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基础医学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等进行分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健康素养的内容,既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医学生的健康问题,又能促进教师积累教学实践经验,也是全面推进医学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健康素养基础医学教学渗透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以及正确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素质。2009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公布,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低下,仅为6.48%,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基础医学课程涉及的健康素养内容较多,具备实施健康教育的条件。本研究以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探索和研究健康素养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6班331名学生作为研究组,以7-8班11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这8个平行班级的学生人数和学习情况相当,性别比例接近。
(二)研究方法
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渗透健康素养的内容。如结核病——吐痰咳嗽礼仪;消化系统疾病——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公筷等;生殖系统疾病——孕检、正确避孕等。以基础医学课程为载体,在教学中尝试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类健康素养内容。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159人,占48.04%,女生172人,占51.96%,平均年龄18.29±1.5歲。研究对象中296人为汉族,占89.43%,少数名族35人,占10.57%。城镇生源171人,占51.66%,农村生源160人,占48.34%。
(二)实验前后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素养教育,结果表明,研究组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个方面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三、讨论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健康备受关注,提高健康素养,增强公民健康素质,成为近年来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基础医学课程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构建医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而心血管疾病——低糖低脂低盐饮食,生殖系统疾病——孕检、正确避孕等基础医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可使学生深入理解不健康行为与传染病、慢性病等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本研究以基础医学课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生的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个方面素养具备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切实可行。同时,学生理论和实验考核成绩的提高,以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等也表明健康素养教育对学生学习基础医学课程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利用不同的媒介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监测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方娴,金笑笑,谢慧玲,关素珍.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02):144-147.
[2]Iwanowicz E.Health literacy as one of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Med Pr,2009,(05):27-3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No.2015-291-696),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2016-1033)。
健康素养基础医学教学渗透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以及正确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素质。2009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公布,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低下,仅为6.48%,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基础医学课程涉及的健康素养内容较多,具备实施健康教育的条件。本研究以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探索和研究健康素养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6班331名学生作为研究组,以7-8班11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这8个平行班级的学生人数和学习情况相当,性别比例接近。
(二)研究方法
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渗透健康素养的内容。如结核病——吐痰咳嗽礼仪;消化系统疾病——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公筷等;生殖系统疾病——孕检、正确避孕等。以基础医学课程为载体,在教学中尝试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类健康素养内容。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159人,占48.04%,女生172人,占51.96%,平均年龄18.29±1.5歲。研究对象中296人为汉族,占89.43%,少数名族35人,占10.57%。城镇生源171人,占51.66%,农村生源160人,占48.34%。
(二)实验前后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素养教育,结果表明,研究组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个方面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三、讨论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健康备受关注,提高健康素养,增强公民健康素质,成为近年来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基础医学课程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构建医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而心血管疾病——低糖低脂低盐饮食,生殖系统疾病——孕检、正确避孕等基础医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可使学生深入理解不健康行为与传染病、慢性病等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本研究以基础医学课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生的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个方面素养具备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切实可行。同时,学生理论和实验考核成绩的提高,以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等也表明健康素养教育对学生学习基础医学课程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利用不同的媒介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监测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方娴,金笑笑,谢慧玲,关素珍.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02):144-147.
[2]Iwanowicz E.Health literacy as one of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Med Pr,2009,(05):27-3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No.2015-291-696),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2016-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