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制度的生成发展逻辑

来源 :行政管理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和话语体系,需要从中国民生观、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条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民生保障制度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从国家全面考察和推进民生的视角得以确立;民生保障内容和制度建设思路定型,民生保障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民生保障制度的发展动力方面,从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的“补短板”,转向促进共同富裕中民生保障制度建设获得新动能.在民生保障制度的发展取向上,走向共富型民生保障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民生保障制度,走向中国特色的民生保障制度.
其他文献
目的 考察书写表达技术对高考生焦虑情绪问题的干预效果及起效机制.方法 运用书写表达技术对96名高考学生进行连续4周、每周15~30 min的书写表达干预,分析干预前后被试的考试焦虑量表(TA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事件影响量表(IE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的得分情况.结果 书写表达中的认知加工词增多可以降低高中生对考试的闯入思维(F=5.777,ρ=0.019,ηρ2=0.087)和特质焦虑水平(F=4.193,ρ=0.045,ηρ2=0.064);书写内容中情绪词比例增多可以增加高中生的
从现有个人数据治理实践来看,传统法律供给出现危机,个人数据保护应转向个人数据新型财产权化新机制.个人数据财产权化具有诸多优势,如赋予个人数据主体对于个人数据的控制权与有助于促进数据经济发展等.但是,个人数据保护在承载个人私益保护功能的同时,具有多重功能聚拢与所涉利益关系的交汇性,这就导致个人数据财产权化应是一种复杂的财产权构造.在结构设计上,在赋予个人数据主体必要的私益前提下,同时根据保护个人数据主体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数据经济发展与数据安全等因素对其设定相关限制结构.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枢纽,引领驱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数字文化全方位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数字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各地探索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优秀经验成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引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盘活数字政府的公共数据资源要素,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政务安全为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命线,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石;牢牢掌握数字政府建设的主动权,提高干部群众的信息化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