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技术是建筑施工中普遍用到的技术,也是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环节,首先必须要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始,运用科学的施工工艺,严格质量控制。本文就这一命题进行了一般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混凝土是由很多物料搀和在一起构成的,其关键构成物料是水泥、集料、砂石、水分和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置比例,通过拌合、成型、养护而获取,因为混凝土拥有耐压性高、凝结之后强度高、长期运用等优势,可以达到构筑项目的需求,所以,在构筑业中获得普遍运用。在构筑建筑程序中,混凝土浇筑品质优劣对全面的构筑项目的安全品质以及性能成效有着直接关系。不过,混凝土品质是由很多部分共同影响的。混凝土品质关键是缝隙、渗流等,浇筑技术的不标准也是导致混凝土品质的缘由,浇筑技术不标准,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缝隙。缝隙是混凝土最关键的品质问题,所以,在浇筑混凝土程序中,一定要降低混凝土缝隙的形成,保证混凝土品质获取。
2.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
2.1混凝土的选择
在混凝土的选择中,着重考察经销商的口碑,目前建筑材料良莠不齐,因此,一定要做好产品质量等的相关实验及检测工作,并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强度要求,选择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比如,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40~C50之间,而低层建筑或者地面建筑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则在C15~C30之间。
2.2振捣和底部预置
由于建筑的钢筋配置情况不同,有疏有密,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与钢筋的完全解除。一些建筑的混凝土开裂、崩开、钢筋锈蚀等,都与混凝土和钢筋发生离析有关,造成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在振捣过程中,要控制振捣的幅度和强度,若振捣强度过大就会导致砂浆的离析,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第三,墙体柱体这些竖向承重结构在浇筑时,要在结构底部预先放置20~100mm厚的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减石子砂浆,避免在成品结构中产生质量缺陷。
2.3施工缝与后浇带
由于新时期大面积浇筑结构物增多,工序日渐繁杂,一些需要短时间内浇筑完毕且要求一次成型的施工行为很难以真正实施,在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停产都能因为混凝土的固结而产生技术性的生产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会预留施工缝。
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湿度、温度、时间等的因素造成结构物浇筑的质量问题,一般都在室内室外设置后浇带,室内后浇带 30mm,室外后浇带为800~1000mm。注意一点,无论是施工缝与后浇带,都必须在结束当次施工后保证预留的足够宽度,并且保证接缝处的干净整洁。
3.建筑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1)确定科学的混凝土的配合比,依据现场实验及建筑结构的强度,比配适合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在混凝土入倉前,要检测混凝土的材质,符合要求才能准予入仓,不使用伪劣产品,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2把好质量检测关
(1)在混凝土开浇前,做好“三检”工作,对基础处理、模板、钢筋、埋件等都要进行相应检测,确定各项指标都合格以后,方能进场。
(2)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要进行动态跟踪检测,首先对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指标进行检测,其次对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和保护措施进行检测,并且做好记录,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及时处理,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3.3严格施工工艺,科学施工
(1)在混凝土浇筑时,实行“平仓与振捣分开”的原则,安排专人专管,在定型模板使用前,必须刷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面光滑平整清洁,模板边线需要反复检查,以保证其符合规范。
(2)在关键部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上升的速度,对各个工艺进行细化。
(3)细化工艺。首先,对各单元各工序都要制订详细的工艺以确保每一个工序的合理化科学化施工; 其次,要敢于创新,运用新工艺,开发新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来保证建筑浇筑的施工质量。
(4)在混凝土施工时,要严密监控作业场所的温度与湿度,严格按照规范作业; 注意冷却通水,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造成建筑开裂等质量问题。
4.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关键就在续浇混凝土的时间和对已浇混凝土槎面的处理。规范上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要求已浇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1.2MPa以上。这样可保证混凝土在受到振动棒振动时而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的最低限度。过早会使已浇混凝土开始进行的凝聚固结力小于振动过程的影响力,而破坏混凝土内部的聚结变化,从而导致结构的损坏。另外,对于楼板、深度不大的梁等构件,由于其表面系数本身很大,在混凝土浇灌后,水分散失很快,如果施工缝不加支挡留成坡槎,混凝土本身内部水分就很难满足水泥水化反应的需要,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硬化强度。当后浇灌的混凝土覆盖在此表面上,很可能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因而对施工缝的留设形式、浇灌时间一定要重视,切不可图省事、方便,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根据施工实践和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对混凝土施工缝提出下列处理办法。
(1)已浇灌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上,才可继续施工。混凝土达到1.2MPa强度的龄期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等级、水泥品种、环境条件、水灰比等有关,可通过试验来确定。
(2)应仔细清除施工缝处浮浆、松动的石子或支挡不严产生的漏浆等。对于达到强度、表面光洁的混凝土面层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浇水湿润后再浇灌新的混凝土。
(3)要注意调整好施工缝位置附近的钢筋。要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4)在浇筑前,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施工缝处宜根据已浇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可先铺10mm~15mm厚同强度等级全减或减半石子混凝土浆。
(5)从楼板、梁的垂直施工缝处开始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直接向施工缝边投料。机械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渐渐靠近,并在距80~100mm处停止振捣,严禁在施工缝面振捣。但应保证对施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结合紧密。
(6)对后浇带产生的施工缝,除要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外,应使用膨胀水泥或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灌。
(7)预制柱接缝处应按施工缝处理,水平缝要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嵌实,垂直缝也可浇灌膨胀混凝土。
(8)要加强养护。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当施工缝混凝土浇灌后,新浇混凝土在12h以内就应根据气温等条件加盖草帘浇水养护。如果在低温或负温下则应该加强保温,不仅盖草帘,还要用塑料布遮盖,其不但可挡风,而且可阻止混凝土水分的散失。
(9)对于水池、地坑等特殊结构要求的施工缝处理:一般设计都有专门的要求和具体的细部做法,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和有关规范执行。
(10)承受动力设备基础施工缝的处理:一般不宜设置施工缝,如果设置应按以下要求设置:
1)标高不同的两个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1。
2)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混凝土时,应对地脚螺栓进行校正固定。
3)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科]
【参考文献】
[1]文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运用[J].科技信息,2009.
[2]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混凝土是由很多物料搀和在一起构成的,其关键构成物料是水泥、集料、砂石、水分和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置比例,通过拌合、成型、养护而获取,因为混凝土拥有耐压性高、凝结之后强度高、长期运用等优势,可以达到构筑项目的需求,所以,在构筑业中获得普遍运用。在构筑建筑程序中,混凝土浇筑品质优劣对全面的构筑项目的安全品质以及性能成效有着直接关系。不过,混凝土品质是由很多部分共同影响的。混凝土品质关键是缝隙、渗流等,浇筑技术的不标准也是导致混凝土品质的缘由,浇筑技术不标准,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缝隙。缝隙是混凝土最关键的品质问题,所以,在浇筑混凝土程序中,一定要降低混凝土缝隙的形成,保证混凝土品质获取。
2.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
2.1混凝土的选择
在混凝土的选择中,着重考察经销商的口碑,目前建筑材料良莠不齐,因此,一定要做好产品质量等的相关实验及检测工作,并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强度要求,选择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比如,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40~C50之间,而低层建筑或者地面建筑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则在C15~C30之间。
2.2振捣和底部预置
由于建筑的钢筋配置情况不同,有疏有密,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与钢筋的完全解除。一些建筑的混凝土开裂、崩开、钢筋锈蚀等,都与混凝土和钢筋发生离析有关,造成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在振捣过程中,要控制振捣的幅度和强度,若振捣强度过大就会导致砂浆的离析,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第三,墙体柱体这些竖向承重结构在浇筑时,要在结构底部预先放置20~100mm厚的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减石子砂浆,避免在成品结构中产生质量缺陷。
2.3施工缝与后浇带
由于新时期大面积浇筑结构物增多,工序日渐繁杂,一些需要短时间内浇筑完毕且要求一次成型的施工行为很难以真正实施,在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停产都能因为混凝土的固结而产生技术性的生产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会预留施工缝。
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湿度、温度、时间等的因素造成结构物浇筑的质量问题,一般都在室内室外设置后浇带,室内后浇带 30mm,室外后浇带为800~1000mm。注意一点,无论是施工缝与后浇带,都必须在结束当次施工后保证预留的足够宽度,并且保证接缝处的干净整洁。
3.建筑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1)确定科学的混凝土的配合比,依据现场实验及建筑结构的强度,比配适合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在混凝土入倉前,要检测混凝土的材质,符合要求才能准予入仓,不使用伪劣产品,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2把好质量检测关
(1)在混凝土开浇前,做好“三检”工作,对基础处理、模板、钢筋、埋件等都要进行相应检测,确定各项指标都合格以后,方能进场。
(2)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要进行动态跟踪检测,首先对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指标进行检测,其次对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和保护措施进行检测,并且做好记录,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及时处理,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3.3严格施工工艺,科学施工
(1)在混凝土浇筑时,实行“平仓与振捣分开”的原则,安排专人专管,在定型模板使用前,必须刷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面光滑平整清洁,模板边线需要反复检查,以保证其符合规范。
(2)在关键部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上升的速度,对各个工艺进行细化。
(3)细化工艺。首先,对各单元各工序都要制订详细的工艺以确保每一个工序的合理化科学化施工; 其次,要敢于创新,运用新工艺,开发新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来保证建筑浇筑的施工质量。
(4)在混凝土施工时,要严密监控作业场所的温度与湿度,严格按照规范作业; 注意冷却通水,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造成建筑开裂等质量问题。
4.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关键就在续浇混凝土的时间和对已浇混凝土槎面的处理。规范上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要求已浇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1.2MPa以上。这样可保证混凝土在受到振动棒振动时而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的最低限度。过早会使已浇混凝土开始进行的凝聚固结力小于振动过程的影响力,而破坏混凝土内部的聚结变化,从而导致结构的损坏。另外,对于楼板、深度不大的梁等构件,由于其表面系数本身很大,在混凝土浇灌后,水分散失很快,如果施工缝不加支挡留成坡槎,混凝土本身内部水分就很难满足水泥水化反应的需要,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硬化强度。当后浇灌的混凝土覆盖在此表面上,很可能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因而对施工缝的留设形式、浇灌时间一定要重视,切不可图省事、方便,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根据施工实践和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对混凝土施工缝提出下列处理办法。
(1)已浇灌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上,才可继续施工。混凝土达到1.2MPa强度的龄期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等级、水泥品种、环境条件、水灰比等有关,可通过试验来确定。
(2)应仔细清除施工缝处浮浆、松动的石子或支挡不严产生的漏浆等。对于达到强度、表面光洁的混凝土面层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浇水湿润后再浇灌新的混凝土。
(3)要注意调整好施工缝位置附近的钢筋。要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4)在浇筑前,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施工缝处宜根据已浇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可先铺10mm~15mm厚同强度等级全减或减半石子混凝土浆。
(5)从楼板、梁的垂直施工缝处开始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直接向施工缝边投料。机械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渐渐靠近,并在距80~100mm处停止振捣,严禁在施工缝面振捣。但应保证对施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结合紧密。
(6)对后浇带产生的施工缝,除要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外,应使用膨胀水泥或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灌。
(7)预制柱接缝处应按施工缝处理,水平缝要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嵌实,垂直缝也可浇灌膨胀混凝土。
(8)要加强养护。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当施工缝混凝土浇灌后,新浇混凝土在12h以内就应根据气温等条件加盖草帘浇水养护。如果在低温或负温下则应该加强保温,不仅盖草帘,还要用塑料布遮盖,其不但可挡风,而且可阻止混凝土水分的散失。
(9)对于水池、地坑等特殊结构要求的施工缝处理:一般设计都有专门的要求和具体的细部做法,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和有关规范执行。
(10)承受动力设备基础施工缝的处理:一般不宜设置施工缝,如果设置应按以下要求设置:
1)标高不同的两个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1。
2)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混凝土时,应对地脚螺栓进行校正固定。
3)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科]
【参考文献】
[1]文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运用[J].科技信息,2009.
[2]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