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开始,互联网金融与电商正在改变整个房地产业态。其中,从事二手房的中介门店越来越难存活,房产中介面对市场下滑,“关店潮”不断涌现。
然而,2015年对链家地产而言,可谓是在房产中介市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先后宣布与伊诚地产、德佑地产、北京易家地产等进行合并或合作。这究竟是链家地产的“大航海时代”,还是房产中介“最后的疯狂”?
要找到答案,就需从链家地产的发展路线开始,从其内在,结合外在的市场因素,探讨究竟是什么支持着链家地产的扩张,而且如此迅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1年的最后一个月,链家地产在北京“诞生”。在北京,房产中介充斥着大街小巷,一家门店,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或许是“小企业,大战略”的思维一直在支持链家地产的发展,短短6个月的时间,链家就成为中国建设银行指定的按揭代理机构。
那时北京的房价每平方米才几千元(大部分都不超过4000元),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未来的房地产买卖按揭业务会那么红火。
但是,链家地产的“嗅觉”却很灵敏。在那时,房产中介都沉迷于在房源上“做文章”,链家已经在悄悄将传统的房产中介服务与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在中介林立的市场中独树一帜。
在成为中国建设银行指定按揭代理机构仅仅四个月之后,链家又成为北京第一家推出二手房转按揭服务的房产中介。
思路往往决定出路。那个时代,满街的中介还在为如何弄到更多的房源而费心,忙于在路边发些传单、小广告, 在“直奔主题”如何促成交上苦干。这时的链家却在多如牛毛的中介之中,找到突破口,与金融服务联系起来,开始构筑同行认为的“海市蜃楼”。
恰恰是这个认知上的差距,让链家地产与市场上绝大部分房产中介,在日后的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天地。
链家在日后的发展路上,除了思维高度之外,其实还有一点非常明显:与强者合作,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充分领会“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实战含义。
2003年,链家再次与建设银行合作,率先推出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解决了一直制约二手房交易的壁垒——买卖双方资金交易安全的问题。
随后,开办仅仅一年多的链家地产,又紧锣密鼓地建了当时新的北京二手房市场交易规则,并凭借这个创新,成为中央在京单位已购公房上市出售定点交易的代理服务机构。从那一刻开始,链家地产由过去街头巷尾的“中介店”,真正迈上企业化发展的道路。
链家的思路,其实回看,不得不佩服其高瞻远瞩的一面。制定游戏规则、提前以金融服务补充中介业务的单一性、不断在服务领域推陈出新……
虽然链家地产只是房产中介,没有开发商的实力,也没有房地产规划设计、策划公司的表面风光与高大上。但是,链家由始至终的“小企业,大战略”的思路,却让它一步步做大做强。
链家在第三年,再推出房地产市场的“新招”——年付月租的个人租房消费贷款业务,再次与银行联合,创新房地产贷款业务,并且开始与官方组织合作,摸索开办房地产中介的学习之路。
第四年,野心勃勃的链家地产已经开始规划它的宏伟蓝图,准备进入一个几何级的增长期。为此,链家成立了专业房地产金融服务中心。这时候,链家已经与街头巷尾的房产中介,渐行渐远渐无书,准备“升华”。
短短四年,对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来说,站稳已经不易,何况房产中介本身就是在整个房地产领域,被认为是“最低技术含量、最低门槛”的分支。而且那时,房地产中介已经“蜕变”出一批专攻新建商品房的专业代理公司,而放弃二手房业务(应该说,这些专攻新盘的,心里还看不起二手房中介)。
但是,就是这个链家地产,却在成立的第六年,在之前充分的准备之后,进入让人惊讶的速度扩张,突破300家门店,向全国“铺开”。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与各大银行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互联网对经纪行业的影响
行业开始之初,类似搜房、安居客的门户网站,提供了一个平台给中介公司,可以把中介公司的房源放上去,想找房的人也可以有一个方便的平台,找到合适房源的同时,也可以找到中介公司。所以,原本这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双方的合作起初应该是比较愉快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二手业务不好做了,中介公司经营都有困难,搜房的价格又越收越贵,大家就开始反抗,反抗之后就各走极端了。一方面,中介公司往线上跑,自己去开发网站,拓展资源,力求摆脱对渠道网站的依附和控制。另一方面,渠道网站也开始往线下走,它需要招聘经纪人,经营线下的业务,这就形成了二手房和中介方面的关系。
随着行业库存的高企,高周转成为摆在开发商面前的问题,所以开发商提出了一二手联动的模式。原本一手就是一手的销售,主要由专门的代理公司去完成。二手就是专业中介的二手销售。开发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要动用中介渠道这个力量去协助销售。所以,慢慢就演变成两条线,并逐渐走向并轨,并轨之后就变成现在有点像平台的概念,变成整合的渠道资源和开发商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当前就是这种关系。当中介代理行业被互联网化之后,传统的行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2014年,也可以称为房地产经纪中介的“O2O”元年。在2013年之前,对于提供房屋买卖和租赁服务的房地产中介行业而言,大家基本上主要是“两条线”运作,一条是线上,一条是线下,二者相对独立,少有交叉。
随着互联网对中介行业的冲击,2014年“O2O”的概念忽然热了起来,中介行业开始热闹起来,有线上的开起了门店,有门店的公司谋划搬到线上。2014年7月,搜房入股世联行,也由此成为2014年度房地产服务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事件。随后,合富辉煌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搜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搜房按发行价每股3港元进行认购,搜房成为合富辉煌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房地产经纪中介行业开始风起云涌,3月2日,58同城正式宣布并购安居客集团,交易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进行,交易金额达到2.6701亿美元。3月12日,世联行及其合作伙伴拟投资人民币4.2亿元收购Q房网15%的股权。
链家地产则在2015年初,四次出手扩张版图。2月9日,链家和伊诚地产两家企业的官方微博先后发布消息,称其已“喜结良缘”,北京与成都房地产经纪行业龙头将正式全面合并。3月1日,北京链家和上海德佑正式宣布,两家企业合并,布局全国市场,强强联手,并推出新品牌——“新链家”。3月14日,链家宣布与易家达成合作,易家将全面接入链家网开放平台,以实现经纪人和房产资源的统一调配。3月18日,链家正式宣布与深圳第二大房产经纪中联地产全面战略合作,再度挥师南下布局华南市场。
尽管链家地产当前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仍然要谨慎。曾经红极一时的钢运就是前车之鉴。在钢运房产鼎盛时期,旗下实体门店超过了200家。然而,规模如此巨大的钢运“王朝”,在短短的一年内就陷入危机,原因在哪?最主要的是,公司的投资失误以及资金链出现问题。
据钢运房产内部员工透露,钢运置业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老板的步子跨大了,旅游地产开发花了太多钱。重庆南川画家村项目就投了两亿元左右,还在中海黎香湖买了几栋房子,这都是为了美尔地产在做分权度假。
尽管内部人员认为该模式可行,它的灵感主要是源于欧美分时度假村模式,但是该模式在中国缺乏生存的土壤,中国目前尚缺乏“配套”,缺乏强大的交换平台作为支撑。有可能该模式在未来5年后将成为大众模式,但是步子迈得太快、太早对企业来讲都是致命的一击。
一步跨入互联金融时代
2014年11月,链家开始全面抵制当时大部分中介都依赖的流量入口搜房网,决定“自立门户”。
抵制行动非常彻底,而且不是因为搜房网的服务费那么简单。仅仅不到两个月,大家才猛然发现链家这次行动的真实意图:推出属于自己的“理房通”,而且获得央行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一家房地产资金担保支付平台。
链家地产拥有这个“房地产市场的支付宝”牌照,加上之前的托管与贷款服务,其实就相当于具备了“房地产银行”的大部分功能。
此时此刻的链家地产,完全不是大家熟悉的二手房中介那么简单,已经形成真正的房地产中介与金融服务全产业链。
链家地产从传统的二手房中介变成了一个让同行都目瞪口呆的“全产业链中介”。然而,如此异军突起的快速扩张,是房产中介的新发展模式,还是同业竞争白热化的洗牌?我认为,既是房产中介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大洗牌的到来。
国人的思考模式由于一些原因,比较喜欢“非黑则白”。其实,经济发展也好,社会发展也罢,都是错综复杂、互相关联的。
从链家地产的发展史,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呼之欲出的结论:链家的传统房产中介,与金融服务、互联网支付等有机结合的模式,必然是日后房地产(尤其是二手房)中介发展的蓝本。
同时,新模式也让链家地产取得了市场的巨大成功。今天的链家地产直营分支机构已经有逾1000家之多,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0%。那么,必然让它抢占了越来越多的二手房中介市场份额,加剧了房产中介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整个房产中介市场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然而,质疑声总是在成功之后席卷而来。链家地产为什么会在上一轮房地产调控尾声、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扩张?其真实目的是为了上市做准备还是打造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亿级“O2O”平台?这样一味扩张会不会最终以崩盘结束?
其实,链家地产一路走来,都是有周密的计划与战略部署的。而2010年4月开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让大部分房地产从业企业都过得非常艰难,通过之前充分准备的链家地产,选择在房地产市场“黎明前的黑暗”迅速扩张,成本最低、阻力最小、效益最高。
模式易复制,基底难模仿
对于爱拼的国人,链家地产的模式,大家最关心的恐怕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能否“复制”。那么,成功真的可以简单复制吗?
除了唐骏的毕业证,其实世界上的成功从来没有简单可以复制的。
链家地产的成功,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到位”的结果。
内,无论是业务培训还是商誉的建立,链家地产都打破了传统中介的许多旧有模式,眼光放得远大却不失细则;外,无论是如何获得投资方(即使你如何努力翻查他们官方资料也看不出究竟)巨额资金支持,还是取得国内银行系统的高度认可,与建立二手房中介诚信担保服务等,链家地产都是面面俱到,推陈出新之余,踏踏实实在房屋中介上做大做强。
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其实都是一个大洗牌的时刻,也是一个大发展大并购的时间点。房地产,其实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只是过去一路“牛市”,令很多哪怕不懂房地产的人,都大量“混迹”房地产业界,仿佛房地产是个“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从事” 的行业。
其实都是误解,而在楼市反反复复调控中,才令大家意识到房地产是经济领域一个非常专业的分支。就如我多年来一直强调:一眼望去那么多开发商,还有牛毛一样多的所谓房地产策划代理,甚至规划公司,究竟多少有聘请专业的房地产人才(经过全国统考的叫房地产经济师)?我估计大部分都没有,而且相当部分连这个房地产经济师都没有听过。
房地产市场的好日子,人人都可以从事的“快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市场,拼的就是专业、全产业、整合能力。链家地产的模式,其实除了是一个成功励志的例子,也是一个警醒整个房地产业界的例子。真正专业的时代,已经来临,靠忽悠混迹房地产圈的时光已经消逝,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快速、越来越残酷。
所以,链家地产“亚历山大式”的跑马圈地大量扩张,是它 “大航海时代”的开始,也是传统靠门店与小网站为“阵地”却疯狂扩张的中介的强而有力的竞争,在链家地产的“大航海时代”中,必然也伴随大量“没有金刚钻”而疯狂开连锁的房产中介的倒逼潮。
然而,2015年对链家地产而言,可谓是在房产中介市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先后宣布与伊诚地产、德佑地产、北京易家地产等进行合并或合作。这究竟是链家地产的“大航海时代”,还是房产中介“最后的疯狂”?
要找到答案,就需从链家地产的发展路线开始,从其内在,结合外在的市场因素,探讨究竟是什么支持着链家地产的扩张,而且如此迅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1年的最后一个月,链家地产在北京“诞生”。在北京,房产中介充斥着大街小巷,一家门店,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或许是“小企业,大战略”的思维一直在支持链家地产的发展,短短6个月的时间,链家就成为中国建设银行指定的按揭代理机构。
那时北京的房价每平方米才几千元(大部分都不超过4000元),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未来的房地产买卖按揭业务会那么红火。
但是,链家地产的“嗅觉”却很灵敏。在那时,房产中介都沉迷于在房源上“做文章”,链家已经在悄悄将传统的房产中介服务与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在中介林立的市场中独树一帜。
在成为中国建设银行指定按揭代理机构仅仅四个月之后,链家又成为北京第一家推出二手房转按揭服务的房产中介。
思路往往决定出路。那个时代,满街的中介还在为如何弄到更多的房源而费心,忙于在路边发些传单、小广告, 在“直奔主题”如何促成交上苦干。这时的链家却在多如牛毛的中介之中,找到突破口,与金融服务联系起来,开始构筑同行认为的“海市蜃楼”。
恰恰是这个认知上的差距,让链家地产与市场上绝大部分房产中介,在日后的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天地。
链家在日后的发展路上,除了思维高度之外,其实还有一点非常明显:与强者合作,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充分领会“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实战含义。
2003年,链家再次与建设银行合作,率先推出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解决了一直制约二手房交易的壁垒——买卖双方资金交易安全的问题。
随后,开办仅仅一年多的链家地产,又紧锣密鼓地建了当时新的北京二手房市场交易规则,并凭借这个创新,成为中央在京单位已购公房上市出售定点交易的代理服务机构。从那一刻开始,链家地产由过去街头巷尾的“中介店”,真正迈上企业化发展的道路。
链家的思路,其实回看,不得不佩服其高瞻远瞩的一面。制定游戏规则、提前以金融服务补充中介业务的单一性、不断在服务领域推陈出新……
虽然链家地产只是房产中介,没有开发商的实力,也没有房地产规划设计、策划公司的表面风光与高大上。但是,链家由始至终的“小企业,大战略”的思路,却让它一步步做大做强。
链家在第三年,再推出房地产市场的“新招”——年付月租的个人租房消费贷款业务,再次与银行联合,创新房地产贷款业务,并且开始与官方组织合作,摸索开办房地产中介的学习之路。
第四年,野心勃勃的链家地产已经开始规划它的宏伟蓝图,准备进入一个几何级的增长期。为此,链家成立了专业房地产金融服务中心。这时候,链家已经与街头巷尾的房产中介,渐行渐远渐无书,准备“升华”。
短短四年,对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来说,站稳已经不易,何况房产中介本身就是在整个房地产领域,被认为是“最低技术含量、最低门槛”的分支。而且那时,房地产中介已经“蜕变”出一批专攻新建商品房的专业代理公司,而放弃二手房业务(应该说,这些专攻新盘的,心里还看不起二手房中介)。
但是,就是这个链家地产,却在成立的第六年,在之前充分的准备之后,进入让人惊讶的速度扩张,突破300家门店,向全国“铺开”。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与各大银行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互联网对经纪行业的影响
行业开始之初,类似搜房、安居客的门户网站,提供了一个平台给中介公司,可以把中介公司的房源放上去,想找房的人也可以有一个方便的平台,找到合适房源的同时,也可以找到中介公司。所以,原本这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双方的合作起初应该是比较愉快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二手业务不好做了,中介公司经营都有困难,搜房的价格又越收越贵,大家就开始反抗,反抗之后就各走极端了。一方面,中介公司往线上跑,自己去开发网站,拓展资源,力求摆脱对渠道网站的依附和控制。另一方面,渠道网站也开始往线下走,它需要招聘经纪人,经营线下的业务,这就形成了二手房和中介方面的关系。
随着行业库存的高企,高周转成为摆在开发商面前的问题,所以开发商提出了一二手联动的模式。原本一手就是一手的销售,主要由专门的代理公司去完成。二手就是专业中介的二手销售。开发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要动用中介渠道这个力量去协助销售。所以,慢慢就演变成两条线,并逐渐走向并轨,并轨之后就变成现在有点像平台的概念,变成整合的渠道资源和开发商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当前就是这种关系。当中介代理行业被互联网化之后,传统的行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2014年,也可以称为房地产经纪中介的“O2O”元年。在2013年之前,对于提供房屋买卖和租赁服务的房地产中介行业而言,大家基本上主要是“两条线”运作,一条是线上,一条是线下,二者相对独立,少有交叉。
随着互联网对中介行业的冲击,2014年“O2O”的概念忽然热了起来,中介行业开始热闹起来,有线上的开起了门店,有门店的公司谋划搬到线上。2014年7月,搜房入股世联行,也由此成为2014年度房地产服务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事件。随后,合富辉煌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搜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搜房按发行价每股3港元进行认购,搜房成为合富辉煌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房地产经纪中介行业开始风起云涌,3月2日,58同城正式宣布并购安居客集团,交易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进行,交易金额达到2.6701亿美元。3月12日,世联行及其合作伙伴拟投资人民币4.2亿元收购Q房网15%的股权。
链家地产则在2015年初,四次出手扩张版图。2月9日,链家和伊诚地产两家企业的官方微博先后发布消息,称其已“喜结良缘”,北京与成都房地产经纪行业龙头将正式全面合并。3月1日,北京链家和上海德佑正式宣布,两家企业合并,布局全国市场,强强联手,并推出新品牌——“新链家”。3月14日,链家宣布与易家达成合作,易家将全面接入链家网开放平台,以实现经纪人和房产资源的统一调配。3月18日,链家正式宣布与深圳第二大房产经纪中联地产全面战略合作,再度挥师南下布局华南市场。
尽管链家地产当前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仍然要谨慎。曾经红极一时的钢运就是前车之鉴。在钢运房产鼎盛时期,旗下实体门店超过了200家。然而,规模如此巨大的钢运“王朝”,在短短的一年内就陷入危机,原因在哪?最主要的是,公司的投资失误以及资金链出现问题。
据钢运房产内部员工透露,钢运置业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老板的步子跨大了,旅游地产开发花了太多钱。重庆南川画家村项目就投了两亿元左右,还在中海黎香湖买了几栋房子,这都是为了美尔地产在做分权度假。
尽管内部人员认为该模式可行,它的灵感主要是源于欧美分时度假村模式,但是该模式在中国缺乏生存的土壤,中国目前尚缺乏“配套”,缺乏强大的交换平台作为支撑。有可能该模式在未来5年后将成为大众模式,但是步子迈得太快、太早对企业来讲都是致命的一击。
一步跨入互联金融时代
2014年11月,链家开始全面抵制当时大部分中介都依赖的流量入口搜房网,决定“自立门户”。
抵制行动非常彻底,而且不是因为搜房网的服务费那么简单。仅仅不到两个月,大家才猛然发现链家这次行动的真实意图:推出属于自己的“理房通”,而且获得央行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一家房地产资金担保支付平台。
链家地产拥有这个“房地产市场的支付宝”牌照,加上之前的托管与贷款服务,其实就相当于具备了“房地产银行”的大部分功能。
此时此刻的链家地产,完全不是大家熟悉的二手房中介那么简单,已经形成真正的房地产中介与金融服务全产业链。
链家地产从传统的二手房中介变成了一个让同行都目瞪口呆的“全产业链中介”。然而,如此异军突起的快速扩张,是房产中介的新发展模式,还是同业竞争白热化的洗牌?我认为,既是房产中介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大洗牌的到来。
国人的思考模式由于一些原因,比较喜欢“非黑则白”。其实,经济发展也好,社会发展也罢,都是错综复杂、互相关联的。
从链家地产的发展史,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呼之欲出的结论:链家的传统房产中介,与金融服务、互联网支付等有机结合的模式,必然是日后房地产(尤其是二手房)中介发展的蓝本。
同时,新模式也让链家地产取得了市场的巨大成功。今天的链家地产直营分支机构已经有逾1000家之多,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0%。那么,必然让它抢占了越来越多的二手房中介市场份额,加剧了房产中介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整个房产中介市场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然而,质疑声总是在成功之后席卷而来。链家地产为什么会在上一轮房地产调控尾声、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扩张?其真实目的是为了上市做准备还是打造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亿级“O2O”平台?这样一味扩张会不会最终以崩盘结束?
其实,链家地产一路走来,都是有周密的计划与战略部署的。而2010年4月开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让大部分房地产从业企业都过得非常艰难,通过之前充分准备的链家地产,选择在房地产市场“黎明前的黑暗”迅速扩张,成本最低、阻力最小、效益最高。
模式易复制,基底难模仿
对于爱拼的国人,链家地产的模式,大家最关心的恐怕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能否“复制”。那么,成功真的可以简单复制吗?
除了唐骏的毕业证,其实世界上的成功从来没有简单可以复制的。
链家地产的成功,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到位”的结果。
内,无论是业务培训还是商誉的建立,链家地产都打破了传统中介的许多旧有模式,眼光放得远大却不失细则;外,无论是如何获得投资方(即使你如何努力翻查他们官方资料也看不出究竟)巨额资金支持,还是取得国内银行系统的高度认可,与建立二手房中介诚信担保服务等,链家地产都是面面俱到,推陈出新之余,踏踏实实在房屋中介上做大做强。
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其实都是一个大洗牌的时刻,也是一个大发展大并购的时间点。房地产,其实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只是过去一路“牛市”,令很多哪怕不懂房地产的人,都大量“混迹”房地产业界,仿佛房地产是个“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从事” 的行业。
其实都是误解,而在楼市反反复复调控中,才令大家意识到房地产是经济领域一个非常专业的分支。就如我多年来一直强调:一眼望去那么多开发商,还有牛毛一样多的所谓房地产策划代理,甚至规划公司,究竟多少有聘请专业的房地产人才(经过全国统考的叫房地产经济师)?我估计大部分都没有,而且相当部分连这个房地产经济师都没有听过。
房地产市场的好日子,人人都可以从事的“快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市场,拼的就是专业、全产业、整合能力。链家地产的模式,其实除了是一个成功励志的例子,也是一个警醒整个房地产业界的例子。真正专业的时代,已经来临,靠忽悠混迹房地产圈的时光已经消逝,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快速、越来越残酷。
所以,链家地产“亚历山大式”的跑马圈地大量扩张,是它 “大航海时代”的开始,也是传统靠门店与小网站为“阵地”却疯狂扩张的中介的强而有力的竞争,在链家地产的“大航海时代”中,必然也伴随大量“没有金刚钻”而疯狂开连锁的房产中介的倒逼潮。