白纸上随意画出两个点,孩子用笔把两个点连起来,直线、曲线、短线、长线均可。孩子画完线后,要在线上加一个点,这样就把这条线分成两条更短的线。家长再任选两个点,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并在线上再加一个点。方法以此类推,点数越多难度越大,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可以引导孩子想象直线、曲线的故事。
更多游戏,请搜索“畅玩有奥妙”APP。
我们都有童年时玩家家酒之类角色扮演游戏的记忆,从未想过这个打发时间的游戏还有更深含义:年幼的孩子正是通过游戏中的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如果再有父母一同参与,更能正确了解大千世界的规则与规律,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爱演的宝宝更聪明
在王贵琴印象中,女儿然然从1岁开始就会抱着立体书玩假扮游戏了。如今的然然最喜欢小猪洗澡这个故事,她会要妈妈抱着她一起读书。
立体书上,展示了小猪洗澡需要用到的澡盆、淋浴器、洗手台、毛巾等立体画,妈妈一边讲,然然一边要求“妈妈,洗手”,还让她在毛巾那里擦手。
这是孩子的角色假扮游戏。王贵琴觉得这类游戏能帮助宝宝提高认知和抽象思维能力。通常女儿喜欢玩的“假扮”游戏有几类:
1.假扮真实的生活场景。两岁开始,然然上幼儿园小班,王贵琴发现女儿回到家会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一切都演绎一遍。比如排好小板凳,让妈妈、爸爸坐好,学着老师的样子,口中喊“Attention”(注意),接着絮絮叨叨地讲话,教小朋友做游戏、叠被子、唱歌、认字等,语气和语调模仿得八九不离十。
妈妈发现,然然模仿能力很强,能还原熟悉的生活片段,通过玩“回顾一天”的游戏,一周之后,然然的词汇量明显提升,句式也更多样,平时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
2.假扮别人。3岁的然然喜欢假扮成别的小朋友或者成年人。和妈妈逛超市回来后,会在家重演超市选购商品的情景:把小物件井然有序地摆在桌子上,提一个小篮子,学着妈妈的样子挑选,查看商品背后的标签,嘴里咕哝“呀,快过期了”,“嗯,这个划算”之类的话。妈妈的动作她不一定看得懂,但已经学会了基本的购买方法。
然然最喜欢模仿妈妈,无论对错,有这样一面“小镜子”,王贵琴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语,避免孩子在模仿的游戏中学错为人处事的方法。
3.编一个故事。然然5岁时,妈妈带她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舞剧《一把酸枣》,也没想过5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想法,谁知然然受到启发,和小伙伴们兴致勃勃排练起自己的小剧场。然然担任导演和编剧,安排小伙伴说台词,有时也会叫妈妈来参加他们的排练,分配一些台词。
在游戏过程中,然然俨然小领队,她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好朋友想说这句台词,或者想扮演另一个角色,然然会安抚同伴,讲清楚角色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也慢慢学着协调各方关系。
家长是什么角色?
1.陪伴者。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互动,陪伴第一。
2.引领者。孩子的很多扮演对象都来自于父母,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健康积极的言行举止,用孩子能读懂的言语和行为表达,让孩子看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并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强化正确的行为举止。同时,互动来自于提问,父母可以通过提问来拓展孩子的视野,将假扮想象深入下去。
3.肯定者。游戏过程中,父母需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干涉。孩子作为参与者,父母需要不时给予肯定与赞赏,令孩子充满信心,情感上的肯定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德国小兄妹的扮演Show
雷根斯堡小兄妹是博客明星,他们是生活在德国的中德混血儿,妈妈是上海人,谈起兄妹俩的假扮游戏滔滔不绝。
德国的幼儿园教育有一项传统,他们会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假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雷根斯堡小兄妹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尤其是幼儿园举办主题派对时。有一周的派对主题是“人人都是邮递员”,孩子们会自己制作邮递员“帽子”戴在头上(哥哥就戴了一个德国邮政logo的帽子),想象自己是一个个小邮递员。老师引导孩子们认识邮局、邮戳、分装邮件的步骤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孩子了解各职业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他们洞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这种职业假扮游戏,孩子们会变得成熟与合作,开始理解他人的感情。
扮演游戏在幼儿园玩不够,回家还要继续。小兄妹无时无刻不在“装”:哥哥假扮自己是超人,有翅膀会飞行,能够帮妈妈打败坏人;妹妹则假装自己是公主,对着她的小马或芭比进行假扮表演,有时是好朋友的甜言蜜语,有时模仿爸爸妈妈的训斥或说教。
睡前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编故事是兄妹俩每天最期待的节目。在妈妈看来,给孩子讲故事要用有情节的内容才能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专心致志,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讲故事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开始很简单,比如一只蝴蝶和一匹小白马的故事,3岁的女儿经常插话,有时还会给故事里的角色取名字,或者加一段奇奇怪怪的情节。哥哥则会猜测之后的情节,假装自己是主角,接下来会怎么办,妈妈有时会顺着哥哥的情节往下讲,并表扬哥哥说得对,有时也会反转剧情,吊足胃口。
假扮游戏的有趣历程
1~3岁:模仿行为
扮演游戏从婴儿时代的模仿开始。模仿的多是日常简单行为,比如拿起玩具手机假装打电话,用玩具小铲子来铲土。从两岁开始,宝宝会用一些东西来代替某物,比如拿小木棒当做筷子,拿扇子当做镜子,并开始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替某物,如用一根手指头代表牙刷。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对事物的表述也越来越灵活。
3~5岁:与外界交流
假扮游戏的主角起初指向宝宝自己,比如模仿妈妈给自己洗脸刷牙。但不久后开始以他物为主题,如给洋娃娃喂饭,吃药。3岁后又有明显转变:“自己”彻底消失,假扮的完全是别人的故事,如用玩具父母给洋娃娃喂饭。 这意味着宝宝已经转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意识到地球不是围着自己转。父母在与宝宝的亲子游戏中开始了有意义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能互相交换意见。
5岁以上:逻辑能力形成
像然然的小剧场一样,5岁开始,能够与小伙伴协商建立主题游戏,在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扮演很多角色,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线索的出色理解。
在复杂的社会性游戏中,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参与性”的活动中来,试图影响并控制周围的世界。在这种虚幻的、“假装”的交流中,宝宝能够理解、判断和思考自己和伙伴离奇的描述,这说明他已经学会推断别人的思维。
假扮游戏,Let’s Go!
吹泡泡也是假扮游戏?没错,在孩子眼里,晶莹的气泡可以是太空飞船、大西瓜……全球知名衣物洗涤专家品牌奥妙始终相信,污渍带来成长。而简单的假扮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还能增加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在玩耍中产生的污渍,也可交给奥妙轻松解决。
0~3岁 神奇吹泡泡
你需要:
1.彩色绒软钢丝若干。
2.厨房洗涤剂一瓶。
3.塑料杯子一个。
将洗涤剂与水按照1:5调匀,让孩子发挥想象把软钢丝拗出不同的形状,圆形、方形等,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身体各部位去抓泡泡,手抓,头顶等,运动起来。
3~6岁 神奇魔术画
你需要:
1.白色油画棒一支。
2.彩色水彩颜料,笔刷各一支。
3.白卡纸一张。
4.清水、调色盘各一个。
步骤:
用白色油画棒在白卡纸上作画,用笔刷沾取大量水粉颜料覆盖整张纸,利用水油不相溶的特性,原先用白色油画棒画的画就呈现出来,引导孩子讲述画中的故事。
6~10岁 连连看
你需要:
1.白纸一张。
2.记号笔一支。
步骤:
家长在白纸上随意画出两个点,孩子用笔把两个点连起来,直线、曲线、短线、长线均可。孩子画完线后,要在线上加一个点,这样就把这条线分成两条更短的线。家长再任选两个点,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并在线上再加一个点。方法以此类推,点数越多难度越大,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可以引导孩子想象直线、曲线的故事。
更多游戏,请搜索“畅玩有奥妙”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