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宜保持“三期”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经济点评
  政策消化期效果观察期政策稳定期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进入2004年,国家实行的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逐渐发挥作用,到5月份,投资增速回落到基本正常的水平并带动工业生产稳中趋降。如果我国继续维持目前的调控力度,由投资拉动的本轮经济扩张有可能在今年中基本结束,经济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考虑到经济调控政策的滞后性和前瞻性,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宜保持一段政策消化期、效果观察期和政策稳定期,不宜再出台新的抑制投资增长的政策措施。
  从表面统计数据看,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仍处于上升阶段,主要反映在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消费回升势头明显、投资较快增长、外贸大进大出、物价涨幅走高、货币信贷高位运行等方面。初步估计,二季度国民经济将在一季度增长9.8%的基础上增长11%左右,似乎经济仍处于扩张期。但如此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在去年同期低基数基础上取得的,去年二季度,我国正处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经济增长速度仅为6.7%,其中第三产业仅增长0.8%。如果剔除非典基数影响,今年3月份以来投资需求增速开始减慢,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呈现负值,二季度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2%左右,经济运行已从高位回落,出现增长峰值实属假象。
  
  1、投资下降势头出人意料
  在今年3、4月份一轮疾风骤雨般的调控措施之后,投资降温趋势之快出人意料,今年1月~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53%,3月份当月回落到43.5%,4月份降至34.7%,5月份投资仅增长18.3%(如果按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7.5%计算,5月份的实际投资仅增长10%),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1月~3月份,城镇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31%,4月份增长5.9%,5月份减少了15.7%。投资增幅呈加快回落态势,表明宏观调控已见成效。新开工项目得到控制,已开工项目面临全面检查和整顿,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大局已定。在本轮经济扩张中,投资占据着主导地位,投资高位回落引致经济增速减慢。
  
  2、消费需求因基数原因出现反弹
  2004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月增长13.2%,5月份增长17.8%,1月~5月份同比增长12.5%。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非典疫情对消费影响较大,"五一"黄金周停止,去年4、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7.7%和4.3%,同期基数较低导致本期消费品零售总额反弹。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业今年4、5月份同比分别猛增28.3%和47.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二是物价上涨使零售额总体上升,扣除价格因素,4、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3%和14%。消除基数偏低和零售物价上涨两方面的影响,实际消费品市场销售情况仍然比较稳定。
  当然,自2002年底以来以汽车、通讯、住房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对消费需求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但汽车、通讯等产品在消费中的比重还不高,其中家用轿车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约为2.5%左右,还不足以抵消因食品、衣着、家用电器等消费增速缓慢对总消费的影响,难以支撑起消费的快速增长。
  
  3、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小
  尽管5月份当月出现顺差21亿美元,扭转了前4个月连续出现逆差的趋势,但1月~5月,我国出口2076亿美元,增长33.4%;进口2162亿美元,增长41.0%。进出口相抵,逆差8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顺差为23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拉动的拉动作用出现较大的负值。
  
  4、工业增速稳中趋降
  5月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31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这是工业增长在今年3月份达到19.4%的顶峰、4月份小幅下滑至19.1%之后,连续第2个月回落,且回落呈加速之势。从分行业数据看,回落的主要行业是生产资料行业,粗钢和钢材分别增长13.3%和14%,均比一季度增速下滑50%;水泥增长17.1%,比一季度增速下滑28%。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生产资料行业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投资增速下滑对抑制工业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效果。
  
  5、物价涨幅继续扩大,绝对水平已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较快上升势头,今年一季度同比上涨2.8%,4月份上涨3.8%,5月上涨4.4%,表面上看,消费物价同比增速呈加快之势。但从环比上升幅度看,2月~4月份分别为-0.2%、0.3%和0.5%,增速和去年底的1%左右相比明显减慢,5月份,消费物价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0.1%。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5月份环比回落1.4%,出现了持续7个月快速上涨后的首次回落,钢材价格下降尤为明显。从生产资料和消费价格看,物价的绝对水平开始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
  从物价上涨的结构看,消费价格上涨集中在食品和服务上,在1月~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中,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个百分点,服务拉动0.5个百分点,除此以外的其他六大类工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在不断下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基本没有传导到工业消费品生产部门。
  食品价格上涨源于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高企,随着夏粮丰收,5月份粮食价格和4月份相比稳中趋降。工业消费品中,由于绝大部分产能过剩,其产品在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价格持续走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向工业消费品生产部门传导。在服务领域中,除少数垄断行业或能够吸收资产泡沫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等行业外,国有经济成分低,竞争充分,价格上涨压力很小。对垄断行业(比如自来水、电力等)的价格,国家明确规定,从第二季度起,当某地价格月环比超过1%或同比连续3个月超过4%,3个月内不得出台提价项目。因此,我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属于温和性的、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抑制投资为目标的调控措施评估
  
  2003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引发了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和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宏观调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为了遏制投资过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类政策是货币政策,包括央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一类是行政的、法律的政策,包括央行对金融机构实行窗口指导,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银监会严查过热行业、地区的贷款,全面清理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底发布关于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投资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实行土地部门省以下垂直领导,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国家采取这些措施,其意图是通过控制信贷、管住土地、卡住项目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不伤及消费需求。但事与愿违,今年1月~2月份,投资反而超常规增长。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并在3月份后,加大了行政性遏制投资的力度,派工作组督察投资项目情况,严肃处理江苏铁本公司事件,对所有在建、拟建、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到5月份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调控措施开始显效,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从政策执行的效果看,货币政策投资效果不大,但行政措施作用明显。
  


  1、我国的货币政策对抑制投资效果有限
  宏观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开放经济中实行固定汇率体制,货币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没有作用,这是因为紧缩货币供给将提升利率水平,吸引外资流入,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购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从而使紧缩货币供给的做法失效。尽管我国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外资仍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流入我国,2003年至少有377亿美元不明资金流入,今年1月~4月,外汇储备增加额比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外贸逆差额之和高出370亿美元。在央行不能有效控制外资流入的情况下,不论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固定汇率体制下,财政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作用最大,但财政政策从决策到执行具有很长的时滞,同时财政政策如对政府开支和税收政策调整涉及体制改革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不能像货币政策随时灵活使用。
  从两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效果看也证明货币政策效应不高。去年9月21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点,影响的资金是1500亿元,但去年10月~12月外汇储备投放增加的货币达到4566亿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银根的影响与储备增加所投放的人民币比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9月份当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0.7%,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5%,分别比上月下降0.9和0.3个百分点。 今年4月25日,准备金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应该锁定1100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减少约5000亿元人民币贷款规模,从而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但4月份的货币供应量仍保持较高增速,4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9.1%,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狭义货币M1增长20%,增幅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
  今年5月份,货币供应量有所减缓,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7.5%,比上月末低1.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同比增长18.6%,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虽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减缓与4月25日提高准备金率会有一定的关系,但货币供应量增速减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得到控制导致信贷规模减少以及央行和银监会通过窗口指导、信贷使用监管等行政手段控制。
  
  2、行政性控制投资政策作用明显
  我国的投资过热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财政分灶吃饭和以经济增长作为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指标下,地方政府只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关注自身的政绩,利益驱动的结果政府主导投资不可避免。全国范围的城建热、房地产热、汽车热、钢铁热等的背后,都能清晰地看到地方政府的影子,地方政府是这些产业投资的始作俑者,江苏铁本事件就是典型例证。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搞城市建设,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增加土地收益和税收来源;一些地方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入到一些效益低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项目;部分城市通过低价或无偿批租土地、降低或无视环保标准、投资补贴等方法招商引资,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提高了企业的投资预期。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往往不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后果,其投资行为属于非理性的行为,市场调节和货币政策对抑制此类投资效果不理想。对付这类投资,撤消几个官员比红头文件管用、红头文件比货币政策管用,行政手段在历次抑制经济过热中屡试不爽,原因在此。行政措施易于操作、见效快,对抑制行政性投资过热效果十分明显。
  
  对今后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根据对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个拉动GDP增长的因素分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估计,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将超过11%,上半年达到10.5%左右。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回落到8.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9.2%,与上年基本持平。如果消除去年非典的影响,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
  从消费需求看,中央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农村居民收入可望稳步提高,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城镇消费继续稳定增长,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实际增长9.5%左右。从投资需求看,目前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措施明显显效,新开工项目得到控制,投资回落已成定局,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速度可以控制在20%以内。从进出口需求看,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国际贸易更加活跃,我国对能源、矿产品、投资设备需求依然强劲,我国对外贸易大进大出、贸易顺差继续缩小的局面不会改变,预计出口增长20%以上,进口增长25%以上,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小。
  今年物价的峰值将出现在年中,6、7月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有可能接近5%,只要政府不出台大的调价措施,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完全可能回落至3%以内,物价的持续上涨已成强弩之末。首先,从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看,去年受非典影响,从3月份开始,价格月环比连续5个月负增长,6、7月份价格涨幅处于全年最低点,直至去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开始出现环比上涨,同比涨幅达到3%发生在第四季度。低基数将使今年6、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提高,第四季度翘尾因素基本消失,物价不可能大幅上升。其次,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价格来看,虽然夏粮已经丰收,但夏粮增产量不大,粮食价格还不会大幅度降低。随着农业支持政策、耕种面积扩大等影响,秋粮增产希望较大,会一定程度减缓粮食涨价因素。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慢,生产资料缺乏投资需求的支撑,其价格回落不可避免。
  
  不宜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当前,投资过热势头得到遏制,物价上涨压力减小,调控措施已取得成效,今后,宏观调控政策应保持一段稳定观察期和政策消化期,不必再出台重大措施,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经济体制上。
  首先,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不能顾此失彼。采取行政手段控制投资是一种微观干预措施,成本往往高企,而且也有可能导致低效率和寻租行为,有回归旧计划经济体制的嫌疑,与市场化改革大方向不符。因此,从中长期看,宏观调整政策应当是逐步增加市场机制部分的内容,减少行政手段的成分,以价格信号引导投资主体做出选择。从这个角度说,加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迫在眉睫。这就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加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尽快出台经国务院批准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合理划分中央、省地市之间的合理界限,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督责任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归属明确、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消除财政分灶吃饭的弊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纳入议事日程,加大处理不良资产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商业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强化信贷资产管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真正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守夜人"。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情况下,要使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必须有效地控制外资的流入,减少外汇占款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观察已经出台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必急于调整利率。当前是投资热、消费不热,部分行业热、不少部门偏冷,经济存在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利率政策是总量政策,解决不了结构问题,反而会对偏冷部门和消费造成损害。
  第三,应加大财政政策对抑制投资的力度。在固定汇率体制下,财政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作用最大。因此,适当延长国债项目的建设周期,国债使用方向继续向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倾斜以外,还应当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引导企业向农业和第三产业投资。
其他文献
世界上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备还可以开采41年,这是英国石油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达维斯在谈到石油工业的最新统计时宣布的。  达维斯说,2003年世界上探明的原油储备比上年度增加了10%,达到创纪录的11.5亿桶(一桶等于159升)。天然气的储备比上年度增加了13%,达到1760亿立方米,可以开采67年,煤炭的储备还可以开采数百年。尽管最近20年石油价格上升,2003年对原油的需求大幅度上升,特别是亚太地区
期刊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杀虫气雾剂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杀虫气雾剂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等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7家企业的67种产品,合格4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2.7%。  本次杀虫气雾剂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是依据强制性国家GB18419-2001《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杀虫气雾剂》标准,有近四成产品不合格,
期刊
7月1日开始,有58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29部,地方级法规29部。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政许可法》。作为第一部专门规范行政许可制度与程序的法律,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规范、便民和权利保障。《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受理行政许可实行"
期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透露,到7月1日,全国将有2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因没有通过药品GMP认证而全部停止生产,这标志着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实现了与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全面接轨。  据介绍,实施药品GMP认证,初步改变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规范了药品生产秩序,促进了制药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截止到目前,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1
期刊
为了全面跟踪了解汽车灯具的产品质量状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意识,促进汽车灯具产品质量提高,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汽车灯具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32家企业的32种产品,合格2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8.1%。其中抽查了18种汽车前照灯,抽样合格率为72.2%;抽查了7种汽车前雾灯,抽样合格率为100%;抽查了7种汽车后雾灯,抽样合格率为71.4%。  本次国家监督抽查采
期刊
在日前举行的2004年中美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机制,完善融资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他说,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了中
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两次全局性的过热及调控后,今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卢中原说,今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而且特别注意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明确强调不搞急刹车,不搞一刀切。有种说法是"点刹车"。虽然采取一些较严厉的措施,例如处理江苏铁本项目,严厉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过热行业,但是基本上
期刊
近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表示,中国希望到2010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能达到1.5亿人次左右。  孙钢介绍说,我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能达到6000万人次左右,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能达到350亿美元左右,旅游总收入能达到1.2万亿元以上,从而使中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世界旅游组织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4位客源输出国。  统计数
期刊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央行的政策意图屡屡不能有效地在银行体系中得到传导,不能有效地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光大2004中国投资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分析,其中存在六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外汇占款不断增多的压力。夏斌认为,随着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央行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压力不断增强。当有时出现回收货币的速度抵不上外汇占款增加的速度时,自然会出现违背政策决策者的意图,
期刊
今年以来出现的全国范围的电力危局,已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从电荒现象着手站在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对电力短缺原因及由此带来的深度危机作了进一步思考,关注了这个发展中的能源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朝着更深层次不断发展,对煤、电、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行业、重要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各地纷纷拉响了电力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