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士兵是部队的基础,大学生应征入伍为部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方式方法,做到依法从严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部队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岗位锻炼与送学培养相结合、搭建平台与畅通渠道相结合,是提高管理教育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四个结合
士兵是部队的基础,大学生应征入伍为部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分析和认真把握大学生士兵的个性特征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教育和培养使用工作,是新时代基层部队和带兵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现实课题。
一、依法从严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有效组织日常管理
(一)贯彻从严治军理念,一杆尺子量到底
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也是建设强大军队的基本规律。一方面,要采取集中教和个人学相结合、文件资料传输和动画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手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士兵学条令、学规章,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让他们充分认清大学生士兵也是普通一兵,要自觉融入集体,融入团队,严格规范言行举止,认真抓好点滴养成,培养顽强意志品质和优良作风。另一方面,要严格执纪,严明奖惩,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士兵敬畏纪律,敬畏规章。基层干部骨干既不能把大学生士兵当作特殊群体放任迁就,也不能人为“分级”,主观“划杠”。要坚持环境待遇一个样、关心关爱一个样,不搞厚此薄彼,防止顾此失彼;坚持以统一的尺度、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对不思进取、纪律松散的要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违法违纪的同样要严肃处理。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创新管理教育方式方法
科学带兵、以情带兵既是我军管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塑造过硬战斗集体的重要法宝。一方面,要准确分析和正确把握大学生士兵的个性特点和群体特征,充分尊重大学生士兵的民主权利和创新精神,科学引导其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良性发展,引导其逐步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的良好习惯,为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随着部队调整改革到底到边,兵员年龄结构日益变化,战备、训练、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不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因人施管,在充分发挥我军管理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跟踪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借鉴大数据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手段,创新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部队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科学合理分配岗位
(一)多法并举,摸清个人底数
摸清底数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要畅通与地方教育部门、地方高校,以及大学生应征入伍预备训练机构的联系渠道,充分利用大学生士兵在地方高校期间积累的相关数据资料,广泛收集所属兵员在专业、课程、参与其他实践活動,以及预备训练情况等信息。另一方面,采取查、看、问、考等形式和方法,在大学生士兵应征入伍后,针对学历层次不等、专业特长不同、技能素质不一的实际,查兵员档案,看专业和文化基础,问入伍动机目的想法,考军事技能,逐一进行综合素质情况摸底和建档。尔后综合从地方教育部门、地方高校和训练机构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兵员信息专题数据库。
(二)立足岗位,科学合理分配
岗位是大学生士兵施展才华,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的平台。一方面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要遵循按编配备、量才适用、注重效益的原则,综合衡量大学生士兵的专业和特长,努力做到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一致、技能水平与专业要求相符、个人意愿与部队需要融合。尤其对于那些有在部队长期服役愿望,又有对口或相近专业岗位的大学生士兵,应优先安排到培养周期较长、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对形成新质战斗力贡献较大的关键岗位。另一方面,要动态跟踪和调整。对初次定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不能胜任本职岗位的,要及时予以调整;对于因调整、考学、退役等出现缺额的重要、关键专业岗位要及时进行调配;因体制编制调整、武器装备更新而带来的缺岗缺编制情况,要认真组织考核鳞选,把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优的大学生士兵选配到相应岗位。
三、岗位锻炼与送学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一)发扬传统优势,加强岗位锻炼
部队是个大熔炉,部队也是个大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扬一帮一、一对红的传统练兵招法,采取以老带新、互结对子等形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加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强化大学生士兵基础军政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完成重大任务中摔打锤炼大学生士兵,大胆交任务,主动压担子,明确目标要求,明确验收标准,明确奖惩规定,同时搞好动态跟踪,加强精准帮扶,全力帮助大学生士兵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尽早适应岗位建设要求。
(二)充分利用资源,广泛送学培养
院校和训练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一方面,要根据基层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需要、主战装备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需求、部队战法训法保法新变化,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大学生士兵参加技能培训,通过短期集训、按装培训、送学培养等渠道,提高他们熟练掌握新型武器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尽力满足有考学提干需求,有学有所成意愿的大学生士兵,创设优惠条件,制定专门计划,提供专项帮扶,优先安排参加相关集训,优先组织参加等级考评,优先推荐参评技术能手,为大学生士兵成长成才提供精准帮扶,为基层全面建设提供全面助力。
四、搭建平台与畅通渠道相结合,充分发挥特长优势
(一)立足实战实训实践,发挥平台集聚效力
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加强实战化训练,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需要一大批文化层次高、思维方式活、创新能力强的士兵人才队伍作基础和支撑。一是要搭建实战化训练课题攻关小组、新装备操作及维护小组等训练实践平台,适时适量吸收大学生士兵参加,用其所长,集智攻关。二是吸收大学生士兵进入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军营文化活动组织团队,发挥其文体专长多、参与热情高的优长,让他们文化学习当教头、文体活动当领队、新媒体宣传当组长,军地、军民融合,丰富基层军事文化活动。
(二)畅通建言献策渠道,提升管理教育效益
基层建设水平与基层组织功能发挥密切相关。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士兵民主意识强、脑子反应活、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吸收优秀大学生士兵进入基层党团组织、军人委员会,涉及单位建设的重大敏感问题决策前,采取个别征求、信箱邮箱征集、民主测评收集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士兵积极为基层建设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社会见闻广、竞争意识强、活动涉猎多的优长,在基层理论学习、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中,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又能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当好小教员、小教练、小医生,努力提升基层管理教育工作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 游超伦.在培养使用中发挥大学生士兵作用.政工导刊〔J〕2017-3.
[2] 刘鹏.对于大学生士兵培养使用的思考.政工学刊〔J〕2017-7.
关键词: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四个结合
士兵是部队的基础,大学生应征入伍为部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分析和认真把握大学生士兵的个性特征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教育和培养使用工作,是新时代基层部队和带兵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现实课题。
一、依法从严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有效组织日常管理
(一)贯彻从严治军理念,一杆尺子量到底
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也是建设强大军队的基本规律。一方面,要采取集中教和个人学相结合、文件资料传输和动画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手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士兵学条令、学规章,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让他们充分认清大学生士兵也是普通一兵,要自觉融入集体,融入团队,严格规范言行举止,认真抓好点滴养成,培养顽强意志品质和优良作风。另一方面,要严格执纪,严明奖惩,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士兵敬畏纪律,敬畏规章。基层干部骨干既不能把大学生士兵当作特殊群体放任迁就,也不能人为“分级”,主观“划杠”。要坚持环境待遇一个样、关心关爱一个样,不搞厚此薄彼,防止顾此失彼;坚持以统一的尺度、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对不思进取、纪律松散的要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违法违纪的同样要严肃处理。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创新管理教育方式方法
科学带兵、以情带兵既是我军管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塑造过硬战斗集体的重要法宝。一方面,要准确分析和正确把握大学生士兵的个性特点和群体特征,充分尊重大学生士兵的民主权利和创新精神,科学引导其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良性发展,引导其逐步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的良好习惯,为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随着部队调整改革到底到边,兵员年龄结构日益变化,战备、训练、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不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因人施管,在充分发挥我军管理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跟踪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借鉴大数据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手段,创新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部队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科学合理分配岗位
(一)多法并举,摸清个人底数
摸清底数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要畅通与地方教育部门、地方高校,以及大学生应征入伍预备训练机构的联系渠道,充分利用大学生士兵在地方高校期间积累的相关数据资料,广泛收集所属兵员在专业、课程、参与其他实践活動,以及预备训练情况等信息。另一方面,采取查、看、问、考等形式和方法,在大学生士兵应征入伍后,针对学历层次不等、专业特长不同、技能素质不一的实际,查兵员档案,看专业和文化基础,问入伍动机目的想法,考军事技能,逐一进行综合素质情况摸底和建档。尔后综合从地方教育部门、地方高校和训练机构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兵员信息专题数据库。
(二)立足岗位,科学合理分配
岗位是大学生士兵施展才华,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的平台。一方面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要遵循按编配备、量才适用、注重效益的原则,综合衡量大学生士兵的专业和特长,努力做到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一致、技能水平与专业要求相符、个人意愿与部队需要融合。尤其对于那些有在部队长期服役愿望,又有对口或相近专业岗位的大学生士兵,应优先安排到培养周期较长、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对形成新质战斗力贡献较大的关键岗位。另一方面,要动态跟踪和调整。对初次定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不能胜任本职岗位的,要及时予以调整;对于因调整、考学、退役等出现缺额的重要、关键专业岗位要及时进行调配;因体制编制调整、武器装备更新而带来的缺岗缺编制情况,要认真组织考核鳞选,把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优的大学生士兵选配到相应岗位。
三、岗位锻炼与送学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一)发扬传统优势,加强岗位锻炼
部队是个大熔炉,部队也是个大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扬一帮一、一对红的传统练兵招法,采取以老带新、互结对子等形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加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强化大学生士兵基础军政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完成重大任务中摔打锤炼大学生士兵,大胆交任务,主动压担子,明确目标要求,明确验收标准,明确奖惩规定,同时搞好动态跟踪,加强精准帮扶,全力帮助大学生士兵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尽早适应岗位建设要求。
(二)充分利用资源,广泛送学培养
院校和训练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一方面,要根据基层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需要、主战装备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需求、部队战法训法保法新变化,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大学生士兵参加技能培训,通过短期集训、按装培训、送学培养等渠道,提高他们熟练掌握新型武器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尽力满足有考学提干需求,有学有所成意愿的大学生士兵,创设优惠条件,制定专门计划,提供专项帮扶,优先安排参加相关集训,优先组织参加等级考评,优先推荐参评技术能手,为大学生士兵成长成才提供精准帮扶,为基层全面建设提供全面助力。
四、搭建平台与畅通渠道相结合,充分发挥特长优势
(一)立足实战实训实践,发挥平台集聚效力
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加强实战化训练,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需要一大批文化层次高、思维方式活、创新能力强的士兵人才队伍作基础和支撑。一是要搭建实战化训练课题攻关小组、新装备操作及维护小组等训练实践平台,适时适量吸收大学生士兵参加,用其所长,集智攻关。二是吸收大学生士兵进入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军营文化活动组织团队,发挥其文体专长多、参与热情高的优长,让他们文化学习当教头、文体活动当领队、新媒体宣传当组长,军地、军民融合,丰富基层军事文化活动。
(二)畅通建言献策渠道,提升管理教育效益
基层建设水平与基层组织功能发挥密切相关。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士兵民主意识强、脑子反应活、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吸收优秀大学生士兵进入基层党团组织、军人委员会,涉及单位建设的重大敏感问题决策前,采取个别征求、信箱邮箱征集、民主测评收集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士兵积极为基层建设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社会见闻广、竞争意识强、活动涉猎多的优长,在基层理论学习、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中,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又能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当好小教员、小教练、小医生,努力提升基层管理教育工作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 游超伦.在培养使用中发挥大学生士兵作用.政工导刊〔J〕2017-3.
[2] 刘鹏.对于大学生士兵培养使用的思考.政工学刊〔J〕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