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中脊龙旂热液区(49°39′E)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 :热带海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旂龙热液区(49°39′E)是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上发现的首个活动热液喷口,也是我国开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和走向深海大洋的重点研究区域.前期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成功地揭示了该区的深部结构特征,但仅仅是提供了静态信息,相比之下,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是揭示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龙旂热液区开展的主动源和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探测实验,并初步分析了前期三维层析成像的走时残差数据,发现其与方位角之间存在显著的余弦函数关系,表明该区速度结构存在各向异性,但其各向异性来源尚不明确.探索各向异性来源将有望揭示该区的热液循环机制,为认识超慢速扩张SWIR热液区形成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主动源和被动源OBS地震数据,通过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和横波分裂联合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地壳和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并结合三维速度模型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获得的快波方向和快、慢波到时差参数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地壳内裂隙分布、应力场变化和地幔流动特征,从而揭示龙旂热液区的热液循环机制、岩石圈形变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等科学问题.
其他文献
没有邗沟和京杭大运河,就没有扬州城。在今天,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之际,我觉得,可以好好地为这条运河的历史写传,为这条运河唱赞歌。2014年6月22日,有一个喜讯,与扬州有关:在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代代传下来的古训,是我们这个民族对师道的敬畏。“父”存在于血脉中,“师”存在于精神里。我的师长们在我的精神园地里,永远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当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于 2 0 0 1年 5月 2 9— 3 1日在中国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
1  我终于放下一切,逃离到这个近似于世界尽头的地方。  假装忘记过去,拂去衣袖上的风尘,静静地坐在这雪域高原上,看明月高悬于连绵起伏的雪山,五彩的经幡在那明晃晃的刺眼的阳光下翻飞不止,而湖水拍岸,满幅烂醉的蓝恍如梦幻,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那声音自远古而来,给人静谧、荒凉,和一丝莫名的欣喜,亘古如斯,从不曾改变。  四向无人。在这世上最高的湖泊,我的忧愁被短暂地覆盖,我知道我将记住这样的时刻,在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朋友们、同志们 :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经过 3天热烈、坦诚、积极的讨论 ,今天就要闭幕了。我代表各主办、协办单位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